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分求有关西方经济学流派的书
书名:《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三版)》
编著:蒋自强\史晋川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介绍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评析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通俗著作,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迄至90年代的西方经济理论。本书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评析、表达西方经济学艰深的逻辑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将学术著作与实用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作者的一次大胆尝试。
现在对本书论及的当代各个流派或学派的显著特点作一简要的(因而不全面的)概述。显而易见,熊彼特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观点以及相应的经济理论,从方法论到政策主张自成体系;激进经济学的未成体系的论著,有着或多或少的东西值得批判地参考借鉴。此外,新剑桥学派以“回到李嘉图传统”自称,因而这些经济学家在构造理论模型的分析技巧方面,有不少东西可以批判地拿来为我们所用。还须指出,本书论及的所有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和洛桑学派比较,基本上可以放置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之上。至于声称对“凯恩斯革命”进行一场“反革命”的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与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论战中,其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大体上是凯恩斯享有发明权的那套东西...
(以上摘自《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序)
我是学经济学的,这本书是我们的教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西方经济学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慨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即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目前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的出版为标志,经济学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流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3.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争论和分歧(尽量全面一些)
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争论
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货币主义的出现旨在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及理论进行批判。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使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努力中,忽视了货币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2],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从而在政策上,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主张使用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下:
(1)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决定于货币数量;反之,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率的变动,进而影响投资的变动,并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货币主义试图在使货币数量理论在复杂假设的情况下重新得到同古典货币理论相似的观点:一方面,从长期的观点讲,货币数量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而非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另一方面,货币主义也承认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供给学派的理论是针对凯恩斯主义强调社会经济的需求方面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只有采取措施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才能医治美国经济中的疾病。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仍然是在传统研究范式内进行的,这就不同于前面介绍的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因此在效果上不如前者。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p、y条件下),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p、y稳定的条件下,由于金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这种观点差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变动,从而货币供给M在长期和短期内都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可能变动的。而长期中是稳定的,从而货币数量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
(2)在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上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无论货币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认为需求是波动的主要原因,应该从需求管理上控制经济波动。但是两者在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的看法上有所差别。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总支出)中的投资是极不稳定的支出,容易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如利润的预期、利息、收入)而发生波动。政府的财政行为是抵消私人部门投资波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从而财政政策是控制国民收入变动的最有效的方式。另外,由于私人部门的投资是利率的函数,政府的货币供给行为可以改变利率并间接地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所以货币政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稳定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由于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取决于货币供给或信用水平,从而货币供给或信用的变动是造成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因此货币政策是稳定总需求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3)货币主义认为利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较大,从而IS曲线趋于一条水平线;相反L(r)受利率的影响较小,从而LM曲线趋于一条垂直线。相反,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投资受利息的影响不大,而L(r)受利率的影响大。从而IS曲线趋于一条垂直结(改:垂直线),LM曲线趋于一条水平线。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控制总需求效果不大,而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反之,凯恩斯主义则认为货币政策控制总需求的效果不大,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两种理论试图从IS及LM曲线特征上进一步论证各自的政策主张。
(4)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最基本的理由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无法自行达到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而货币主义则提出自然率假说[3]。试图重新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及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能力,从而主张政府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并指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不仅没有控制经济波动,反而可能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效应。
上述分歧使得货币主义提出的经济政策是使货币供给保持稳定,并在稳定中有所增长。增长的比例等于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其目的是使货币供给量不要限制国民收入的自然增长。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于自由经营还是国家干预的争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中两个最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出清。总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4]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δ,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zf(k)+(1-δ)f(k)。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现在假定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数向上移动,且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的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但其基本思路可作如下概括: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微观基础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从这些微观理论出发导出了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理性预期学派的继承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进一步通过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理性预期博弈理论强调:为了避免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5]。
4. 厉以宁是中国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代表吗
是。
厉以宁是和吴敬琏老先生齐名的经济学家,他们俩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出名的。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经济改革,厉以宁和吴敬琏当属经济改革的先锋,吴敬琏因主张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被称为“吴市场”,厉以宁因主张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而被称为“厉股份”。在当时他们的主张是非常前卫和大胆的,因为市场经济和股份制都是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经济制度,而中国当时还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一统天下。
PS:吴敬琏和厉以宁是老一辈的西方经济学代表了,其实现在很多年轻学者已经超越他们成为中国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了,比如林毅夫、许小年、邹恒甫、钱颖一、田国强、樊纲、张维迎、陈志武、李稻葵、胡鞍钢等等。
个人感觉现在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是学习西方经济学出身的,而且他们所谓的政策措施几乎都出自西方经济学,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除了被国家奉为正统外没什么影响力了。
5.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你现在看见的即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学派
6. 论述西方经济学各流派解释滞涨问题
我也在找这个问题。你不会也是唐 小果的学生吧
7. 求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方福前.pdf
转到电脑下载
下载链接手机可能不可见
8. 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代表流派是
《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一.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与流派 二. 科学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 第二章理论的革命——凯恩斯主义 一.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 “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二.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1.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2.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 3.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 4.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 1.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2.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3.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4.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四.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现实的选择——如何对待凯恩斯主义 2. 历史的回顾——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3. 实践的总结——立足国情, 灵活运用 第三章自由的复苏——现代货币主义 一. 货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货币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 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 二. 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 1. 现代货币数量论 2.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3. 通货膨胀理论 4. 失业理论 5. 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 三. 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1. 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 提倡“收入指数化”的政策 3. 负所得税政策 4. 就业政策 5. 取消固定汇率制, 实行浮动汇率制 四. 货币主义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有效的尝试——货币主义理论在中国经济改革和 发展中的运用 2. 积极的影响——货币主义与中国的货币政策 第四章短暂的影响——供给学派 一. 供给学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供给学派的形成 2.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 1. 减税理论 2. 经济发展理论 3. 就业理论 4. 通货膨胀理论 三.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及其实践 1. 供给管理政策 2. 反对国家干预的政策 3. 财政政策 4. 货币政策 5. 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 四. 供给学派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供给与需求——该选择哪一个 2. 减税是否能真正地刺激经济增长 3. 增加储蓄是罪恶还是美德 第五章观念的兼容——弗莱堡学派 一.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 2. 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理论 1. 经济秩序与“理想类型” 2. 竞争秩序理论 3.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三. 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政策 1. 促进竞争的政策 2. 政府干预的政策 3. 社会平衡的政策 四. 弗莱堡学派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弗莱堡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 2. 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 心问题 第六章极端的自由——伦敦学派 一. 伦敦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 1. 伦敦学派产生的背景 2. 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伦敦学派的主要经济
9. 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关系
建议你买这本书
《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一.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与流派 二. 科学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 第二章理论的革命——凯恩斯主义 一.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 “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二.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1.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2.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 3.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 4.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 1.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2.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3.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4.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四.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现实的选择——如何对待凯恩斯主义 2. 历史的回顾——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3. 实践的总结——立足国情, 灵活运用 第三章自由的复苏——现代货币主义 一. 货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货币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 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 二. 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 1. 现代货币数量论 2.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3. 通货膨胀理论 4. 失业理论 5. 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 三. 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1. 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 提倡“收入指数化”的政策 3. 负所得税政策 4. 就业政策 5. 取消固定汇率制, 实行浮动汇率制 四. 货币主义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有效的尝试——货币主义理论在中国经济改革和 发展中的运用 2. 积极的影响——货币主义与中国的货币政策 第四章短暂的影响——供给学派 一. 供给学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供给学派的形成 2.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 1. 减税理论 2. 经济发展理论 3. 就业理论 4. 通货膨胀理论 三.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及其实践 1. 供给管理政策 2. 反对国家干预的政策 3. 财政政策 4. 货币政策 5. 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 四. 供给学派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供给与需求——该选择哪一个 2. 减税是否能真正地刺激经济增长 3. 增加储蓄是罪恶还是美德 第五章观念的兼容——弗莱堡学派 一.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 2. 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理论 1. 经济秩序与“理想类型” 2. 竞争秩序理论 3.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三. 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政策 1. 促进竞争的政策 2. 政府干预的政策 3. 社会平衡的政策 四. 弗莱堡学派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弗莱堡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 2. 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 心问题 第六章极端的自由——伦敦学派 一. 伦敦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 1. 伦敦学派产生的背景 2. 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伦敦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 1. 坎南的基本经济思想 2. 罗宾斯的方法论和基本经济思想 3. 哈耶克的方法论和基本经济思想 三. 伦敦学派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极端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2. 正确处理好市场与国家. 自由与干预的关系 第七章分析的创新——新制度经济学 一. 制度分析的兴起与发展 1. 制度分析的兴起 2. 制度分析的发展 二. 产权理论 1. 产权的含义 2. 产权的起源 3. 关于产权安排的科斯定理 4. 产权经济学的发展 三. 交易费用理论 1. 交易费用的定义 2. 交易费用理论的应用 四. 企业理论 1. 科斯的企业理论 2.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队生产理论 3. 张五常的企业理论 4. 巴泽尔的企业理论 五. 新制度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 2.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变革 后记
参考资料:《西方经济学流派》
10. 宏观经济学有哪些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如下:古典经济学(斯密)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新剑桥学派(罗宾逊),货币主义(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卢卡斯)新凯恩斯主义。当然由于对李嘉图的不同理解,还有马克思主义,之后又演化成了激进政治经济学和列宁的经济学,而列宁的经济学在中国和前苏联也产生了分支。现在东西方经济学有合流的趋势,就是转型经济学。建议你看一下方福前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这本书的第一章有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脉络图,非常清晰,是从萨缪尔森的书上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