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1844经济学哲学手感

1844经济学哲学手感

发布时间:2021-02-17 07:49:43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形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成果,虽然这部著作尚内有未成熟的地方,然容而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某些命题作了非常重要的论述,如通过对人的劳动分析进而说明人们的社会关系。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何种美学价值

宗教的

3. 如何评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心得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第一次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性阐述.所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劳动异化问题.以往的国民经济学主要考察产品的流通、消费等宏观方面的问题,却往往忽视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从而就掩盖了劳动本质的异化.马克思指出了一系列的悖论:“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1].于是劳动对于工人来说就成为了外在的东西,而不是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不觉得舒畅”[2].总之,归纳起来就是,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进行的是自愿劳动,而是在被迫的强制劳动,“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3].
既然人和劳动,也就是和自己的本质力量相背离,在劳动中品尝痛苦的话,在什么时候人们会感到快乐呢?“结果,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4].于是,“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5].
德国哲学向来以体系严密、逻辑严谨著称;而马克思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这样来罗列难免有枯燥之感.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牛奶滞销.农场主把大桶大桶的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里,还有的在牛奶上洒上农药;相反却有大批的失业工人领不到面包,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上.现实生活中另一个悖论是,煤矿工人整天挖煤,妻子儿女却在家中受冻受冷.这两个事例充分说明,劳动已经不是一个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过程,而是变成否定人类本质力量的过程.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感到的不是创造性活动的愉悦,相反是一种痛苦的梦魇.“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已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得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6].
在很长一段时间,学界对社会主义是否也存在人的劳动异化这点争论纷纷,意见不一.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一个人实现全面解放的制度;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人与劳动是合一的,就不应该出现劳动异化问题.但是,从现在看,至少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劳动异化不仅存在着,而且还相当严重地威胁人类本身.人们并不是把劳动当作自己本质的内在要求,而是当作一种主要的生存手段.换句话说,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立物的现象,依然存在.
比如,当代女作家铁凝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谁能让我害羞》.作品里最直接层面上的对立是物与人的冲突.送水少年面临的一个最明显困境是,送水而喝不到水.这正是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背景下,社会里一部分阶层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占有或享受更多的劳动产品或服务,而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却常常被漠视,甚至是被歧视的真实写照.因此,少年打扮自己,执意要喝口矿泉水的举动,正是他想要突破劳动异化的怪圈的表现,即由人的本质力量创造出来的反过来却成为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力量.诚然,水本身没有价值,可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水成为上层生活方式的象征,成为人本质力量的对立物,其价值就超过了人的尊严,这就是物对人的异化.这样,少年和水不再是劳动的主客体关系,而变得势同水火;少年为对抗物的压迫所做的努力就显得幼稚、狂热和滑稽.
这里举出的例子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在生活里随处可见.另一个较典型的例子是农民工进城.他们在为城市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同时,自身的价值却没有得到城里人的相应尊重.经常是贡献着最大的力量,却拿着最少的工资,吃着最大的苦,自身却又没有任何保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异化问题应当值得我们充分重视起来.因为劳动异化总是否定着人类的本质力量.只有让劳动成为人的本质需求,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完]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哪些特征

马克思只是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形象,而没有具体形容:
1)物产自然的极大丰富,版足以满足人们的自给自足状权态;
2)人们的劳动成为了幸福的源泉,而不再是资本主义状态下的劳动异化;
3)人与人之间没有了阶级,也就没有了阶级斗争,进而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4)人们不再需要借助宗教进行慰藉和充盈心胸中虚无的力量,宗教自然消亡;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感觉是怎么生成发展的

80年代初受西方思潮抄的袭影响,国内纷纷对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人道主义讨论。手稿主要是从自然主义角度进行论述的,因此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自然主义而非人道主义。因此,我们就要从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观点进行论证。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在哲学上指人的本质的占有是以自然为前提,以人的解放为终极目的,二者是一致的。①完成自然人道。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正解决:马克思认为,自然界通过人的生产活动,通过自然科学和工业变成完全属人的自然界,即符合人本性的自然界,这样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但是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却使人和自然界分离,使人对自然界的占有变成对自然界的丧失。共产主义扬弃私有财产,重新实现人对自然界的占有,使自然界成为人的自然界。它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而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是人道主义。②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人与人关系的真正解决,在共产主义基础上,不仅要扬弃人和自然界的异化,更重要的是扬弃人与人的异化,使人和自然,人和人能够实现高度统一。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人才能真正占有自然,因为只有在社会中,把个人力量组织成社会力量的集体中,自然界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它才显现出是人存在的基础。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介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内弄清思考的问容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由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但是,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7. 如何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它主要是由三个笔记本组成:
笔记本I
是马克思在研读了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亚·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著作并写了摘要之后,用比较短的时间写出的。斯密把资产阶级社会中工人阶级、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形式即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视为他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因素,称它们是收入、交换价值的原因和自然价格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把斯密学说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范畴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斯密学说的矛盾。他把笔记本I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马克思在阐述和分析时按标题分三栏或两栏书写,后来甚至不分标题分栏书写。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句话中的类生活指的是劳动,个人生活指的是人运用动物本能(吃、喝、性)的生活。

类(species)的意思就是物种,当然马克思用这个词不是光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的,在他看来,人作为人这个类的特征不是他的DNA,而是劳动,人正是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才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类存在物。所以,马克思认为,劳动既然是人的本质,那就应该是目的而不应是手段,人应该是在劳动的时候感到自由,感到自己真正成为人。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恰恰造成了一种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当人们在劳动的时候不觉得自由,反而感到受苦、受压迫,只有在劳动结束后,开始个人生活的时候,才感到自由——类生活变成了手段,个人生活变成了目的。 造成这种颠倒状况的原因是,异化劳动把个人生活和类生活都给抽象化了。

在马克思这里,抽象的意思是说把本来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抽出来变成外在的东西,把本来密切关联在一起的东西割裂开来。人本来是通过劳动跟整个自然界密切关联在一起的:人的劳动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实现的,劳动活动是在自然界之中展开的,运用自然界的规律从自然界的东西造出劳动产品。而异化劳动割断了这种联系,人被抽象成一具输出劳力的肉体,他的劳动越来越跟自然界没有直接关系,劳动产品对他越来越没有直接的意义,仅仅是用劳动产品去换取维持这具肉体的必需品,因此劳动就被抽象、外化成了一种被迫的工作,不再是人的本质与目的,而是变成了生存的手段。一旦劳动被抽象掉,剩下的吃、喝、性等原本属于人类的生命活动,由于丧失了与劳动的关联,也就变成了抽象的动物行为。 这就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

阅读全文

与1844经济学哲学手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