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船政经济学的教官

船政经济学的教官

发布时间:2021-02-17 00:56:14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怎么复习

至硕士之间的时程。有些硕士课程如MBA等,除了学士资格外,通常还会要求若专干年的工作经验。在大部分的国属家,硕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门槛。新学年开学前,班主任凑在一起抓阄分班。我拿过自己抓到的那份学生名单看了看,没有熟悉的名字。张老师把头凑了过来看了看,很高兴地祝贺我:“老宁,祝贺你,今年你有事情干了。”
经打听我了解到,名单中一个叫晓晓的,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孩子。在接下来的军训中,我初步领教了他的厉害。队列训练中,教官屡次因队伍不整齐而训斥他们。有一次,教官非常生气地从队伍中拉出了一个同学:“你是怎么回事啊

Ⅱ 民族英雄故事,不要林则徐郑成功戚继光等,只要小学教材上有的都不要!重点是故事!(急!好心人帮帮忙!

1、刘永福(1837年—年),字渊亭,汉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 清朝时的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另有柔道教练、革命烈士等同名人物。同治十二年,法国侵略军进攻越南河内等地,他应越方要求,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 中法战争
,在河内西郊大败法军,斩法军首领安邺上尉等数百人,乘胜收复河内。次年,越南国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职,让他管理宣化、兴化、山西三省。 光绪九年(1883年),法军占领越北南定省,企图进犯广西。刘永福率兵三千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同法军激战,黑旗军大胜,毙法军司令李维业以下数百人。越南国王封刘永福一等义勇男爵,任三宣提督。同治十年,法国侵略军五千余人大举进攻越南,占领红河三角洲,后又进攻台湾基隆港。 清廷被迫向法国宣战,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的官衔。刘永福率黑旗军同清军联合向法军进攻,包围宣光,至次年三月伏击法国援军,接着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广威。与此同时,老将冯子材也在镇南关(今友谊关)重创法军,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迫使挑起战争的法国费理内阁倒台。就在中国军队打了胜仗时,清廷却下令停战,同法国签订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十一年冬,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3000人回国,清廷下令裁减,只剩下1200人,次年又逐渐裁减至300人。
赴台抗日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刘永福奉命率黑旗军两个营赴台湾,帮办台湾防务。二十一年,清廷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士绅为抵抗日本统治而成立台湾民主国,刘永福任大将军一职。5月29日,日军在澳底登陆,爆发乙未战争。6月4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嵩逃往厦门之后,民众拥护当时驻防台南的刘永福接任总统,但刘永福并未接受,对外仍称帮办。台南士绅设议会,刘永福发行钞票,筹军饷,但由于由于清政府封锁大陆与台湾的交通,断绝一切支援,所 以向张之洞等人求援,未获支持,派遣使节告急并电中国沿海督抚乞助饷银,亦无人接应。面对台湾大部分地区逐渐陷入敌手,刘永福只能指挥黑旗军边战边退,步步设防,但最终弹尽粮绝而被迫与日军谈和,亦未成。刘永福率黑旗军留在台湾领导抗日。他驻守台南,与台湾抗日义勇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他在台湾同日军血战近五个月,拒绝日军劝降。但因清廷断绝援台,义军逐步退至台南,刘永福的部下大都战死。

2、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习驾驶,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1867年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管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3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1911年, 1936年,张自忠在天津市市长任上的戎装照。
张自忠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Ⅲ 马尾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

流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出人头地,进入上层社会的最重要途径。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制度建立起来的。从国子监到县学,乃至民间的书院、私塾,都是以登科及第为办学目标。当明清科举考试的形式成为八股制艺后,青年士的头脑就被彻底禁锢起来,任何生动活泼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成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旁门术数,因而造成近几百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萎缩。鸦片战争前,今文经学家们提倡经世致用。战后,林则徐、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洋务运动中,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开始受重视,新式军事院校也应运而生。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的创办和船政局的建立几为同时。创始人是左宗棠。
学堂开始招生时,设想的生源主要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子弟。但在科举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破天荒建立的军事技术学校对士子吸引力不大,因此后来把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报名者必须填写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保证书。第一次招生考试的试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
当时参加报考的,主要是家境贫寒之士。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获得考试第一名的福建侯官人严宗光(后改名严复),身世遭遇就很具有代表性。严宗光父祖两代皆为中医。他自己从小进私塾,再加上父亲的辅导,打下了较好的学业基础。不久,父亲因抢救霍乱病人受到传染,不治而亡,家道急骤中落。听说船政学堂衣食住全由官家供给,每月还有四两纹银的补贴,便决定前去报名。严宗光的叔叔是个举人,母子俩请他作保,举人对此种新学堂绝无好感,当即回绝,后来只能瞒着他私自填写保结,还引来一场争吵。宗光和母亲只得痛哭跪求,才算了事。严宗光在考试时面对试题触景生情,文章自然写得情文并茂,大得沈葆桢的赞赏。
这次招生共录取严宗光、罗丰禄、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林永升、黄建勋、蒋超英、叶祖珪、邱宝仁、何心川等几十个人,年龄约为12~15岁。另外从香港招来张成、吕翰、邓世昌、叶富、林国祥等,皆已学过英文,基础较好。1867年1月6日,学堂正式开学。此时校舍未成,便假城南定光寺(白塔寺)的空房作教室。在暮鼓晨钟的古刹里,飘出了诵念A、B、C、D的朗朗书声。无可辩驳地宣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除了白塔寺外,学校还在仙塔街、亚伯尔顺洋房设置临时校舍。未几,船政局在马尾新盖的学堂落成,旋将三处学生一并迁入。学堂分作两部分,前学堂以法语授课,包括制造专业和设计专业。制造专业是前学堂的主要专业,它的培养方向,主要是船体和蒸汽机的设计制造人员。设计专业是日意格的说法,在中文文献中称作“绘事院”,目标是培养绘图员。后学堂以英语授课,包括驾驶专业和管轮(轮机)专业。它为后来的海军事业培养了大批军官。学堂还附设艺圃,培养技术工人。
船政学堂正式办学后,面向全国招生,无论满汉民族皆可报考。但除了闽、粤两省外,仅有其他省籍学生一二人而已。广东及外省人,主要报名学习驾驶。学制造的,全是福建人。即使在驾驶班,福建人也占了多数。这自然是由于学堂设在福建,且福建又地处沿海,得风气之先的缘故。到后来,福建人不仅遍布海军上下,其他海军学堂也由福建人或与船政局有关系的人主持。在旧中国海军中,福建人独多。福建人互相推荐、援引,对于发展海军事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形成小圈子,排斥非闽系人士,就带有强烈的封建地域集团的色彩,以致被人称作“闽党”。
1874秋,英国军舰“田凫”号访问了马尾。海军军官寿尔记载了当时他所看到的船政学堂的情景,大致上能够反映早期船政学堂的状况:
“我访问学校那天,学生大约五十人,第一班在作代数作业、简单的方程式。第二班正在一位本校训练出来的教师的指导下,研习欧几里几何学。两班都用英语进行教学。命题是先写黑板上,然后连续指定学生去演算推证各阶段;例题的工作完成后,便抄在一本美好的本子上,以备将来参考。我查阅其中几本,它们的整洁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有的口授的题目是用大写的。当我们想到用毛笔缮写的中国文字和用钢笔横书的拼音语言间的区别时,便更知道这是一件非凡的事。学生每天上学六个小时,但课外许多作业是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做的。星期六休假。学生们一部分来自广州和香港,一部分来自福州。这些从南方来的,常是最伶俐的青年,但是他们劳作上不利之处是不懂官话;不懂官话在政府工作便没有升迁的希望。因此他们每天化一些时间同一位合格的本地老师学官话……海军学校招收学生的方法是在福州城所有明显的地点遍贴告示。规定年龄为十六岁以下,但这项并未很严格执行,因为有一些由香港方面的广告招收而来的学生是在二十岁以上。报名学生,给以中国经典知识的考试。直到最近,学校未曾录取过对自己国家的经典与文献没有相当知识的学生。……嘉乐尔先生的职务并不伸展到学生们的私人住宿区去,那是一位官吏管理的。广州和福州的学生分开住,用不同的厨师。嘉乐尔先生称赞这些学生,说他们勤勉与专心工作,也许超过英国的学生。因为他们不管他在场不在场,都坚毅地工作,未曾给他麻烦。从智力来说,他们和西方的学生不相上下,不过在其他各方面则远不如后者。他们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巾帼气味。这自然是由抚育的方式所造成的。下完课,他们只是各处走走发呆,或是做他们的功课,从来不运动,而且不懂得娱乐。大体说来,在佛龛里呆着,要比在海上作警戒工作更适合他们的脾胃。”
除了近代科学知识外,还要学习传统文化。沈葆桢谈到:“每日常课外,令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以明义理……盖欲习技艺不能不藉聪明之士,而天下往往愚鲁者尚循规矩,聪明之士,非范以中正必易入奇邪。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且浮浇险薄之子,必无持久之功。他日于天文、算法等事,安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谨始慎微之方,所以不能不讲也。”这是中体西用理论的早期表述,也是洋务派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基本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与保守顽固派有着相通之处。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洋务派是中国社会对世界形势和中国面临的危机了解得最多的一个社会集团,沈葆桢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他对于中西文化的看法不过如此,人们又怎能祈求洋务派倡导的“自强”运动取得根本胜利呢?
1871年,船政后学堂的外籍教师嘉乐尔收到一封装饰精美的来信:
“James Carroll夫子教席:
惟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大人左奏请设船政局,以为强国之一法。皇上命令前江西巡抚沈在福州府的Chung-Tzé兴建所需的宿舍,派日意格先生等尽力协助此事业。沈大人建立一所海军学堂,招收一批学生,聘请英国绅士James
Carroll先生为教师,授航海原理,迄今五载。生等已修完了功课,即将航海,一试本领。为着这个航行,我们已做了广泛的准备。在离去之先,我们--你的忠实的学生--对于你的照顾及不倦的训诲,表示感激之忱……从今而后,我们要去对付飓风、控制狂浪、窥测日星的行动,了解暴风的规律,勘察海岛,调查岩石的性质。我们从老师所学习到的一切,在日后生活的经验中,将被证实为真确。这样地,最可怕的困难成为平易,最险恶的情况成为静谧。我帝国政府将以制度为例范,推广至于无穷……我们和你分别,虽觉难过,但我们为政府服务之心甚切,是以不能不把个人的意愿放于次要地位。我们的爱国心将不减少,我们的离去,老师,将为你所喜悦与赞许。
你忠实的学生(二十三人签字)”
不久,严宗光、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方伯谦、、林永升、邱宝仁等18人与前学堂的部分学生登上“建威”舰,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海上远航。这次航习,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四个月。扣除各码头停泊时间,实际在洋面75天。海天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岛屿萦回,沙线交错,练习舰经受各种考验。去时由教习躬督驾驶,各学员逐段誊注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们轮流驾驶,教师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
这一时期,朝野对于海军事业日益重视,本来应是海军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随着沈葆桢调离船政局,船政学堂的管理就日益松懈下来。1880年12月17日,江南监察御史李士彬奏称:“闻福建船政初开局时……局中学生督课綦严。勤者奖之,惰者革退。近则专恂情面,滥竽充数,不一而足”。1884年10月23日,船政大臣张佩纶更指出,沈葆桢创校时,详立章程,遴选俊秀,学校十分整肃。近十余年来,考校生徒不无徇滥,而泰西机巧日辟,船政经费日绌,不免因陋就简,狃一得以自封,偷惰宽疲,后学堂尤甚。他饬令洋教习将水师将弁应读之书,应学之技,增购洋书,开足课程,并取天津水师学堂章程,以补闽学疏漏。船政学堂作为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竟要向开办才三年的天津学堂学习,可见其内部的松弛混乱已十分严重。
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做些横向比较,有时是很有兴味的。就在半月前,10月6日,美国海军部长威廉·钱德勒签署了一道命令,决定在罗德岛新港的一所贫民院里,建立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美国虽然在很早就开始使用蒸汽舰和铁甲舰进行作战,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忽视海军建设。南北战争时,海军舰船曾达700多艘,到了战后,大量军舰退役,或出售给商人改为商船。至1880年时,仅剩下48艘军舰,还都是过时的老家伙。波特海军上将称其为“画在中国人的古代碉堡上的龙,只能起吓唬敌人的作用”。美国海军力量退居世界第12位,排在丹麦、中国、智利之后。1875年4月8日,在卢斯海军准将倡导下,国会批准招募750名16~18岁的少年进入学院学习。先在港内接受预科训练,然后到练习舰上学习火炮、船艺和其他技能。这个做法和船政学堂是十分相似的。接着,美国酝酿已久的海军改革开始出台。卢斯担任第一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他邀请马汉中校开设海军历史课。第一学年结束时,海军军事学院的全部设备,包括1张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图,4张借来的课桌和12把借来的椅子。卢斯将军说:“不仅没有教官,也没有课本”。人们对于海军军事学院能够存在几年抱有很大的怀疑。在当时,即使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也只教技术课程,卢斯却设想“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如何将海战从单纯的经验阶段上升到科学的高度。”两年后,马汉出任第二任院长。尽管官方人士仍然横加干预,阻挠学院研究战略问题,只要求安排技术发展方面的课程,但马汉不屈不挠,坚持海军战略研究,将他在学院授课的讲义修订成《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一书,从而确立美国海军发展的基本理论,为美国海军事业的巨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军院校之一。
简单地拿中美之间的海军教育以及海军力量做对比,也许并不合适,因为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建设海军的目的也有很大的差异。但从美国注重海军教育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本国海军事业的发展,而中国新办的海军学校日益腐败的事实中,可以总结出许多值得汲取的历史教训。

Ⅳ 论洋务运动与新式学堂的建立

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对国人是一个不小的震撼。特别是英国侵略军拥有的军舰、枪炮的巨大威力,使用传统武器的清军难以与之匹敌。一些有头脑的思想家、政治家开始认真进行反思,呼吁国人要正视西方列强的威胁,实行改革,变法图强。
例如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拓者龚自珍,他猛烈抨击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学术及教育的空疏无用,造成“士不知耻,百官无能”,“庠序无才士”。他希望朝廷痛下决心实施变法。他指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蘼。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希望统治者能自行改革,争取主动,不要等到迫不得已时再行动,失去了机遇,那就相当被动了。
林则徐的好友、另一位近代思想史开拓者魏源,更是敏锐地体会到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他撰写了《海国图志》一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在该书的序言中,他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但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遭受的打击还是有限的,割地赔款而已,开放地区仅限于五个通商口岸。因此,战后的一二十年间,尽管思想界发出了一些时代的强音,但引起的社会反响并不够大,尤其是执政当局,还是依然故我。
1856--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它的号称最精锐的部队“八旗劲旅”在北京近郊被彻底击溃,皇帝仓促出逃,中国文化艺术精华的杰作圆明园被侵略军抢掠焚烧,化为废墟,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更为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列强由此取得了在北京驻扎使节的权利,清政府再也无法回避和外国人直接打交道了。
于是在1860年,朝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即后来的外交部的前身,由恭亲王奕欣任大臣。国家外事机关的设立,要求它的官员必须懂外语及涉外业务,特别是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今后正式文本一律用英文书写,凡英汉文字兼有的文件,如果在词义的理解上产生分歧,均以英文本为准。这样一来,中国人如果不懂外语的话,在交涉中就只能任凭对方摆布,所以,培养官方的外事人才就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1862年 6月,在恭亲王奕欣的主持操办下,京师同文馆正式建立,它是一所外语专门学校。最先开设的是英文馆,第二年春,法文馆和俄文馆也相继建立,德文馆设立于70年代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又设立了日文馆,可见同文馆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应付外国侵略者。
根据恭亲王等请求设立同文馆的奏折及所附同文馆章程,同文馆的学生最初都是从八旗子弟中选送的:“应由八旗满、蒙、汉闲散内择其资质聪慧、现习清文、年在十五岁上下者,每旗各保送二至三名,由臣酌量录取,挨次传补。”可见它又是一所贵族学校。同文馆的外语教师最初都是由外国人担任,这些所谓“洋教习”多是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聘任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所推荐的。除了学习外语之外,同文馆学生还要学习中国传统学业,为此,专设有汉教习进行《四书》及传统经史的教学,对于没上过学的儿童,还要进行识字、习字的启蒙教育。
同文馆的考核分月课,也就是平时考查,季考,也就是阶段测验,和岁试也就是年度考试三类,每三年,由总理衙门举行结业考试,成绩优秀的即可授予官职。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它从一开始就被操纵在西方入侵者手里。英国人赫德是促成同文馆设立的关键人物,人称同文馆的“父亲”。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自1869年至1894年,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长达25年之久。至于那些洋教习,都是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随心所欲,不受管束。另一方面,同文馆又保留了封建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式也是封建官学的那一套规章制度。中国近代新教育,就是带着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出现的。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军队都是从海上入侵,他们的军舰速度快,射程远,火力迅猛,又机动灵活,为了对付侵略者,清政府感到最为急要的就是加强海防,要建立自己的新型舰队。中国最早的军工企业,以及相应的技术教育,就是从制造和驾驶船舰开始的。
福建马尾,位于闽江入海口处,台湾海峡北端,环山临海,形势险要,这是马尾的罗星塔,是福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866年底,即将离任的闽浙总督左宗棠在这里设立了福建船政局。这是船政局的界碑。这是船政局的全景。船政局主要是经营造船事业,相当于造船厂,同时兼习驾驶船舶的业务。
船政局建局的同时设立了培养技术人员的船政学堂,最初称为“求是堂艺局”,于1867年 1月 6日开学。左宗堂呈报朝廷的奏折中指出:“开设学堂,延致熟悉中外语言文字洋师,教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算法、画法,名曰求是堂艺局,挑选本地资性聪慧、粗通文字子弟,入局肄业。”这是艺局学生在学习绘图。左宗棠还强调要重视学堂培养人才的事业,学生一定要打好外语、数学和绘图的基础,目标是掌握造船和驾驶技术,成为未来的海军将材,以至担任船长的重任。所以要给予丰厚的学习津贴,而且要保证学成者能够获得相应官职的前途,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奋发学习。
福建船政学堂的主持办学者是左宗棠的继任者沈宝祯,他也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实际上是两个专业。前学堂学习船舶制造,引进法国造船技术,无论是技师还是教官都由法国人担任。后学堂学习船舶驾驶,主要是仿效英国,教官聘用英国人。可见福建船政学堂也像京师同文馆一样,其教学完全被外国人所把持。此外也安排中国传统教学,不过是在正课之外的时间进行,主要是学习《孝经》、《圣谕广训》等,属于清王朝的政治道德教育。船政学堂的学生,从当地十四、五岁到十八岁以下的少年中考选,学生食宿医药均由学校供给,每个月还可以领到四两银子的津贴,用来资助家里。船政学堂每三个月考试一次,分一、二、三等,即上、中、下等。考列一等赏银洋十元,考列三等记过,连记三过者开除。船政学堂注重实际训练,这座楼房的上层是绘图室,下层就是生产车间,这是制作的船舶模型。驾船专业的实习教学,从水手做起,直到枪炮训练、练习驾驶等。学生学习期限为五年,学成者通常到水师,即海军中任职,也有出洋深造的。
1877年初,李鸿章、沈葆桢联名上奏,指出西洋船舶设计制作以及驾驶操纵的技术改进很快,中国人在国内仿习的都是已经过时落后的东西,因此必须派人到国外去,以便直接接触最新的技术。他们提议由福建船政学堂挑选驾驶专业学生十二名赴英国学习,制造专业学生十四名加上艺徒四名,赴法国学习。这个建议得到皇帝批准(清实录·德宗光绪五年十月六日)。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派遣学生到欧洲留学。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严复,自十五岁进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这时又被选中赴英国留学。这是严复等留学生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门口的留影。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兴办的专业技术学校,清政府南、北洋舰队的许多舰长都出自这所学校,刘步蟾、林曾泰、方伯谦、林永升等,萨镇冰后来还当上了民国政府的海军总长。造船方面的专家,如魏翰,林杼等。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突出的地位,民国时成为海军学堂。
就在福建船政学堂开办的同时,原来是专门学习外语的京师同文馆也开始了重大变革。1866年底和1867年年初,恭亲王奕欣两次上奏朝廷,他援引船政学堂建立之事,指出学习西方技术应该是当务之急。因此主张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招生对象是科举举人及国子监贡生等所谓有“正途”出身的人,后来又扩充到进士出身的中下级官员都可选送入学。这样一来,本来被传统儒家看作是末流小技的天文、数学,竟然要进入儒家士大夫阶层学习领域,引起了守旧分子大为不满,一场争论随即爆发。
皇帝的师傅、大学士倭仁上奏指出,立国的宗旨在于崇尚礼义道德,而不能注重权宜之谋略;治国的根本在于正人心,而不能依赖技艺。他抨击设天文算学馆的建议是追求末流小技,而且还要拜洋人为师。他慷慨激昂地说,洋人侵犯我京师,焚毁我园林,残害我臣民,此深仇大恨怎么能忘了呢?恭亲王奕欣又上奏答辩,承认倭仁讲的虽然有理,但现在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正是因为洋人依仗武器先进,大肆侵略,国家危在旦夕,所以必须“卧薪尝胆,共深刻励,以求自强”。倭仁又上奏,质问对方能否保证完全学到西方技术,而且还要保证中国学者不会受洋人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彻底歼灭洋人,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不如干脆别学。这实际上是用苛刻条件来加以阻挠。所以奕欣等人又上奏,除继续讲明道理之外,也反唇相讥,倭仁如果有拯救国难的良方的话,倒不如也开办一个馆来培养这类人才。对于那些只会空讲大道理的守旧派来说,这倒是将了他们一军。争论历时半年多,务实派最终占了上风,朝廷批准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于是同文馆也就从原来的外语专科学校发展成近代新式的综合学校,但外语仍是基础学习科目。
这是1876年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表:同文馆学制为八年,外语贯穿始终,有逐年递进的翻译水平的要求。自三年级开始,逐步学习各国地理、历史、数学、物理、机械、航海天文测算、国际法、财政经济等。同文馆也招收学习外语有困难的成年学生,学制为五年。这是1898年京师同文馆的校历,有关考试、升降、放假等日常制度都有具体规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同文馆停办,次年,清政府将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成为大学堂的译学馆。
由私人创办新式学堂,最早当属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寿。他精于化学,对制造船舰枪炮也颇有研究和实践。1874年,徐寿在江南制造局任职时,创建上海格致书院,这是他向李鸿章禀报建格致书院的条陈,虽然沿用书院的旧称,但宗旨是格物致知,即学习各类自然科学和制造业的知识技能。办学经费来自各方士绅捐资,书籍图册、机械设备、器具模型等则由英国人傅兰雅筹办,并主管教学。格致书院于1876年正式开学,徐寿亲自从事化学实验演示教学。西学造诣很深的著名教育家王韬从1885年起担任格致书院山长多年。书院设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科,学生专攻其中一科,这是其中电务科的全课目录,又有简易应用型的所谓专课。格致书院是一所多科性的专业学校。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是洋务运动产生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国新式学堂开始创办的时期。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因此都是从事专业技术教育,而且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大系列,包括李鸿章1880年创建的天津水师学堂,1885年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张之洞1887年创办的广东水陆师学堂,曾国荃1890年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其他如电报学堂、医学堂等,往往也首先是为军事服务的。这些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封建传统教育的一统天下,成为中国自己培养出第一批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Ⅳ 魏瀚的魏瀚亲属

《钜鹿魏氏支谱》中对魏瀚有这样记载:“品学纯粹,心情纯厚,族中子弟多蒙提拔。”正是因为魏瀚极重亲情,打下了魏家成为中国著名海军家族的基础。在魏瀚这一辈,共有9位魏家兄弟成为这个海军家族的第一代海军,其中毕业船政系列学堂的有六位元。
魏瀚兄弟四人,其行三,除大哥外,三兄弟皆是海军。二哥魏材,船政前学堂学生,后长期在船政学堂当教官。弟弟魏α,清末曾任江苏试用知县、中国驻新加坡领署随员、黄埔船坞提调,参与制造和维修了不少军舰。
魏瀚堂兄弟中出了6位海军军官。堂哥魏英,曾任北洋水师秘书主任。堂弟魏德夫,南洋兵舰三管轮,后任船政马尾造船厂监工,参与监造了近10 艘军舰。堂弟魏暹,比魏瀚迟一年考入船政前学堂,毕业后留学法国,学习轮机制造。归国后,曾任江苏候补知县、船政工程处各厂监工。堂弟魏应骐,船政绘事院毕业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机械与营造设计人才,在马尾造船厂做技术工作多年,参与制造、维修了10馀艘军舰,后任平汉陇海铁路工务监工。堂弟魏祖培,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十二届毕业生,成绩为该届毕业生第三名,毕业后在多艘名舰出任三副、二副,后任船政学堂教官。堂弟魏丰,船政绘事院毕业生,长期在船政马尾造船厂做技术工作,参与制造与维修了多艘军舰,后调任海军部工作。
第二代海军出了13位精英
魏家第二代共出1位海军上将、1位海军中将、2位海军少将,有11位为海军著名院校科班出身的海军军官。
魏瀚生有八个儿子。长子魏子京,1913年从船政前学堂第四届制造班毕业,因学业突出,曾作为清政府选派的第四批出洋留学生,赴法国、比利时学习。由于英文、法文奇佳,加上处事机敏,善于周旋,且长相英俊倜傥,曾在海军界做过翻译官,后转入外交界,一直做外交官。曾任澳大利亚公使,退休前的最后一个职务是秘鲁公使,后移居加拿大,六十年代在加拿大过世。
魏瀚侄儿辈出了9位海军军官:魏子荣,1902年毕业清末船政后学堂第16届驾驶班,学业列该班毕业生第四名,长期在海军界工作,曾任广西知县、海军艇长;魏怀,1903年毕业于船政后学堂第八届管轮班,曾在多艘名舰上担任轮机官,其国文底子深厚,写得一手好文章,且善于协调,后转入政界,上个世纪30年代,出任国民政府文官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当时林森是国家主席 蒋介石管理军队,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魏子浩,1905年毕业于清末船政后学堂第17届驾驶班,后成为海军少将;魏子渊,1907年毕业于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10届驾驶班,曾在多艘军舰上任过航海官;魏子元,1920年毕业于船政后学堂第12届管轮班,在多艘军舰上做过轮机长;魏子琅,1921年毕业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先后在马尾造船厂、海军江南造船所工作过;魏子梓,船政绘事院毕业,长期在马尾造船厂做技术工作,参与制造并维修了不少军舰,后任陇海铁路绘图院设计师;魏子璋,长期供职于福州海军学校。魏子钰,长期在海军陆战队服务,上个世纪20年代曾任海军陆战队军需长。
跟着孙中山铁血护法勇舰长
魏家“子”字辈在海军界以魏子浩最为有名。1917年7月,张勋复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号召护法讨逆,时任“永丰”炮舰舰长的魏子浩,回应号召参加了南下护法舰队。1917年8月25日,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会非常会议,决议成立*军政府,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大元帅。9月10日,与北方相对立的南方政权---护法军政府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护法运动正式开始。孙中山任命魏子浩为大元帅府参军、“永丰”炮舰舰长。1918年5月,魏子浩还出任合议制军政府海军部军务司司长兼“海琛”舰长。1915年,魏子浩随魏瀚赴美国,专门学习考察飞机、潜艇制造。
加上魏瀚3位女婿分别为海军上将(毛仲方)、中将(毛钟才)、少将(陈景芗)。
第三代“重庆”舰起义立硕勋
魏瀚的孙子、外孙中,都出了一些海军军官。其中,最著名的是外孙陈宗孟。
1936年日寇铁蹄不断踏破我华夏大地,魏瀚女婿陈景芗毅然送儿子陈宗孟到位于福州马尾的海军学校学习。1943年陈宗孟毕业后分配到海军布雷队,在敌后出生入死,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布雷战。1944年9月,经过层层考试选拔,陈宗孟被派往欧洲战场参战。德、日投降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受命参加接收英政府转让的轻巡洋舰“重庆号”和护卫舰“灵甫号”。陈宗孟任“重庆”舰中尉鱼雷官。1948年底,陈宗孟出任“重庆”舰航海官。
1948年8月17日,“重庆”舰驶至吴淞口锚泊期间,*上海局策反委员会工作人员何友恪(马尾海校第9期毕业生,陈宗孟同班同学,原“重庆”舰舰长秘书,后调到海军部人事部门任职),他上舰找陈宗孟,要他在必要时想办法使重庆舰暂时失去活动能力。陈宗孟因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强烈不满,为实现海军几代人“建设海军,振兴中华”这一夙愿,答应了何友恪,并立即与舰上马尾海校同学陈景文(协长)、刘渊(枪炮长)、张敬荣(雷达官)等聚会商量,准备起义,还策划必要时“弄坏该舰,使之丧失战斗力”。当时*地下党通过多渠道同时做士兵与军官的起义工作,士兵中也有多股力量准备起义。1949年2月25 日“重庆”舰正式起义,陈宗孟作为航海官,协助舰长邓兆祥率舰起义北上,并在邓兆祥的指挥下,全面负责舰上航海事宜,成功地于2月26日早晨7时多,将 “重庆”舰开进已是解放区的山东烟台港。
参与创造新中国三项“第一”
1950年1月,陈宗孟出任新中国第一个海军学校---安东海校航海教研室主任和水中兵器教研室主任,新中国海军学校第一本航海教材和第一本水中兵器教材皆出自他的手。1950年8月,陈宗孟参与创建新中国海军第一个快艇学校,出任航海教研室主任和水中兵器教研室主任,快艇学校后改名为中国海军第三海校。1951年7月,第三海军学校设立指挥系与轮机系,陈宗孟出任指挥系主任,下辖战术、航海、鱼雷、枪炮和船艺五个教研室。连续两年夏、秋两季,陈宗孟负责鱼雷快艇大演习。每次演习时,他制定计划,组织集中鱼雷快艇部队,在华东海军第六舰队配合下进行海上技、战术训练。1952年10月,奉命赴朝,在朝鲜西海岸海军指挥部负责有关鱼雷快艇部队行动事宜,出任鱼雷快艇业务长。1953年6月,从朝鲜回国后,继续担任第三海军学校指挥系主任。 1963年,出任中国海军研究委员会研究员。“*”前,陈宗孟转业至唐山东矿区城建局任副局长。改革开放后,出任唐山市园林局局长,同时被选为唐山市人大常委和市政协常委。
陈宗孟妻子李钦菊一家也出了多位海军。李钦菊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情报部高级翻译官,与陈宗孟结婚后,调到第三海军学校学术部工作;李钦菊大姐李钦梅,曾任安东海军学校干部部部长;李钦梅的丈夫朱军,在“重庆”舰起义后,任“重庆”舰首任政委,后任海军快艇学校政委,以后又调任海军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李钦菊的大弟弟,毕业于上海交大,后到哈尔滨军工大学海军系任教。
第四代出了位美国海军工程师
魏瀚孙辈有相当部分转入外交、矿业和铁路领域,但魏家的海军缘还是绵延到了曾孙辈。
魏瀚的曾外孙毛观海,即是一位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的美国海军工程技术人员。毛观海是在美国完成学业的。爷爷、外公、舅舅、伯祖父、叔祖父都是海军,从小听到的就是长辈们说军舰说海军,这使毛观海很小就立志做海军。在美国读完高中学业后,他毅然报考了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后,虽然因高度近视,无法在大海上驾驶军舰,但仍在海军做技术服务工作。退役后,他仍不愿离开大海,选择从事海事保险工作,成为美国著名的海事保险专家和海事保险商。上个世纪 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他曾多次肩负特殊使命辗转乘机到北京,为中美两国打破坚冰做出了贡献。

Ⅵ 刘步蟾的简介

刘步蟾(1852—1895),字子香,福州人。1867年考入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第一届,1871年毕业后在福州水师任职和在后学堂任教官。1875年参加保卫台湾的军事行动。同年秋,随洋监督日意格赴英法游历。翌年4月归国,调赴台湾的军事巡防,升都司(正四品)。1877年3月选为第一届留学生,赴英国学习,于1879年秋获优等文凭回国,升游击(从三品),赏戴花翎,随即调北洋水师任镇北炮舰舰长。他与林泰曾共同写成《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提出发展中国海军,应拥有铁甲舰组成数军以为战守之计。1882年赴德监造定远舰,1885年由德国驾驶定远铁甲舰回国,并任舰长,授参将(正三品),不久升副将(从二品)。1888年又赴欧接收四艘军舰同年9月,正式成立北洋水师。他参与筹建卓有成就,被委任为右翼总兵兼定远旗舰(指挥舰)舰长,实授副将,加头品顶戴,授强勇巴图鲁勇号。他治军严谨,反对外国军事顾问飞扬跋扈,维护国家主权和中国军人尊严。又多次提出加强海军建设,防备日本侵略的建议,未被采纳。

1894年9月17日午后12时50分,日海军联合舰队本队8艘军舰和第一游击队4艘军舰,与北洋水师10艘军舰,在鸭绿江(大东沟)口外黄海海面相遇,展开世界首次铁甲舰队大战。临战前,他对部下说:“苟丧舰,将自裁。”激战一开始,他率定远旗舰与镇远舰冲锋在前,先后击中日舰多艘。水师提督丁汝昌负伤后,他代理指挥全军。战至下午二时许,中国军舰多艘伤、沉,实力顿减,日舰5舰重点围攻定远、镇远舰上305毫米主炮命中松岛旗舰前炮塔,引爆附近弹药,瞬间死伤百余人,舰体倾斜5度,丧失战斗力。随后,来远、靖远两舰抢修后归队,港内平远、广丙两舰率4艘鱼雷艇赶来参战,迫使日舰队逃走。

战后,刘步蟾因功晋升记名提督(舰队司令,从一品),赏洪额巴图鲁勇号,随即奉命代理北洋水师提督。9月,率北洋水师驰威海卫防守。12月日陆军攻占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日海军封锁东西港口。1895年2月5日凌晨,日海军鱼雷艇从南口偷袭,定远舰中雷进水,刘步蟾沉着应战,将重伤定远舰驰至刘公岛搁浅,改作水上炮台使用,配合各舰奋勇作战,先后击退日军八次水陆进攻,保卫刘公岛。至2月10日,定远舰弹尽,刘公岛外援断绝,为使军舰不落入敌手,他下令炸毁定远舰,自裁殉国,做到:“船亡人亡,志节懔然。”时年43岁。奉旨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

阅读全文

与船政经济学的教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