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总结吴敬琏的经济学观点

总结吴敬琏的经济学观点

发布时间:2021-02-15 14:32:42

经济学家吴敬琏

吴敬琏的母亲邓季惺。吴敬琏的母亲邓季惺是著名的女报人,吴的生父吴竹似、继父陈铭德都是《新民报》(《新民晚报》前身)的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

⑵ 经济过热的吴敬琏的观点

吴敬琏的观点是:中国处在1992年后又一个经济周期的“门口”,扩大的需求主要是投内资,管理容部门应当“逆周期而行”,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避免酿成难以收拾的“大起大落硬着陆”局面。
财政一压缩,马上‘热’就下来了。但经济如果冷了,要想启动,就难了。”

⑶ 吴敬琏是怎么开始研究经济学的

吴敬琏,1930年1月24日生于中国南京。

1948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学,入学后转入经济系学习;

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

1953年,大学毕业;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955-1956年,从教于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

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他的理论文章(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1976年以后,他进入了工作最紧张、成果最丰富的时期。

1977年他较早对大寨“左”的口号和做法提出了公开的批评。他还参加了“按劳分配讨论会”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在经济理论方面对极“左”思想发起了系统批判。

从1979年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1984年7月访美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使得地方封锁割据现象加重,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主权,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

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市场不太紧张,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做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5年11月,他领导一个课题组对“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处在二元经济迅速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十分注意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十分注意社会资金的积累,恰当地把握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1986年初,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⑷ 为什么称吴敬琏为“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

是谁称的? 别人说了你就信了?
吴敬琏代表的是所谓的新自由资本主义派的回,无疑是个为剥削答工农而长生的学术幌子,给他们披上学术公平的外衣,正好附和了官僚和资本阶级的媒体势力,所以这个称号丝毫不出所料,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⑸ 吴敬琏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啊有人指点一下吗

主要学术著作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改革问题探索》,1987年,中国展望出版社;《中国经济的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市场恐惧症将使我国的现代化事业陷入困境》,1989年,《新世纪》杂志;《吴敬琏选集》,198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论竞争性市场体制》,1991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通向市场经济之路》,1992年8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993年1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作》,1993年,中国发展出版社;《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199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何处寻求大智慧》,1997年,三联书店;《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合著),1998年1月,中国发展出版社;《当代中国经济改革》,1999年1月,上海远东出版社;《改革:我们正在闯大关》北京三联书店;《十年纷纭话股市》上海远东出版社。

主要学术成就有:1.对世界上各类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从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树立这一改革目标作出了贡献。3.对腐败现象的体制根源、金融市场的发展途径等作出了科学分析,为处理这些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方案。4.发展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在几个关键时刻提出了事后证明为正确的政策建议。

最突出的贡献是:与经济发展问题相结合,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论”和“整体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他所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少政策主张(为1984—1988年间的反通货膨胀主张,1989—1991年期间的“市场整合解决法”等等)现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2004年,吴敬琏又提出“重化工业模式不利就业,加剧贫富分化”的观点。吴敬琏认为,目前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政绩考核办法、财政体制和扭曲的要素价格上,与旧发展模式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仍在起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和重化工业的"政绩工程",由此走上了靠投资、拼资源、损环境的粗放增长方式。目前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无法支撑高资源浪费的重化工业发展。2003年,中国GDP占世界的4%,然而,这一GDP的实现所消耗的石油占世界的7.4%,原煤则为31%。其次,十分紧缺的资本资源无法支持高资本投入的粗放增长。此外,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加重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困难,并加剧了贫富分化。

⑹ 我国殿堂级的经济学家都有谁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

殿堂级是指那些在某领域具有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力的人物或作品。其产生的作用和贡献可以被视作是该领域发展过程中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在其领域或其时代具有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在经济学领域,公认的殿堂级人物有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

其理论的要义是透过某些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果能够定土地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

所以,个人认为,在我国经济学家中,大概只有这两位可以称得上是殿堂级的经济学家了吧。

⑺ 鲁迅先生和吴敬琏先生对于当今时代有哪些剖析和认识

吴敬琏是出色的义务鲁迅宣传员
当代中国谁对弘扬鲁迅精神贡献最大?不是别人,就是吴敬琏、樊刚、易纲之类 “主流经济学家”。 我崇拜鲁迅,也经常引用鲁迅的话。但在让更多的人相信鲁迅这一点上,我的说 千道万绝对不如“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现身说法当反面教员。 顾雏军的罪犯身份被戳穿之后,当初拿了他的钱便封他为“改革方向”的“主流 经济学家”们蛰伏了一阵子,现在又好象赶上了“惊蛰”,而且抽足了大烟吃够 了“伟哥”,劲头十足地冒了出来向中国人指手画脚了。他们在2006年6月25日的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长安论坛”上又一次大出风头。 吴敬琏宣布:“贫富分化背后的因素,一是腐败二是垄断”。“因此,要缩小收 入差距,最重要的就是把腐败治住、使垄断行业实现市场化。” 樊刚声称:“中国也许刚刚进入收入分配扩大地比较明显的阶段”,“腐败问题 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这是典型的制度问题”,腐败的原因是“旧体制没有改革 到位”,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问题。怎么深化呢?那就是“公权民营化” 。“市场经济改革就是要把大量的公权取消,变成私权。” 易纲宣布:不存在什么贫富分化的问题,因为“改革开放还有市场化的过程是收 入分配不平均暴露的问题,是一个暴露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说扩大得非常快” 。“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要唤起民众对贫富不平等的抱怨,这是非常难 以理解的。”“经济学家、媒体爆炒,美国人都不知道。” 你看,同一天,同一个论坛,同一个“贫富分化”的主题,三个“主流经济学家 ”三种说法。一个说,贫富分化是腐败和垄断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彻底市场化 。一个说,不对,“中国也许刚刚进入收入分配扩大地比较明显的阶段”,也就 是说,中国贫富分化才起步,“我们这些从事研究的人现在就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瞧,“主流经济学家”们多高瞻远瞩,贫富分化问题刚一露头就抓住了,功 劳大大的。第三个说,你们说的全不对,中国根本不存在什么贫富分化,贫富差 距以前就有,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现在才刚刚暴露出来。中国的贫富差距“是 一个暴露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说扩大得非常快”。而“贫富分化”之所以被人 关注,是因为“经济学家、媒体爆炒”。换句话说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网友“数学”在“吴敬链在提出自己观点的时候应当关注一下香港”一文中指出 :“吴敬链在最近的观点,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是腐败和垄断,解决的 唯一办法是市场化。我认为这个观点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 “在所谓‘垄断’和‘腐败’方面,香港社会都是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的。可以 认为,香港社会是世界上少有的反腐成功的社会,……另一方面,香港社会也是 世界上少有的纯市场经济社会,如果说香港都不能够叫纯市场经济社会,那世界 上就没有纯市场经济社会了。” “香港的贫富悬殊的世界排名,应当不是第一就是第三,总之就是在头几名上徘 徊的。” “因此,我们在检验吴先生的理论时,有了香港的这么一个样本,即解决了腐败 问题,又是完全市场化的社会,结果贫富悬殊仍然在全球之冠,这本身说明,反 腐败和市场化并不能够解决贫富悬殊问题。” 吴敬琏的逻辑敌不过“数学”的逻辑。樊刚呢?他就比吴敬琏高明。吴敬琏至少 还承认如今比过去腐败,樊刚却有本事“证明”过去现在都是一样的腐败,现在 根本不存在腐败加剧的问题。他说:“什么叫腐败呢?腐败的基本定义是利用公 权谋私利。我们传统体制的特点是什么呢?一切都变成了公权。以前连个售货员 卖猪肉都是公权,给谁肥肉、瘦肉都有腐败。市场经济改革就是要把大量的公权 取消,变成私权。” 你看樊刚多会赖:因为“腐败的基本定义是利用公权谋私利”,所以“售货员卖 猪肉都是公权,给谁肥肉、瘦肉都有腐败”。如此一来,卖肉的挑肥拣瘦跟从国 库盗窃个几千亿就成了同样性质的问题,要算犯罪就都算犯罪,要不算犯罪就都 不算犯罪。换句话说,过去并不清廉,因为有卖猪肉式的腐败;如今并不特别腐 败,因为利用职权盗窃国库本质上跟利用职权卖猪肉挑肥拣瘦是一码事。要靠监 督公权“反腐败”,就得一视同仁,怎么监督盗窃国库上千亿就得怎么监督卖猪 肉。既然“监督是有成本的”,这么多的监督无论如何也赔不起,那“反腐败” 的可行之道就是公权“民营化”、市场化。卖肉的公权能“民营化”,政府的公 权,如军队警察法院国库管制土地管理等等也能“民营化”。一句话,卖肉的“ 公权”跟政府的“公权”是一回事,能怎么卖肉就能怎么卖国。 最高明的还得算易纲。吴敬琏承认中国已经存在贫富分化,樊刚说中国贫富分化 才刚刚开始,而易纲则宣布中国根本不存在贫富分化问题,只存在“贫富差别暴 露”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关注贫富分化,全怪“经济学家、媒体爆炒”,一群笨 蛋搅臭了一锅汤,“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要唤起民众对贫富不平等的抱 怨,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换句话说,要解决中国人对贫富分化的不满,封锁 消息让大家都不知道就行了。这才是最省事的解决办法,一个子也不用掏,什么 事也不用做,堵住老百姓的眼睛嘴巴耳朵鼻子便可治国平天下,世界上还有比这 更“经济”的“经济学家”吗? “主流经济学家”的话明明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但人家照样厚着脸皮,脸不变 色心不跳地当众撒谎。因为他们并不是想真正解决问题,而只是在向中国老百姓 作些解释,糊弄老百姓。不管说得通,说不通;不管你信不信,他们照样干他们 的。这又令人想起鲁迅的一段话: “上司的行动不必征求下属的同意,这是天经地义。但是,有时候上司会对下属 解释。” “当上司对于下属解释的时候,你做下属的切不可误解这是在征求你的同意,因 为即使你绝对的不同意,他还是干他的。他自有他的梦想,只要金银财宝和飞机 大炮的力量还在他手里,他的梦想就会实现;而你的梦想却终于只是梦想”。 有人会问:这三个“主流经济学家”怎么会成了上司呢? 别忘了,他们是在哪里说这一番话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多大口气,堂堂 中国经济,却只有50个人有资格议论。光听这口气就狂得没边了。中国多少人口 ?十三亿。十三亿人口国家的经济决策,居然由50个人来支配左右,平均一个人 支配了多少人的命运?两千六百万。这难道不比平常概念中的“上司”厉害百倍 吗?光这个名称“中国经济50人论坛”就足以充分暴露“精英”们狂妄自大、目 空一切、极端藐视人民群众的心理。如果不是老百姓民愤太大,他们怎么肯屈尊 出面向人民做“解释”?至于他们的“解释”如何前言不搭后语,如何不能自圆 其说,他们岂会放在心上?所以他们开口的实际效果是用自己的精彩表演向老百 姓验证了鲁迅揭示的客观规律,当了出色的义务“鲁迅宣传员”。 白骨精会三变。猪八戒会三十六变。孙猴子会七十二变。“主流精英”会多少变 ?不知道。只知道孙猴子再变也瞒不过阎王爷的照妖镜,再翻跟头也跳不出如来 佛的手掌心。那么“主流精英”们呢?再变也逃不掉鲁迅毛泽东早已揭示出的客 观规律。不信?“且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

⑻ 为什么吴敬琏说靠投资拉动经济是寅吃卯粮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经济学道理

寅虎,卯兔。一个吃草一个吃肉。意思是不合适,吃也迟早把虎饿死。
投资带动经专济势必发生通货膨胀。因为现在属通过商业银行投资是一大支柱,而商业银行借贷可能会有“创造货币”
另外,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会越来越慢(追赶效应逐渐消失)不合适现在逐渐走向发达国家的中国
最后,靠投资的很多都是粗放型增长,污染环境,北京风景毒好就是个例子,也不符号持续发展的观念

⑼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经济理论可以让改革“少交学费”

就是减少改革中的不必要的弯路和损失!

⑽ 厉以宁和吴敬琏的经济学是什么问题

厉以宁来首先对经济增速自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应该告别超高速增长的时代,过去这几年中国实际上是没有按照经济规律来增长的,很少国家能够做到多年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甚至8%、9%也很难长期地维持下去,这不符合经济规律。
吴敬琏对此也很认同,他在演讲中表示,用高投资支撑的超高速度的增长已经不能维持了。中国应进入一个G氦定份剐莓溉逢税抚粳DP增速的换挡期。他进一步解释,所谓狂飙突进,即开在四档上,一踩油门就往前冲了,但是当前因后继无力已经不行了,现在应换到低档去,因为需要爬坡。这是不争的事实,或者用另外一句话,叫做我们进入新常态。

阅读全文

与总结吴敬琏的经济学观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