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工业大学区域经济学类的研究生在未央校区吗 这个学科好考不
是的,是在未央校区,有几个导师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学科比较好考,你只要初试成专绩过了国家的B类地区属的线就基本上可以准备参加复试了,复试不算太难,而且每年每个专业都有一些公费名额,比率还算大哦!你如果是本校的学生,说不定还有一些优势呢!
2. 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哪个好些
西安理工在西安市排名第七,师资力量非常雄厚。经济学专业也相当不错,有几个经济学泰斗坐阵。
西安工业大学只是几所杂牌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师资就不要说啦,经济学恐怕难得有一个教授水平的。
注意选择哦!
3. 西安工业大学的经济学怎么样
西安工业大学的复经济学制 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最好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当然经济学也算是不错。经管学院还设有“区域经济学”硕士点。 不过,专业再好是人家学校的,你自己能不能学到东西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程度。
4.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类研究生怎么样我今年刚调剂到西安工业大学产业经济学 就业怎么样
西安工业大复学主要就是个工科制学校,经济学本来就是打酱油的学科,研究生就更只是为了多一个硕士点而已了,建议搞好导师关系,以后留校当老师吧,西工院很流行自产自销,想要出去找工作的话,最好以后接着考博士吧。
话不好听,但是真话。
5.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大一都有哪些课程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论实力,前面两所实力要强一内些、仪器类专业,容就业比较好、机械工程类专业,且均有国家重点学科,沈阳工业大学有电机与电器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但西安邮电大学的专业比较热门,录取分数通常多比较高,建议楼主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报考,下面推荐他们的优势专业给你参考,长春理工大学围绕光学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报考如:光信息等信息工程专业。沈阳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类专业,西安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6.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一都学哪些课程
我是会计学的,和经济学在一个学院,叫经济管理学哗盯糕故蕹嘎革专霜宫睛院。经济学在经属管学院排第三,经管学院在全校是十一个分院中排第五。但是单独经管学院在陕西省可以排到前五的,很不错。
实习不太清楚,每年都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都在富士康或者大型企业,实习单位很好。
7.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校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0年,同年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科专业,1987年开始招收“劳动经济”本科专业,1999年获得“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研究生。
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拥有“关系营销与决策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机构。同时学院拥有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先后被授予省级名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学院还拥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基地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一个。
为保障学院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学院设有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会计系、贸易经济系、商务信息系等5个本科系,4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综合实验室,另设有图书资料室、综合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等。
学院在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经济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重点,多专业协调发展,狠抓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发展战略,沿着“本-硕-博”的主轴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学院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狠抓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软硬件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突出专业特色、建设特色专业 ,充分发挥经管院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主干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双重作用。
在弘扬“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秉承“敦德励学,知行相长”校训的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作用,不断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感及自豪感,形成了独特的“厚学 敬业 笃行 卓越”的经管文化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以工作为先,以质量为先”的做事准则,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形成了一种勤勉、进取、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经过全体教职工30年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集管理学与经济学为一体、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院。目前学院已经成为西安工业大学学生人数最多、专业最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
8. 西安工业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以及西安理工大学的经济学那个好一些 能详细点么 回答得仔细有追加
当然西安理工大学的好了,理工大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授都很牛的,包括院长也是经济的。
9.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学、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及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技能;
(7)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3.专业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造就既懂管理知识,又具实际管理能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管理技能。
4.培养对象
本科4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5.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分析、人员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等。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素养,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投资理论以及投资计划决策方法,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咨询机构等企业从事投资决策分析、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资金筹集与运作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投资实务的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投资理论、投资决策和项目评价方法;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技能;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专业特色
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同时又能进行投资实务操作的两栖人才。
4.培养对象
本科4年,授经济学学士学位。
5.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工程经济学、投资经济学、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项目融资。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法规与惯例,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方法;
(2)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运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4)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5)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7)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3.专业特色
培养经济理论扎实,具备国际商务实际操作能力,通晓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
4.培养对象
本科4年,授经济学学士学位。
5.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悉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特别是投资与经济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等。
继续深造:在金融投资、产业投资、风险投资及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继续深造。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大、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 , 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专业特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的培养以信息素养为关键,即文化素质(知识层面)、信息意识以及信息技能的培养。是集计算机系统和管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体现现代化管理的崭新形式。
4.培养对象
本科4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5.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与CMM、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咨询、信息法、ERP技术、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 本专业培养在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的知识和规律有基本了解,能够在这些公共事业单位和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学、社会体育学、公共卫生管理、环境保护概论、社会保险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所必须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技能,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
(7)掌握文献检素、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3.专业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造就既懂营销知识,又具实际营销能力的新型营销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营销技能。
4.培养对象
本科4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5.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消费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营销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法规、销售通路管理。
6.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计算机应用实践训练、课程设计、市场调研(包括商品调研、消费者行为调研、物流调研、销售通路调研等)、营销技能实训(包括商业谈判模拟、营销沟通模拟、营销策划实务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7. 主要专业实践
营销技能实训(包括商业谈判模拟、营销沟通模拟、营销策划实务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10. 西安工业大学有哪些专业
西安工业大学招生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
1 包装工程
2 材料化学
3 测控技术与仪器
4 产品设计
5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6 城乡规划
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 电子信息工程
9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0 动画
11 法学
1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4 工业工程
15 工业设计
16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7 广告学
18 国际经济与贸易
19 汉语国际教育
20 汉语言文学
21 环境工程
22 环境设计
23 会计学
24 机械电子工程
2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7 金属材料工程
28 经济学
29 人力资源管理
30 软件工程
3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2 生物医学工程
33 市场营销
34 视觉传达设计
35 数学与应用数学
36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37 体育教育
38 通信工程
39 土木工程
40 网络工程
41 网络与新媒体
42 无机非金属材料
43 武器系统与工程
44 物联网工程
45 物流管理
46 戏剧影视文学
47 信息对抗技术
4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9 信息与计算科学
50 英语
51 应用物理学
52 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