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原理PPT钱学一

经济学原理PPT钱学一

发布时间:2021-02-19 13:59:02

1. 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面临选择的过程,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过程。当做一件事对自己的收益,大于另一件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比如午饭吃什么,熬夜追剧还是早睡早起。再比如拖延,不作为,也许是当下所处环境中,对自己来说,最好的一种状态。因为“懒”实在太特么爽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如果我周末的时间没有出去玩,而是选择宅在家里睡觉,也就意味着我放弃了一次与街角美女邂逅的机会。

就如小时候作文选里写的,比尔盖茨掉地上5元钱都不捡,说的不是真不捡,而是说比尔盖茨捡5元钱这个动作,所用的时间成本价值,远远大于5元钱。

刚毕业的时候,我很怀疑读书的用处,以为高中大学多读了那么多年,毕业后赚得还不如初中辍学的朋友赚得多。我大学同学的想法,也基本和我一样,以为读大学不如早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沉淀和行业积累,读过大学的朋友90%以上在各自的领域都小有成就,工资和职位都有所提升,生活质量也远比初高中辍学的同学好。才逐渐意识到,读书还真是有用。

所有为努力读书付出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将在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有所回报。

那么,是花一天时间邀请朋友砍价拼多多省钱的收益高,还是花一天时间去向朋友借钱,然后拉黑的收益高?我建议多去交朋友,多读书。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说的是某种情况下,人的付出与回报并不总成正比,甚至会因为用力过猛,而造成收益减少。

一个实例,比如考虑一个只能容纳3人的厨房出餐效率,在分工合理的情况下,1人2人做饭的效率要比3人做饭的效率低。当加入第4个人的时候,因为作业空间不足,工具器械不够,厨房出餐的效率并没有因为增加1人而增长,甚至可能由于场地限制,使实际效率减少。

否极泰来。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原理一,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过程,只是每个人对“利害”的解读不同,而做出的表现不同。

拿午饭举例,比如你想吃火锅,你的朋友想吃烤肉,你因为你的朋友而选择了一起吃烤肉。这个时候,表面看是吃火锅的收益大于了吃烤肉的收益,内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更珍惜和朋友一起的时光,大于了吃火锅的收益。

再拿兴趣爱好培养举例,比如小朋友第一次唱歌,无论好坏,妈妈都会说很棒,鼓励继续唱,那么唱歌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反之,妈妈说唱得真难听,很可能小朋友一辈子都不会再拿话筒。

养成一种习惯的最好方式,是给予适当的激励。

第二部分: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这绝对是一个刷新认知的原理,也是支撑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比如: A生产1gk牛肉需要20分钟,生产1kg土豆需要10分钟; B生产1gk牛肉需要60分钟,生产1kg土豆需要15分钟;

那么假如两个人都工作8小时,如何分配生产,使作业产量达到最大呢?

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此原理说明了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让强者越强,创造更多价值。然后通过再通过贸易交换,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变得更高。

对了,强者越强,也越来越累。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在不受外力干扰的同时,每种商品会根据市场的供给量或需求量,相应调节价格,以使整个市场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比如食用猪减少,导致猪肉涨价,猪肉涨价,导致愿意饲养猪的人增多,饲养猪的人增多,导致食用猪增多,食用猪增多,导致猪肉增多,价格下降(经济周期)。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的一些政策行为,很多时候是影响了商品的供给量或需求量的变化,因而导致价格波动。

如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那么井的所有者(垄断者)可以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限制最高价格),以使更多的人花最少的钱,喝到水,以提高经济效率。或者再造一口或多口井,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提高市场效率。

第三部分:整体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一国的贫富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生产率高,意味着公民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参考供给需求原理,“看不见的手”会根据市场对整个经济需要的货币力量进行调整,以达到货币量的供给与需求相当。当货币量增加时,而市场对货币量的整体需求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原来1元钱可以买1根雪糕,现在需要2元钱买一串雪糕,造成通货膨胀。

当一国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价值下降,比如国民时期用一麻袋钱,买半袋大米。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通货膨胀意味着市场上流动的钱越来越多,当公民手中的钱大量流向企业,企业为了更高的利润,会抬高商品价格,同时招收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这个时候可以理解为通货膨胀创造了就业机会。所以,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对社会发展有好处的。

当流向企业的钱越来越多,公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少,开始减少支出时,同时由于企业扩大生产和公民减少支出之间的供求关系存在一定滞后性,使得企业生产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导致生产力过剩,企业开始裁员,导致失业率升高,甚至爆发经济危机。

所以,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往往会通过刺激市场的货币量和流动性,或者加大国家基础建设开支,促使企业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国民工作压力,缓解危机。

从这个角度考虑,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工作、项目,或许毫无意义,但还是有人在做。那么有些事,是不是单纯只是因为需要有人“做”的过程,而并不需要结果呢?

2. 经济学十大原理各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这个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如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并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钱,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入为150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3. 大一,经济学教授要求我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根据课本原理分析,做成ppt

一、剩余价值是个什么东西?
我学习,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很久,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中没有得到解答,那是一个马克思在解释“剩余价值”的时候的一个内在矛盾:为什么商品的所有价值都仅仅是,而且只能是工人创造的?既然全部是工人创造的,那么为什么工人不远离资本本身,独立地生产和制造呢,按照“剩余价值”的理论,无论如何他所得到的报酬,也会比工资高。因为他自己占有全部“剩余价值”。但是,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存在,因为任何工人脱离了由资本所支撑的大规模生产,他自己的劳动力连他工资的零头的产品也生产不出来,这点马克思也承认:
“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举重、转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在这里,结合劳动的效果要末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末只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因此,12个人在一个144小时的共同工作日中提供的总产品,比12个单干的劳动者每人劳动12小时或者一个劳动者连续劳动12天所提供的产品要多得多。”(《资本论》,第362至363页)
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我不能接受的逻辑,既然这种所谓的生产力是由资本和劳动力结合实现的,那么单纯地把生产力归因于劳动力毫无道理。这就好像宣称:“人类的繁衍是男(女)人的功劳。尽管如果男(女)人不和女(男)人结合就不能实现人类繁衍,但归根结底还是,而且只是男(女)人的功劳。”一样令人难以接受。
当然这也有解释的方法,我们在考察商品交换的时候,都认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是一个媒介,实质上货币代表的是劳动,商品交换是劳动和劳动交换的过程。资本最初是货币,然后从货币转换成机器,厂房等。换言之,资本最初也是劳动,不过是变形的劳动。事实上,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看成是资本家的劳动(我们暂时先不研究这资本是偷来的抢来的还是做了人家女婿继承来的),变形成为机械和厂房和工人共同劳动生产商品的结果。那么这么一来,产品的价值本来就应该由资本所有者和工人分割,尽管分割的是否公平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但是宣称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一切利润都是从工人抢占过来的“剩余价值”则绝对没有道理。
问题到这里结束了么?我不那么认为。我们干嘛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从而不得不陷入“补丁理论”的泥沼呢?我请大家回忆一下“柏拉图的鸡”的故事,柏拉图把人定义为“没有羽毛,直立行走的两足动物。”于是就有人把鸡拔光了羽毛然后对他说:“这就是你所说的人”。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事情就不那么好笑了。请大家注意这个句型:人是一种()的鸡。然后把所有人和鸡的差别都填进去,包括翅膀,卵生……,这句话的逻辑就成立了。当然有人说:这个结论尽管符合逻辑,但是什么用处也没有。对!我们遭遇的问题就是这样,理论解释来解释去,当然能够自恰,但是变得越来越没有用处。想详细了解这点的请看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之三:世上没有不可代替的理论。
既然资本和100工人的结合能创造出200个单纯工人的生产力,而且100个工人在不合资本结合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来200个工人的生产能力。我们干嘛不老老实实承认资本能够产生100个工人的生产力就好了呢?还要兜那么大的圈子?
这个结论,肯定会有很多人感情上难以接受。那么我给大家另外一个例子让大家思考:
一个人养了一只鸡下了蛋卖了钱,这个例子可以解释为人的“养”是劳动,鸡蛋卖的钱是对人的劳动的报酬。
一个工匠,雇主提供一切材料还给他解决一切生活问题。所有的价值就变成了工匠创造的,还受了剥削?这是什么道理?
要解释上面这个逻辑矛盾,只能承认一个结论:鸡也能生产价值!只不过由于所有权归属,鸡所生产的价值被人无偿占有了。而雇主提供的材料和环境也是能产生价值的,所以利润归两者所分配。雇主由于和雇工是平等主体。出钱购买了雇工的劳动力,和他本身占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结合起来形成的价值,当然归雇主所有。如果情况倒过来,工匠向材料提供者购买材料,那他也当然地具有产品的所有权。大家一定可以看到马经理论的一个荒诞结论,如果工匠向材料提供者购买材料,这叫做交易。如果工匠还是给钱换回材料,只不过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合同,就变成了雇佣和剥削?
进一步思考一下,农民种庄稼其实也有日光,土壤等“自然生产力”,不过他们没有独立人格和所有权,所以被农民所占有。
我们回想一下,既然“科学技术”这么一种抽象的东西可以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资本就没有资格成为一种生产力了?而且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在这一段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比过去人类创造的所有的总和还要大。可是资本却被剥夺了“生产力”的资格,你说是不是不公平?
所以,归根结底,剩余价值是存在的(或者可以用另一个词来代替),但是这个价值并不是100%工人创造然后由资本家占有的,在根本上,其实是资本和劳动力结合起来,通过分工协作和技术革新,实现比单纯的独立生产,又或者相对落后的“分工协作和技术革新”多创造出来的价值,并且最终由资本和劳动力瓜分。
那么,既然马经的关于剩余价值的论断既然是有问题的,它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们要回到价值论的源头去探寻了。

4.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PPT中文版!!!!急!!!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983149.html?from=dl 这里有下载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不要分了,,免费给你把

5. 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杰老师,经济学原理讲义全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1729968.html 不知道来是不是源,所以没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6. 学习经济学有什么意义

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实际经济方面的工作中,经济学多是通过数学模型来验证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像保险、股票、利率这些经济变量的预测就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所以该专业的很多毕业生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如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做技术分析工作。

(6)经济学原理PPT钱学一扩展阅读

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产业经济学关心的主要是垄断行业的运行机制以及各垄断公司的竞争行为,以后想去大型企业工作的考生可以选择这个专业。很多大公司都设置有专门的市场研究部门,这些部门就是利用专业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有行业情况,得出分析结果,然后作出企业的决策。

7. 求 经济学原理 第六版 圣智学习网资料下载

我有的是昆曼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与宏观分册(第6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专(第6版)属,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也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微观有七篇22章个章节内容,宏观有六篇有14个章节内容。(宏观部分是接续微观部分的)。 我发了附件具体的内容,你可以下载看了。(解压文件安装请等待几分钟) 希望采纳下啊。

8. 求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的中文 课件(ppt)及练习题

正巧我最近也在找这些 我在补我的专业课 http://www.lz0jx.com/information/xifangjingjixue.html 这里面都有了 我都下过了 完全能用 而且完全免费 希望你满意~~~

9. 整容用经济学原理制作ppt

http://wenku..com/album/view/382064bff121dd36a32d8200.html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原理PPT钱学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