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专升本经济学原理考试重点
正常来说的话,你可以多看一看书,还有网上那种知识点,你看好以后就是非常有用处的。
⑵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 天 11 小时
四、简答题
1、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
3、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个工人时,在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中他更关注哪一个?
4、如果某厂商雇佣目前正处于失业的工人,试问在使用中劳动的机会成本是否为零?
5、家电行业的制造商发现,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竞争激烈策略,包括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行设计等等。因此,家电行业被认为是完全竞争行业。这种说法对吗?
6、简述自然失业的概念及其类型
7、政府对垄断行业采取何种反垄断政策。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CPI和GDP平减指数的区别是什么?
10、为什么AC曲线的最低点位于AVC曲线最低点的右上方
11、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
12、简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五、论述题
1、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2、成本推动与需求拉上如何引起通货膨胀用图形说明
3、价格机制是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的?
4、GDP的构成。
5、价格控制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试述长期和短期中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7、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8、试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阐述经济波动。
⑶ 经济学原理题
朋友很高兴为你这个原理的话一般特别难的不学专业的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帮助到你这个的话,一定要学习专业。
⑷ 《经济学原理》的考点是什么
不知你参加的是什么级别和类型的考试?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考试侧重点:比如同等学力考试注重对西方经济学中原理的公式考察,博士考试侧重对完整的经济学原理的分析和应用。具体地说,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经济个体的行为,但所谓经济个体是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而言的,不是狭义上的经济个体。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从微观经济主体来讲,主要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研究微观经济的时候有二个概念不可缺少:边际成本(效用)以及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效用)是指你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消耗的成本(或所得到的满足感)。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得到某样商品所放弃的另一样商品的成本。
用来解释消费者的行为的最主要理论是效用论。所谓效用就是指你每获得一样物品时,你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时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极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一样东西获得的越多你所从中得到的满足感越少。用来表示效用论的图形是在一种物品为X轴另一种物品为Y轴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凸向原点的一条曲线。用来表示随着一个物品获得的增多,另一种物品消耗的随之减少。除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外,研究消费者行为的还需要用到成本约束线。看一下图片那条直线就是成本约束线,而那些不相交的曲线就是效用线。成本约束线和效用线的切点是最佳点。
从生产者角度来讲,边际成本递减体现在边际技术替代率上。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效用替代率相似我就不多解释了。
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构成了供给和需求曲线,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
微观经济学的福利经济学里有一个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帕累托最优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收入、通货膨胀与失业以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的。
宏观经济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IS-LM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的假设以及价格刚性的假设):主要讲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在产品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在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余额。
放松价格刚性的假设后就会产生AS-AD的模型,AS-AD模型讲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需求是由IS-LM模型导出,是加入价格因素后总需求(包括货币需求和产品需求)的变化。总供给(AS)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来推出的但是就其本身来讲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以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国民收入变化的问题。
在AD-AS曲线中,引入了劳动力和价格的问题。劳动力和价格构成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先从通货膨胀来讲。通货膨胀的类型按成因分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以及输入型。按照程度分主要分为温和的、奔腾的。再从失业角度来看。关于失业问题有一个很重的定律就是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失业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自然失业率这个概念很重要,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是菲利普斯曲线:简单来讲就是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成反比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除了传统的以外还有长期的以及附加预期的。作为了解即可。
最后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经济增长主要有几个概念:
索罗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索罗剩余是一个基本概念,主要是讲经济增长中除了人口和资本的增长以外剩下的那部分的贡献。用公式表示就是:
ΔA/A=ΔY/Y-Δk/k-ΔN/N.
而新古典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差别在于是否将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的问题。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讲的不多,主要是将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还有几个比较有名的经济周期的研究。
⑸ 经济学原理这门课 怎么考试啊
一般都有选择题 简答题计算 材料分析
⑹ 专升本经济学考什么
经济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经济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1]
中文名
经济学
外文名
Economics
专业代码
020101
专业层次
本科
学科门类
经济学
【网络专业甄选】
pick国内高校更多热门专业
进入专题
快速
导航
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培养模式发展前景开设院校
发展历程
1895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就开设了经济类课程。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类科系——商学社。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经济类教育和研究的“中国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学专业教育主要学习苏联,按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和一定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经济专门人才。
1966年后,经济学专业教育完全停滞,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学专业得到了恢复和扩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经济类专业分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2][3]
在教育部2012年、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经济类专业的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专业代码为020101,为经济学类专业。[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