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统计专业论文

经济学统计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19 23:02:44

❶ 关于统计学方面的论文啊

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论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原因、方法和结果,系统地阐述了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事实为依据,利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对世行的调整方法进行了逐项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这种调整方法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世行不应再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基本观点。

本文发表在《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银行派代表团对中国统计体系进行考察之后,发表了一篇考察报告:《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报告认为,中国统计体系虽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调查范围仍主要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调查方法仍以传统的全面行政报表为主;中国价格体制虽然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着传统价格体制的许多本质特征,许多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政府控制之中。这些情况导致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数据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发表了一篇专题报告:《中国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报告为依据,对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向上调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国人均GNP数据是在其调整后的中国1992年GDP(注1)总量数据和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数据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国1992-1997年人均GNP数据远大于中国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数。本文阐述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致性调整、范围调整和估价调整,综合调整比率为34.3%。其中一致性调整和范围调整是关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调整,估价调整是关于价格体制的影响所做的调整。
世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情况简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调整项目 调整幅度 对GDP的影响(%)
自产自用的粮食 上调20% +0.8
存货增加 下调1/3 -1.6
福利服务 10%企业劳动力从事福利服务 +1.6
亏损补贴 补贴视作政府最终支出 +0.8
一致性调整合计 +1.6
粮食产出 上调10% +0.9
蔬菜产出 上调30% +2.3
农村工业产出 上调10-15% +0.6
农村服务业产出 上调50-60% +6.5
住房服务支出 上调40% +1.5
范围调整合计 11.7
住房服务 179.8% 1.5
全部其他行业 -12.1%-43.0% 16.6
估价调整合计 18.3% 18.3
总计 34.3

注:1、农村工业包括农村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和其他工业
2、农村服务业包括人文服务业、原材料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3、全部其他行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其他作物种植业、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工业、人文服务业、原材料供应业、其他服务业

(一)一致性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一致性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它假定对这部分粮食进行一致性估价将使其价值增加20%,这种调整使GDP上升0.8%。

2、存货增加

世行认为,中国对不能销售或不能按计算产出时所采用的价格销售的产出存货增加的计算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它认为,一般来说,如果这些存货结转另一年,并最终被废弃或按大打折扣的价格销售,中国没有对GDP中的存货增加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存货增加大于采用一致性估价所应有的价值量。世行因此将中国的存货增加调低1/3,导致GDP下降1.6%。

3、福利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将目前企业对职工提供的诸如住房、医疗等福利性服务市场化。这种改革的结果将导致GDP上升。世行假定有10%的劳动力从事相应的服务,并假定这些服务转向市场化。通过投入产出计算,这种假定使GDP 上升1.6%。

4、企业亏损补贴

中国统计规定,企业亏损补贴作为GDP的负项。世行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亏损是政府价格政策的结果。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补贴是对以优惠价格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补偿,统计上应当处理为政府的货物和服务购买和政府对相应接受者的分配,即不应当作为GDP的负项,而应当作为正项包括在政府最终支出中。世行对这种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结果使政府支出增加7%,导致GDP上升0.8%。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6%。

(二)范围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范围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与卫星测量的耕地面积相比);同时,样本产量可能被高估了,综合两方面因素,将中国的粮食产出调高10%,导致GDP上升0.9%

2、蔬菜

世行认为,中国蔬菜产出价值的计算没有反映单位面积的蔬菜实物产量随时间和收获周期而变化以及市场力量正在鼓励蔬菜的非旺季生产(此时价格较高)情况,同时,蔬菜耕地面积的测算也是不准确的。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世行将中国的蔬菜产出价值调高30%,导致GDP上升2.3%。

3、农村工业

世行认为,村及村以下工业的产出被低估,因为相应企业通常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和不属于国家统计局直接管理的统计调查系统。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一定程度的偷漏税情况影响到产出的低估。某些迅速增长的农村工业,如建筑材料工业,高价格和高利润鼓励了产出的低估。利润低的行业,如煤炭开采业,也有低报的刺激,因为煤炭的自由市场价格较高。另外,世行也指出,为了夸大地方官员的政绩,农村工业也出现了高估产出的现象。综合上述因素,世行将中国农村工业产出调高10-15%,导致GDP上升0.6%。

4、农村服务业

世行认为,农村服务业,例如农村卡车和拖拉机运输服务业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中国没有一套系统的测算方案;农村服务业统计基本上没有包括临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农村人从事的服务活动,例如大量的个体维修店的修理人员、小贩、餐馆老板、理发师和家庭佣人,等等。考虑上述因素,世行将农村服务业产出调高50%-60%,导致GDP上升6.5%。

5、居民住房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居民住房服务既存在范围方面的低估,也存在价格方面的低估。从范围方面讲,城市和农村住房服务统计都不完整。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是通过住房面积、造价和折旧率等资料推算出来的,但住房面积资料不完整,城市住房面积调查资料没有包括居住在城市里的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农村住房面积调查范围的不完整性更加突出。世行假定国家统计调查网络覆盖了中国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进而把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调高40%,导致GDP上升1.5%。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1.7%。

(三)估价调整

世行认为,由于扭曲的价格体制和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中国工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其他行业,消费品制造业的回报率最高,服务业和煤炭行业的回报率最低,农业的回报率也比较低,中国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将改变行业的营利状况。世行试图将各行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调整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纺织行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很重要,世行在估价调整过程中,保持该行业的价格不变,将住房和其他房地产业的价格提高,纺织业以外的消费者制造业的价格降低。世行利用1987年投入产出表对GDP进行了调整,结果使GDP上调18.3%。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调整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34.3%。

二、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调整存在的问题

世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是建立在它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的了解和判断基础上的。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就统计体系来说,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改革,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向国民经济核算最新国际标准--联合国1993年SNA的转换;统计调查范围已经由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全面行政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已经被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所取代;开展了多项普查,包括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等;许多专业统计采用了抽样调查方法,例如农产品产量调查、农村和城市住户调查、价格调查,等等。这一系列统计改革,使中国统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就价格体制来说,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目前,市场价格已经成为中国价格体系的主体。

具体说来,世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至少存在以下若干方面问题:

(一)一致性调整问题

1、农民自产自用粮食的估价

中国农业统计规定,农民自产自用粮食的价值,按出售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这种综合平均价格综合了国家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两种因素。近些年来,中国粮食连续获得丰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已经高于,而不是低于市场价格,因此,上述综合平均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格。世行关于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的判断,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2、存货增加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考虑生产不考虑市场需求和赢利情况。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可能销售不了,只能被废弃或按大打折扣的价格处理。因此,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世行把中国的存货增加调低三分之一,可能是不过分的。但是,自从党的十四大把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定为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需求和赢利状况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生产决策的主要考虑。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被废弃或按打折扣的价格处理的情况明显减少。所以,世行的调整比率不再适合中国目前的存货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

3、福利服务

近些年来,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企业制度改革,正在推动企业的福利性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从事福利性服务人员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因此,至少对于中国目前的企业情况来说,世行假定企业有10%的劳动力从事福利性服务的比例太高了,相应地对GDP的调整比例也就不合适了。

(二)范围调整问题

1、粮食

中国官方统计的耕地面积数据确实低于卫星测量数据,但是,卫星测量出来的耕地面积包括25度以上的坡地、河滩地、轮休地、沟渠和田间道路等等。这些地不能视同正常的耕地。所以,中国官方的耕地面积数据与实际耕地面积之间的差距不像世行估计的那么大。另外,除了农业统计包括粮食产量调查外,农村住户调查还编制农村住户农业生产情况表和农村住户粮食收支平衡表,分别反映农村住户粮食生产情况和年初粮食结存、年内粮食收入、年内粮食支出、年末粮食结存情况。这些不同类型调查能够对粮食产量统计起到校对作用。根据以上情况,中国的粮食产出数据与实际情况应当是比较吻合的,世行将其调高10%,必将导致GDP数据的高估。

2、牧业

世行断定中国统计数据低估了农业产出,事实上,中国的经常性农业统计还存在高估的成分。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表明,1996年统计年报中的肉类产量高估了22%,猪、牛、羊存栏头数分别高估了20.7%,、21.1%和21.8%。因此农业总产出和农业增加值被高估了。针对这种情况, GDP应当相应地向下调整。这是世行所没有料到的。

3、农村工业

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由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的农村工业总产值数据高估了18000亿元(1995年),占全部农村工业总产值的40%。显然,与世行的判断恰好相反,农村工业产出应当向下调整,而不应当向上调整。

4、农村服务业

世行关于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不完善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对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统计状况来说,是不过分的。但是,中国在1993至1995年开展了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对包括农村服务业在内的全部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根据普查资料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表2:第三产业普查关于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数据的调整比率(%)

年度 GDP 第三产业 运输邮电通信业 商业 非物质服务业
1978 1.0 4.4 0.0 0.0 9.3
1980 1.1 5.2 0.0 0.0 9.6
1985 5.1 20.6 0.0 52.2 11.9
1986 5.3 21.2 0.0 58.1 12.4
1987 5.8 23.0 0.0 62.3 13.2
1988 6.1 23.4 0.0 65.1 10.7
1989 5.7 20.3 0.0 66.7 8.8
1990 4.8 17.2 2.7 67.6 8.5
1991 7.1 24.7 10.4 67.6 13.9
1992 9.3 33.1 9.5 88.7 21.7
1993 10.0 32.0 11.7 73.4 24.8

注: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和《中国统计年鉴,1995》计算。

事实上,这种调整已经大大超过世行对农村服务业的调整。例如,世行对农村服务业数据的调整导致1992年 GDP数据上升6.5%,而第三产业普查之后,中国对同年GDP数据的上调比例达9.3%。因此世行对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三)估价调整问题

90年代初以来,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价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严重扭曲的价格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从1990年到1997年,世行认为土地和资本回报率最低的服务业和煤炭工业价格分别上涨了222%和206%,而属于土地和资本回报率最高的消费品制造业的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价格仅分别上涨96.8%和60.3%。特别重要的是,目前,市场机制在中国货物和服务价格形成中已经起了主导作用。货物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除部分服务业,如居民福利性住房服务业仍偏离市场价格外,绝大多数服务业的价格也由市场决定。即使那些偏离市场价格的服务业也正在迅速向市场价格过渡。例如,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服务将市场化,福利性住房服务不久将不复存在。

另外,有关部门在对33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进行国内外价格比较时发现,1998年11月,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的有22种,占69%,其中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豆油等农产品,硫酸、盐酸、尿素等化工产品,汽油、柴油等能源产品,铝锭、生铁等冶金产品,等等。

总之,在中国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规模和价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世行仍然依据1987年投入产出表对各行业进行价格方面的调整,也势必导致GDP数据的高估。

注1: 由于中国官方GDP和GNP数据差距不大,世界银行在计算中国官方人均GNP时是以中国官方GDP数据,而不是以GNP数据为基础。由于同样的原因,本文对GDP和GNP不加区别。
注2:中国官方人均GNP是按人民币计算的。

参考文献——
1.Document of the World Bank No.13580-CHA:China GNP per Capita,December15,1994.
2.世界银行文件:《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内部翻译件。
3.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4.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农村住户调查方案》。
5.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4,1995 ,1997,1998)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1995、1997和1998年出版。
6.许宪春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7.《价格监测与分析》1998年第22期

❷ 关于统计学毕业论文的问题。文章要是经济学领域的,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写作的,求选题

嗯嗯。没错的

❸ 经济学专业论文有哪些选题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大力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现实意义
3.有关商业物流的问题研究
4.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
5.对外开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

五.消费经济学: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2.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
4.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
6.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
7.休闲消费问题研究
8.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9.

六.其他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 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3. 我国国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4.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问题研究
5.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6. 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
7.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体制改革研究
8. **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9. 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问题研究
1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问题研究
11. 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研究
12. 公司融资与公司资本结构关系研究
13. 股市投机问题研究
14. 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
15. 环境、资源经济问题研究
16. 生态经济研究
17. 我国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8. 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
19.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 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
21. 城乡贫困问题研究
22. 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3. 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
24. “**省模式”研究的回顾
25. 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
26. 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
27. 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
28.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
29. 中国投资管制体制改革研究
30. 民工与劳动力流动
3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2. 民工慌问题
33.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34. 劳动者权益保护
35.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36.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
3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38. 国有企业改革
3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
4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42.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与调整
4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44. 中国当前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与对策
4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
4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
47. 中国现阶段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
4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
49. 反垄断法与行政垄断
5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51. 地方保护主义
52. 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
53. 行业垄断问题
54. 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55. 跨国公司
56. 拉美经济发展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57.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研究
58. 中国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5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
60.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
62. 中国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3. 1990年以来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
64. 中国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5. 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66.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7. 法治、伦理与市场经济的运行
6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69.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与教训
7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
71. 东亚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
7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73.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74. 论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75. 评新经济自由主义
76. 中国的失业问题
77. 评新制度经济学
78.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79. 评增长极理论
80.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81. 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比较研究
82.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83.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演变
84.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
85. 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
8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与目前汇率水平
87.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8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研究
89. 绿色GDP
90.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91. 对近期物价指数上涨的研究
9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置研究
93. 人民币汇率、对外出口和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问题
94.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
95.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
96.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检验
97. 新经济有关问题
98. 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9. 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

❹ 统计学领域有哪些必读的论文

虽然我是学数学的,但是我们也会学习有关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统计学领域方面,如果说要必须读的论文的话,我觉得还是概率论这方面一定要深深的研究一下。

❺ 经济统计学导论课论文

1,专业研究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包括一般的经济统计数据和统计类专业方向,培养了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和经济学,掌握基本理论和统计方法,并能熟练地使用数据的计算机分析,本次调查可以从事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统计,管理,定量分析,如开发,应用和管理,或在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高级专门人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统计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概率与统计,统计,工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学科。

2,课程设置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编程,微分方程,数据结构,动态数据处理,随机过程,网络与通信,统计决策和分析,统计计算和软件,多元统计分析。
教学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重点建立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或者金融和保险统计,或生物医学的统计数据,或一些工业统计课程等方面,指导学生参加,以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特点。

3,科学和经济学的学术/四年制本科学士学位/学士学位。
4,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1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更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

4.2掌握的统计数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技能;有收集的数据,以设计问卷调查数据和处理的基本能力;. 

4.3了解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统计或行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社会科学,工程和技术的领域,具有统计学理论的应用分析和解决在初始容量领域的实际问题;. 

4.4了解统计理论的发展和前景,方法;. 

4.5理学士,应该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经济学学士,应该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并进行利用信息和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

4.6主数据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

的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6.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5.主科目,运筹学基于计算机的,随机过程,而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变量统计分析,采样,非参数统计,根据应用方向的统计预测和决策和风险管理,以及选择的基本课程(例如作为经济统计方向选择的社会调查方法,经济和社会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等)
中国编辑本段|回到顶部7.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学术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论文,1020周的总体安排。 点击看详细8.相近专业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❻ 有哪些经济学领域经典论文运用了统计学

前言: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用科学的法搜集、整理、汇总、描绘和剖析数据材料,并在此根底上停止推断和决策的科学。狭义的统计用来统指数据或者从数据中得到的一些数字。从统计的定义能够看出,统计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剖析与加工,而Excel强大的数据剖析功用则恰恰与统计所要处置的问题相顺应,因而从Excel产生之初便被普遍地应用于统计中,而专为统计剖析所开发的各种宏更是使得Excel成为统计剖析中一种适用而高效的工具。固然SPSS、SAS等专业统计软件在某些方面具有更为强大的统计剖析功用,但其或者需求专业的编程,或者需求昂扬的价钱,因而提高性远远不如Excel。下面以Excel2003为例,引见一下其在统计学方面的典型应用。1.数据库统计函数与数据透视表Excel作为电子表格软件,其数据构造的中心是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因而Excel同数据库软件相同都是管理处置一批有规律的数据。基于Excel的行列构造,在工作表中依照规范的数据库标准对数据停止处置,这也被称为Excel的内部数据库技术,经过创立Excel的内部数据库,能够经过数据库函数完成对数据的统计剖析。1.1数据库统计函数在树立内部数据库的根底上,Excel中特地包含了一组对存储在数据清单或数据库中的数据停止统计运算的工作表函数,这些函数统称为数据库函数即Dfunctions。其中每个函数普通对应三个参数database、field和criteria,这些参数对应函数所运用的工作表区域,应用这些函数能够在日常统计工作中停止一些根本的统计运算。Dfunctions具有相同的语法格式:Dfunctions(database,field,criteria)。其中:①Dfunctions为数据库函数的称号,在Excel中总共有12个数据库函数;②database为构成数据清单和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数据库是包含一组相关数据的列表,其中包含相关信息的行为记载,而包含数据的列为字段。列表的第一行包含着每一列的标志项,为函数所运用的数据列或称作字段,数据清单中的数据列应位于第一行且具有标志项;③field能够为文本,即两端带引号的标志项,如“类别”、“消费商”,也能够为数据清单中数据列的位置,如“1”表示第一列,“2”表示第二列。field也可省略,省略后函数将返回数据清单中一切满足条件的值;④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能够为参数criteria指定恣意区域,只需它至少包含一个列标志和列标志下方用于设定条件的单元格。完毕语:Execl在统计学方面百分百论文网/article.asp?ID=32772论文网的应用还有很多,如概率散布图、抽样散布、参数估量、假定检验、回归剖析与预测以及时间序列剖析等,其强大的统计功用能够满足经济学、医学、气候、农业等各个范畴的数据剖析,为人们的剖析决策提供牢靠的参考,且随着Excel版本的不时晋级,其功用也日趋完善,有着宽广的应用前景。

❼ 好写的经济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统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少学生在写作统计学论文时,都困在了选题这一步,其实就统计学而言,可供作为论文题目的热词有很多,如:企业管理、实证研究、统计估计、统计分析、计算机应用、支持向量机、数学模型、GIS、多元分析、统计报表等等,学术堂精选了20个优质“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药品检验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
2、应用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浅谈统计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4、统计学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论应用统计学PDTR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水产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学生统计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
7、地质统计学在某铜矿床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熊
8、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采空区储量估算
9、密井网条件下地质统计学岩性反演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10、地质统计学在稀土矿储量计算研究应用
11、地质统计学在矿床品位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12、地质统计学在细脉型矿体模拟中的应用:以新疆梅岭-红石铜矿为例
13、地质统计学地震反演技术在溱潼南华地区薄砂层的预测应用
14、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组深度域地质统计学反演
15、基于DMine软件下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❽ 经济学论文有知道的么是不是很专业的啊

首先说论文,一般来说一篇非常专业的论文只能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将这个问题论述清楚就行。其次作为经济学论文,专业的经济学论文可分为利用数据和计量方法检验经济理论的实证论文和构建理论模型来论述某个新理论的理论论文。
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层次论文要求不一样。对于大部分本科生来说,要求你把所涉及问题的各个方面的现有经济学理论和解释自己归纳总结起来就可以。当然如果你学过计量和统计学,会用软件,就可以看实证论文了,理论论文比较难,一般不建议本科生读。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统计专业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