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奥地利经济学派理论的硬伤是什么,奥派理论有没有值得
奥派经济理论也接受经济人公设和方法论个人主义,新古典学派主张从经济理性的假设去分析个人的普遍性行为,奥派经济学主张从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去理解社会的形成与文明的发展。
『贰』 什么是奥派经济学.他跟其他经济学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共同之处
1、奥派经济学即奥地利经济学派,是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2、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3、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相同;
4、奥地利经济学派所采用的亚里斯多德派/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式与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义所采用的柏拉图主义/理性主义不同,也与德国的经济历史学派所采用的历史决定论(Historicism)不同。
(2)奥派经济学著作扩展阅读
经济思想史
1、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2、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斯相同的一些特征;
3、随后W·贾菲(W.Jaffé,1976年)的论文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则将门格尔及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独特思想与19世纪后期奥地利更为广阔的思潮和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了;
4、门格尔著作的锋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着力于重建经济科学的基础,即在保留经济学抽象与理论特色的同时,对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
『叁』 我为什么喜欢奥派经济学
如果你一辈子就打算读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我的推荐是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家,他们的经济学原点是基于“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这一无可辩驳的公理出发的,由此经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的结论,而不是建立在如“理性人”等一系列假设之上。因此,要了解真正的经济学,要从奥派开始。
『肆』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推荐《一课经济学》,亨利·黑兹利特著。
世桢读过这本书,这本书不是教科书体例,而是分析具体案例,向读者传授一些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如,分析经济事务时,不应当仅仅着眼于单方面的效应,应当注意到那些隐含着的效应,这些效应对我们最终分析出的结果是有重大影响的。
说的更具体点,此书分析的不只是“具体案例”,而是我们生活中或是在学术界常常能见到的各类由凯恩斯学派等提出的各类谬论(比如著名的“破窗谬论”),通过批评他们的各种荒唐的逻辑,将正确的逻辑教给读者。
值得注意的有(作者本人在序言中的说的):
书中极少引用统计数字,望读者见谅。若讨论关税、价格调控、通货膨胀,以
及对煤炭、橡胶、棉花等商品的进行管制所产生的影响,都需要用统计数字来作支
撑,势必导致本书篇幅大增,超出预先的设想。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士,我非常清
楚统计数字更新的频率有多快。我建议那些对特定的经济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去看
当时讨论统计数字的新闻纪实。普通读者一般都能用学到的基本原理去正确解读统
计数字。
总结,看过这本书不意味着你接受了奥地利学派的学说(虽然作者本人可算是当之无愧的奥派学者),事实上,奥地利学派那些重要的内容包括方法论并不会出现在这里,因此你也能在封面看到说弗里德曼推荐这本书,而弗里德曼属于芝加哥学派——仍然属于主流经济学,看完它以后你仍有机会"无伤"逃离奥地利学派。
第二步、初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1.《Lessons for the Young Economist》
罗伯特·P·墨菲著,台湾译本《年轻人的经济课》译者吴莉玮(吴莉玮),世桢读的是这个版本,读者也可以选择大陆译本(由程晔、周薇娜等编译的《第一本经济学》,而且另外可以下载到课后答案)。
此书体例倒是有点像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一本正儿八经的教科书,主要分四部分,一、入门基础,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社会主义:命令经济,四、干预主义:混合经济。
这本书讲授了奥地利学派的基础,如,经济学研究的是真实的人,经济学研究方法,奥地利学派建立于公理体系上的理论体系(类似于几何学),只有个体才有行为的观点(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主观偏好及其序数化,个体在消费与储蓄间的选择,价格的形成,企业家才能(台译企业家精神)收入储蓄与投资的关系……等等等等。这些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的一部分,相关叙述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部分,而且将在此书将来的分析中以及所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分析中用到,讨论的也相对完整严密,是最需要认真阅读的部分。
本书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系统性抨击,即第三部分,个人觉得,理解基本概念,把这部分的学习留到将来再说。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而非我们想象中的道德和激励问题)是社会主义必然失败的核心原因,这个问题涉及米塞斯的货币理论(也就是说,要先理解资本主义下的生产,才能理解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如何把序数的效用转变为基数的价格体系、货币作为经济计算的手段之类的问题,为什么说哪怕中央计划者即使掌握了全部关于可采取的技术手段、资源、消费者的偏好排序的信息,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仍旧不可能,这些不是那么容易弄明白的。
1.jpg
——摘自罗斯巴德《经济论辩集》
本书有对各路包括但不仅限于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的抨击,即第四部分。
作为一本提供给初学者的、介绍奥地利学派大致框架的教科书,此书在第四部分的最后集中讨论了奥地利经济学的重要成果——主要由米塞斯和哈耶克做出贡献的商业周期理论。限于篇幅这本书肯定没有办法完整叙述商业周期理论,逻辑不够严密在所难免,许多重要理论没有提及,不过如果你深入学习奥地利经济学,肯定会遇到完整的与严密的商业周期理论。
顺带一说,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以及“曲线左移”、“交点”之类用语,这类说法对于奥地利学派,“不太恰当”,数形很直观,但也容易掩盖事情的本质,也许在一些简单情形下无害,但学生决不能认为这些曲线的移动就是经济现象的本质,更不能把这样的思维方式带入将来的学习中。教科书是为了说明简便才用的这样的图像代替严谨可靠、反映真实世界的语言逻辑。
关于本书的特别说明:罗伯特墨菲承认本书第22章《ZF债务》有错误
(注:链接里豆瓣上的罗斯巴甸即本书译者程晔)
『伍』 我的一位老师说让我们了解一下“奥派经济学原理”,请问有哪些书籍是介绍它的
奥地利经济学派(Austrian School)是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回20世纪初。答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主要书籍有: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庞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此外,庞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陆』 奥地利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异同
()定义:老制度学派指以凡勃伦、康芒斯、米歇尔等为代表的美国旧制度经济学(OIE)。新制度学派一般指以科斯、威廉姆森、诺思、张五常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NIE),主要包括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新经济史以及契约经济学等分支,更广义的新制度经济学还包括奥地利学派和演化制度学派。
(2)相同点:都以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都认为“制度是重要的”,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的非中性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
(3)不同点:OIE和NIE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i)OIE几乎完全忽略形式化,反对使用数学建模,并且没有系统的理论,更多的是对制度的历史性和材料性描述;NIE吸取了新古典的一些分析方法,比如理性人、最大化和边际替代等,并且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和假设检验。(ii)OIE更强调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强调社会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点在凡勃伦和米歇尔的著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NIE更强调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这点与新古典经济学是一致的。(iii)对待理性主义的态度不同。OIE始终把批评理性最大化行为假设作为其主要任务,更强调规范、习俗、文化的作用;NIE一方面部分接受新古典的技术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又对其有所排斥,比如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就拒绝完全理性的假设。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柒』 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内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容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捌』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为什么重要
二者的立场不同。
思想敌人
1903年,门格尔从维也纳大学的教授职位上退了下来,由维塞尔继承。人们公正地称:“(维塞尔是)奥地利学派的中间人物:时间上处于中间,他所阐发的观点处于中间,他的才力也处于中间。换句话说,他既不是最杰出的天才,也不是要提到才能想起的人。……他有着最长的教学经历……”(见施特赖斯勒,1986年)。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庞巴维克已是奥地利学派的杰出代表,而且主要是因为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者把奥地利学派看成典型的资产阶级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敌人(N·布哈林(N.Bukharin),1914年)。庞巴维克不仅提出自己的理论来解释“利息剩余”,使资本家的这一收入失去了任何剥削性,而且还有力地和无情地驳斥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理论。在1884年著作中,他系统地应用了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基础的劳动学说进行了致命的批判。10年后,他耐心地但又无情地和毫不妥协地详细阐述了这一批判,剖析了那个断言,即马克思逝世后出版的《资本论》第3卷与构成第1卷基础的简单劳动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和奥地利学派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一直持续到1920—1940年的大战间年代,当时,奥地利学派的第三、四代传人米塞斯和哈耶克(Hayek)还与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就中央计划经济中的经济计算问题进行争论。
『玖』 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在经济主张上有何不同
相同点
1.两大阵营都主张私有权不可侵犯,都认为私有产权是交易,正义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2.二者都保卫自由资本主义,坚信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定律,认为个人幸福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来自于个人激励行为,相信自由与秩序最终是和谐的。
3.二者都支持自由贸易,自由移民政策和全球化
4.二者都赞同开放资本市场,消费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货币市场。
5.二者都反对对汇率,价格,租金,工资的控制,包括反对最低工资法。
6.二者一般都相信有限政府的意义,主张把政府职能限定于保卫国家,私人财产,有选择的公共事务。
7.二者都赞成私有化,非国有化和放松管制
8.二者都反对企业福利主义和特权。
9.二者都反对中央计划经济和集权主义
10.二者都相信贫困可以消除,并认为自然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们都保卫所有个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的权利,即保卫所以个人拥有财产,使用财产和交换自己财产的权利(假定这些财产都是通过公正手段获得的)
11.二者都反对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干预思想。
12.二者都反对赤字财政,累进制税收和国家福利,主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市场化取向。
13.二者都主张通过市场和产权方法解决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通常认为环保主义者过度夸大了环境危机。
不同点
•第一,方法论上的区别。奥地利学派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著作为圭臬,在经济分析中主张演绎的,主观的,定性的和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分析方法。芝加哥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著作为圭臬,主张历史的,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弗里德曼和他的追随者主张理论需要得到经验的检验,如果经验的结果于理论相矛盾,那么就要抛弃理论或修改理论。米塞斯反对这种历史方法,主张极端的演绎之推论。按照米塞斯和他的继承者穆瑞。罗斯伯德以及伊斯雷尔。柯兹纳的观点,经济学应当建立在“不言而喻的公理”的基础上,历史(经验数据)不可能对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尽管对理论怀有某种疑问,但经验数据充其量只能用来说明这种疑问。•第二,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恰当作用观点的区别。如何界定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问题,垄断问题,不完全竞争问题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政府在多大的程度上具有控制“市场失效”的必要性? 奥地利学派一贯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而芝加哥学派从长期来看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有人说,两大学派都是“反 ZF主义的”,但是,奥地利学派更加显现了它的“反 ZF主义的”)借助强大的竞争参与者的力量,亚当。斯密的自然自由秩序足以打破垄断,还是针对垄断问题,政府必须实施反垄断法呢?奥地利学派一直主张自然主义和不干涉主义。相反,以亨利,西蒙斯为代表的第一代芝加哥学派明显持干预主义观点,他们主张通过干预,打破大公司垄断和其他形式的垄断。以乔治。斯蒂格勒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学派最初支持西蒙斯的干预主义,但是,最终改弦更张,赞成斯密的信仰,主张依靠竞争的力量和不干预主义。
『拾』 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异同
•相同点
1.两大阵营都主张私有权不可侵犯,都认为私有产权是交易,正义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2.二者都保卫自由资本主义,坚信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定律,认为个人幸福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来自于个人激励行为,相信自由与秩序最终是和谐的。
3.二者都支持自由贸易,自由移民政策和全球化
4.二者都赞同开放资本市场,消费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货币市场。
5.二者都反对对汇率,价格,租金,工资的控制,包括反对最低工资法。
6.二者一般都相信有限政府的意义,主张把政府职能限定于保卫国家,私人财产,有选择的公共事务。
7.二者都赞成私有化,非国有化和放松管制
8.二者都反对企业福利主义和特权。
9.二者都反对中央计划经济和集权主义
10.二者都相信贫困可以消除,并认为自然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们都保卫所有个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的权利,即保卫个人拥有财产,使用财产和交换自己财产的权利(假定这些财产都是通过公正手段获得的)
11.二者都反对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干预思想。
12.二者都反对赤字财政,累进制税收和国家福利,主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市场化取向。
13.二者都主张通过市场和产权方法解决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通常认为环保主义者过度夸大了环境危机。
不同点
•第一,方法论上的区别。奥地利学派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著作为圭臬,在经济分析中主张演绎的,主观的,定性的和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分析方法。芝加哥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著作为圭臬,主张历史的,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弗里德曼和他的追随者主张理论需要得到经验的检验,如果经验的结果于理论相矛盾,那么就要抛弃理论或修改理论。米塞斯反对这种历史方法,主张极端的演绎之推论。按照米塞斯和他的继承者穆瑞。罗斯伯德以及伊斯雷尔·柯兹纳的观点,经济学应当建立在“不言而喻的公理”的基础上,历史(经验数据)不可能对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尽管对理论怀有某种疑问,但经验数据充其量只能用来说明这种疑问。
•第二,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恰当作用观点的区别。如何界定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问题,垄断问题,不完全竞争问题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政·府在多大的程度上具有控制“市场失效”的必要性? 奥地利学派一贯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而芝加哥学派从长期来看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借助强大的竞争参与者的力量,亚当·斯密的自然自由秩序足以打破垄断,还是针对垄断问题,政府必须实施反垄断法呢?奥地利学派一直主张自然主义和不干涉主义。相反,以亨利,西蒙斯为代表的第一代芝加哥学派明显持干预主义观点,他们主张通过干预,打破大公司垄断和其他形式的垄断。以乔治·斯蒂格勒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学派最初支持西蒙斯的干预主义,但是最终改弦更张,赞成斯密的信仰,主张依靠竞争的力量和不干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