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别指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经济学(Economics)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相对于人们的欲望,经专济资源属总是短缺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的科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Ⅱ 经济学包括什麽管理学呢
包括: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回际金融、国际答市场营销学、管理原理、国家税收、财务管理学、专业外语、公共关系学、思想道德修养、哲学、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微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财经应用文写作、西方经济学(微观)、基础会计学、经济法、管理会计、专业外语、数据库、证券与期货、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成本会计学、预测与决策、广告学等。
经济学分类: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外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国民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
商业经济
国际贸易
运输经济
投资经济
劳动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会计学
统计学
企业管理
国防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经济地理
旅游经济
消费经济
信息经济
商品学
城市经济
Ⅲ 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分别是什么
理学:是物质方面的缔造者,而文科是精神方面的充实者。换言之,理科是学习理论和方法的学问,是前提,而文科是补充。一些人总认为文理有区分贵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理科只讲究兴趣和天赋,适合而已。 理科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包括地质、地理、计算机软件部份。 理学(代码:07) 0701 一级学科:数学 070101 基础数学 070102 计算数学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 应用数学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2 一级学科:物理学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70206 声学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学 0703 一级学科:化学 070301 无机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4 一级学科:天文学 070401 天体物理 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0705 一级学科:地理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6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 070601 气象学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7 一级学科:海洋科学 070701 物理海洋学 070702 海洋化学 070703 海洋生物学 070704 海洋地质 0708 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802 空间物理学 0709 一级学科:地质学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902 地球化学 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070904 构造地质学 070903 第四纪地质学 0710 一级学科:生物学 071001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3 生理学 071004 水生生物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06 神经生物学 071007 遗传学 071008 发育生物学 071009 细胞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1 生物物理学 071012 生态学 0711 一级学科:系统科学 071101 系统理论 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管理学: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与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简单的字面解释是不可能严格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意义的。因此,大多情况下,管理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日常的工作,是一种极为琐碎的行为,是古以有之的,再普通不过的组织行为。在这种意识指导之下,人们很可能将管理变成了任意而为的个人行为,或者是传统习惯的延续,甚至出现了越管越乱的现象,最终将一切的罪责都归之于管理。 因为管理流于一般化、形式化和肤浅化,管理真正的面目反倒没有人认清楚。结果,管理似乎成为了“万金油”,成也管理,败也管理;成功了不知道为什么成功?失败了不知道为什么失败?太过先进的经验不敢用,太过传统的方法不愿用,但适合自己的方法还没有,别人成功的经验搬来自己不一定成功,可别人失败的过程自己也不一定失败。也因为管理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为管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在于每个人都抓住了管理的一部分,但始终没能从全局的角度认识管理。尽管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没有得到普遍的公认和统一,但仍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管理”还是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位“科学管理之父”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这里,泰勒强调的仅仅是从个人认识角度出发的概念,他虽然谈到了管理的目的、效率与方法,但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组织行为,这只是一般意义上对管理最粗浅的认识。所以,尽管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以后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但是,它也仅仅是把管理的职能提炼出来,而没有作进一步的细化,实际上有很多的工作并不科学,因而,越俎代庖的行为经常发生。 “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则指出:“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共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主要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所以,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里,法约尔从管理的组织过程出发,指出了管理的具体职能,但他仅仅是将管理的职能综合在了一起,还是没有给管理的本质确定一个统一的定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只是管理的一般职能,而不能说明管理的本质和具体的功能。 集管理之大成的管理学家孔茨说:“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所以,管理就是设计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这里,孔茨强调了协调的重要性以及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孔茨关于管理的定义的重要性在于,他特别指出了管理的体系问题,而不是就管理而管理。 决策管理学家西蒙从决策的角度总结说:“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就是由一系列的决策组成,更确切地说管理就是决策。”这里,西蒙突出了管理的决策功能,在他看来管理的一切工作就是在面对现实与未来、面对环境与员工不断做出各种决策。决策说对于管理的本质认识又进了一步,将管理从一般性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反映到了决策的高度上。但是,因为决策的过程相当地复杂,西蒙的管理决策说也并没有进一步深入下去,以至于在实际中无法把握管理决策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结合他的管理实践活动说:“归根结底,管理就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所以,管理的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这里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特性和实用效果。从严格意义上说,德鲁克的这一认识把人们对管理的虚无化又拉回到了现实之中,避免了那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行为的发生。但是,过于强调管理的实效性也可能会形成不注重客观规律、急功近利的效果,反而在现实之中会适得其反。 美国管理学家戴尔则认为,管理还应当加入“创新”的功能,创新是当代管理和企业竞争的需要,是在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里,戴尔结合知识经济的要求强调了管理的创新特性。的确,管理就是面对现实的一种挑战,但是,这种挑战又与常规的行为有所不同,它是运用智慧来解决现实的复杂矛盾,什么是智慧呢?这就是事物之间联系最短的路径,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行为是有效的行为,但不一定是最合乎规律的行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因此,管理必然是一种创新。 也有人认为管理是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一样,是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实际上,自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以来,管理就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因素,成也管理,败也管理说的就是指管理的重要性而言。综上所述,可见即使是管理学家,他们每一个人对管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这说明了管理行为的复杂特性和人的认知差别影响。其实,管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收益,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很多具体问题的不确定性而很难达到这一目标。 那么,因为管理的复杂性就真的无法确定管理的定义吗?不是的,首先,管理绝对不能是一种教条,而应当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其次,管理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组织行为,而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组织活动,管理的行为本身决定了管理的目标不会有终结。因此,管理定义的多样化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同时,也反映了管理科学的不成熟性。这说明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是现实的结果,因为,假使有了一个统一但不全面的定义,就会使管理走向教条化,但是,缺少明确的定义又使人们无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管理的特质。 总的来看,迄今为止,管理还没有确切的定义。过于简单地认识管理,就会在管理过程中,因为事物的复杂和路径的不明确失去了管理的指导意义;但是,把管理作为一种包罗万象、面面俱到的知识或教条,就会脱离管理的现实环境,使管理行为趋向复杂,而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正如安德泽杰·胡克金斯基在《管理宗师——世界一流的管理思想》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许多的管理学者的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严重的实用主义,这不仅反映在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理论是否被应用了,而且正如许多严厉的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还反映在他们有意拒绝回答像组织的性质这样基础性的问题。” 等等.后面还有好多的内容就不详细阐述了。可以给出我对管理的认识,从总体上说,管理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科学手段和科学分析方法,以满足人的理性需求和建立公共秩序为基础的,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及资源分配进行有效、合理地良好设计的实践活动。 或者具体讲,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以设计和变革为核心,以沟通、协调和建立公共秩序为目的,以实现个人理想、提升组织绩效、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的人类一种有智慧的组织行为。 以上是我的新书华夏出版社的《大视野——剖析中国企业》和《实用管理学》中的部分内容。因为是作业就不多说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我给管理下的定义,我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新的、最权威,最全面,最详细的定义。 经济学:在《经济学的本质》出版前,还就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定义。甚至还搞出了“狭义的经济学定义”、“广义的经济学定义”。 有一个典型的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如何有效积累财富并权衡各种有利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的科学。 这个定义看似完整,实在是经不住推敲。比如什么是财富有效积累?权衡优化配置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有利资源? 我不喜欢过多评论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因为有关“经济”、“经济学”的基本定义问题,是关系到培养新一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关于经济学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的根本问题。所以我还是简单地说一下摘自《经济学的本质》中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本质或定义就是人类计量和合理利用能量的科学。 正如有经济学家说:“经济学就是如何选择”。那就自己去斟酌选择哪个定义更能够适应经济学的发展好了。选择不同,结果也许就不同了。
Ⅳ 管理学和经济学哪个好
管理学和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1、研究方向的不同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规律的科学,而经济管理学,是管理的范畴,是规范领导经济活动的科学。
2、面对的生产资料不同
经济学面对的生产资料是资源,而经济管理学面对的生产资料是人。
3、认识不同
经济学更多的是主观认识,而经济管理学更多要考虑实施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行为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4、学科的不同
经济学专业主要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含税务),而经济管理学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5、解决的问题不同
经济管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的有机结合,体现跨学科的渗透,切实解决实际生活中包括微观市场和宏观市场经济管理环境中的问题,而经济管理学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微观上探讨如何实现消费者满足最大的效用和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宏观上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制,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6、社会意义的不同
经济学往往从政府层面来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业垄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解释问题的因果逻辑,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提供依据,而经济管理管理学是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战略垄断力即核心竞争力,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艺术,提供打击竞争对手赢得顾客的手段。以上供参考。
Ⅳ 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有什么区别
一、研究方向的不同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规律的科学,而经济管理学,是管理的范畴,是规范领导经济活动的科学。
二、面对的生产资料不同
经济学面对的生产资料是资源,而经济管理学面对的生产资料是人。
三、认识不同
经济学更多的是主观认识,而经济管理学更多要考虑实施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行为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四、学科的不同
经济学专业主要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含税务),而经济管理学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四、解决的问题不同
经济管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的有机结合,体现跨学科的渗透,切实解决实际生活中包括微观市场和宏观市场经济管理环境中的问题,而经济管理学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微观上探讨如何实现消费者满足最大的效用和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宏观上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制,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五、社会意义的不同
经济学往往从政府层面来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业垄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解释问题的因果逻辑,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提供依据,而经济管理管理学是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战略垄断力即核心竞争力,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艺术,提供打击竞争对手赢得顾客的手段。
Ⅵ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许多经济类的杂志上象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有不少管理类的文章,而管理类的杂志象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上有不少经济类的杂志。所以许多人误以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同小异。事实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那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呢?个人有些想法,就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1、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一样。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和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同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源于斯密老先生,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的自由竞争和经济人假设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两大标尺,如果说自由竞争在20世纪由于张伯伦关于垄断的专著出版,特别是由于凯恩斯的通论的问世,以及后来的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而使得西方经济学做了局部的调整,那么经济人假设实际上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根基。尽管后来的哈耶克、西蒙等人对于经济人的改进,但实际上整个西方经济学还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类财富的增加问题的。而完全市场竞争理论也是衡量经济效率的一把标尺。 经济学以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开始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手段,后来注重了政府的干预(对于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经济学家之间还是有分歧的。比如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政府需要有所作为,而货币主义者认为政府的干预短期是有效果的,长期是没有必要甚至是灾难性的)。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理性人,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人。那为什么经济学上要把人假设为经济人呢?或者说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是说,人的行为决策从自己的经济利益了出发,通过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使其净收益最大化。这种最大化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是这种最大化是相对的最大化,只能是自己和自己比较,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个人是理性的。2是要实现这个最大化的目标,所采取的途径也应该是理性的,是通过个人理性选择和市场交换来实现的。要做到利己不损人。也就是说人是自利的,而不是自私的。在博弈论中比较经典的5个歹徒分金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3是这里的利益最大化我们一般把它量化成物质财富的形式,主要是便于度量。实际上人在追求最大化的时候,每个个体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富翁给一个乞丐100块钱,从经济利益的角度上讲,它不是一个理性的行为,但是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最优化行为。实际上,经济人假设在一般情况下是能成立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和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和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场交易价值。经济人假设借助于可计量的货币作尺度,特别有利于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经济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计量和模型化。后来的经济学各个学派实际上都是遵循了经济人假设的。 在管理学科上,管理学以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把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作为一种手段。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设,而管理学却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沿着这一方向,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称为人性假设的X理论。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一度取得了共识。但不久后,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要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从不同侧面强化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经典又精致需要模型。当代管理学学派犹如丛林,对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诺贝尔奖得主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人性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组织中不同层级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管理人。从这个意义上,管理学的科学性是不如经济学的。 2、管理学和经济学他们的学术分工不一样。经济学的目标是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整个人类或者说整个社会的利益,以及实现目标有的手段。象微观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都是以地域或者行业的不同在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而象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则是经济学分析工具的改进。而制度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出现,则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延伸和改进,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经济现象,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延伸到社会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在斯密的理念中,通过社会分工,通过交换,通过市场竞争,就能依靠人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行为,实现整个社会的财富的增加。在经济学的世界里,行为主体之间是自由的、平等的。社会中的人是分层次的,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则是平等的。当然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实际上更多的是进行局部的改进,有些是涉及到根源问题,有些是对原来的理论作局部的完善。象今年的3个研究机制设计的学者,他们研究的实际上是如何在一个实现的组织中提高效率的问题了,不是那种传统意义纯粹的经济学。 在管理学里,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调实用的学科,旨在探索组织的管理活动、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用于解决组织的管理问题、指导组织的管理实践,实现组织的目标。为了对组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考虑组织内外的多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心理等方面因素,针对组织中的各类管理问题,运用经济学、数学、运筹学、工程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系统工程、控制论、信息论的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管理活动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这就决定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多学科移植交叉性。它研究的对象是组织,是在一个组织内的活动。经济学是不研究中具体组织内的活动的。在新制度经济学出现之前,企业就是一个很抽象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它不是现实的企业,也不对企业内的行为进行讨论。它只讨论社会如何分工和交易,具体怎么去实践,经济学是不考虑的。管理学上,研究的是组织的活动,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的象组织结构的设计,战略事实,人员管理,资源配置,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制度规则,日常运行等;外部的市场营销,竞争战略,资源获取,消费者分析,危机公关等等。管理学讨论的对象都是很具体很实际的。象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工作分析、职业规划,人员培训、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而在经济学上从来不讨论这些具体问题。在生产管理上,车间分配、工艺选择、流程安排、质量控制等等,经济学上不会具体考虑这些,而不是以一个成本最小来取代,经济学不会考虑如何去降低成本,如何在具体的资源上去配置,是选择A工艺还是B工艺。比如战略管理、质量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实现一个具体组织目标的手段,是怎么去做的问题。经济学的魅力在于它的解释力和一定的预见力。而管理学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工作的指导性。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的,是宏观的,就算是研究微观层面的分支,也是抽象的。而管理学是研究实实在在的企业如何去做的问题。为什么大家喜欢去念MBA,不喜欢去苦读西方经济学呢?就是这个道理。管理学对于个人而言,能很快的产生实实在在的收益,而这些,显然不是经济学能帮忙做到的。 3、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理论指导,管理学为经济学提供研究素材,两大学科相互促进发展。这个在微观层面很明显。从学科发展看,经济学和管理学是相互借鉴、互为促进的,一方面,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作为更一般意义上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会给企业管理学提供基础经济理论支持,管理经济学就是以此为己任的经济学分支;另一方面,对管理学提出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理论的修正和发展,如西蒙通过对管理性组织的决策过程的研究,提出“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准则”两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提出挑战,促进了经济理论发展。这种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互为促进无疑有利于各自的完善和发展。以几个例子做一些说明。(1)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现代经济学发展已突破了适用完全竞争条件的阿罗和德布罗的竞争——均衡范式,开始着重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机制,增加了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产业组织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垄断竞争基础上提出来的,7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引入非合作博弈方法以后发展迅速,其研究企业间博弈行为方面的成果对企业战略分析极富指导意义。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市场结构、企业间博弈行为和经济绩效,虽然其成果对企业战略分析极富指导意义,其目的却在于为政府制定与企业有关的政策服务,重点是反垄断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促进有效竞争,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更加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竞争战略问题,企业战略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学的重要分支。管理学对战略的研究则是把企业战略作为管理对象,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探讨企业战略的分析、决策、计划、组织和实施过程。在企业战略问题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目光交织在一起。哈拂大学经济学博士波特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作。很多人知道波特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把以降低进入门槛、保护自由竞争为目标的产业组织理论反过来为力图建立进入障碍、维护超额利润的战略管理服务,但却未意识到这两者并非可以直接互相借用。(2)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与管理学中的组织理论的新发展。1930年代,科斯以及伯利和米恩斯等人的开拓性的贡献表明经济学家开始试图打开企业这个“黑箱”,也标志着不同于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的企业理论的产生。1970年代以来以严格数学模型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都可以归属于企业理论领域。企业理论旨研究企业的本质和界线、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和企业的层级组织的内部结构等问题。由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现代公司或现代企业的认识,以至于人们以为这是管理学的进展,把一些在这方面稍有研究的人看作是企业管理专家。”复旦大学的芮明杰教授认为管理学的一大研究内容组织理论完全可以吸纳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推出管理学在组织研究方面的新进步。则进行了传统的非契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分析结合起来,做了综合形成新的组织理论的尝试。
Ⅶ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异同
.研究视角
视角是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角度。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其选取的研究角度也不一样。
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经济学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经济学无论是市场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涉主义都是以经济利益作为诱导来调节社会资源。而管理学则主要是从组织激励的角度来分析组织资源的利用问题。管理学的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管理丛林时期的理论都是从组织提供的经济刺激、社会需要、价值体现等几个方面作为诱导来调节组织资源。
2.参照系
参照系是数学和物理研究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把起源于数理研究的“参照系”引入到经济管理学中,能够使我们思考问题时把握方向,把握住研究问题的主线。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经济学中,比如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一德布罗定理,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和公司金融理论中的默迪格利安尼一米勒定理.都被经济学家用作他们分析的基准点。在经济学中.讨论资源配置和价格问题时.完全竞争下的一般均衡理论就是一个参照系;讨论产权和法的作用时,科斯定理就是一个参照系。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必须揭示实现理想目标的条件,即被西蒙称之为涉及工作技能、知识及价值观等因素构成的二种理性限度。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
管理学理论体系目前可划分为3个方面:一是组织理论,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的理论;二是各种管理职能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三是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结合起来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实际上,管理学研究的角度不同,所选择的参照系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以系统的视角来研究管理,巴纳德的社会协作学派以及后来的系统学派可作参照系;在研究以人为核心的激励因素和群体行为特征时,可以选择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理论作为参照系;在讨论组织结构体系问题时,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可以作为参照系;如果从决策的视角来审视管理问题,则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派著作为参照系;当以管理经验的视角研究管理问题时,应以德鲁克和戴尔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作为参照系;当以经理角色的视角透视管理问题时,则应以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的理论作为参照系。此外,企业管理理论应能从现代企业理论以及决策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中获得有益的借鉴。[4]企业组织理论中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发展研究可以大量借鉴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方法的研究中,可借助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处理集权和分权、分工与协作、上下级之间有效合作和防止“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在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经济学中边际效用分析框架可在管理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中用来分析多元化经营和企业并购战略等。
3.分析工具
现代经济学有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象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例如供需曲线图象模型,它以数量和价格分别为横、纵轴,提供了~个非常方便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起初,经济学家用这一工具来分析局部均衡下的市场资源配置问题。后来又用它来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效果。这个图象模型不仅可用它来研究市场扭曲问题,也可用来研究市场失灵问题和收入分配的福利分析等问题。又如格罗斯曼(Sanford Grossman)、哈特(Oliver Hart)和穆尔(JohnMoore)的所有权一控制权模型。它是分析控制权的配置对激励和对信息获得的影响。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非常有效的工具。拉丰(Jean--Jacques I.affont)和梯若(JeanTirole)的非对称信息模型也是很好的例子。它用来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配置效率”和“信息租金”之问存在的利弊得失交换。这一工具被用来分析组织内部的共谋问题,政府的行业管制(比如电信业)问题,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利弊问题。以上例子中的模型都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广泛用来作为分析工具,并被证明是极其有用的。
管理学也不缺乏研究工具,相反,管理学的研究工具更多,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存货管理中的最佳订货点模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经济订购批量的模型。线形规划模型,决策树模型,都是管理学的有力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所谓管理学中的数理学派,严格说来,不应是一个什么学派。就象利用数学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物理学家或天文学家不能称为物理学家或天文学家的数理学派一样.我们也不应将运用数学研究管理学的学者称之为数理学派。它们只是研究这些自然科学的工具,它们同样也应该只是研究管理学的工具。
Ⅷ 理学、管理学、经济学 分别有哪些专业
理学:
0701 一级学科:数学
070101 基础数学
070102 计算数学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 应用数学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2 一级学科:物理学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70206 声学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学
0703 一级学科:化学
070301 无机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4 一级学科:天文学
070401 天体物理
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0705 一级学科:地理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6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
070601 气象学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7 一级学科:海洋科学
070701 物理海洋学
070702 海洋化学
070703 海洋生物学
070704 海洋地质
0708 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802 空间物理学
0709 一级学科:地质学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902 地球化学
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070904 构造地质学
070903 第四纪地质学
0710 一级学科:生物学
071001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3 生理学
071004 水生生物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06 神经生物学
071007 遗传学
071008 发育生物学
071009 细胞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1 生物物理学
071012 生态学
0711 一级学科:系统科学
071101 系统理论
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共有15个二级学科
12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0203 旅游管理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120404 社会保障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501 图书馆学
120502 情报学
120503 档案学
中国的学科体系
一级学科:0201 理论经济学
二级学科: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级学科:0202 应用经济学
二级学科: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Ⅸ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1、研究方向不同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专经济发展规律的理属论;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作用不同
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科学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
管理学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3、研究方法不同
一般均衡理论用价格来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状态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与帕累托改进理论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注重研究客观事实和社会产物,将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起点,重视对社会规律进行科学概括,试图寻求社会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