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打破思维定式的经济学定律

打破思维定式的经济学定律

发布时间:2021-02-19 03:05:43

1. 怎么打破思维定势

小学生在同类知识的学习中,往往思维敏捷,作答迅速,即使是智商较低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断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比如:“一块地3公亩,种白菜用去1/4,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3-1/4的算式,这是受整数应用题求剩余的解题思路的影响,又如:“一块地6公亩,种白菜用去1/4公亩,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6×(1-1/4)的算式,这是受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的影响。为什么思维定有这样的消极影响呢?其原因有二:
??首先,思维定势使学生难以摆脱如上二例的前摄抑制的干扰 ,使之不能顺利地按照正确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思维定势使旧思路畅通,保留在大脑皮层中的旧痕迹十分深刻,如若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新刺激来加以切断,新思路景难以形成和发展,使必须用新思路加以解决的问题无法顺利解决。
??如何防止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呢?
??一、结论须准确,经验要全面。
??小学数学教材是遵循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依照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来编排的。其知识的传授是分阶段进行的。起始知识大都是单一或不全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因过早地下结论或简单地归纳出扑面的经验,而干扰了今后的学习。
??跟成年人一样,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知识经验,但由于其思维仍带有具体性、片断性等特点,因此这些经验往往是不全面的,由此而产生的思维定势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常造成干扰影响。如初学小数除法时,常出现10÷5=2 、5÷10=2,这是学生在学整数除法时,片面地归纳出一条经验——“做除法都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所引起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应有所交代,即“较小数除以较大数的除法今后还要学习。”简单的一句话,却能防止学生产生错觉,又为今后学知识“埋下伏笔”。
??二、增强新刺激,更换旧思路。
??德国著名学者费希纳在研究中指出,刺激量与感觉是成正比,刺激量增减10倍,感觉量才增减1倍。有些就只是无法用习惯性的思路去思考,这时就必须有强烈的新刺激才能有效地迫使学生从旧思路旧方法中省悟过来,转移到新方法的思维中。
??例如在教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设计一高强度的新刺激,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比如,唐老鸭拿1000元叫老鼠替他买一台彩电。熊猫牌彩电原价1000元,提价1/5又降价1/5,咪老鼠付了1000元,把找回的钱塞进腰包,扛着彩电回家。唐老鸭问:“这参彩电多少钱?”“原价1000元,提价1/5,又降价1/5,难道不是1000元吗?”咪老鼠回答。唐老鸭听完嚷了起来!“不对,不对!别耍滑头了。”在这里突出了“提1/5价:又降价,不会等于原价”这一关键问题,具有较高强度的新刺激,切断了学生在整数知识“a+b-b=a这一习惯性的思路,又渴望解开“现价”的谜底。这有利揭示新理知识之间的矛盾,促进新思路的形成。
??三、题组教学,广开思路。
??教材知识的单线型发展,也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在对新接授教材的处理上,常采用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 整体出现,使学生不因结构的定型化而产生思维定势。这也有利于知识的纵向联系。
??基本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情节变式题:去年,在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活动中,六2中队捐款金额比六1中队多1/5,六1中队捐款1000元,六2中队捐款多少元?
??结构变式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鱼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叙述变式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如果再多捕五月份捕鱼吨数的1/4,就和五月份一样多,六月捕鱼多少吨?
??在不违背学生可接受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可重组教材。就是适当地把教材对比性强的教材安排在一起进行题组教学。如把“比一个数多(或少)几”两个类型的应用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防止学生见到“比多”就用减法计算这一定势的影响,又可早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上练习课时亦可采用变式题 组练习。即变换题目的条件或问题,使数量关系发生变化,以避免解题方法的固定及习惯性。这也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
??四、剖析错例,深化概念。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这就要求老师注意收集错例,加以整理、分析,再反馈给学生。
??例如,学生解答“某畜牧场有牛1000头,比羊少20%,羊有多少头?”时,出现1000×(1+20%)的算式。这是受“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这一旧思路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牛比羊少20%,就羊比牛多20%,于是把牛看作标准量:针对错误原因,一要在剖析错例中训练学生准确地判断标准量:二要设计出产生混淆的问题上,让学生去比较。这样反复多次进行,才能深化概念,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
??要防止和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为,其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就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并在这种消除和克服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2. 如何创新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 管理学精要

“思维定势”属心理学概念,是人们从事某项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投影),或者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思维是人类本质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动的源头,也是创新的源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要想拥有创新思维,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势。

“定势”是由人们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有助于人们迅速解决问题,而当情境发生变化,定势则会阻碍人们采用新的解决方法。心理定势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3. 怎样打破思维定势

(1)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了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
(2)你能否把10枚硬币放在同样的3个玻璃杯中,并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都为奇数?
(3)天花板下悬挂两根相距5米的长绳,在旁边的桌子上有些小纸条和一把剪刀,你能站在两绳之间不动,伸开双臂双手各拉住一根绳子吗?
(4)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里的橘子水?
(5)钉子上挂着一只系在绳子上的玻璃杯,你能既剪断绳子又不使杯子落地吗?(剪时,手只能碰剪刀)
(6)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边5只内装有汽水,右边5只是空杯.现规定只能挪动两只杯子,使这排被子变成实杯与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动两只杯子啊?
(7)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的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
(8)一只网球,使它滚一小段距离后完全停止,然后自动反过来朝相反方向运动,既不允许将网球反弹回来,又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打击它,更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把球系住.怎么办?
1,朝下
2,再加一枚放就ok,因为没说杯子里面一共只能有10个.
3,先拉住一根在走过来拉住另外一根,站在中间不动就ok.
4,把木塞推进去.
5,减一节多出来的绳子头.
6,将2,4个杯子的水到进7,9.
7,牛没有被栓在树上.
8,用翘翘板原理.

4. 经济学著名定律,又称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5. 打破思维的定势

1,向下
2,在一个杯子里放1个,把另外两个一个套进另一个里,把剩下回九个放进去
3,题目不清楚…答…
4,把塞子推进去
5,推个台子在杯子下面,随便剪吧。
6,
7,牛转过来用脚把饲料勾过来。
8,把球放在板上,先把板向左倾,再向右倾

6. 怎样打破思维定势

如何防止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呢?
一、结论须准确,经验要全面内。
二、增强新刺激,更容换旧思路。
三、题组教学,广开思路。
四、剖析错例,深化概念。
要防止和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为,其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就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并在这种消除和克服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7. 为何中国人总是可以打破经济学定律

这种话你也信?,这里是市场经济吗?如果不是自然不能适用经济规律。

8. 经济学三大定律

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活动,表现为各种经济现象。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公认的经济学十大定律有: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鲶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效应、二八定律、木桶效应。

1、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去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鲶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5、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也称“从众效应”。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想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9、二八定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10、木桶效应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 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阅读全文

与打破思维定式的经济学定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