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what do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consist of
回答和翻译如下:
What do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consist of?
中国传统价值观包括什么?
『贰』 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推荐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被股神巴菲特评价为是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这本书讲的道理其实简单概括就是聪明的投资人不会冒不该冒的风险,在保证自己不会亏大钱的情况下,稳定收益。这本书的语言也是很风趣通俗的,其实就是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理财建议书,看完也会对自己的理财有更深刻的打算。
02
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投资成功的秘籍。整本书都倾注了作者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我觉得看完这本书也可以在投资中少走很多弯路。另外这本书除了讲投资技巧,也会讲许多人文历史哲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整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03
约翰·S. 戈登的《伟大的博弈》,这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把美国华尔街作为一个取样标本来映射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崛起过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正规严苛的经济学理论书,我觉得用故事书来形容会更加合适。整本书没什么生硬的理论,只是讲故事就能从中了解一些道理。
04
爱德温.李费佛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其实应该算是一本人物传记,描写的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股票投资人的生平事迹。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都会被要求看这本书,这本书中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投资一定要坚持自己分析,不要听信消息。
『叁』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在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地方分省、府、县三级,实行民主制,当地行政机关的“太哥”(首领、负责人),由各级公民公推投票选出。兰芳政权的运转经费,来自成员们的纳税,比如开金矿的,要交“脚仿金”,种田的,要交“鸦息米烟户钱”,做生意的,也要抽税。官员除了组织抵御外敌和征税,另一项主要工作是“断案”,重罪要斩首示众,打架斗殴要抽藤条(鞭刑),口角是非要红绸大烛赔礼道歉。
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很多人都会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国,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共和国。作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兰芳共和国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107年,直到19世纪末才由于国小力弱被荷兰殖民者所灭。
“兰芳”政权的运转经费来自其成员们的纳税,比如开金矿的,要交“脚仿金”,种田的交“鸦息米烟户钱”,做生意的也抽税。兰芳治下人口有多少?没有确切数字。《年册》中说有两万余人,但也有人说有一二十万。
在《年册》中,讲到这些首领的待遇。从太哥到副头人,都是有俸禄的,再往下的官员,尾哥和老太,都是义务性的,如同乡村中的乡绅、主事,不拿钱。
兰芳的官员们除了抵御外敌和征税,日常的另一件主要工作,是断案。如果有人犯了重罪,比如杀了人,要斩首示众,如果是打架斗殴,就抽藤条,如果只是口角是非,就判赔红绸大烛赔礼。他们做的这些事,实际与农村的宗族长老解决纠纷的方式差不多,《年册》说,在罗芳伯时代,荷兰人的势力还没有进来,法度都是罗太哥说了算。
罗芳伯去世后,江戊伯被众人推举继任太哥。江戊伯是罗芳伯的嘉应府老乡,武功超群,更兼忠心耿耿。在他之后,还有十一任太哥,其中有两任都是重新当选,从第六任刘台二开始,太哥被改称“甲太”。
“甲太”,这是荷兰人授予的官称,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兰芳的首领,除了要本族人推举,还要经荷兰人的批准。而副首领,也改称为“甲必丹”。从这时起,荷兰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了,兰芳公司要向荷兰人纳税——当然税率是可以谈的,荷兰人会留下一部分给兰芳公司。而就是这位刘台二,一度曾因为被指勾结荷兰人,被族人关起来并免职。
有一位荷兰学者高廷(J. J. M. De Groot),当时曾在印尼任职。在兰芳公司的最后几年中,高廷与兰芳的末代甲太刘阿生有很多交往。在兰芳公司被荷兰人解散后的第二年,他写了一本书《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写下他对兰芳的认识和对荷兰殖民当局的批评。在他看来,兰芳公司与中国农村的长老乡绅根据民众意愿管理公共事物的村社自治是一致的,兰芳就是“名正言顺的寡头政治共和国”。
或许从这时起,就开始有人开始把兰芳公司称为“兰芳共和国”。而兰芳人他们自己,却从来没这样自称过。
过了半个多世纪,到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兰芳共和国”才真正被国人注意到。当时出了一批谈“中国殖民史”的书,罗香林于1941年所著《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是其中之一。
罗香林在书中考证了罗芳伯的生平与兰芳公司的兴衰,他热烈地赞扬这个曾经存在的华人自治体是“完全主权之共和国”。罗香林写道:“兰芳大总制与美洲合众国,虽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异,然其为民主国体,则无二也。”
“晚近国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远肇于美,近行于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举”。更早,梁启超也写有《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可以从中看到在当时中国人日益强烈的民族意识。罗芳伯大约是从那时起成为名人的,兰芳共和国也至此得到追捧。 清除婆罗洲土匪海盗,华人建立兰芳共和国。
最初,罗芳伯在当地以教书为生。很快,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缺衣少食、夜无居所,生活十分困苦。于是,罗芳伯决心要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由于当地盛产黄金,罗芳伯就着手组建了“采金公司”,开发金矿。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发展。此后,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横行、海盗称霸,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土著首领则束手无策。对此,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继而联合婆罗洲的苏丹,迅速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在战斗过程中,罗芳伯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的战斗精神令同伴们极为钦佩,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领袖。
军事上的胜利提升了罗芳伯的政治影响。平息了盗匪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为他日后建立共和国提供了必要条件。当时罗芳伯率领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绝。最终在苏丹的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虽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决不答应做国王。1777年,以东万律(今坤甸)为首都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实行禅让与选举结合制,国家首脑产生需获国民认可
其实,当时华人在东南亚建立的国家并不是只有兰芳共和国一个。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兰芳外,还有其他十余个华人国家。兰芳的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国之一。
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兰芳实行共和体制。国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工农兵”一体,部队平时分散在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全国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后来普遍实行的议会制。
在国家领导人的产生上,兰芳结合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创立了禅让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上任领导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荐下届领导,但其能否出任大总长则需要多数公民赞同。罗芳伯当了18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临终前,他推荐同样具有文韬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届总长,后经选举,江戊伯果然成为继任领导,并出色地继承了罗芳伯的未竟事业。后来,兰芳共和国又用同样的办法产生了多任领导人。 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严格推行以法治国。
兰芳的历史没有被人忘记的原因还有它为当地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兰芳各届总长都十分重视发展生产,他们带领人民改进农耕技术,扩大矿业开采,发展交通事业,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军事上,兰芳建立了全民皆兵制度,经常组织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创建了兵工厂,制造各种枪炮。兰芳还大力发展教育,从清朝聘请一批著名儒生前来教学,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知识水平。
在国家治理上,兰芳推行以法治国。建国之初,兰芳就设立法规,禁止暴政,并规定:凡奸淫抢掠者,杀无赦。兰芳共和国严格地遵守了这些法规,使得自身实力和影响大增,吸引了许多当地土著部落前来归附,兰芳共和国的版图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
兰芳的领导人还做到以身作则。他们不仅严格遵守各项法规,还十分关注百姓的生活。兰芳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国内就爆发了鳄鱼灾难,成群结队的鳄鱼在兰芳国内水域活动,严重危害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消息后,大总长罗芳伯立刻亲自前往受灾地区,指挥人民成功地驱逐了鳄鱼。
兰芳共和国的这种贡献至今仍为当地人称颂。如今,在东万律有纪念罗芳伯的芳伯公学,坤甸有罗芳伯纪念厅和墓园,其家乡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梅北中学内也建有罗芳伯纪念堂。一些学者还著书立说,传颂兰芳共和国的功绩。早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就著有《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一书,中国闽西归侨作家张永和、张开源又新著长篇传记《罗芳伯传》,这些著作让兰芳共和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再现与人们眼前。前两年,印尼百名专家学者和乡贤还专门组成宣讲团巡回千里,缅怀兰芳共和国历史。 称藩清朝,以求自保。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清朝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但清廷以海盗匪巢视之,并未接受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为此,罗芳伯郁郁而终,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当时罗芳伯等人想要归顺清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当时的东南亚并不平静。荷兰殖民者在1596年就侵入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尼诸岛进行侵略扩张。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并不断派兵侵扰。罗芳伯等国家领导人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兰芳小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镇住荷兰人。
兰芳的这一举措起到了一定效果。罗芳伯向清朝称藩的愿望虽然未能实现,但清政府最终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兰芳也借助此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对,他们不得不停止对兰芳的骚扰。
到了晚清时期,荷兰人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顾及南洋。于是荷兰人趁着1884年中法战争之机,入侵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人民在大总长的领导下,一方面全力进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请求清朝派兵支援。但此时,清朝自身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根本顾不上去援救兰芳。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装备又与侵略军相差很远,兰芳共和国终于被荷兰殖民者灭亡。不过,由于害怕清朝做出反应,荷兰当时还不敢公开宣称已经灭亡兰芳,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以便进行统治。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 任届 总长 任期 备注 年号 未上任 陈兰伯 未上任 名誉总长 兰芳(70)
1777—1846年 第1任 罗芳伯 1776~1795年 广东梅州人 第2任 江戊伯 1795~1799年 广东嘉应人 第3任 阙四伯 1799~1803年 广东嘉应人 第4任 江戊伯 1804~1811年 广东嘉应人 第5任 宋插伯 1811~1823年 广东嘉应人 第6任 刘台二 1823~1837年 广东嘉应人 第7任 古六伯 1838~1842年 广东嘉应人 第8任 谢桂芳 1842~1843年 广东嘉应人 第9任 叶腾辉 1843~1845年 广东嘉应人 第10任 刘乾兴 1845~1848年 广东嘉应人 乾兴(41)
1846—1886年 第11任 刘阿生 1848~1876年 广东嘉应人 第12任 刘亮官 1876~1880年 刘阿生之子 第13任 刘阿生 1880—1884年 刘亮官之父 第14任 刘恩官 1884—1886年 刘阿生之子
『肆』 自由市场经济与统制经济,计划经济有什么区别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
自由市场经济,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市场完全自由的国家存在。不过,这一词并非经常用于如此绝对的形容上,比如很少人会支持一个生化武器能够自由交易的“自由市场”。更确切地说,自由市场是一个政府干预仅限于保护财产权利及和平环境的体制,好让市场机制能顺利运行(又称为自由放任)。许多被称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并不一定会符合自由市场的层次,即使是最能代表资本主义的美国,也对市场施加一定的限制。依据经济自由度指数,世界上也有一些比美国市场管制更少的国家或地区,例如香港。完全的自由市场也与无政府状态结合,因为一些人认为自由市场便意味著政府的不存在。只有少数自由市场的学者会支持废除政府,亚当·斯密和米尔顿·佛利民都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一定的角色—不过必须限制其权力。即使是无政府资本主义者也相信法治(无论是自然的或透过契约的)应该由自愿组成的私营机构所维护。大多数自由市场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尽可能的被限制:运作一个司法体制以解决争议、维持货币的稳定(对抗通货膨胀)、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并维持一支常备军以保护国家。一些学者认为政府支援的道路、学校、邮局、图书馆、警察局、和消防局是必要的机构,但一些学者则认为市场能够自行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伍』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的原因及影响
料一统制经济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经济上最主要的特征,为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确立了统制经济体制,成立了各种统制经济机构,制定了各方面统制经济法规、政策。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这些统制政策基本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对支持抗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对于过去的自由经济,过分的没有秩序导致内部产生自相摩擦的矛盾,进而经济逐渐由初期的繁荣到了末期的溃灭,人们的认识愈来愈清晰。与此同时,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这些都使自由放任的自由经济走向了尽头,统制经济成为国际间新经济政策的宠儿。英国也将其作为恢复经济发展的良药。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统制,逐步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经过英国政府的努力,到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上升23.7%,钢产量从979万吨上升到1319万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的背景,并分析其推行过程中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和英国推行的统制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
『陆』 战争经济学的庇古的《战争经济学》
庇古(1877-1959)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高足,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授,并担任过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与外汇委员会委员、皇家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庇古不但在一般经济理论研究中颇有名气,他的研究目光还每每投向经济学的分支领域,成为两门新学科的开创者。1920年,庇古写成了《福利经济学》一书,首创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紧跟此书之后,庇古于1921年出版了《战争经济学》一书,这本书又使他被后人称为“战争经济学的先师”。
庇古的《战争经济学》,以战时经济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战前、战时和战后的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他的战争经济理论从总体上看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庇古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在基本倾向上,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的战争经济理论,深受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以此为主要标志形成了战争经济学的一大流派。其次,庇古的战争经济理论,也受其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主张的影响,他的战争经济理论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即尽量减轻国民福利的牺牲,为此就要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例如,他之所以强调用征税筹集战费,就是因为在这种方法下,富人担负的战费比例较大。他之所以强调国家对物价实行统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制止一些人攫取战时利润而“牺牲一般社会的利益”,“引起社会的嫉恨”。这些思想同他的福利经济学的一些论点是一脉相承的。
『柒』 经济学必读书目
《国富论》是学经济学必须要读的一本书。当你学经济开始接触这一门学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本书是有多么的重要,它几乎是奠定了我们经济学的基础,而且有我们现在所接触到很多很多的思想,都是从《国富论》这本书中衍生过来的,而且如果你不曾读过这本书,那么你在真菌学中看到的很多理论其实都是无法理解的。所以说这本书,是学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作用,一定要先读一下。而且,如果你是进行学术型的研究,那么可能要不止一遍的去读。真的有可能会读到十遍20遍以上。因为它里面涵盖的哲理真的是非常的深奥,而且对于这本书,他最大的可取之处是在于即使现在环境变了,那么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经济理论也大多是源于这方面,而且。也没有做多少更改的,所以他们是经济学最基础最宝贵的一部分。
『捌』 统制经济是什么
统制经济应该就是对占领区内的人财物进行严格的统一管理,并在战时需要的时候无偿征收.以战养战达到持续进行战争的目的
『玖』 宋朝的统制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宋朝的统制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皇帝直接控制军队,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则在各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以节制兵马。
南宋建炎六年(公元1127年),设置“御营司都统制”,始成为禁军将官之职衔。南宋禁军高级指挥官都统制下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官。此后,边要地区亦设“都统制”,并加“御前”二字,以示属于朝廷直属军队。并非地方军事长官。现在应该没有这样的官职。
(9)统制经济学下载扩展阅读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拾』 自由市场经济、统制经济、计划经济有什么区别
统制经济也就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如下:
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专不同。计划属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
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者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