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学当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这个总效应是什么
这个总效应应该理解为需求的总变动。假设购买x和y两种商品,x价格的变动导致最终的需求的总变动,可以分解成两种变动,也就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㈡ 经济学. 收入效应 和 替代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通俗点解释
收入效应就是物品价格下降,使你能够买更多的物品,从而使你的实际收入水平升高回;反之亦然。
替代答效应,就是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你就会更多的选择这种物品,而放弃另一种物品。
举例来说,一个人月收入为800元,市场上有2种食品:方便面和饼干,方便面一袋10元,饼干一包20元。这个人每个月分别用400元买40袋方便面和20包饼干。后来,饼干降价,每包也是10元。则这个人因为饼干降价,原来用于饼干的400元可以买40包饼干,多买了20包,这个就是收入效应。同时,因为饼干降价,他觉得原来和方便面相比昂贵的饼干变得便宜了,所以他会把一部分买方便面的钱比如说50元用来购买饼干,就又多买了5包饼干。这就是替代效应。
希望帮到了你,满意请点击“选为满意答案”及时采纳,谢谢。
㈢ 微观经济学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这里说的是实际收入,在你贴的图中,由于X价格下降了,所以你的实际购买力其实是提升了,所以要研究替代效应,就必须把由于价格下降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增加部分剔除掉。剔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斯勒茨基的,一种是希克斯的,在图中是希克斯效应分解。由于CD与价格未发生变化时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这就说明价格变化前后的效应不变,也就是实际购买力没有变化,这样就剔除了由于价格变化而对购买力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对替代效应进行分析。注意点:实际购买力。价格下降,其实就是实际收入的增加,研究替代效应不能受这部分的影响,所以把AB2移动到CD,使消费的效应没有发生变化,也就说明实际购买力为变。
㈣ 经济学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计算
收入效应是1.5,替代效应是1.5
㈤ 微观经济学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具体计算
这道题一点都不简单,中级微观经济学中才会涉及具体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计算。
需要用斯拉茨基方程。
斯拉茨基方程是一个恒等式,需求的总变动等于替代效应加收入效应。
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该商品相对于其替代商品而言变得更贵了,这会导致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量,而增加对该商品替代品的消费量;另一方面,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下降,这也会导致该消费者减少(或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前一种影响即为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而后一种影响即为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斯勒茨基方程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分解出某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中有多少是替代效应所导致,而又有多少是收入效应所导致的。
具体的推导需要利用反需求函数进行计算。
对商品1的需求的总变动Δx1,是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
Δx1 = x1(p1’,m)- x1(p1,m)
我们看到,这个变动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Δx1 = Δx1s +Δx1n
x1(p1’,m)- x1(p1,m)≡[x1(p1’,m’)- x1(p1,m1)] + [x1(p1’,m1)- x1(p1’,m’)]
上面这个恒等式被称为“斯拉茨基方程”。它表达的是:需求的总变动等于替代效应加上收入效应。
供你参考。
㈥ 经济学的 替代效应
比如你要去娱乐,你可以选择看电影,也可以选择旅游,对于看电影来说,旅游就是替代效应,而对于旅游,看电影就是替代
㈦ 微观经济学的问题(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
每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工作以及闲暇。一个人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时间用于闲暇取决于工资。(2)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闲暇是没有收入的,享受闲暇就必须放弃工作所能得到的工资。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因此,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工资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各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增加。闲暇也是一种正常的物品。因此,随着收入增加,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3)工资增加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起着相反的作用,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决定了劳动供给决策。
㈧ 经济学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计算题
原题目是 x,y 开始价格都是 4元,楼主漏了x的原价格吧
这个思路就是 总效应好算,前后两次求极值后对比下
中间一般是求替代效应,就是维持效用不变,达到原有的效用水平,需要的收入,以及x的数量了
然后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了
过程我复制别人的,他答的比较清晰的哈
----------------------------------------
(1)预算约束为 4X+4Y=144
将Y=36-X代入效用函数得:U=X(36-X)
效用极大化条件为dU/dX=-2X+36=0, 故X=18
代入预算约束得Y=18, 代入效用函数的U=324
(2) X的价格变化后的预算约束为9X+4Y=144
简化后, 得Y=36-2.25X, 代入效用函数得
U=X(36-2.25X)
效用极大化条件为dU/dX=-4.5X+36=0, X=8
分别代入预算约束 和效用函数, 得 Y=18, U=144
(3)假设X的价格变化后,要维持最初的效用水平U=324所需的收入为m
那么其预算约束为 9X+4Y=m
与已知的 XY=324 两式联解,得
m=9X+ =9X+1296/X
m的极小化条件为 dU/dm=9-1296X-2=0, 所以X=12
代入效用函数与 预算约束条件, 分别得 Y=27, m=216
也就是说,价格发生变化后, 若能将收入提高到216,分别购入12单位X和27单位Y, 便可恢复到最初324的效用水平。
(4)总效应:△X=8-18=-10
替代效应为:△X1=12-18=-6
收入效应为:△X2=△X-△X1=-4
注:参见《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同步辅导》(第4版)配高鸿业第四版 P49
------------------------
首先感谢stzfe的补充了
计算替代效应就要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因为图形上,替代效应是绕着无差异曲线转动的,收入效应是平移的(不过计算的时候用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再次至于为什么效用极大化条件为0
数学上,求极值的必要条件就是一阶导数为0
当然,你也可以用拉格朗日求极值,原理一样
因为这是个现实问题,所以求出来肯定是极值,就直接用了~~ 如果在数学里,求出导数为0的驻点,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才行的
㈨ 微观经济学,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急急急
每个人的抄时间可以分为袭两部分:工作以及闲暇。一个人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时间用于闲暇取决于工资。(2)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闲暇是没有收入的,享受闲暇就必须放弃工作所能得到的工资。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因此,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工资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各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增加。闲暇也是一种正常的物品。因此,随着收入增加,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3)工资增加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起着相反的作用,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决定了劳动供给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