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区域经济学考研哪个学校比较好
其实不要被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排名误了理智
经济学好多都是学的差不多的,所以说学校更重要一点
学校的知名度有了,也就是说,找工作时,机会要更大一点'
当然,你要是立志做学问,可以另行选择
② 请问有考上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区域经济学 研究生的吗 我是16级考
你可以去他们的研究生贴吧里面找。都是学长学姐。
③ 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怎么不是经济学院的感觉这个专业怎么样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抄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④ 华中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怎么样,每年招生录取难吗
不难。好多调剂过来的。最重要的,今年开始奖学金比例大增。经济学院11年全部公费。
⑤ 关于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招生目录:
研究方向: 01.城市与区域经济 02.区域分析与规划 03.经济地理。
初试科目:本专业拟接收推荐免试生6人。
⑥ 请问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哪些学校好
开设区域经济学的高校,国内目前有170多所。
拥有区域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有中版国人民大学、权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述四所系应用经济学覆盖区域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纯粹从本专业实力看,区域经济学做得突出的国内当属兰州大学。该校在国内率先开展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7年,在政治经济学硕士专业中增设了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并连续培养硕士研究生。1995年,在国内首批申请到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较大幅度地招收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区域经济学学科独立地位的确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8年获得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同年被评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以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为基础,申请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并获得批准。
⑦ 请问一般东师区域经济学招多少人,我怎么在官网找不到地理院下的这个专业,谢谢
关键看复个人爱好,看你制比较倾向于哪一方面。其实说来,区域经济的一些东西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也会涉及,尤其是下属方向是区域经济的。到毕业时人文地理发的是理学硕士毕业证,而区域经济是经济学硕士毕业证,区域经济学可以考一些银行,事业单位也有需要,而人文地理在这一方面没有竞争力。
⑧ 全国哪些大学的区域经济学专业比较强招不招博士区域经济学目前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发展情况如何多谢!
就科研实力还说 南开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最好 全国排名第一
但从就业角度讲 北大版 人大 复旦 这样的学校可权能还是略好一些
大部分大学有硕士点肯定有博士点 如果问有没有博士后流动站还实际点
区域经济学在西南地区应该会适用一点 不知道你说发展是指的什么 如果纯粹是工资水平那还是金融学的前景好 不过经济学你要是干得好 也是财源滚滚的
⑨ 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怎么样
竞争力不大,难度相对某些名校来说小很多。只是这个学校的区域经济学一般般,不过对于就业已经足够了。
如果只是想考上就好的话,这个学校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追求更好的学校和师资,就考虑那34所学校吧。
⑩ 区域经济学的学校排名和招生情况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区域资源开发、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区域内部政府组织创新、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关系涉及区域分工、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区域间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冲突、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适合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规划部门、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产业经济学实用急需,就业前景好,产业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说服力 。
2010区域经济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南开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兰州大学
4 上海财经大学
5 东北师范大学
6 厦门大学
7 北京大学
8 复旦大学
9 暨南大学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吉林大学
12 东北财经大学
13 河南大学
14 中央财经大学
15 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