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Williamson的四层次框架
Williamson(2000)划分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四个层次,因为其层次划分的逻辑鲜明以及能够与不同的理论相结合,一直以来受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见图3-1)。
图3-1 社会科学的四个层次
社会分析的第一层次为社会基础(embeddedness),包括文化、规范、习惯、道德、传统以及宗教等非正式约束,这些非正式约束已经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并且成为人类行为的基本约束框架。“第一层次被大多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是给定的”(William-son,2000),因此这个层次的研究主要是社会学研究的领域。这个层次的非正式制度被认为是自发形成的———“经过计算后的有目的的选择是几乎不存在的”(Williamson,1998)。所以,该层次的制度的变化也相对非常缓慢,周期大约在100~1000年。第一层次为社会中所有的活动设立了框架,尽管非正式制度并没有成文的规定,但是它们“具有长期的对社会行为的监督作用”(Williamson,1998),同时对“经济系统的长期特征产生长远而深入的影响”(North,1991)。
社会分析的第二层次为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包括宪法、法律、产权等正式规则,这些制度可以看做是人类行为的游戏规则。这个层次的制度可以和第一层次的制度一样,“通过进化(evolutionary processes)形成,也有可能具有被人为设计的机会”(Williamson,2000)。这样,正式制度设计就为人类提供了合适的机会来实现第一阶的效率。在这个层次上,产权被确定,决定了谁可以有权利使用资源,同时使得这些权利得到保障。这个层次的制度变化的频率比第一层次快了很多,当然,除了偶然的巨变,比如战争、革命等,这个层次的制度一般也需要10~100年的时间才会产生变化。这个层次的研究主要有产权经济学和实证政治学。
社会分析的第三层次为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这些治理制度可以看做是人类在第二层次的游戏规则下自发选择的各种竞争规则,或者看做是人类游戏的过程,它是合约关系的治理结构以及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的重点。这个层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治理结构的效率,即第二阶的效率。因为,虽然第二层次的制度可以用来减少交易费用,但忽视了制度本身的制定、执行、监督等也存在成本,所以,仅靠第二层次的研究是不能满足经济学追求效率的需要。第三层次的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在第二层次制度的限制下,寻找每一种特定的交易的最佳的治理结构,因此这个层次的研究需要:首先决定交易本身的属性区别;其次,区别不同的治理结构;然后,在交易和治理结构之间进行“最优”的匹配。这个层次的制度变化的频率比第一、第二层次制度的频率快得多,一般是根据交易属性改变的速度,或者交易合约的更新速度等变化,比如,设备更新引起的相应工作制度的改变(Williamson,2000)。
社会分析的第四层次为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这个层次的研究是为了实现边际效率最优,即第三阶效率。它通过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同时把治理结构和正式制度视为给定,通过不断调整价格和数量来实现边际最优原则。另外,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激励理论也是这个层次研究的内容,这个方向目前尝试解决的问题就是代理理论,即研究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所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这个层次的变化速度最快,几乎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持续变化。
Williamson(2000)划分的目的是表明其所倡导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社会科学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这种划分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清晰地划分不同社会研究的范式。在这个划分体系下,现有研究的脉络很容易就理清了。本章将从第四层次向第一层次的方向进行农地保护内涵的探讨,目的是因为这种“由下向上”的方向,代表了经济学理论前提假设逐渐放松的方向,这样有利于按照学科发展的顺序分辨不同层次研究在逻辑上的联系;另一方面,本章后面的分析也借鉴了这种划分方法的思想,形成了农地保护的层次论。
『贰』 初级会计里面。 经济法基础第四五六章有联系吗我想跳过第四章学第五章的,因为14的课程只更新到第
有那么一点联系,告诉我456章节名
『叁』 经济法基础共多少章多少页
楼主下午好!学派坛坛很高兴在网络知道上为楼主答疑解惑!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经济法基础教材总共7章,除去目录正文内容共402页,教材具体的变动这里有http://www.studypay.com/caikuai/chuji/2015/34052.html?unionid=128&item=0
新增、删除、减少的内容很多,楼主可以去看看,做到了然于心。楼主加油,更多问题欢迎交给学派!
『肆』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重点章节是哪几章
除了第一章不是重点,其他的都是,其实只要你认真看看书,然后做一些题,最后内自己考容几份试卷试试,基本上没有问题,我就是这样过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做题,看到不会的或者没有记住的,反过来看书,看完之后再做一些题,也可以的最后自己考几份试卷试试
『伍』 经济法基础
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公式为: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公式中的“增值额”内为纳税人转让房地容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一、收入:4000万
二、扣除项目:
1地价:800万
2开发成本:1500万
3银行借款:
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第(1)、(2)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第(1)、(2)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
本题 向金i融机构不能分摊且不能提供证明:(800+1500)*10%=230万
5.营业税:4000*5%=200万
城建及教育费附加 200 *(7%+3%)=20万
6.房地产企业加计扣除:(800+1500)*20%=460万
扣除项目合计:800+1500+230+200+20+460=3210万元
望采纳、·
『陆』 经济法基础里都是那些内容大概说一下
1)、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法,它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众多有共同调整对象和共同调整方法等共同基础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经济法的定义迄今还存在争议,这主要源于在传统的法律部门中无经济法这一类别。在自由经济发展到垄断经济时,法律调整经济关系时传统的民商法原则受到挑战,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原则、方式方法,国家由不干预私人经济转而全面渗透。与此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与传统部门法差异很大,这类法律是归入某一传统部门法,还是形成新的部门法等问题学者之间存有分歧。有关经济法的诸多问题和诸多观点,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
3)、今天我们理解经济法一定要和市场经济相联系,在封建社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有调整管理经济领域经济关系的法律。这些法律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经济法不论是立法宗旨、立法原则、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是不可比拟的。今天的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法律。
4)、市场经济发育的特点以及发育的阶段对法律和经济法的影响。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育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说市场经济发育的起点是封建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动力来自市场本身,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一个自发逐步的过程。而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起点是计划经济,过渡的启动力量来源于政府,整个进程是政府推进型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这些特点导致法律仍然被视为一种手段,而不具有制约行政权力的功能,没有体现出市场经济的法律是以经济主体的权力为核心的选择法体系,而不能是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的命令法体系。我国目前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经济发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