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见的逻辑谬误
常见的逻辑谬误
01
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02
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03
诉诸情感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04
从论证到结论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Ⅱ 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哪些,「怎样论证」才有说服力
如果从辩论的角度回答你的问题的话,逻辑谬误主要是“偷换概念”,我个人偏激的观专点来看,在辩论中如果不偷换属概念的话,就不需要辩论啦。其实辩论比赛就是看谁偷换的好,偷换的妙。
至于如何论证才有说服力,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从对方的结论出发,通过各种方法推导出与对方假设相反的矛盾情况。以其人之道还制于其人之身,让对方自相矛盾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Ⅲ 经济学合成谬误
①说法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②④符合题专意,”每一个局属部看上去都是理性、正确、有效率的,合成在一起却是一个谬误“强调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不合题意,材料与把握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关.
故本题选D.
Ⅳ 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
推不出
从给出的论据推不出想要证明的结论。
如:因为你没有钱,所以她才不和你在一起。
此推论要成立要有4个前提:
她会因为谁有钱就会跟谁在一起。
世界上只有你有钱,或最有钱。
她知道你有钱。
她行为和想法保持一致,她是这样想的就一定且必须这样做。
3. 假性因果
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是虚假的,只不过是时间上先后发生。
常见于归因时带有偏见。
如:花瓶被打碎了,而在之前有个小孩进来玩,所以是小孩打碎了花瓶。
假性因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确定的事实。
4. 滑坡谬误
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该推论。
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一步步地推演,最后推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如:你不好好读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钱;没有钱就过得不幸福。
不是不可这样推论,而是要严格对待每一步,不能一笔带过。
避免滑坡谬误:每一步的论证都拿出充分论据,不能忽略条件,含糊其辞地连锁推理。
5. 概念偷换
在观点的争论中,论者会故意转移论题,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最后变成自说自话。
如:钱可以买到爱情,因为约会啊、生孩子啊都要钱。
这里将“爱情可以用钱获得“转移到了”爱情可以用钱支撑“。
在讨论过程中,通常会从一个概念转到另一个概念,以便理解。但此时要注意概念转换的合理性,要区分出等价和不等价的部分。
6. 诉诸非逻辑
诉诸权威
名人名言并不一定是真理,也要受到逻辑的考验,而不能直接拿来支撑某个论点。
名人言论适合辅助论证,作为加强论证的材料。如果一定要使用名人言论,则需完整重现整个逻辑过程。
诉诸民意
民意并不意味着正当、合法、正确,多数人支持的某件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实的价值次序中,还有比民意更优先的价值。
诉诸情感
煽情代替逻辑,情绪主导思维。并不是带有情绪不好,而是在情绪影响下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如果是非判断事件,自然可以情绪性,如娱乐休闲创作等。但当做决定做判断时,情绪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俗话说,先冷静再决定。
诉诸无知
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事情,别人无法证明的事情就是没有的事情。
通常会以对方无法解答和说明,就认为自己是对的。
如:我不知道这东西是你的,所以我就可占为己有;你无法证明没有鬼,所以就有鬼。
诉诸道德
站在某种道德优势上进行道德批判。
将某事件与某项道德关联,从而批判某事件,但是却说不清楚该事件为什么以及如何与该项道德关联。
诉诸沉默
沉默不代表认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
认为你无法反驳或不去反驳,就是承认自己是错的。
情侣吵架中,经常出现:你不说话,就是承认了。
诉诸比喻
以比喻作为论证手段,实际是偷换概念。涉及比喻与类比的区别。比喻不可作为类比使用。
如:男人好比一把伞,要为心爱的女人遮风避雨,所以一定要努力赚钱。
首先,没有很好证据支撑男人为什么一定要比喻成伞;其次,伞不一定就遮风避雨,还会被当作服饰搭配(lolita风格中伞就可以作为搭配);最后,伞是可以换的,也是可以多人共用的。
男人、伞、责任、赚钱这四个概念在跳转时都没有严格论证,不能保证其正确性。但可以作为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的素材。
Ⅳ 请问西方经济学界的三大谬论是什么
我只复知道有经济学的谬误制(或称悖论):
后此谬误——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情的前面,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在经济学中,这样的谬误叫做“后此谬误”。
合成谬误——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如果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就犯了“合成谬误”。
第三种错误——总是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这是不可能的。运用于经济学中,当分析一个变量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Ⅵ 经济学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抄1、从宏观角度谈金融危机给中国带袭来的影响
2、政府财政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3、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5、汇率上升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6、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制度创新
7、从发展观的演变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8、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9、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制度模式探悉
10、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
11、奥运场馆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后奥运经营
12、我国高房价问题的宏观分析
13、关于政府调控城市房价的思考
14、构建和谐社会与转换经济发展方式
15、从机会成本看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
16、我国循环经济的自生能力与可持续性
17、从金融资产角度透视我国金融业的公共责任
18、为什么一个国家穷而另一个国家富
19、亚洲奇迹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
20、“扩大内需”是否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1、“积极财政政策”何时终结
22、中西方宏观经济政策有何差异
23、政府扮演的角色
24、人民币是否还会升值?升值给经济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