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2-16 20:28:03

1. 西方经济学的第一章是什么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第一章是什么内容,因为我这边也看不到你的相关的内容,所以这种经济学方面你还是用手机登录官方网站查询,可能了解的更详细一点。

2.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读后感

不完全竞争的实质
在分析市场集中率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发现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因素: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和策略互动(前两者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分析过,第三大因素是下一节中具体考查的对象)。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当最低平均成本所对应的产量水平占该产业总产量相当大的比例时,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可以获利并生存下来,结果就很可能形成寡头。进入壁垒当存在规模经济或政府限制而形成进入壁垒时,一个产业的竞争者的数量就会十分有限。策略互动当在某·市场上仅仅有少数几个企业时,它们必然会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策略互动(strategicinteraction)是寡头市场的一个新特征,属博弈论研究领域。当每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取决于它的竞争对手的行为时,就会出现策略互动。
为什么经济学家特别关注不完全竞争产业的情况呢?因为这些产业的行为往往是有损公众利益的。例如,不完全竞争者的价格通常要高于边际成本。有时,如果没有竞争的刺激,服务质量就会下降。高价格和低质量都是不受欢迎的结果。
高价格的结果是寡头产业经常(但不总是)能有超出正常的利润。在很多情况下,高度集中的烟草业和制药业的超额利润总是被当做政治攻击的目标。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集中行业的利润率比非集中行业并高不了多少。
不完全竞争者通常提出的一个反击理由是,在现代经济中,大企业负担了绝大部分研发(R&D)和创新费用。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集中程度较高的产业为了在技术水平上超过竞争对手,每单位销售额中往往含有较高水平的研发费用。不过,个人和小企业也会创造出很多重大的技术突破。我们会在第11章经济创新中再次论述这一重要问题。

3. 在微观经济学里第一章的习题 请教如何解

你说,“就平均的食抄品消耗量而言”,那就是指吃掉250磅食物啦?那么字A学校,500元吃250磅,B大学也是500元吃250磅,那不是一样的,无所谓高低吗?
假如一个人吃的东西多于250磅,那么B学校消费水平高,如果吃不到250磅那么A学校消费水平高

4.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15题

因为需求和供给曲线都是正常斜率,因此排除了完全无弹性和无限弹性这两种可能性专
政府对卖属家征税,卖家上移供给曲线,数值幅度为税额,均衡价格上升,但在正常斜率情况下,税是由卖家和买家共同负担的(负担的比例由需求和供给曲线弹性系数决定)
假设原价10元,征税5元,买家所付价格事实上小于15元,卖家收入价格小于10元
此题考的是商品出售价,因此上升小于5元
(你选的不确定,在两条曲线弹性系数不明的情况下,应该是对的)

5. 第一章 导言:什么是经济学(1)47

原书配备的教材很好我这里有老师给的提纲,基本上掌握这些考80分以上都没问题了!第一章导言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定义(英-罗宾斯):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的科学一、欲望与稀缺1.欲望:无限性,层次性(美-马斯洛: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2.稀缺:相对性,绝对性。(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二、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1.资源配置(选择):(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2.资源利用:3.生产可能性曲线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2.计划经济、3.混合经济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定义17(1)研究的对象:单个经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2)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有效(1)经济人(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1)均衡价格(2)消费者行为(3)生产者行为(4)分配(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l、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定义: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1)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失灵经济学的演变;研究政府行为(理论、政策)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埋沦(5)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需求理论与供给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1、定义:21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反方向最主要(2)消费者收入同方向(正常商品);反方向(低档商品)(3)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同方向;互补品反方向(4)消费者偏好(5)消费者的预期(价格预期;经济预期)(6)其它:政府的消费政策;人口数量与结构二需求定理1定义:212原因: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99: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104表3例外:(1)吉芬商品;(2)炫耀性商品;(3)投机性商品三需求定理的其它表述形式1需求表:232需求曲线:233需求函数:22,D=f(abc……n);D=f(P);D=a-bP(几何意义)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91、原因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五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104第二节供给理论一供给1定义:242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同方向(2)生产成本反方向(3)技术水平同方向(4)相关商品价格范围经济(5)生产者预期价格预期(短期、长期);经济预期(6)其它:政府的产业政策二供给定理1定义:242.供给定理的其他表述形式:(1)供给表25;供给曲线;供给函数:线性的几何意义S=-a+bP3供给定理的例外:(1)劳动的供给296;(2)投机品和收藏品;(3)固定供给302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301、自变量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一、均衡价格1、均衡的含义27;2、均衡价格定义27;3、决定28;4、计算34二、均衡价格的变动291需求变动的影响:价格与数量同方向变动2供给变动的影响:价格反方向,数量同方向变动3共同变动的影响案例:石油与天然气第四节需求价格弹性一、弹性的概念与分类(微观与宏观)二、需求价格弹性定义381.自变量与因变量;2.变动率之比;3.绝对值三、分类40四、影响因素:491、替代性;2、依赖性;3、比重;4、广泛性;5、考察时期。五、弧弹性:1、概念38;2、公式与计算38-39;3、分类41六、点弹性:1、概念38;2、公式与计算39-42;3、分类44;4、几何求法42;5、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44;6、弹性不等于斜率(计算公式)七、需求弹性与总收益:46公式法、图示法(两种)1.富有弹性:反方向(薄利多销);2.缺乏弹性:同方向(谷贱伤农)。第五节其他弹性一、供给价格弹性1、定义与公式:502、分类与影响因素:难易程度(生产周期;成本变化);长期与短期3、计算:弧弹性51;点弹性51;几何求法51二、需求收入弹性1、概念与计算55(弧弹性、点弹性)2、分类:正常品(必需品、奢侈品);劣等品3、恩格尔定律56:消费结构(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物资与精神;实物与劳务、衣食住行)产业结构(1、2、3次产业演进)三、需求交叉弹性1、定义53;2、公式54;3、商品关系:替代品(正);互补品(负);无关品(0)案例:公交替代私交:公交的需求价格弹性0.17,如免票则增加需求40%;私交对免费公交的需求交叉弹性7%第六节价格政策一支持价格1.定义:592.农产品支持价格:原因:供求特征、基础地位;措施:政府购买、价格补贴、限产、出口、绿箱(基建、教育科研等)3.副作用:财政负担、保护低效益二限制价格1.定义与目的:582.措施:投放储备、进口、配给制3.副作用:抑制生产,刺激消费黑市交易腐败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效用一、效用:定义70主观性、区别于使用价值二、效用评价:1、基数效用论71;2、序数效用论71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721、定义;2、关系(喝水)、3、函数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4原因:1、心理或生理;2、商品用途的多样性三、货币的边际效用四、消费者均衡1、概念75、2、三个前提、3、两个公式(教材举例77;面包与汽水;学生考试)五、对一种商品的最佳购买量六、消费者剩余1、定义80;CS=最高支付意愿-实际支付2、图示与计算;3、注意:不意味着收入的实际增加;有用的分析工具(蔗糖进口)七、边际效用价值论(补充):效用性、稀缺性(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偏好的假定81: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二、无差异曲线1、定义822、四个特征84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概念85、公式、斜率、递减规律85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完全互补三、预算线1、定义88、方程、作图、斜率、线上及内外各点的意义2、移动四、消费者均衡1、图示;2、公式92;3、与边际分析法相同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与生产函数一、厂商:1、定义120;2、组织形式;3、厂商的目标二、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125与生产要素1242、生产函数表达式:短期与长期3、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125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27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短期与长期128二、TP、AP、MP:1、定义及数量关系129;2、曲线;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30(化肥、劳动)1、技术不变;2、其他要素不变;3、三个阶段四、三条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1、MP与TP;2、MP与AP;3、AP与TP。五、合理投入区域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等产量线:1、定义135与特征2、边际技术替代率137:概念、公式、几何意义、递减规律1383、脊线及生产的经济区域(要素的有效替代)补充二、等成本线1、定义139、作图140、成本方程、斜率、经济意义2、移动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1、成本既定下的产量最大;2、产量既定下的成本最小3、公式表达五、边际分析法:两个公式、与上述方法相同六、扩展线147第四节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变化的含义1471、相同比例的变动2、三种情况、三个阶段、数学表达二、内在经济与不经济1、内在经济:使用先进设备、专业化分工、原材料综合利用、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要素购买价格、提高产品销售价格2、内在不经济:降低管理效率、要素价格提高、产品价格下降及销售费用增加、三、外在经济与不经济(行业规模扩大)补充1、外在经济:社会化协作2、外在不经济:竞争加剧四、适度规模:(补充)技术特征、产品标准化程度、市场容量、生产力水平第五章成本论第一节成本概念1、成本与利润155(经济利润156、正常利润157)2、显成本与隐成本1563、机会成本1564、沉没成本(补充)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57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曲线的分类:1601、STC=FC+VC、曲线2、SAC=STC/Q=AFC+AVC、曲线3、SMC=曲线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短期成本曲线164三、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1、SMC与STC、TVC2、SMC与SAC(盈亏平衡点)、AVC(停止营业点)4、SAC与STC,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一、长期总成本:定义1711、推导;2、特征:从原点出发、斜率先递减、后递增(规模报酬变化)二、长期平均成本:定义1721、推导;2、特征:先降后升(规模报酬变化、内在经济与不经济)、L型的LAC曲线3、位置移动(外在经济与不经济)三、长期边际成本:定义176、1、推导;2、特征;3、与LAC的关系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市场类型184一、完全竞争的条件185:1、大量的经济主体、2、产品同质、3、资源自由流动、4、完全信息三、价格线、需求曲线、收益曲线1、价格线(区分市场的与厂商的)1862、需求曲线(区分市场的与厂商的)186、与价格函数的关系3、收益曲线188:TR、AR、MR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91:MR=MC1、数学证明1922、总收益与总成本曲线1913、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190强调两点:并非一定有利润;适用于各种市场的短期与长期。第二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一、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193举例:FC=20、VC=80、Q=10时,当价格分别是:11、10、9、8、7时的产量?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供给曲线1、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952、生产者剩余196:图示、PS=TR-TVC3、行业197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三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一、长期均衡的实现1、厂商的长期均衡(自身规模调整)199MR=SMC=LMC2、行业的长期均衡(行业规模调整)200MR=SMC=LMC=LAC=SAC(MR=AR=P)结果:盈亏平衡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行业产量增加完全来自新厂商2012、成本递增行业2033、成本递减行业204三、评价206:1、优点:资源配置最优——成本最低、市场出清、价格最低2、缺点:产品缺乏选择性、不利于技术创新政府干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补充)一、限制价格(支持价格)的无谓损失,二、关税与配额的影响:1、政府关税;无谓损失S+V2、配额的影响:损失更大S+V+W(国内关税变为国外利润)三、税收的影响1、税收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税收转嫁2、不同需求弹性的影响不同:需求弹性越小(大),价格提高越多(小),转嫁越多(少)。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垄断一、定义213、条件214:政府与政府特许垄断、自然垄断、资源和技术垄断、二、价格、需求与收益曲线2151、价格线:2、需求曲线3、收益曲线:AR=P=d;TR=PQ;MR=a-2bQ4、MR、P、Ed:MR=P(1-1/Ed)。说明不同弹性下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三、短期均衡217:MR=SMC1、类似于完全竞争的5种情况;2、不存在供给曲线219四、长期均衡:只能调整厂商规模;3种结果219;利润长期保持五、价格歧视:1、概念2212、3个条件;垄断、市场分割、需求弹性不同3、一、二、三级。221-223六、评价224:规模经济、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技术进步、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一、条件226:产品差别(垄断)与替代(竞争);厂商数量二、均衡的简化分析:1、短期(类似于完全垄断):MR=SMC2、长期(类似于完全竞争):MR=SMC=LMC;AR=SAC=LAC三、评价:缺点—多余的生产能力232;优点—产品特色、技术创新;非价格竞争233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一、条件234:规模经济、资源控制、政府扶持二、特征:相互依存三、价格决定方式1、价格领先制:支配型、效率型、晴雨表型2、卡特尔:3、成本加成四、古诺模型:236五、斯威齐模型:239六、评价:优点(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缺点(提高价格)第四节博弈论初步一、定义与要素1、定义240:2、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支付矩阵241二、基本的博弈均衡1、占优策略均衡2412、纳什均衡242三、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1、囚犯困境2442、合作的不稳定性2453、重复博弈—以牙还牙246无限次博弈247——有限次博弈248四、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1、不可信威胁2492、可信威胁250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第一节基本概念一、要素与价格——四位一体二、要素价格的决定——需求与供给三、要素需求特征——引致需求与共同需求四、完全竞争厂商与不完全竞争厂商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1、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L)=MP(L)•P2632、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265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WMP=W269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WMP三、完全竞争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1、行业调整曲线2712、水平加总出行业要素需求曲线272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效用最大化原则:2891、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2、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3、要素供给原则第二节工资理论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1、对劳动的需求;2、对劳动的供给(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闲暇的价格——工资;替代效应:工资提高—闲暇昂贵—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收入效应:工资提高—收入增加—增加闲暇—减少劳动。低工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提高工资会增加劳动;高工资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工资会减少劳动。3、均衡工资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对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劳动的需求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贸易保护、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限制非会员受雇、强制提前退休、限制移民、限制童工、缩减工作时间。3、最低工资法——出现失业。第三节地租理论一、地租与地价固定供给的土地服务的价格3041、土地的供给曲线—自然供给与市场供给2、地租的决定—完全取决于需求;地租的产生二、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1、租金305:供给固定的要素价格(某些人的天赋才能)。2、准租金305:供给量暂时固定的要素价格。准租金=总收入-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3、经济租金307:从总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供给。经济租金=总收入–机会成本第四节利润理论1、正常利润;2、超额利润:创新;承担风险;垄断。第五节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一、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316二、平等与效率:355(一)对公平的不同理解1、平均主义的观点:社会所有成员平均分配。2、市场主导的观点:市场结果是最公平的(等同于效率)。三、效率与公平的矛盾3511、公平促进效率—对低收入者的教育与培训。2、公平的直接效率损失—税收与转移支付的交易成本。3、公平的间接效率损失—对要素投入的反刺激效应。四、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1、效率优先2、兼顾公平减少不合理收入;促进机会均等;限制垄断性收入;社会保障与消灭贫困五、收入再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转移支付;价格管制;重新分配产权第十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一、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321二、帕累托最优状态330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一、垄断的损失1、效率损失2、垄断与寻租375二、政府的管制1、MC定价与AC定价:2、反垄断法,包括: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通过兼并而形成垄断;排他性的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欺诈行为等。三、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垄断;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利弊)。第二节外部性一、定义:经济主体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1、生产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2、消费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二、外部性与资源配置1、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环境污染、木材采伐。2、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基础研究、森林培育。三、外部性解决——政府干预:1、税收、补贴(征收排放费、森林生态补偿)2、法律、法规污染的有效控制:直接控制排污量;征收排放费;可转让的排放许可证(碳汇交易)3、企业合并4、科斯定理:383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一、什么是公共物品:1、由政府免费提供给社会的产品与劳务。(广义公共物品)2、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狭义公共物品)各级公共物品:中央、地方、社区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1、市场需求曲线与个人需求曲线2、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1)收益度量的困难(非市场收益);成本度量的困难(无形的机会成本)。(2)在成本既定下选择——收益/成本比值较高的工程。(3)在成本可变下选择——收益/成本比值大于1的所有工程。3、投票选择。4、公共供应不等于公共生产三、公共资源—公地的悲剧非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非排他性——过度需求;竞用性——供给不足第四节非对称信息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一、“次品”与“逆向选择”问题:1、旧车市场中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2、市场失灵---市场中充满了次品。3、信用卡市场---充满了次品(赖帐的人)4、“逆向选择”问题:优汰劣胜;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低价—低成本—低质量—低需求量;反之亦反)二、市场信号传递:1、受教育程度;2、公司信誉;3、签发保单三、“道德风险”问题:1、火灾险、车险、医疗保险2、解决:共同保险、免赔额四、“委托代理”问题:1、所有者与经营者;雇主与工人:目标不同、信息不对称2、解决:奖金、入股、利润分享、期权激励等。第五节政府失灵:1、压力集团的存在;2、公务员的行为目标不一定代表人民的利益。

6.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第一章 第一法则的笔记总结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新常态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新常态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7. 第一章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阅读全文

与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