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详情请参考网络:
http://ke..com/view/8971.htm
『贰』 经济学 说明 谷贱伤农的道理
谷贱伤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另一方面是需求的弹性问题。粮食作为农产品,它的需求函数弹性较小。即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不高,需求量增加没有价格下降的速度快,即增产不增收。
『叁』 西方经济学:谷贱伤农原理解释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肆』 经济学问题“谷贱伤农”的分析
“谷贱伤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它描述了在分手季节,农产品价格下降时农民收入减少的一种现象。根据供求理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的需求大多缺乏弹性,对价格反映不灵敏。在丰收的年份,供给曲线会右移,导致均衡价格下降,这时由于价格下降的幅度超过需求增加的幅度,导致了农民收入的减少。
『伍』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含义
我国近期对“谷贱伤农”的热议,是由于通胀使得农民种植成本大幅上升,而农产品内在终端市场的价格上容涨却由于物流流通成本(这是另一个近期热点问题,你可以一起关注下能更好理解这些现象)而使得利润被中间商挤占了,所以很多农作物在农民手里价格上涨不大甚至有些还出现了下跌,这即是“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对农业一种现象的概括,不一定只是粮食谷物。
上述情况使得我国社会产生了警惕,有识人士纷纷提出“谷贱伤农”的议题,希望国家能够控制这种情况。至于冬小麦减产,期货市场肯定会价格上扬,但是农民能否从价格上涨中分享到利益以及分享利益的多寡,还要看国家对这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调控程度。
但在我看来,粮价上涨是任何国家政府都要调控打压的,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所以上涨幅度不会太大,按上述理由,对农民积极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种植成本、物流成本)。虽然我天朝朝廷代表工农,但市场的太阿早已操控在官僚资本手里,朝廷内的正直之士是斗不过他们的。最终的结果应该还是政府得到了调控,资本得到了利益,农民打酱油(通胀这么严重,农民好一点结果的也只是打到了便宜的酱油,坏一点是酱油瓶都摔了)。
仅供参考(一家之见,贻笑大方了)。
『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意义
谷贱伤农概述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编辑]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实际上可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作为谷物的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如图所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当农业丰收时,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s1的位置,在缺乏需求弹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0e0q0和op1e1q1的面积之差。相反,在歉收的年份,农产品的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柒』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谷贱伤农”
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
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7)谷贱伤农的经济学意义扩展阅读:
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其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量增加(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
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即便是单一品种的粮食,其生产也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严格支配,农民在生产准备期需要进行贷款、采购原料肥料以至农用机械等,若农民大批进入粮食供应方,则相关的生产资料价格必然上涨,承担不起高成本的农民则退出供给方,最终达到产品供求的平衡,利润变化不会太大。
若在生产准备阶段就有扭曲市场资源配置的行为发生,导致农民一哄而上,“谷贱伤农”就真正成为现实了。
『捌』 用经济学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含义!
『玖』 以经济学理论来分析谷贱伤农的道理
1、从价格弹性分析“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设D表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
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农民丰收时,供给曲线从 S1 的位置移动到 S2 的位置,农产品的均衡价格从 P1降低到 P2,在丰产前农民的收入是图中的矩形 P1 A Q1 O 的面积,丰产后农民的收入是图中的矩形 P2 B Q2 0 的面积。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丰产后价格降低的幅度 P1、P2 大于市场对农产品需求量上升的幅度 Q1、Q2,从而矩形 P1 A Q1 0 的面积大于矩形 P2 B Q2 0 的面积,即农民的收入减少了,总收入的减少量为矩形 P1 A Ql O 与矩形 P2 B Q2 0 的面积差。
由上分析可知需求价格弹性小是导致 “谷贱伤农”现象的主要因素。
3、从恩格尔曲线分析“谷贱伤农”:
粮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就决定了粮食的可替代性非常差。同时,一般人们会先留出购买粮食的钱再做其他消费规划。即使粮价降低,也不太可能刺激消费,同样,粮价上涨也很难削减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支出在商品,粮价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所以当粮食价格下降、需求量又没有相应增加时,以卖粮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就会面临收入降低的问题。
而且,由于粮食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农民很难通过减少种植来及时控制供给,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抬高粮食价格,这时就会产生“谷贱伤农”的问题。
“谷贱伤农”解决参考措施:
1、制定农业保护政策
除了继续实施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外,可制定各种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即支持价格。
2、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
农产品期货市场上买卖的是未来的农产品,要想使这种对未来的农产品买卖中获利,就必须对农产品在未来的价格作出准确预测。
3、调整结构,创新增值点,增加农民收入
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却不能同步提高,这是经济学的悖论。实践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4、引导农业生产,广开农产品销售渠道
各地商贸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市场信息灵的特点,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品种结构,增强市场的适应性。
『拾』 关于“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
我国近期对“谷贱伤农”的热议,是由于通胀使得农民种植成本大幅上升,而农产品在终端市场的价格上涨却由于物流流通成本(这是另一个近期热点问题,你可以一起关注下能更好理解这些现象)而使得利润被中间商挤占了,所以很多农作物在农民手里价格上涨不大甚至有些还出现了下跌,这即是“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对农业一种现象的概括,不一定只是粮食谷物。
上述情况使得我国社会产生了警惕,有识人士纷纷提出“谷贱伤农”的议题,希望国家能够控制这种情况。至于冬小麦减产,期货市场肯定会价格上扬,但是农民能否从价格上涨中分享到利益以及分享利益的多寡,还要看国家对这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调控程度。
但在我看来,粮价上涨是任何国家政府都要调控打压的,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所以上涨幅度不会太大,按上述理由,对农民积极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种植成本、物流成本)。虽然我天朝朝廷代表工农,但市场的太阿早已操控在官僚资本手里,朝廷内的正直之士是斗不过他们的。最终的结果应该还是政府得到了调控,资本得到了利益,农民打酱油(通胀这么严重,农民好一点结果的也只是打到了便宜的酱油,坏一点是酱油瓶都摔了)。
仅供参考(一家之见,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