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每个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数学家谈论公理、积分和向量空间。心理学家谈论自我、本我和认知的不一致性。律师谈论案发现场、侵权行为和允许翻供。经济学家也没有什么不同。供给、需求、弹性、比较优势、消费者剩余和无谓损失等此类术语都是经济学家语言的一部分。在以后各章中,你将遇到许多新术语,还会碰上一些经济学家以特定方式使用的熟悉的词汇。乍一看,这种新语言似乎有一种不必要的神秘。但是,正如你将了解到的,它的价值在于能够为你提供一种关于你所生活的世界的新的、有用的思考方式。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数学家、心理学家或律师一样,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需要一些时间。但本书通过把理论、案例研究和新闻中的经济学事例结合起来,将为你提供充分的发展和实践这种技能的机会。在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和细节之前,综述一下经济学家如何研究这个世界是很有用的。因此,本章将讨论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家在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时有何独特之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是什么意思?
『贰』 微观经济学第六版重点
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
生产者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
效用:
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人们之所以要消费商品和服务,是因为从消费中他们的一些需要和爱好能得到满足,例如消费食品能充饥,多穿衣服能御寒,看电影能得到精神享受,等等。我们把这种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能得到的满足感称为效用。效用可以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来度量。
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假定X1、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的形式:
Q= f(X1,X2…Xn)
该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X1,X2…Xn)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在经济学分析中,通常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所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 = f(L,K)。
规模报酬(规模经济):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所谓规模报酬,是指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规模报酬中的规模是指生产设备(生产能力)变化时生产批量的变化。规模经济分为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