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方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是什么样的方法,旨在研究什么问题
西方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 1776 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了 200 多年的风雨沧桑。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斯密、李加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流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西方经济学 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从方法上看,西方经济学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梁中方法。实证分析企图超脱于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效果,着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步骤。定义 ---- 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明确的含义;这里的变量有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流量和存量;内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种在理论内影响其他变量而他本身则由理论外的因素来决定的变量;存量是通常在一定时点上才能有效测定的变量,流量是指通常在一定时期内才能有效测定的变量;假设 ---- 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在假设条件下得出结论,就象自然科学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分析自然现象一样,事实上整个社会即使天然的实验室;假说 ---- 未经证明的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 ---- 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规范分析通过设定一些价值判断和好与坏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着重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德发展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古典经济学 —从 17 世纪中期开始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为止 —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 以斯密为代表,其 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 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流行了 20 年。新古典经济学 —从 19 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为止 —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说成是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 1890 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现代经济学 — 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史主义的产生 ---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史、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 — 其中凯恩斯在 1936 年出版的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当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着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 1948 年开始发行的《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第三本好教科书
㈡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可以体现在如下三点:
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
这里的“价值判断”,通俗地讲就是对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认定。
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则为规范经济学;
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就是实证经济学。“实证”,就是实例证明。
2、解决问题不同:
如果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则是实证经济学,反之,如果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则为规范经济学。
3、是否具有客观性。
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于对不同行为的成本收益的价值判断的差异上。正因为如此,其分析结果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
而实证经济学是就事论事,所以分析结果是客观的。
(2)经济学中规范分析扩展阅读:
在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看法上,实证主义经济学家仍然坚持“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规范经济学及经济学的技术也不可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
人们在‘正确的’经济政策问题上的一致意见较少地取决于规范经济学的进步,而更多地取决于这样一种实证经济学的发展”。最终,经济学所企求的神圣目标是科学本身的方法。规范经济学从属于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经济学的发展。
但另外一些规范主义经济学家却坚持认为,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在一定伦理规范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伦理规范是决定实证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它更是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不过规范主义经济学家的上述看法在实证经济学家看来却是不能够被接受的。
规范经济学所强调的伦理规范缺乏可靠的证据和可重复的检验,无法证明那些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伦理道德是稳定的和可靠的,更无法证明这些伦理道德在学理上是可以超越证明本身而怎样先验存在的,因而规范经济学是不可能形成像实证经济学那样在逻辑上严密、在方法上可行、在辩术上信服的方法论体系的。
因此,对规范方法的使用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对经济规律理解的能力,并最终阻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而事实上,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者并不是绝对排斥的。
二者联系是辩证的,实证的分析方法是获得资料的有效手段,使人类获得真理性认识的起点,但还需要人类对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舍,从中提升出对研究有用的东西,并充分发挥人类的认识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质,从而形成真理性的认识,用来指导实践。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曾做做这方面的尝试,试图把二者联系起来,如威廉·配第,马克思,亚当·斯密,凯恩斯等都做出来很大贡献。
在现实经济分析中,两种方法是经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热点,就常常两种分析都会使用。分析通货膨胀的后果,一般属于规范分析;讨论采用何种措施反通货膨胀,亦是规范经济学的范围;一旦方法选定,具体的政策设计则属于实证经济学。
㈢ 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个判断。谢谢了
前两来个命题中,第源二是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的经济学。而实证分析只是回答“是什么”。很明显第一个命题是一个事实陈述,是实证分析。而第二个是出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去评判应不应该的问题。
同理,王老师的命题是一个判断句,是一个对事实进行陈述的命题。是实证性的。
李老师的就是“应不应该”的问题了,是规范的
㈣ 解释经济学中的“实际分析与规范分析”
第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在经济科学中;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假设、推
论、定义,而且更需要有足够的实际材料(既包括数字材料,也包括文字的过程
的描述材料)的实证。只有通过对理论假设、推论、定义的有效的实际谁证,经
济理论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否则理论只能停留在假设、定义的基础上。
实证分析或者实证研究是经济学的一种分析方法,相应的经济学叫“实证经济学”,英文为“positive economics”。论坛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经常把“实证”与“理论”对应起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论文题目:《关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其实,实证分析可以是很理论的,甚至是纯理论;实证分析也可能是经验的。这类题目的作者没有搞清楚“理论”“实证”“经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论”与“实践”或“经验”相对,“实证”与“规范”相对。上述题目应该改为《关于×××的理论与经验分析》。二是把实证与规范分析“两分”。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纯实证科学”和“纯规范研究”,除非是宗教。
概念是否需要讨论?是否需要实证?我想这是个不需要在这里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是常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实证分析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国人通常理解的实证分析是指:用统计计量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的分析方法。实际上这只是经济学计量分析方法,它只是实证分析方法的其中一种方式,不是实证分析的全部。如果把这当实证分析,当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相对这方面不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是,实证分析不止于此。我们看看《新帕尔格雷夫大词典》的解释:斯坦利·旺 (Stanley Wong}所写的词条的解释是“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的一个分支,而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而提出建议。经济学这两个分枝间的区别,往往从它们各自提出的问题中而得到反映。实证经济学的问题是“是怎样?“;而规范经济学的问题是“应该怎样?”。
也就是说,对经济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和解释方法就是实证分析,而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描述和解释则与此无关。它与规范分析都是经济学研究不可缺少甚至是不可分割的方法。任何一个经济学理论都是这两个分析方法结合的结果。但是,萨谬而森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为避免招致“麦卡锡主义”迫害,聪明地把经济学“一分为二”: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作为分析方法,不是萨的发明),然后把涉及政治内容的部分扔给所谓的“规范经济学”。
由于萨谬尔森名声太大,他的“两分法”影响很深,尤其在中国还在向学生传授他在特殊情况下的两分法。梁小民在《经济学是什么》还说:“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可以用事实进行检验;规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无法进行检验。”
关于实证科学与规范科学的科学性问题,“两分法”论者认为规范分析是主观的、任意的、超出理性认知的,而实证分析是客观的,所以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分是经济学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的区分。
这种做法即使在西方经济学界也有很大争议。这种两分法的不科学性已经得到经济学界的认识。在《新帕尔格雷夫大词典》的同一词条,有这样的描述:“一些有意义的理论发展削弱了区分实证与规范经济学的合理性,对价值判断作理性的讨论已被表明是可能的。最好的例子是阿罗(Arrow, 1951年)的所谓不可能理论。…….济理论发展的基础—萨缪尔森C1938年)的消费者行为的显示偏好理论就是例子之—正被表明是难以实现的(旺,1973年)。一些经济学基本而简单的概念,如价格和数量,下不具备可观察性,而实际上是理论性的。 ……..事实与价值间的区分是重要的。然而这并不是应当遵循的唯一的方法论规则。”也就是说,把它们分开既不可能,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原来认为的只有“实证经济学”能进行理性分析的论断是错误的。
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实证分析的关系问题,如果把实证研究理解为用统计和计量工具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的话,则这正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弱项,是需要向其它经济体系学习以丰富自己分析工具的地方之一。但传统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解决不同问题的,在解决传统问题时,马克思经济学不一定要用计量实证方法;但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静态问题”,借鉴计量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问题是,计量方法只是实证分析的方式之一,换言之,实证不一定需要计量。用实证的本来意义分析,马克思经济学主张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实乃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实证与规范分析是不能分开的。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乃最大的“实证”,是摆脱了“静态”局限的“动态实证”。
㈤ 微观经济学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各是什么意思怎么区分
所谓“实证分抄析”是指试图在不做出是好是坏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的行为和运行。它回答所分析经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分析”则是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并且提出它们是好是坏,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变得更好的判断。因此,规范分析包含有对所偏爱的行动路线的评判和规定,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因此,由其概念可以看出,区分二者的关键是看出是否做出了价值判断。打个比方说,“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好”这个命题就是“规范分析”,因为它明确地做出了价值取向和判断,而命题“边际生产力存在递减规律”,则属于“实证分析”,它说明了边际生产力的规律是什么的问题。你自己好好揣摩一下,二者不难区别!
㈥ 经济学中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的区别是什么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它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一般化的理论体系,用来对有关环境变化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预测。对这种理论的解释力,可以通过它所取得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对照的精确度、一致性等指标来加以考察。简言之,实证经济学是或者说可以是“客观的”科学。实证经济学是客观的科学,可以通过经验的评价,对它的假设做理性的讨论。它撇开或回避一切价值判断(即判断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价值),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后,研究现实经济事物运行的规律,并分析和预测这些规律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它力求说明“是什么”的问题,或回答如果作出某种选择,将会带来什么后果的问题,而不回答是否应该做出某种选择的问题。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实在性。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而在对其多种用途上就必然面临选择问题,选择就存在一个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规范。可以看出,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是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㈦ 在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是学术界对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对经济学的一种划分。
追朔西方经济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这种划分并不是一个新的论调,只是在我国的影响范围的扩大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的八九十年代比较流行的是规范经济学,而现在占主流地位的是实证经济学。两者在中国的争论还没有达到在西方的激烈程度。
㈧ 微观经济学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各是什么意思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归纳为四点:
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内为依据。这里的“容价值判断”,通俗地讲就是对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认定。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则为规范经济学;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就是实证经济学。“实证”,就是实例证明。
2、解决问题不同。如果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则是实证经济学,反之,如果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则为规范经济学。
3、是否具有客观性。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于对不同行为的成本收益的价值判断的差异上。正因为如此,其分析结果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而实证经济学是就事论事,所以分析结果是客观的。
4、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者并不是绝对排斥的。在现实经济分析中,两种方法是经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热点,就常常两种分析都会使用。分析通货膨胀的后果,一般属于规范分析;讨论采用何种措施反通货膨胀,亦是规范经济学的范围;一旦方法选定,具体的政策设计则属于实证经济学
㈨ 西方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什么意思
涉及到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经济学应用分析,分析的是“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