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骆温平物流经济学

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骆温平物流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2-12 05:35:24

㈠ 2012上海高考理科438分能否进上海海事大学的法学,经济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

我国海商法一代宗师魏文瀚和魏文达先生,不仅开创了我校的海商法教学,也开创了新中国高等院校海商法教育的先河。
历史的尘烟带不走他们的名字。由二位先生创办的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学科,在一代代海商人“航运强国”梦想的传承下发展壮大。之后的几十年间,我校海商法团队可以说是星光璀璨:以魏文达教授为代表的海商法第一代人物,招收了新中国第一届海商法硕士,并由此培养出冯立奇、高剑鸣等著名的海事法官;第二代代表人物张既义教授、尹东年教授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海商法学的学科带头人,并将我国海商法的教学科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至今活跃在第一线的杨召南教授、於世成教授、蔡存强教授、姚洪秀教授、蒋正雄教授、胡正良教授等成为当前海商法界的中坚力量,不仅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也拓展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很“牛”的社会影响力,传承并发扬着我校海商法专家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王国华教授、邹盈颖教授、徐国平教授……还有更年轻的新一批海商法教学梯队也正逐步成为这支团队未来的希望。
据法学院院长蒋正雄介绍,近年来,法学院坚持“入主流、保特色、建亮点”的发展原则,突出学科重点,强调专业特色,将海商法等专业作为法学院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优势学科。2000年海商法专业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专业。2005年法学专业被列为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设专业。2007年法学院所属海商法研究中心成为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海商法团队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学梯队,目前成员共14人,在职教授7人,已经取得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1人,90%以上有海外进修、访问的经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海商法教学科研水平稳步上升,为我国航运、司法、外贸、保险、学术界等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很多毕业生在这些领域已成为骨干力量。同时,海商法团队教师积极参与我国多项重大航运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为《海商法》《港口法》《国际海运条例》等一系列海事法律法规的出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养国际化海事法律人才 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目前,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其中“航运软环境”建设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是法学院海商法教学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几年间,该团队不仅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政策研究、意见咨询、讲学等服务,还直接参与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建设项目,为政府部门出谋划策。
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海商法团队立足海商海事特色,创新“国际型、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合时代变化、满足市场需要的海事法律本科生、研究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专业的法律人才,为越来越多抢滩上海的跨国航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人才保障。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海事法律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日益凸显,既懂法律又懂航运和金融、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端的国际化海事法律人才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求。随着上海港口吞吐量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跨国航运企业抢滩登陆上海。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国际航运企业的信心,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个公平的法治环境,也呼唤法学院校输送更多的卓越海事法律人才。”蒋正雄院长说,针对这一现状,法学院海商法团队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加大国际航运法律人才培养力度,造就“高端、国际、复合、应用”型海事法律人才。
探索“国内——海外”联合培养机制,创新“3+1”和“3+1+1”国际化海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2009年起,法学院与英国斯旺西(Swansea)大学合作,着力培养国际化海事法律人才。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我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在本校完成大学3年的课程学习后,可到斯旺西大学完成第四年的学习,即“3+1”模式;学习成绩优秀的,也可以本硕连读,申请该校法学硕士课程,即“3+1+1”模式。
在实习、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目前,法学院与各司法机关、航运企业共建了20余个实习基地,通过建立法律援助中心,派学生到司法机关实习做“法官助手”,与司法机关合作共建“学生实习站”,与国内外法学院校开展校际学术交流,参与航海实习、模拟法庭、辩论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法律实务实践中历练成长。
此外,为更好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引导学生向复合型海事法律人才方向发展,法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辅修金融、经济、海事类课程,并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各类航海实习,参观港口码头和仓储、物流、航运企业等,加强学生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全面深入了解。
传承海商精神 坚守教书育人职责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外界诱惑,海商法团队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其间有一部分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学校,而留下来的老师们,则基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海商法教学团队承担着法学院和其他学院的海商法类课程。由于海商法体系的课程比较多,教师工作量很大,但每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尤其是蒋正雄、王国华、邹盈颖等教授还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行政和教学管理工作,但从来没有因此降低对教学的要求,始终坚持在一线为本科生及研究生授课,并十分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专业和航运事业的热爱。
今年,世界航运市场仍在低位徘徊。在课堂内外,姚洪秀等老师总是从正面去引导学生,要乐观地面对困难,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胡正良等老师注重把实践中的最新案例充实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邹盈颖等老师积极地把国内外先进的海商法教育资源和教学管理经验带进课堂,每次她在参加完学术会议后,都会仔细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打印后和同学们分享,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且经常举行研讨会检验大家的思考成果,开阔学生视野,把握学科和教学的最新发展。海商法团队中戴玉鑫、李文湘、章博等青年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攻读博士学位,压力比较大,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减免过教学量,而是坚持上好每一堂课,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为人、职业规划等各方面进行指点。
为增强海商法团队教师法治实践能力,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法学院还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之余,到法律实务部门的有关岗位工作、兼职,组织教师到司法、航运、物流、仓储等一线航运法律实务部门学习交流,以便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海事海商案例,让同学们在学习法律理论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海事海商法律实践知识。
目前海商法教师团队几乎所有成员都有律师执业资格并在海事律师事务所兼职,近50%教师具有海事仲裁员资格,他们把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好地反馈到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与时俱进 融入全国法学主流
如何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是海商法团队所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考量海商法专业建设与海事海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海商法团队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建设上,紧跟国内外最新科研动向,与时俱进。《海商法》(课程群)、《海事法》《海上保险法》《租船运输实务与法规》等海商课程被列为校优秀精品课程或上海市优秀精品课,《英美法概论》被列为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将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相结合,注重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教育科研成果,再以教育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除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海商法团队也致力于团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王国华教授去年获得了我校法学专业第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胡正良、邹盈颖等教授承担的鹿特丹规则评估分析项目,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为有关部委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邹盈颖教授还受聘参与欧盟ACP(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法律资助科研项目,并很好地把这些科研反馈到教学中。
谈到下一步“培养卓越海事法律人才,服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新举措,蒋正雄院长说,要加强博士点建设,争取早日获得法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建立国家级海商法法学研究科研基地;进一步探索中外合作国际化办学模式,加强特色班级建设,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输送更高水平海事法律人才。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朱耀斌说,在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开设法学专业的形势下,在全国将近700个法律院系的激烈竞争中,如何保持自身传统优势地位,凸显学科专业特色,是法学院目前和今后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在培养海商法团队特色的同时,会进一步加强其他法律专业,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非海商法课程,使学生的法学功底更为扎实,同时也为海商法专业提供更好的法律基础,以便更好地融入全国法学主流。”
朱耀斌说,要培养出高水平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优秀师资队伍。目前海商法团队也面临师资培养和发展的紧迫任务。如何促进海商法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学校特色专业?下一步,着力加强梯队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支既有海商法专业本科、研究生学历背景,又有相关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年轻一代海商法人有责任从老一代海商法专家手中接过接力棒,传承、弘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成长为未来海商法团队的中坚力量,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让海商法专业更加发展壮大,创造更多的辉煌。”

㈡ 请问:上海海事大学在什么位置

上海海事大学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aqui te amo。

㈢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6名,其中专任教师88名。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内43名、在读博士18名。专任教容师中有教授14名、副教授35名、讲师39名,本科生2380余人,研究生680余人。
物流经济系:
教授:
曲林迟,余思勤,张丽娟,骆温平,李序颖
副教授:
陈雪玫,王晓惠,柯蓉,於军
讲师/博士:
徐晓燕,蒋迪娜,陈丽江,侯剑,袁象,黄顺泉,张勤,张秋菊,李国栋,张锦
国际经贸系:
教授:
潘国陵,孟玉红
副教授:
梁慎刚,钱建娣,苏豫,甘爱平,姚秉琪,黄雅卓
讲师/博士:
裘高翔,赵燕,俞路,陈磊,刘士宁,高霏
财务与会计学系:
教授:
张川
副教授:
田建芳,史英明,金丽玉,巫珊玲,钱美发,唐玉莲,曾秋根,李丹,肖康元,章雁
讲师/博士:
杨吉荣,劳知雷,郑卫茂,李青,王朝阳,袁亚丽,甘昌盛,高季萍,赵耀忠,欧阳励励,郭志英

㈣ 上海海事大学在哪

上海海事大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

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学科,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也是首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证书和挪威船级社颁发的ISO9001质量保证书的高校。

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原为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2000年划归上海市管理,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

(4)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骆温平物流经济学扩展阅读:

上海海事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止至2017年,学校拥有10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其中教授15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60%。

截止至2014年,学校共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9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23门。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集装箱教学实习船“育锋”轮,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海海事大学

㈤ 读研究生可调剂到:上海海事大学还是江苏科技大学我工科,谢谢

两个学校的选来择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自来选择目标学校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来进行两者的比对。

上海海事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隶属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部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上海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 、港口机械电子工程、国际法学(海商法)。

截止至2014年,上海海事大学共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9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23门。

上海海事大学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江苏科技大学有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5个省重点培育一级学科。

江苏科技大学省级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材料加工工程、轮机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阅读全文

与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骆温平物流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