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电影经济学研究

电影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15:35:48

㈠ 电影华尔街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㈡ 电影经济学结课论文

想发表吗!~

㈢ 有没有电影学和经济学相关的博士研究方向啊本科研究生都学的电影,对经济很感兴趣,想考博!

学导演肯定跟经济有关系。需要跟投资方、合作单位和各种关系打交道,经济联系必不可少。并且,票房就是一个经济问题!

㈣ 结合实际电影经济学的必要性

电影经济学是研究电影作为产业的理论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影生产制作回、市场营销、消费需求和答衍生产品等涉及电影经济运作的各个环节,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宏观经济研究,如产业经营战略、娱乐经济、反托拉斯、政府文化政策和财政资助、明星制度、衍生产品战略、技术开发、未来预见;

2、企业管理,如合资战略、经营决策、公司管理;

3、影片制作的全流程,如购买剧本、融资投资、成本预算核算、摄制经费;

4、电影流通和消费,如电影市场营销、促销策略、观众定位、目标市场、消费动机、消费能力、消费模式、宣传广告、发行机制、放映院线、档期安排、票价策略、票房收入统计、观众调查、海外营销;

5、经济法律,如合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保护。电影经济学涉及电影观众学、社会学、电影美学、统计学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学科。中国电影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电影业一直按照文化事业进行管理,实行统购统销,没有形成灵活的市场机制,造成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的弊端,阻碍了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

㈤ 电影经济学的介绍

电影经济学是研究电影作为产业的理论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影生产制作、市场营销、消费需求和衍生产品等涉及电影经济运作的各个环节,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㈥ 什么是电影研究

电影研究产生大量类型研究,检验它们的主题、形式特征、地位等。

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类型框架提供了一个生产决策的样板,类型的相对稳定推动了片厂生产的标准化。"类型熟悉度"能够减轻拍片的风险性,考察世纪之交十年(1991—2000)间发行的好莱坞电影我们会发现:熟悉度越高的类型电影(如剧情片和喜剧片),明星力量与批评家的评论效应对于票房的影响就越小;相反,熟悉度越低的类型电影(如科幻片和外语片),越强的明星力量与越正面的评论对于票房的影响就越积极。

同时,基于文化产品的快速废弃,为了确保重复消费,类型需要革新。因此在一个"消费者需要熟悉度来理解他们所看但是又需要享受新奇"的电影工业中,类型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年来缺乏好莱坞电影类型趋势的分析。

电影研究产生了大量类型研究,检验它们的主题、形式特征、地位等的演变,但是没有提供一种对电影类型的频率与流行度的短期及长期趋势的统计学概览。电影工业内部对于类型趋势的经济学研究也是极少的,尽管许多国家电影局对类型与票房收入都做了数据收集。

关于当代好莱坞电影制作的两项研究,曾经分析了1967—2006年四十年间美国票房前二十名的不同类型的出现频率。研究发现:最常出现的五种类型是动作、冒险、喜剧、惊悚和剧情片。但是在研究时段以外,剧情片从1967—1971年间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型衰落为2002—2004年间出现频率最低的类型;西部片、战争片、音乐片、浪漫喜剧的出现频率也在下降;与此同时,科幻片与动画片广为流行。

本研究在票房趋势上将着重参考的一项研究,是尼克·雷德芬引入统计学分析的《美国电影票房的类型趋势(1991—2010)》,对二十年间每年美国票房收入前五十名所做的样本分析,这是目前类型研究中非常匮乏的一种实证研究。聚焦在不同类型出现的频率及排名、不同类型的票房收入与发行模式以及好莱坞大片厂的发行规律等。旨在考察新世纪美国最卖座影片的类型趋势,类型如何塑造了美国电影市场,尤其是不同类型问鼎票房榜的频率;通过考察票房排名的趋势,来确定特定类型上升或下降的模式。

5. 喜剧片在票房前五十名中的数量有小幅回落,在票房前二十五名中的比例也持续保持在50%以下,但是在票房前十名中的比例急剧下降,从14%降至7%。因此,进入票房前十名的喜剧片比例也减半,在2005—2010年六年间这一下降趋势更为显著:2006年之前,喜剧片只有一年未能进入票房前十名;但是2006年之后,五年有四年没有一部喜剧片进入票房前十名。因此,我们可以说此类电影数量还像以前一样多,但是在票房榜上下降。

6.恐怖片没有特定趋势,大部分归因于它们在票房前五十名上出现的频率低。票房前二十五名中的恐怖片数量下降了一半,由1991—2000年间的14部降至2001—2010年间的7部。电影数量保持稳定,但是这一类型自2005年起就没有一部电影进入票房前二十五名。很少有恐怖片进入票房前十名,1000部样本中只有4部。

7.浪漫爱情片在美国票房榜上的数量也很少,二十年间只有11部进入票房前十名,包括《泰坦尼克号》。11部电影中,7部是2001年前上映的,4部是2001年后上映的;2000—2010年间十年有六年没有浪漫爱情片进入票房前十名。

8."其他"由四种不同类型组成,因此对于言说这些电影在票房榜上的趋势意义不大。但是《拯救大兵瑞恩》在1998年高居美国票房榜首;《珍珠港》在2001年票房排名第七;《芝加哥》在2002年票房排名第十。除此之外,没有影片进入票房前十名;这一类进入票房前二十五名的频率也很低。9.狭窄类型主导了美国票房。

进入每年票房榜的数量是明显的,进入1000部电影的票房前二十名的数量也如此。每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中有8部奇幻/科幻类型,而许多其他电影也有很强的奇幻或科幻元素:如《怪物史瑞克2》《阿拉丁》《圣诞怪杰》被归类在家庭电影,但是明显也可被视为奇幻电影,许多动作/冒险电影如《蜘蛛侠》《黑暗骑士》等也有很强的科幻主题。

㈦ 关于跨专业考研,我是经济学专业的,但是对电影还是无比的狂热,打算考研北影的导演系,请问需要看什么书

跟正常考研一样,到学校官网去查询往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考哪些科目,参考书籍有哪些,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了,着手搜集资料和复习

㈧ 电影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1、宏观经济研究,抄如产业经营战略、娱乐经济、反托拉斯、政府文化政策和财政资助、明星制度、衍生产品战略、技术开发、未来预见;
2、企业管理,如合资战略、经营决策、公司管理;
3、影片制作的全流程,如购买剧本、融资投资、成本预算核算、摄制经费;
4、电影流通和消费,如电影市场营销、促销策略、观众定位、目标市场、消费动机、消费能力、消费模式、宣传广告、发行机制、放映院线、档期安排、票价策略、票房收入统计、观众调查、海外营销;
5、经济法律,如合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保护。电影经济学涉及电影观众学、社会学、电影美学、统计学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学科。中国电影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电影业一直按照文化事业进行管理,实行统购统销,没有形成灵活的市场机制,造成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的弊端,阻碍了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全文

与电影经济学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