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

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

发布时间:2021-02-19 09:11:07

① 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谁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 宏观经济学,求大神

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版币与财政、人口与权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③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与来源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④ 宏观经济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4)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扩展阅读

经济学是一门建立在各种假设之上的学科。最开始经济学家们假设市场是竞争的,无摩擦的;马歇尔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同质的。

萨缪尔森在1947年出版的《经济分析的基础》一书写道:均衡体系建立在理性人的基础上,同质性,完全竞争,信息完全和确定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假设。

20世纪30年代,张伯伦提出“垄断竞争”,罗宾逊提出“不完全竞争”,逐渐放开了经济学的假设,让经济学的研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冯·诺依曼和O·摩根斯坦在1944年发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后来阿罗和德布鲁提出经济学的不确定性,打破了经典的微观个体面临着确定性的环境假设,让经济学假设更进一步贴近现实。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信息革命,打破了经典经济学“信息完全”的假设,从阿尔洛夫的旧车市场,斯宾塞的劳动力市场信号,到霍姆斯特罗姆,哈特的契约合同经济学。经济学假设逐渐的贴近现实。

⑤ 宏观经济学问题

1、判断1和4可以一起回答: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创立的,它不是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和微观经济学并列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经济需的分析方法是个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学创立之后不久,它便遭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批评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它的主要分析变量投资、消费是怎么由微观个体整合而来等等。简言之,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学好像突然冒出来,与微观经济学是割裂的。后来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企图整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其著名教材《经济学》就是这次整合的成果之一,但这种整合只是机械的,硬绑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逻辑连接一起。为了维护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先后提出了很多补充理论,比如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托宾的投资理论和货币需求函数,2010年诺奖的三位经济学家的世代交叠模型和劳动力市场的搜寻与匹配理论等等,直到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才真正最终建立了凯恩斯主义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恕我才疏学浅,它们是具体如何建立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我也未完全掌握。总之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从微观个体开始分析,采用微观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通过各种机制合理过渡到总量分析,将总量分析建立在个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2、不完全正确。符合一定年龄段的成年人未必全是劳动力,比如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精神病人等,有劳动能力但是不愿工作的人。关于劳动力的理论,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得最为透彻。
3、萨伊定律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楼主你是正确的。
4、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比如GDP,物价(注意不是价格),利率,汇率,国际收支,经济增长,通胀,失业等。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其研究对象就是厂商和消费者。很明显B是宏观经济问题,物价是社会的总价格水平。
5、3是错的,有两个原因:1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的原因可能是新发现了资源,但是它的生产效率没有变,资源未必用的更充分;2是2000年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已达最大效率,资源充分利用,而2002却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说明生产效率并未达到最大,资源未充分利用。2是对的,这是很明显的,生产点外延了。同理,1也是对的,因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了。

⑥ 宏观经济学的简单问题

推导很简单
首先,你想像一下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商品市场,一个是劳务市场
IS-LM模型就是想说明这两个市场怎么样同时达到均衡,其中IS说明商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说明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曲线的交点自然就是两个市场的均衡了
然后先分析IS曲线,这个里面有个商品市场均衡的原则是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即E=Y,而实际支出Y又等于C+I+G(封闭的经济没有贸易)即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而消费C又等于人们的可用支出(Y-T)乘以边际消费倾向,这样我们假定税收、边际消费倾向和政府支出都是外生的,因此就可以整理出收入Y(这是E=Y所以收入等于支出)和利率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关系就形成了一条利率和收入Y对应的曲线就是IS曲线了,表示每一个利率都有和他均衡的Y相对应
接下来要分析的就是LM曲线,考虑到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M由央行控制因此外生,而货币需求根据凯恩斯的假设是人们有三个动机,因此与利率和收入有关,因此L=L(i,Y),LM曲线也是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的一条曲线,同时MV=PY(意思是货币供给M乘以流通速度等于名义价格乘以实际产出,这里价格、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都外生)因此i和Y又组成一条对应关系的曲线即LM
我们吧ISLM和在一起就成为这个模型了,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两个市场都均衡的点,这是最原始的ISLM模型,其实很简单,运用了很多新古典的东西,所以凯恩斯当年说希克斯很聪明,希克斯以为是夸他,老了以后才发现是在骂他

⑦ 在宏观经济创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

B.国富论是经济学成为一门学科的鼻祖,通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主要是讨论微观经济理论的.

⑧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⑨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1.设消费函数为C=a+bY
代入上述数据得:a=50 b=1/3
则消费函数为C=50+1/3Y
当投资为70亿元时,由Y=C+I,则:
Y=70+50+1/3Y
解得均衡收入为:Y=180亿元.
同理由Y=C+I,有
540=50+1/3*540+I
解得此时的投资为I=310亿元
应增加的投资额为310-70=240亿元
2.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
Y=C+I+G
C=100+0.9(1-t)Y
I=300
G=160
t=0.2
解得均衡收入为:Y=2000亿元.
投资乘数KI=1/[1-b(1-t)]=25/7
政府支出乘数KG=1/[1-b(1-t)]=25/7
转移支付乘数KT=b/[1-b(1-t)]=45/14
当G增加到300亿元时
Y=C+I+G
C=100+0.9(1-t)Y
I=300
G=300
t=0.2
解得均衡收入为:Y=2500亿元.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阅读全文

与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