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学问题.APC,APS,MPC,MPS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APC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
APS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S/Y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dC/dY
MPS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dS/d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 MPC+MPS=1。
(1)宏观经济学奥坑定律是指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平均消费倾向,又称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
例如,一个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1.5/2)。
它是与积累倾向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从长期看,消费倾向是比较稳定的,因而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服从于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关系。
APC和MPC的变化规律:
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APC递减),并且越来越小(MPC递减)。APC和MPC递减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是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规律之一。
MPC是消费曲线C= C0+bY的斜率,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相等,但是长期来看,消费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C0。因此,0<MPC<1。
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
C>Y,APC>1
C<Y,1>APC>0
C=Y,APC=1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而小于1。
①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增加或减少时,边际消费倾向为正。
②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方向相反时,边际消费倾向值为负。
③当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不发生变化时,无论收入改变多少,边际消费倾向都不改变。
2. 什么是熬肯定律(宏观经济学)
奥肯定律Okun's Law:
奥肯定律就是有关实际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被称之版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权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按照奥肯定律所估计统计结果,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3. 宏观经济学问题
这些问题着眼于曼昆先生的宏观经济学。1扩张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增加政府开支和减税。有一个凯恩斯十字图可以引入is曲线。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可以引入lm曲线,也可以根据slm曲线引入广告曲线。由菲利普斯曲线和奥昆定律推导出该曲线,得到了一个加模。扩大财政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我们的高储蓄率是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原因,就像索洛莫德尔所说的。中国的净出口主要归功于我们廉价的劳动力。我们国家的问题是消费不足。从长远来看,除资源减少外,其他因素也会增加。我国可用的资源正在减少,而美国不开采自己的石油,日本不砍伐自己的树木,等等。这是凯恩斯分析这个问题的基础,正如弱3 4的第一个问题所说的那样。5个自动稳定器有累进税制和失业救济金两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政府支出(投资)的增加导致利率的提高,使得私人投资的盈利或无利可图。但有时政府投资也会产生拥挤效应。例如,政府修建公路使交通更加便利,私人投资者增加投资。财政政策政府购税;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谨慎使用,但中国经常使用,看我们的国家多强),再贴现,开放市场业务(最常用)8我只说影响的因素如失业、资源(劳动力、人口等)土地等)、科技。宏观经济学非常有趣。学得好。如果你喜欢你可以问我。
4. 宏观经济学 习题 高分
凯恩斯定律是指市场不能完全出清。
不确切,因为凯恩斯定律是相对于萨伊定律而言的,凯恩斯定律的核心是需求决定供给,他认为需求是推动经济的原动力,这也导致他推崇的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政策。
8、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这个公式
C+I=C+S 即均衡时总投资等于总储蓄,我觉得跟计划存货投资没有关系,但是D为什么是事前?凑合选D啦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 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9、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A 不变 B 增加200万元 C 增加100万元 D 减少100万元
政府预算平衡表示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就征收多少税,显然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就要多收100万的税,于是居民收入就减少了100万,相当于政府消费挤出个人消费,与边际消费倾向MPC无关,因此选C
数学证明如下:
y=c+i+g 其中c=a+b(y-t) 当g=t b=4/5(也就是MPC)时代入方程,得到结果
y=5i+5a+t
29、下面情况中居民倾向于减少货币需求的是 AC
A 债券价格预期上升 B 债券价格预期下降
C 利率预期上升 D 利率预期下降
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采取的政策有 BC
A 增加政府购买 B 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政府税收 D 减少政府税收
4、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时 AB 规模么??偶读研究生的时候咋没遇到过这种文字游戏??
A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B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C 财政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D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6、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BC (经济过热紧缩政策)
A 减税 B 增税 C 中央银行出售债券 D 中央银行买进债券
7、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导致的结果有 (相当于回笼资金D)
A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 B 货币供给增加
C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多 D 货币供给减少
仅供参考,鄙人已毕业多年,不知道现在西方经济学前沿发展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5. 宏观经济学中“趋同”是什么意思
是在看新古典的增长模型么,趋同就是字面的意思,趋是趋向,同时相版同的状态,新古典模型中权的结论是存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稳态,同样条件的国家最后会达到同一个状态,由于这最终稳态不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过程,所以是趋同,慢慢达到同一个稳态
6. 宏观经济学关于奥肯定律和失业率的问题
公式错误,(Y-Yp)/Yp=-4(u-0.05),Yp潜在产出,Y实际产出,当为80%时,结果是10%
7.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章奥肯定律怎么计算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 宏观经济学问题
1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来怎么用有源限的资源达到生产者和消费者利润最大化,以及最有效率,还有由此产生的公平性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控制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率,经济持续增长。
2 劳动力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劳动的成年人的总数。
3 应该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不知道为什么正确。
4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5 ACD研究的都是个体,是个体消费,商品价格的问题,而B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的物价水平,也就是通货膨胀率。
6 A点在2000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潜在产出等于实际产出,并且有效率(即资源充分利用);B点在2002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左侧,所以没有达到潜在产出,也没有将资源充分利用,但由于2002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2000年的右侧,所以2002的潜在产出更高。B点商品X和Y的产出都高于A点的,所以B的实际产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