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诺贝尔经济学奖,含金量很高,却为什么50周年一直心系贫困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全世界经济领域非常重要的奖项,是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梦寐以求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诺贝尔奖项中最年轻的,是最晚成立的一个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为了纪念诺贝尔于1968年设立的奖项,从1969年起开始颁布。所以今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50周年的日子。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一直研究贫困领域的三位经济学家。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全球现在有7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大多数的人缺衣少穿,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有很多人患上疾病,因为没有钱,因为贫困,而丧失了治疗的机会。所以研究贫困的这些经济学家,他们从根本上去寻找贫困的原因,然后找到解决之法,并亲身实地的去帮助他们,使更多的人脱贫。
㈡ 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共给了多少行为经济学
迄今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共给了行为经济学,分别是:
(1)2002年获奖的行为经济学奠基者丹尼尔·卡尼曼,他和已故学者托维尔斯基共同提出的前景理论(KT model)奠定了行为经济学研究基础;
(2)2013年获奖的罗伯特·J·席勒,他提出的非理性分析理论框架以及所著的《非理性繁荣》,成功预言了美国互联网、股市以及楼市领域的三大泡沫。
(3)2017年获奖的理查德·塞勒,他的重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账户理论。
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行为经济学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不是新学,只不过,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几十年。
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如今已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中国实现繁荣,为何
如果让中国人来形容我们国家如今的现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想到一个词:"富强";如果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形容对我国第一印象也会是:"强大"。站在世界中央的中国,终于可以挺起胸膛骄傲地对全世界宣布:中国,这次真的站起来了。
自己评价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当然没有说服力,就算我国在经济上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际上的标准,让自己展开评价,总有那么一点欠缺信服力。而这次,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评价我国的经济状况:如今已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中国实现繁荣。
而面对全球经济疲软状态,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伸出援手无偿地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非洲国家提供物资支援,提倡一带一路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质帮助,这些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有的担当。
如今的中国,不仅没有力量能够阻碍它的发展,还要用自己的力量使世界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很难拿吗
是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奖项。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回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答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诺贝尔奖现在的选举规则,基本上是由瑞典的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发出1500封推荐信,邀请1500个人推荐。
推荐里面包含几种人,第一,北欧四国现有经济相关院校的正教授。第二,已经得了诺贝尔奖的人。第三,现在在国际上各个领域的领头学者。
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按照西方主流理论写文章容易发表,但是你也很难进入到前面四十位,因为你是按照人家的理论来写,你可能发表很多,但是你不会变成领头的。
㈤ 为什么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花落美国
,那些平日风光无限的中国经济学家群体理应反躬自问:是否配得上经济学家的称号,是否应少一些中国文人的浮躁和功利传统,像许三多一样“做有意义的事”。
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
当然,中国经济学家迄今不能获得诺贝尔皇冠的原因很多。一个原因是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落后。现代经济学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倡导实证分析方法,技术性工具的引入让经济学成了社会科学中的“自然科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要求技术性和理论原创性兼备,而中国老一辈的经济学家或者是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普及者(比如高鸿业和厉以宁等),或者是更多地偏重于实践而不是理论原创(比如薛暮桥和吴敬琏等),因此不被诺贝尔奖青睐也情有可原,尽管他们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甚至经济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诺贝尔奖更偏重于该理论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理论形成后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虽然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是一个待解之谜,诺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过,谁能解释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目前似乎并没有一套解释中国奇迹的完整理论,即使有了也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当然,中国经济学科研和评估体制的短期化和功利化倾向也是重要原因,这也是自然学科同样面临的问题。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华裔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却一直没有华裔经济学家获得经济学奖,甚至连获得提名都很少,这已经不能从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落后这个客观原因来解释,因为华裔经济学家大都在国外进行学术研究,同欧美经济学家的学术环境是一致的,为什么他们也不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里面或许存在文化的因素。
经济学尽管纳入了数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性学科,但仍然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经济学的理论并不是一个真理性的亘古不变的理论,这就更多需要经济学家的“思想”来支撑,用简单的逻辑来解释复杂的现实生活,并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进程。因此,相比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而言,在有中国生活背景的华裔经济学家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身上,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中国文人的色彩更浓,而他们也必然存在中国文人的通病,比如文人相轻、爱面子、浮躁、机会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等。这种中国文人的通病是他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障碍,特别对于生活在中国本土的经济学家来说,如果不能摆脱在转轨期间权力和资本的诱惑,其中国文人的通病将更为明显。
现代经济学更加重视“技术性”,目前在国际经济学界相对受认可的华人经济学家恰好大都集中“技术性”较强的计量经济学领域,这增加了该研究领域的华裔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可能。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包括邹至庄、白聚山、李龙飞、张俊森和艾春荣等。有意思的是除了邹至庄和艾春荣外,其他几位都是理工科出身,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文人的通病左右着经济研究的成果。事实上,中国文人的通病对自然学科领域也有影响。西南联大毕业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恰恰因为中国文人的通病而分道扬镳,给世人留下了不少遗憾。
当然,有规则就有例外,未来华裔经济学家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当然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如果不能摆脱浮躁的学风和文人相轻的习惯,不能更多地关注现实关注基础理论,就会丧失很多机会,即使获奖或许也只能集中在技术性更强的计量经济学领域。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㈥ 有人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奖,为什么
他们可能觉得经济发展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无用吧。
㈦ 剑桥大学和伦敦政经的经济研究优势分别是什么 知乎
剑桥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勋衔:Cantab)为一所坐落于英国剑桥的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之一。剑桥大学为英国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公元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这些学者本为牛津大学的一员,但后因与牛津郡民发生冲突而移居至此。这两所古老的大学在办学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并经常合称为“牛剑”。除了两所大学在文化和现实上的协作已成为英国社会史的一部分外,两所大学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竞争,并经常和牛津大学争夺全英最佳学府的声誉。
剑桥大学由31所独立自治书院及6所学术学院组成。虽大学本身为公立性质,但享有高度自治权的书院则属私立机构。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收生以及学生活动安排,工作有别于负责教研的大学中央。剑桥大学是多个学术联盟的成员之一,亦为英国“金三角名校”及剑桥大学医疗伙伴联盟的一部分,并与产业聚集地硅沼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剑桥大学是英国著名的罗素集团以及“G5超级精英大学”成员之一。
除了各学系安排的课堂,剑桥的学生也需出席由书院提供的辅导课程。学校共设八间文艺及科学博物馆,并有馆藏逾150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及全球最古老的剑桥大学出版社。除了学习,学生可加入各学会、学团及体育校队,参与不同的课外活动。
剑桥大学校友包括了多位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作家。总共有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位列世界第3),4位菲尔兹奖得主曾为此校的师生、校友或研究人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创立于1895年,为伦敦大学联盟成员。伦敦政经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也是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一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也是法律、经济学、国际关系、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等方面研究的全球先驱。校友及教员之中包括1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42名政府或国家元首、31名现任英国下议院议员及42名现任上议院议员。
该校入学竞争极其激烈,录取难度不仅不低于牛津、剑桥,部分专业的录取要求甚至高于牛津、剑桥,在英国国内声誉与牛津剑桥齐名,并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口碑。2014/15年度QS世界大学“社会科学及管理学”排名位列世界第2名,仅次于哈佛大学。在近5年(2011-2015)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社科领域中,均位居英国第1位,高于牛津大学。从1969年迄今,有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出自伦敦政经学院。
㈧ 中国人为什么无缘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奖金金额为900万瑞士法郎,约合740万人民币。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
有此遗憾的不仅是中国,还有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从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共计有25位日本科学家获奖(含两位美籍日裔科学家)。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获奖人数更是快速增长,前几日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也被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收入囊中,但唯有经济学奖未能获得。
为何高速的经济增长换不回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大概要从奖项的授奖标准说起。经济学诺奖重视理论原创性现代经济学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倡导实证分析方法,技术性工具的引入让经济学成了社会科学中的“自然科学”。
㈨ 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经设立,为何就能成为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之后,诺贝尔颁奖机构的人士以及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士都主张废除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依然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
后人的看法
瑞典皇家银行表示,在以后的过程中将会逐渐设立诺贝尔其他奖项,比如说诺贝尔金融奖,比如说诺贝尔商业奖等等,你是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影响力之下,诺贝尔奖确实每一年都会有新的更新和新的,是诺贝尔的后代们却反对诺贝尔奖要设置一些,听起来靠谱,但研究起来不靠谱的奖项!因此瑞典皇家银行和瑞典皇家科学院也会对诺贝尔后代的说法进行参考!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成立之后,竟然得到了设立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反对,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获得者也反对这项奖项,甚至打算呼吁废除!
㈩ 诺贝尔奖还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诺贝尔家族并不承认
因为诺贝尔家族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是诺贝尔本人当初的遗嘱,而且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以来都在遭受质疑,从它诞生开始就一直受到许多的质疑,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不符合诺贝尔本人的遗嘱、意愿,为什么还要成立这种奖项?为什么要叫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例如预测到经济危机或者解决了重要的经济问题。诺贝尔成立诺贝尔奖最初是为了奖励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那些人,而很多经济学奖获得者并没有作出该方面的成就,所以诺贝尔家族也一直不承认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