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个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最好
一般都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另外也可以看看北大老师张延写的《宏观经济学》
②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的图书目录
序
第六版前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习题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第四节 均衡价格
第五节 蛛网模型
习题二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 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习题三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节 规模报酬
习题四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和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
第三节 长期成本
习题五
第六章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 有关厂商行为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习题六
第七章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二节 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习题七
第八章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博弈论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
习题八
第九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价格决定
第三节 贫富差别
习题九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
习题十
第十一章 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第二节 外部影响
第三节 公共物品
第四节 公共选择
习题十一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第二节 产出、收人和支出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习题十二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
第二节 消费函数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习题十三
第十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一节 货币和货币供给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第三节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
第四节 金融市场
习题十四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JS-LM模型
习题十五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习题十六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
第三节 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习题十七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
第二节 失业
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习题十八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发展
第三节 经济周期
习题十九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学初步
第一节 国际贸易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三节 国际收支及其调整
第四节 开放经济中的政策效果
习题二十
附录本书习题中计算题的部分参考答案
③ 求帮助!有没有学以下两本经济学的童鞋!微观经济学 赵玉阁 宏观经济学 (简明教程) 尹伯
你好,我也是为考试刚准备学那两本,可以的话,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真真是不理解啊…π_π
④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第6版视频完整版哪里有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第6版视频完整版
攻关学习网有的
我之前在那里学的
⑤ 自学经济学应该从哪本书看起
你好,我是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现在正在准备考研,希望可以帮到你。首先,如果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话,推荐先看尹伯成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那个很基础,很通俗易懂。看过一遍后,觉得上面的原理和画图都差不多回了,就看高宏业的宏观和微观,看第四版比较好。这本书是考研必备书,是西经中的经典。你会发现它比尹伯成更详细更透彻,当然也更有难度。再接着推荐看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四第五版都行,上下分册。这本书风靡全球经济学界,非常生动,易懂,有点生活中的经济学的味道。但需要在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上来看。看完这三本,我觉得就差不多够用了。如果还想追求更高境界,可以看黄达的金融学,姜波克的国际金融,再找本投资学看看,就可以成为经济学小行家啦!这个专业我非常喜欢,考研也一如既往的选择了经济学,希望与你共勉
⑥ 最近刚出的关于经济学的新书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高教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吴树青,中国经济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中国人大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黄达,中国人大出版社。 《半知一解 --世界经典趣味哲学》,是以通俗的故事为背景来透彻引读哲学命题的哲学普及性读物。作者叫孟云剑,通过哲理性很强的文学故事,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解读了生活的哲理和重大的哲学命题,《苏菲的世界》告诉读者一部哲学史,而《半知一解》告诉读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1.公认写得最好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初级教材:曼昆《经济学原理》.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 ,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 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 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 目前该书最新中文版已经有了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上下两册96元. 2.资格最老读者最多最权威的经济学教材: 萨缪尔森《经济学》,目前中文版已经有第十八版.《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将近60年里,总销量达数千万册,并有40 多个语种的译本,成为空前的一本经久不衰的经济学教科书. 3.萨缪尔森的同名教科书出版以来最具国际影响的一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 最新中文版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下两册96元. 《经济学》第三版既继承了前两版的特点,重视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和经济增长等,同时又是经过彻底修改的全新版本。首先,由于策略行为已渗透到了现代经济分析中,作者增加了关于“博弈论”的一章。其次,对经济波动模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比如,利用通货膨胀和产出来建立波动模型。第三,对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经济转轨进行了中肯评价。 第三版中最大的变化或许是关于“新经济”的讨论。作者希望读者了解,虽然“技术变了,但经济法则并没有变”。为此,作者对第二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使读者系统把握现代经济理论同时,还着力于使读者了解经济理论如何有助于理解新经济现象,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 作者希望本教科书能够反映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书中的许多新观点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正如作者在“写给《经济学》的中国读者”中所说:“尽管一个经济体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其背后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经济学》(第三版)更系统、更科学地为读者提供了这些原理,使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阶段的问题,还可以了解中国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ps: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于1943年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6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1979年,他荣获了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93年至1997年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委员会主席。1997年至1999年间,他在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职位上,为消除世界贫困、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2001年,因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年起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其它:推荐张五常的系列作品比如<卖桔者言>,<学术上的老人与海><经济解释>,梁小民的读经济学系列<我品><我读>..经济学消息报也不错,不过很难买到. 21世纪经济报道.有网络板.南方周末经济版.
⑦ 我想自学经济学,没有经济学的基础,应该看那本书
其实兴趣就是抄最好的老师,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自考生,其实在你自学的过程中会逐渐积累的。个人建议,你以自考教材为主,其实里面很多理论都很容易理解的,实在不能理解,就来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到网络里去搜相关知识考试肯定没有问题。等你对经济学基本知识有一定理解后你再去看那些推荐的书你才有感觉。
其实自考真的很容易,那些考不过的基本上都没有认真看教材,如果你真把教材认真看两三遍,没有通不过的。个人建议你先看教材有的放矢,祝你好运。
⑧ 《宏观经济学》的经典教材推荐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确是最适合初学的教材,初次之外曼昆的作品还有《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简明宏观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这些书本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帮助初学者认识经济学,非常不错,具体的区别在于:都是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分离出来的。
其他的经济学书籍,我建议你看看这几本
萨缪尔森《经济学》
亚当斯密《国富论》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张五常《经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