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观经济学中用什么来衡量价格水平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deflator)三种。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又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再如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这里的国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贰』 名义收入和名义价格,实际价格区别
名义价格
为了修正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学家们区分了名义价格(回以货币计值的价格)和实答际价格(以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计值的价格)。
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s)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名义收入即货币收入,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多获得工资收入。
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叁』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什么说货币的价格就是利率
贷款利率就是持有货币代价,存款是暂时失去货币持有权利的报酬。所以说货币的价格就是利率。
从贷款角度看,利率越高,贷款所需付出利息就越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需要货币,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利息,相当于我们需要书籍等商品,需要付出钞票一样。从存款角度看一样,银行需要我们的存款,也一样要给利息存款者,这就是价格。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3)宏观经济学的价格是名义价格扩展阅读:
利率分类
1、根据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单利和复利
单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只在原采的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计算利息。复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除了在原来本金上计算利息外,还要把本金所产生的利息重新计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俗称"利滚利"。
2、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单据上标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已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3、根据确定方式不同,分为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对其他机构不具约束力,利率标准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4、根据国家政策意向不同,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优惠条件下的利率。优惠利率是指对某些部门、行业、个人所制定的利率优惠政策。
5、根据银行业务要求不同,分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机构存款所获得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是指从金融机构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肆』 宏观经济学 物价水平和价格水平是一回事吗宏观经济学中AD-AS模型用到的P(价格水平)具体是什么
物价水平和价格水平应该是一回事。AD–AS模型中的P就是经济中的一个总体价格水平,即一篮子商品的价格水平。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经济报道或统计中出现的物价水平,即用来计算通货膨胀的价格水平。
『伍』 经济学中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的概念及区别举个例子哦,谢了
为了修正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学家们区分了名义价格(以货币计值的价格)回和实际价格(以对商品和答劳务的购买力计值的价格)。
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s)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例如,1976年一瓶黄油价格是0.77美元,到了1981年变为1.70美元,1991年变为1.91美元,2007年约为2.77美元。这些不同年份的价格就是名义价格,也叫“现值美元”价格,即没有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格。而相对于1976年的实际价格,即为0.77美元
『陆』 宏观经济学中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的定义是什么,该怎么理解
资本出租就是投资(或存款),所以这个价格就是回报率,由于回报的计价方式是用货币单位衡量的,因此是名义利率。在宏观经济学中,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总收入除以资本存量。
『柒』 名义价格,实际价格,名义收入,名义利率指的是怎么区分
名义价格
为了修正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学家们区分了名义价格(以货币计值的价格)版和实际权价格(以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计值的价格)。
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s)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实际价格
为了修正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学家们区分了名义价格(以货币计值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以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计值的价格)。
实际价格(real prices)经通货膨胀修正后的价格。
名义利率
在复利计算中,利率周期通常以年作为单位,它可以与计息周期相同,也可以不同,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就出现了名义利率的概念。
名义利率r是指计息周期利率i乘以一年内计息周期数m所得的年利率。
r = i X m
显然,计算名义利率时忽略了前面各期利息再生的因素,即忽略了“利滚利”。
『捌』 宏观经济学的判断题。 名义GDP 与实际GDP可以按同一年价格来核算 为什么
这是个常识问题,如果是按不同年份价格计算处出来的,还有比较的意义吗。
『玖』 宏观经济学中,实际汇率如何求,是=名义汇率×(国外价格÷国内价格)吗
1,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日元对美元升值了。A。2,一国的国际收支专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属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D。
『拾』 宏观经济学里的有名义货币供应量和实际货币供应量如何区分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 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如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等,则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