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宏观经济学引致变量

宏观经济学引致变量

发布时间:2021-02-17 04:49:36

Ⅰ 在宏观经济学中multiplier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宏观经济学中multiplier即是乘数的意思。
乘数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如GDP或货币供应)。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例如,k=2,那么,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说投资持续增加,将导致每年国民收入的流量增量为投资增量的一倍。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一系列事件来说明。以投资为例,投资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的收入总量越来越小。显然,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的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这一系列事件中有关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之值等于1 /(1-边际消费倾向);或者,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所以乘数之值等于l / 边际储蓄倾向。所以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之值越小。乘数是简单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Ⅱ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1、均衡收入Y=C+I=200+0.6Y+100
Y=750
消费C=200+0.6*750=650
储蓄=-200+(1-0.6)*Y=-200+0.4*750=100(或者不用算,由于均衡时一定有投资等于储蓄,所以储蓄一定是100)
2、当产出为1600时,总需求=200+0.6*1600+100=1260
所以,企业非自愿存货为1600-1260=340
3、
法一:
投资增至200,设国民收入为Y1,有
Y1=200+0.6Y1+200
Y1=1000
Y1-Y=1000-750=250
法二:用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1-0.6)=2.5
投资比原来增加了100,则国民收入增加:100*2.5=250
4、(1)均衡国民收入Y=200+0.8Y+100
Y=1500
消费为C=200+0.8*1500=1400
(2)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1-0.8)=4
投资比原来增加了100,则国民收入增加:100*4=400
5、消费函数变动后,投资乘数变大了,由2.5变为4.

Ⅲ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1.设消费函数为C=a+bY
代入上述数据得:a=50 b=1/3
则消费函数为C=50+1/3Y
当投资为70亿元时,由Y=C+I,则:
Y=70+50+1/3Y
解得均衡收入为:Y=180亿元.
同理由Y=C+I,有
540=50+1/3*540+I
解得此时的投资为I=310亿元
应增加的投资额为310-70=240亿元
2.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
Y=C+I+G
C=100+0.9(1-t)Y
I=300
G=160
t=0.2
解得均衡收入为:Y=2000亿元.
投资乘数KI=1/[1-b(1-t)]=25/7
政府支出乘数KG=1/[1-b(1-t)]=25/7
转移支付乘数KT=b/[1-b(1-t)]=45/14
当G增加到300亿元时
Y=C+I+G
C=100+0.9(1-t)Y
I=300
G=300
t=0.2
解得均衡收入为:Y=2500亿元.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Ⅳ 宏观经济学问题!

  1. 需求函数:AD=C+I=100+0.8y+150-6r=250+0.8y-6r

  2. P=1,MP=M=150。先求 IS 曲线:Y=AD
    y=250+0.8y-6r
    0.2y=250-6r
    解得【y=1250-30r】
    再求LM曲线: MP=L
    150=0.2y-4r
    0.2y=4r+150
    解得【y=20r+750】
    然后联立 LM=IS
    20r+750=1250-30r
    【解之得:r=10.y=950】

  3. MP=L
    150P=0.2y-4r——1
    且由商品市场均衡IS:30r=1250-y——2
    将2式代入1式中得:150P=0.2y-4r
    (150P)*(304)=(15y)*(304)-30r
    1125P=1.5y-1250+y
    【1125P=2.5y-1250-------------需求函数AD】
    AS=800+150P
    AS=AD
    800+150P=450P+500
    化简得:P^2+2P-3=0
    【均衡价格Pe=1,均衡收入Ye=950】


Ⅳ 宏观经济学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齐全的。

名义GDP: (网络文库找的)
实际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
NI:国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个人收入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C:(消费)居民消费支出
I:(投资)企业投资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
T:(税收)政府税收
TR:政府转移支付
NX: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业量
U:失业量
L:劳动力总量 (L=N+U)
u:失业率 (u=U/L)
n:就业率 (n=N/L)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缩减指数
c:消费
i:投资
s:储蓄
t:税收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
APS:平均储蓄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Ki:投资乘数(+)
Kg:政府购买乘数(+)
Kt:税收乘数(-)
KB:平衡预算乘数(KB=Kg+Kt=1)
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x:出口乘数(+)
Km:进口乘数(-)
(第65页)
K:资本存量 (ΔK=i )
R0:现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来收入或终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页)
Pk: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R1,R2,R3,...,Rn:某项投资从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e: 自发性投资
α:边际储蓄倾向
β:边际消费倾向
I:投资
S:储蓄
L:货币需求
L1: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L2:货币的投机需求
L1(y):交易货币需求量
L2(y):投机货币需求量
M:货币供给(名义)
m:货币供给(实际)
k:交易货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h:投机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技术水平
W:实际工资额
P:实际工时

Ⅵ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是(1.国民产出;2.就业与失业;3.价格水平。)

供参考。

Ⅶ 宏观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家在讨论宏观经济学问题,总是分为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
1、长期问题即经济增长问题,如何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是宏观经济学在研究长期问题的核心任务。经济增长决定了一国能为本国居民提供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和潜力,因而决定了一国的国民收入,所以在长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如何保证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描述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主要是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也称索洛模型或者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此外经济增长也可以用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核算方法。
2、短期问题即经济波动,短期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如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具体有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都与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比如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胀,减少人民的实际收入;失业会使失业者的收入急剧下降;净出口减少会使本国的收入下降,出口型企业破产。所以说在短期经济波动也是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描述短期经济问题的理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或者AD-AS模型也可以),因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是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由于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因此人们常称宏观经济学为收入理论。
PS:有不明白的,欢迎追问。

Ⅷ 宏观经济学 引致投资乘数,怎么算,我知道共识,但是不知道用哪个值

用以前的t,t=(T-T。)/Y,这里的T。是定量税,是外生变量,tY是比例税,是会改变和影响y的。

Ⅸ 宏观经济学问题

11.选A 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相当于提高了债务人的收入减少了债权人的收入,所以错,进一步可以推出通货膨胀即不会全面提高收入同样也不会全面减低收入。

12选A 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需要举债因此会增加政府的债务,政府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但不能完全确定,同时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A正确。

13选D ABC都是属于生产的中间环节,不参与最终生产的产品收入。不能计入GDP的范畴,而D是银行的利息收入,属于企业利润可以计入GDP收入范畴。

14 选C国内生产总值就是GDP,GDP主要是国内的收入,而C不属于国内的收入,因此不能计入。

15选A 需求管理就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衰退自然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16 错 GDP固然重要,同时也应该兼顾环境等其他因素。

17错 轿车生产出来以计入了当年的GDP因此应计入1992年的GDP

18错 GDP是计入最终的国民产值中间环节的收入应该减除才行。

19 GNP折算指数是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上面说反了

20错 政府支出增加 收入增加,市场此时货币供应充足,因此利率会下降。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不能保证100%正确。

Ⅹ 宏观经济学问题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用来分析GDP与价格变动关系的两个重要的宏观概念,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依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可以对宏观经济作出基本判断。(关于GDP在笔记十二中讨论过)
总供给(AggregateSupply)记为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各种相关因素,既影响长期(潜在)总供给又影响短期总供给。但有些因素,尤其是资源、技术对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影响更大一些;有些因素,如气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对短期总供给影响更大一些。仅仅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是投入品价格(工资率、原料价格等)。讨论长短期的问题。又回到了潜在GDP这个概念,我们只需理解对生产投入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否发生了实质变化来区分长短期,涉及一个生产能力和实际产出的问题。
总需求(AggregateDemand)记为A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可以得到供求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在这一点达到平衡,相应地决定就业水平。简单形象的分析的工具就是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析,来帮助理解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总产出和总价格的的均衡水平。
横轴Q表示总产出(GDP),纵轴P代表价格总水平(CPI),总需求曲线AD表示假定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将要购买的数量;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S所表示的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企业所愿意生产与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总供给曲线显示了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的预期时,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的作用,供给量就背离了由各类生产要素所决定的自然水平。当物价高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低于其自然率,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阅读全文

与宏观经济学引致变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