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劳动经济学乔治

劳动经济学乔治

发布时间:2021-02-12 17:34:38

❶ 谁有乔治鲍哈斯版的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亚国家增加了它们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同样,不进东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而且东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应用引力模型解释这一现象。随着世界GDP东亚经济份额的增长,然后属于东亚经济的每个贸易关系,东亚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不断壮大。国家间相互的贸易也增加了可以被类似的逻辑解释。以前,他们是相当小的经济体,这意味着他们的市场不能满足大量的进口。当他们变得富有,并且人们的消费需求上升后,他们才能更多的进口。因此,虽然他们之前集中出口到发达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并因此成为了彼此的出口目标。同样,使用引力模型解释,当韩国和台湾都很小的时候,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规模还很小,这也就意味着尽管他们很近,他们之间很少有贸易。现在他们都变大很多,其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的贸易也非常可观。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a.b.c.在贸易前,当劳动是生产的唯一要素,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供给决策是由个人获得的最大收益决定时,只有当时,这两种货物才能被生产。所以,3.假定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每用1英亩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粮食时,每用1英亩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时的劳动。A.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请画图说明资源应如何分配。B.现在假设劳动供给首先上升到800小时,然后是1000小时,再然后是1200小时。请用一副如图4-9的图展示出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形?a. 又因为L=LC+LF=600且T=TC+TF=60.所以LC=400,TC=20,LF=200andTF=40.b.c.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劳工将不会被使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将会改变,或者会出现失业。4.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现在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在李嘉图的模型中,劳工通过其行业购买力的增加获益。这不能满足不富裕国家对于公会限制进口的需求。在不动因素中,劳动模范从贸易中可能收益或损失。某种商品的购买力将会增加,然而其他商品的购买力将会下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直接讨论了对于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贸易影响分布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非熟练美国劳工将在贸易中减少,因为该组代表了这个国家相对稀缺的因素。这是由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支持劳工公会对于进口的限制。5.假设挪威与瑞典相互贸易,挪威出口鱼,而瑞典出口沃尔沃汽车。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但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同:挪威由于有较长的沿大西洋的海岸线,因此捕鱼效率高;瑞典的资本相对丰裕,故而汽车的生产效率高。据此,根据标准贸易模型论述这两国的贸易利益。注意:在两个增加的国家中,福利如何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移动从按国内价格管生产模式(虚线)到受国际市场价格制约生产模式(直线)。6.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供给和价格的变动之间可能没有联系。例如:如果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完全不可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成为直角形状,两种产品的产出也不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请画图进行分析。在贸易增长的福利增加的条款时,PPF是直角。生产点是PPF的角落。消费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是最高的差异曲线。在贸易条件的旋转对其与PPF的矩形拦截的相对价格线上有一个改变(因为没有替代的不动因素,保持固定的生产点)。经济的巨大转变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直观地说,虽然没有供给反应,经济接获它提供了更多的出口和更少的进口支付。7.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定价等于边际成本。为什么当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这就不再可能?不同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垄断的情况下,边际收益,不等于价格。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水平发生在一个垄断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因为根据出售单位的产出一个额外的企业必须降低所有单位价格,不只是边缘之一。8.假设单个汽车生产商的固定成本是50亿美元,而每辆车的可变成本是17000美元。厂商越多,竞争越激烈,价格就下降。具体说P=17000+150/n,n为市场上厂商的数量。设美国和欧洲市场上分别有3亿和5.33亿人口。a.在没有对外贸易时,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均衡的厂商数量是多少?b.在没有对外贸易时,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均衡的价格是多少?c.现在假设美欧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美国市场上除了原有的3亿人口外,将增加5.33亿人口。在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将有多少汽车厂商?汽车新的均衡价格是多少?d.美国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在b和c中为何不同?自由贸易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吗?是怎样改善的?a. 17,000+150/n=5,000,000,000n/S+17,000.当SUS=300million时,汽车数量是3。.当SE=533million时,汽车数量是4.r.b. PUS=17,000+150/3,PUS=$17,050.PE=17,000+150/4,PUS=$17,037.50.c. 17,000+150/n=5,000,000,000n/S+17,000.当SUS+E=833million时,汽车总数量是5.这有助于解释近几十年来在同行业中发生的一些更自由的贸易合并,例如,福特收购捷豹,戴姆勒奔驰收购克莱斯勒等。d. 在美国和欧洲,价格下跌到$17,030.并且。两个市场的品种增加:在美国,自由贸易以前,消费者可以在三个品牌之间选择,现在他们可以在五个品牌之间选择;在欧洲,自由贸易之前,消费者可以在四个品牌之间选择,现在他们可以在五个品牌之间选择。9.在过去的几十年,美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这会对墨西哥向美国移民产生怎样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从墨西哥到美国的劳工流入,因为外国直接投资造成了墨西哥边境劳工生产力的相对增加,而这又反过来导致墨西哥人的工资增加,且降低了墨西哥移民美国的动机。10.一个国家宁可放开它在海外的生产厂家,而不愿将制造业…这是为什么呢?有很多原因,这其中很多涉及到位置的讨论和这章中的内部讨论.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内部进行交易可能比在两个独立公司之间交易要更便宜.通常,如果涉及专有技术,或者一个企业的质量信誉是尤为关键,一个企业可能希望保持对生产的控制而不是外包.11.假如制造业工人收入少于其他行业工人的收入..那么在经济中会对..怎样的影响?这将改善在经济上收入分配,因为在制造业的工资将会增加,在经济上其它人的实际收入将减少,原因是制成品价格上涨.这只有在假设制造业的工资在经济中比所有其他的工资要低的情况下才是事实.如果他们在经济上比其他人高,关税政策将恶化收入分配.12.印度和墨西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实行了进口代替政策.但是印度更进一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由自己生产…..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状况呢?印度在1948年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家里所做的进口产品的青睐这一戏剧性的突破是殖民主义政治突破的一部分.事实上,对国产服装的偏好超过英国生产的纺织品是导致印度独立的初期战役之一.在墨西哥国内生产的大厅的存在(而不是在印度最近被推翻的殖民公司)可帮助保持墨西哥在制造过程中进口资本货物必要的开放.

❷ 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

亨利·乔治(Henry George)是美国十九世纪末期的知名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他提倡征收单一地价税的主张,曾经在欧美一些国家盛行一时,颇有影响。由于他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一切其他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是与美国十九世纪末期的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有密切关系。

[转帖]进步与贫困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天天读美国史。读到19世纪末进步主义运动的时候,就发现文献中总是提到一本书: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这本书对美国社会的改良起到了巨大的思想指导作用。
因为我对财富分配比较感兴趣,前几天去图书馆的时候,就把这本书借了出来。下面就是一些阅读的体会。

坦白说,这本书有点像政论。它对贫困根源的研究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我不打算多谈。因为我觉得亨利.乔治的看法实际上是错的,原因我在下面会谈到。这本书触动我的地方是他对贫困本身的描述。
在绪言中,亨利.乔治直接提出了进步与贫困的关系;“物质进步不仅不能解脱贫困,实际上它产生贫困”。他指出,经济革命虽然使生产力上升,但它并不是在底部对社会结构起作用,把整个社会都抬高,反而“好像一个巨大的楔子,在社会的中部穿过去。那些在分裂点以上的人们处境上升了,但是那些在分裂点以下的人们被压碎了。”接着,亨利.乔治给出了这本书的核心问题,“尽管生产能力增加,为什么工资趋向仅能维持生活的最近限度?”
看完这些话,我真是很感慨。此书是针对100多年前的美国而写的,但是彷佛就是在描绘今天的中国。我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经济进步没有解决贫困,反而还产生了贫困?去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超过9%,但是为什么工资无法跟随GDP一起增长,反而还有所下降呢?
亨利.乔治的答案是地租。“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地租趋向更大的提高,因而产生迫使工资不断下降的趋势。”它的意思是这样的,在经济学中,利润的转化形式无非就是工资、利息和地租。亨利.乔治认为地租不断上升,吃掉了原应属于工资的那一份要素报酬,所以工资不断下降。工人们的收入被地主占有了。

这个答案显然是错的,至少在当代社会中是错的。因为知识革命使得生产往往不需要很大的土地投入,很多大网站只要有几间屋子就够了。所以,地租占利润分配的比例是很小的。但是,另一方面,地租的升高确实极大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大家对最近身边的房价飞涨都感受到了吧?上升的房地产价格使少数人获得暴利,使大多数人变得更为贫穷。从这个角度看,他又部分是正确的。

亨利.乔治进而提出结论:“地租升高必然降低工资”。这个说法可能是正确的。
他的解决办法是土地公有化,更准确的说是地租公有化。“我提议的不是收购私有土地,也不是充公私有土地。前者是不公正的;后者是不必要的。.......如果我们取得了核仁,可以让他们据有外壳。没有必要充公土地;只有必要充公地租。”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现在有两个同样收入的人,一个人的收入来自他劳动的使用,另一个人的收入来自地租。要他们同样负担国家的费用,公平吗?显然不。一个人的收入代表了他创造的财富,并把它加进国家的总财富中;另一个人的收入只代表他从财富总量占有的一份,他没出一点力。一个人享受他收入的权利以自然的正当理由为基础,自然把财富报答劳动;另一个人享受他收入的权利仅仅是虚构的权利,是社会法规的创造物,是不为自然所知道核承认的。有人告诉当父亲的,他必须以劳动所得抚养孩子,他必定默认,因为这是自然的命令;但只要还有一个便士属于从垄断自然机会中取得的收入,此人便可以公正地要求不能从他用劳动获得地收入中取走一个便士,因为自然机会是大自然公平地给予所有人的,是他的孩子生下来就有的权利,他们也有平等的一份。”
我认为亨利.乔治说的很有道理。地租上涨不创造社会的总财富,只是一种财富分配的手段,使得那些房地产所有者获得暴利,而这些钱原本是应该属于整个社会的。所以,充公地租有其合理性。当然,这在实际操作中不太可能实现。亨利.乔治的意思主要是,应该设法让大部分的地租收益分配给全体人民。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后果亨利.乔治也说得很清楚。“只要现代进步所带来的全部增加的财富只是为个人积累巨大财产,增加奢侈,使富裕之家和贫困之家的差距更加悬殊,进步就不是真正的进步,它也难以持久。这种情形必定会产生反作用。塔楼在基础上倾斜了,每增加一层只能加速它的最终崩溃。对注定必然贫穷的人进行教育,只是使他们骚动不安。把理论上人人平等的政治制度建筑在非常显著的社会不平等状况之上,等于把金字塔尖顶朝下竖立在地上。”

❸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项得主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得奖者。

1、埃丝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内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容。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

2、迈克尔·克雷默,1964年出生,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发展社会团盖茨教授。

3、埃丝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

❹ 乔治·阿克尔洛夫的个人著作

阿克尔洛来夫的研究范围较广,源包括货币理论、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等,并曾在贫困和失业理论、犯罪与家庭、社会习俗经济学等领域发表过大量研究论著,其中有:
《稳定增长——在危急关头吗?》(1967);
《资本、工资与结构失业》(1969);
《“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1970);
《种族制度经济学与无休止的激烈竞争及其他可悲的陈述》(1976);
《货币需求基金流通理论的微观模型》(1978);
《失业影响的社会习俗理论》(1980);
《货币需求短期趋向:对老问题的新展望》(1982);
《礼物互换与效率工资理论:四种展望》(1984);
《一位经济理论家的故事书》(1984);
《劳动力市场效率工资模型》(与耶伦合著,1986);
《非理性行为的理性模型》(1987);
《泡沫经济学》(1989);
《合理工资前提与失业》(与耶伦合著,1990);
《惩罚与服从》(1991);
《社会悬殊与社会制裁》(1995);
《自我控制与退职救助》(1998);
《经济学与恒等式》(2000)。

❺ 乔治·阿克尔洛夫的学术贡献

发展中国家内部市场的利率为什么如此之高?想购买二手车的人为什么求助于职业经纪商而不是私人售车者?即使对红利所征的税高于资本利得税,企业为什么还支付红利?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费、保额和未保险额组合为什么因人而异?富有的地主在与贫困的佃户签订合约时为什么不愿承担庄稼收成的全部风险?这些表现不同但实质相似的诸多现象向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阿克尔洛夫1970年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是信息经济学文献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提出了简单而又深奥的一个普遍化思想,并因应用广泛而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称谓有缺陷旧车的口语“柠檬”已成为经济学家理论词汇中的一个著名的隐喻。
阿克尔洛夫认为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市场崩溃,或者市场萎缩,以至于只有劣等产品充斥于其中。阿克尔洛夫还指出,类似的信息不对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普遍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印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信贷市场为例子来说明逆向选择问题。印度小地方放贷者索取的利率是大城市利率的两倍。在城镇借款然后在农村放贷出去的一个中年人并不了解借款人信誉,因此极易遭受惨重损失。“柠檬论文”中一个关键的见解是经济主体有强烈的激励去抵消信息问题对市场效率的不利影响。阿克尔洛夫认为许多市场机构可以被看成是为了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而出现的。除了对不对称信息所进行的研究外,阿克尔洛夫还从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发展了经济学理论,在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贡献是他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关注。

❻ 1996-2010的诺贝经济学奖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国人(1936- )

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国人 (1914-1996)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

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美国人 (1944- )

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美国人(1941- )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21世纪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001年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年出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卡纳曼和史密斯正是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卡纳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1934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现为英国公民。他1959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 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锡拉丘兹,196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

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研究人员在进行估量关系、作出预测以及检验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时,往往以时间序列,即以按时间排列的观察周期的形式来使用数据。这种时间序列显示了国内生产总值、价格、利率、股票价格等的演变。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两位获奖者发明了新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中两个关键属性:随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在金融市场上,随着时间的随机波动,即易变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股票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价值取决于易变性的风险。波动可以随着时间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波动很大的动荡期后总是一个波动很小的平静期。恩格尔所发明的“自动递减条件下的异方差性”(ARCH)理论能精确地获取很多时间序列的特征,并对能把随时间变化的易变性进行统计模型化的方法进行了发展。现在,他的ARCH模型已经不仅是研究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场上的分析家也用它来进行资产定价和证券投资风险评估。 大部分整体经济时间序列都有一个随机趋势,一次暂时的失调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这些时间序列被叫做“非稳定的”序列。格兰杰论证出,当用于稳定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运用于非稳定的数据分析时,人们很容易做出安全错误的判断。他的重大发现是,把两个以上非稳定的时间序列进行特殊组合后可能呈现稳定性。格兰杰把这种现象叫作“共和体”。他这一方法在对诸如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汇率和物价的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利率的关系等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1943年生于挪威。1973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1940年生于美国纽约州。1967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普雷斯科特曾先后在宾州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W.P. Carey) 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并担任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深顾问。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期间曾担任基德兰德的博士论文导师。

他们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年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马里兰大学教授。

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 John Aumann),1930年生于德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1933年出生,美国人。

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2007年

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85至2000年任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主任。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1951年3月29日生于美国波士顿,美国国籍。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课题为“一种合作博弈理论(A Theory of Cooperative Games)”,对博弈论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及《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 for Economic Decisions)。

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 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到美国。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院士,总统奖获得者,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开始时兴趣主要是计量经济学,对动态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47年首先提出并定义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概念。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制和机构设计以及数理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开创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他曾于1990年由于“对现代分散分配机制的先锋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2008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1953年2月出生于纽约长岛,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2008年10月13日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时左右(北京时间19时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他将获得的奖金额度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

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

2009年

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消息,10月12日中部欧洲时间下午13时00分左右(北京时间19时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她由此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而瑞典科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奥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年出生于美国,现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奥利弗·E·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于美国,现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两位经济学家将各获得一半奖金。

2010年
美国经济学家Peter A. Diamond和Dale T. Mortensen,英国经济学家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三位学者分享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生于1940年,196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63年,年仅23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教学生涯。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002至2003年,戴蒙德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上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他为美联储委员会理事。据了解,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是世代交叠模型的提出者,社会保障、养老金和税收问题专家。 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教授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领域集中在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理论,尤其是在工作搜寻和失业理论(the theory of job search and search unemployment)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将其扩展于劳动调整、研发、个人关联以及劳动再分配(labor turnov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abor reallocation)等方面的研究。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来自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英裔、塞浦路斯籍。

❼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哪些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年得主:

1960s

拓展资料: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参考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

❽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资料及获奖原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新泽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讲座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原因是:2007年对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研究做出了贡献。

200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

获奖原因: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劳动经济学乔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