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杨辉三角的规律是什么
1、 每个数等于抄它上方两袭数之和。
2、 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
3、 第n行的数字有n+1项。
4、
第n行数字和为2^(n-1)(2的(n-1)次方)。
5、 (a+b)^n的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6、 第n行的第m个数和第n-m个数相等,即C(n,m)=C(n,n-m),这是组合数性质。
因此,二项式定理与杨辉三角形是一对天然的数形趣遇,它把数形结合带进了计算数学。求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组合数的计算问题。用系数通项公式来计算,称为“式算”;用杨辉三角形来计算,称作“图算”。
㈡ 杨辉三角极其定理
杨辉三角(1)
目的要求
1.了解有关杨辉三角的简史,掌握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
2.通过研究杨辉三角横行的数字规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猜想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研究型学习习惯及合作化学习的团队精神。
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总结杨辉三角的三个基本性质及研究发现杨辉三角横行的若干规律。
杨辉三角的三个基本性质主要是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即组合数的性质,它是研究杨辉三角其他规律的基础。杨辉三角横行的数字规律主要包括横行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组合关系以及不同横行数字之间的联系。
研究性课题,主要是针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及背景,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从问题的提出、探索的过程及猜想的建立均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不可代替,但作为组织者,可提供必要指导。
教师首先简介杨辉三角的相关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有关杨辉三角的基本知识(研究的基础)及介绍发现数字规律的主要方法(研究的策略),并类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让学生对n阶杨辉三角进行初步的研究尝试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进入研究状态。
以下主要分小组合作研究杨辉三角的横行数字规律,重点发现规律,不必在课堂上证明。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用电脑展示贾宪三角图、朱泄杰的古法七乘方图、帕斯卡三角图(附后),同时播放用古代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
教师介绍杨辉三角的简史: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961年)记载并保存了“贾宪三角”,故称杨辉三角。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1303年)扩充了“贾宪三角”成“古法七乘方图”。在欧洲直到1623年以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3岁时发现了“帕斯卡三角”。
2.用电脑展示15阶杨辉三角或事先印好15阶杨辉三角分发给学生。对照杨辉三角,回顾高二下学期学过的杨辉三角的构造及基本性质,并由学生叙述。
1°与二项式定理的关系:杨辉三角的第n行就是二项式 展开式的系数列 。
2°对称性:杨辉三角中的数字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杨辉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即 。
3°结构特征:杨辉三角除斜边上1以外的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即 。
(二)分组研究杨辉三角横行规律(将全班学生按前后排四或五人一组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1.介绍数学发现的方法:杨辉三角中蕴涵了许多优美的规律。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如贾宪、杨辉、朱世杰、帕斯卡、华罗庚等都曾深入研究过,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工作。他们研究的方法可以归纳为:
15阶杨辉三角
2.学生尝试探索活动。
(1)n阶杨辉三角中共有多少个数?
(2)n阶杨辉三角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即n阶杨辉三角中的第k行第r个数是什么?
(3)n阶杨辉三角的第k行各数的和是多少?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n阶杨辉三角中共有 个数, 第n+2行第3个数;通项公式为 , , 。
3.按研究横行数字规律的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工作的重点是发现规律。教师巡视指导,必要时可参与某小组的讨论活动。最后由小组代表陈述研究结果及建立猜想的大致思路。
(1)杨辉三角的第2k行中第k个数最大;即 ;第2k+1行中第是k个数与第k+l个数相等且最大,即 ;2k阶杨辉三角中最大数为 ,2k+1阶杨辉三角中的最大数为
。
(2)杨辉三角中第 行的所有数都是奇数(k∈N*),即 为奇数(m=0,1,…, );第 行的所有数(除两端的1以外)都是偶数(k∈N*),即 为偶数(r=1,2,…, );其他行的所有数中,一定既有偶数又有除1以外的奇数。
(3)第p(p为素数)行除去两端的数字1以外的所有数都能被p整除,其逆命题也成立。即对任意r∈{1,2,…,n-1},都有 是素数。
(4)将第n行的所有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合并在一起得到的多位数等于 。
(5)第2n行的第n个数是第2n-1行的第n-1个数的2倍,即。 。
……
(三)小结
(1)请学生小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如何选定研究线索,使用什么方法发现结论,碰到什么困难,如何突破创新等。
(2)教师规范对杨辉三角各性质的表述,小结探究思路。
布置作业
如图,每一幅小图中的圆的个数及圆上的点、线段、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数目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研究杨辉三角,你能找出两者间的关系吗?
附(1):证明:当 时, 是奇数。
证明:对任何一个正整数m,都存在唯一的自然数 与正奇数 ,使 。设 , ,…, ,…。
当 时,
∵上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奇数,且分式值是正整数,
∴ 是奇数。
㈢ 杨辉三角的公式及原理是什么
杨辉三角形同时对应于二项式定理的系数。n次的二项式系数对应杨辉三角形的n + 1行。例如在中,2次的二项式正好对应杨辉三角形第3行系数1 2 1。
杨辉三角以正整数构成,数字左右对称,每行由1开始逐渐变大,然后变小,回到1。第n行的数字个数为n个。第n行的第k个数字为组合数。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欧洲,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1623----1662)是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的。
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研究成果之一,它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
(3)杨辉三角经济学扩展阅读:
降幂公式:
1、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2、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3、tan^2(α)=(1-cos(2α))/(1+cos(2α))
推导公式:
1、1tanα+cotα=2/sin2α
2、tanα-cotα=-2cot2α
3、1+cos2α=2cos^2α
4、、4-cos2α=2sin^2α
5、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
两角和差:
1、1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2、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3、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4、4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5、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㈣ 一位成功的数学家
张丘建--<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华罗庚
“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 --G·B·Kolata
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巨星-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
㈤ 我国宋朝数学家杨辉在他的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杨辉三角”(如下图),此图揭示了 (a+b) n (n为
(1)5;1,4,6,4,1;(2)
![]() ㈥ 高中数学,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㈦ 杨辉三角公式
杨辉三角,也叫贾宪三角,在外国被称为帕斯卡三角。与我们现在的学习联系最紧密的是2项式乘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 ㈧ 杨辉三角的公式及原理是什么
杨辉三角 ㈨ 杨辉三角形几年级学 人教版好像是初三上学期学。但我们老师都不怎么讲,直接跳过,杨辉三角不属于平时上课内容 ㈩ 什么是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来又称贾宪三角形源,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左图的表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就出现了。与杨辉三角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