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用经济学图分析食品券

用经济学图分析食品券

发布时间:2021-02-21 12:33:16

经济学问题

发放现金相当于复提高货币供应量制,是货币政策;发放食物券相当于政府转移支付,属财政政策。发放货币可以派生出出来乘数效应,能够刺激更多的消费,但刺激效果的针对性较弱。发放食物券可以针对特定人群或经济领域进行有效刺激,但作用范围较小,且政府支出往往会对经济体系产生挤出效应。

⑵ 如何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来解释商品发优惠券,而不是降价的现象

企业能制定商品的价格,市场是独立的,每个市场的需求弹性必须不同。

不直接降价的回原因:顾客的消答费偏好不同,降价不一定能吸引消费者。商品的需求弹性不足,降价的幅度要大于因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上升的幅度,也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而折扣券会缩小消费者的消费范围,并解决了需求弹性较小带来的影响。



(2)用经济学图分析食品券扩展阅读

影响产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对人民生活重要程度。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2、商品的替代性。难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小,易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大。

3、产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单一的需求弹性小,用途广泛的需求弹性大。

4、产品的普及程度。社会已普及、饱和的产品需求弹性小,普及低的产品需求弹性大。

5、产品单价大小。单价小的日用小商品需求弹性小,单价大的高档消费品需求弹性大。

6、需求影响价格。

⑶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折扣券的应用

1,价格歧视,通过用不同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的人群,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和回消费者剩余,最终增答加了社会福利。
2,需求理论,价格下降导致购买数量增加。
3,弹性,虽然价格下降了,但购买数量增加,其价值总量超过了销售成本,增加了利润。

⑷ 肯德基麦当劳发放优惠卷,当中的经济学原理,求解释

经济学的解释就是:麦当劳发放优惠卷,相当于对其产品降价。从经济学的角度,降价之后总收益会不会增加,需要考虑该产品价格的需求弹性。通过回收优惠卷的数量,可以知道降价后,消费者对某产品的需求。再结合降价前的销量。可以求得该产品的弧弹性或者大致的需求曲线。从而制定出合适的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这个价格可以使麦当劳利润最大化。

⑸ 高一政治:运用经济学知识评消费券对经济的影响n

同意LSLSYN
而且消费券与直接增加居民收入不同 通常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是一国经济陷专入衰退时较愿采属用的刺激消费的方法 为了使短时间内刺激消费的效果更明显 可以规定较短的消费券有效期 也可以规定消费券的使用范围 如 只能用来买彩电 从而扶持一些行业

⑹ 经济学 效用论 考研 画横线处为什么换成食品兑换券之后预算线就变成折线呢

因为在有补贴情况下,消费者最低消费食品为2000,即这个点以有区间才是他要做出选择决策的

⑺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一种容易想到的解释是: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销售量。但如果是这样的目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可见,这个解释不对。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请读者注意,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如何验证上述理论解释呢?

首先,我们需要由上述理论解释出发,推出可以验证的含义:按照上述理论解释,穷人应该消费额低一些,而富人消费额高一些,所以,拿优惠券的人消费总额必定低一些,而那些不拿优惠券的人,必定买的东西更多更贵一些。这显然是可观察的一个含义。

其次,观察事实是否与推出来的可观察含义相符。这一步骤不难:只要找一个好位置,仔细观察麦当劳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知道验证结果是否与理论的推测是否一致了。

⑻ “谷贼伤农”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用图形表示出来,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现在我们要关注2005年及以后的几年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这两年有几项重要的支农政策值得关注:最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种粮直补和取消农业税。这些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增加了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鼓励农民继续`当农民,甚至可以把已经脱离农村的农民工又吸引到农村。这样,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增加了,种粮面积也会增加,甚至一些林地也可能被用来种粮。如果2005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2005年粮食应可继续2004年的趋势进一步增加,甚至可能是大幅增加。如果对粮食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粮价就可能下跌。为此,政府应未雨绸缪。既要让粮食价格比较合理,又要尽可能避免为维持粮价而大量收购导致巨大的库存费用。为此,增加对粮食需求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之一是把食品代购券直接发给穷人来增加其食品的消费,从而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可进一步发展用粮食做原料的乙醇汽油项目,采取种种可行措施加大对粮食的需求。

阅读全文

与用经济学图分析食品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