⑴ 经济法主体的主体分类
经济法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经济法主体范围具有广泛性。对于经济法主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分类
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划分,经济法主体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等。
1.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是指行使国家职能的各种机关的通称,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其中,国家权力机关主要作为经济决策主体出现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国家行政机关,特别是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主要作为经济管理主体出现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根据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性质、职能、任务等,承担组织、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办、局等机构,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组成。在某些情况下,国家机关或国家作为整体也可以作为经济实施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例如,国家对外签订政府贷款或担保合同,对内对外发行政府债券,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东投资设立企业等。
2.企业
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包括各类法人企业、公司及其他非法人企业。企业是重要的经济法主体,它承担着保证国家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秩序的重要使命,是联系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的国家机关和作为消费主体的单位和个人的重要纽带。
3.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其他资金来源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主要以经济实施主体的身份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但在根据法律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实施经济管理职责时,是以经济管理主体的身份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东 奥中级职称栏目精选稿件。
4.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从事公益事业、党团事务、行业管理和服务等社会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党团组织、工会、妇联、行业性、职业性协会及公益性、学术性团体等。
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个体工商户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个体经济。
6.公民
公民个人也是重要的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其参加的经济法律关系主要是税收、工商管理、竞争法律关系等。例如,公民依法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即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根据经济法调整领域不同分类
根据经济法调整领域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主体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两类。宏观调控法主体又可以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市场规制法主体可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调控主体主要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规制主体主要包括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等。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都可以成为经济法上的受控主体或受制主体。
上述的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其权利、义务和责任也不同。传统民法强调主体在经济能力、认知能力、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无差别性,因而主体才能够是“平等”的。而在经济法上则正好相反,主要是强调主体的差异性。其中,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是主导者,但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并非完全被动地受控或受制于人。
⑵ 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方式有哪些
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与人。
经济法主体具体包括:国家专、政府及其经属济管理机关、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公民在通常情况下是民事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公民个人也可成为经济法主体,如有应税收入的个人即是税法主体。因此不能笼统的把公民称做经济法的主体。
⑶ 成为经济法关系主体的公民有什么条件吗比如年龄
随着部门法划分界限的逐渐明确以及法学学科的不断发展,“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法学意义已经被特定化为与民商法相并列的经济法法律部门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经济法学科,而不再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或者与经济相关的法,这样的表面含义。未见发文中专门就经济法关系主体进行划分,但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外乎: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法律关系的公民(自然人)即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者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在法律关系中的公民(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的行使时间从出生起到死亡止。但因为公民(自然人)在一生中,智力能力是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其行为能力即受智力能力限制,故分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完全行为能力人。先行的法律《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是:1、不满10周岁(以身份证登记出生日起算)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2、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据此,经济法关系主体的公民应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和限制民事行为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或法院指定代理人等代为行使权力。
⑷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 )。
ABCD 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及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自然人)
⑸ 下列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有
BCD < 由于国家管理机关管理经济活动,所以属行政机关,并非经济法主体,其他的都是.>
⑹ 经济法主体有哪些
经济法主体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等。
⑺ 什么是经济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跟法律关系的主题不是一样的吗?只是具体一点而已,可以个人法人组织回国家等等,就是具答体到参与某个经济活动的主体!比如两个公司签订买卖合同!主体就是这两个公司!法律事实就是签订合同产生了法律行为,客体就是东西……不是一样的吗!就是把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法律事实往上套而已
⑻ 根据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 )。
A,B,C,D
答案解析:
[解析]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回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答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选项C某公司的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当然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如为分公司,其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仍然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济活动,也是经济法主体。
⑼ 内部机构是否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不是所有的内部机构都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有关规定,经济回组织的内部机构,虽然不具答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规定中的“内部机构”前面加上了一个“经济组织”的限定,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例如担负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职能的分支机构、职能科室和基层业务活动的组织等,就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与企业订立承包或者租赁等责任制合同;另外类似分公司、分店等,虽然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是也可以依法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⑽ 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 A某市财政局 B某研究院 C某公司的子公司 D公民陈某
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包括:
1.国家机关。
2.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3.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4.公民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应该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