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发展经济学作业,1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2,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展望和评价
岩女亲爱的 这个回答不给力 我焦急焦急啊
『贰』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前景展望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体系面对着巨大挑战,主要是要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有效地处理全球贫困问题,而不破坏环境或留给后代的资源基础。
贫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是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最糟糕的空气污染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出现在高收入国家的工业化城市,而是较低收入国家的大城市。为有效地应对环境问题并消除隐藏其后的人类痛苦,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传统上,提高生活水平是通过经济增长来实现的。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1、HermanE.Daly对增长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区分。
发展指的是福利状态的质的提高,而增长指的是物品和服务在物质产出(不是价值产出)上的扩张。二者有一定联系,但绝不是同义的概念。从理论上讲,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有发展而无增长,都是可能的,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增长与发展是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Daly和Cobb,1989)
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是工业化国家走过的经济快速增长道路。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般定义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真实消费(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正确地衡量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判别是否发展。如绿色国民收入帐户体系,这种国民帐户计算经环境调整的国内净产值和国内净收入,也即反映环境资产的损耗。
衡量经济发展,福利的改善或恶化。但现有的衡量尺度是产量,即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如国民收入核算常用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本国或地区范围内的本国国民或他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国民净产值(NNP)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人造资本的折旧(磨损)。但是,自然资源的损耗并没有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甚至有的也被当作收入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之内(如医院提供的服务)。
传统的发展是狭义的发展(经济增长):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还必须进行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而这种改革也只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广义的发展是指人类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福利改善,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还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的昌盛,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秩序的和谐,国民素质的改进。发展还必须包括:消除贫困、改善环境、消除战争可能性、保障人权、避免浪费人的潜力。——可持续发展。
3、增长与发展的前景
《超出极限》的观点认为,在全球规模上,经济指数增长的势头将继续有增无减,直到达到地球的物理极限,此时,全球经济将突破其资源基础并崩溃。在这种观点看来,经济增长是问题的根源,而非解决问题的办法,唯一理性的选择是对经济增长本身加以限制,除此以外,没有其他途径可以避免全球经济崩溃。
Simon认为,经济将不断发展,经济增长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降低为零。在这种观点看来,经济增长是改善后代人福利的手段,远不是有害,拒绝经济增长会使第三世界国家永远处于贫困状态。
库兹涅茨曲线
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在1954年美国经济学学会年会上所作的演说中,首次论述了如下结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S.kuznets,“”,AmericanEconomicReview45(1995):1-28.)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与环境状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带有一种宿命论的色彩,似乎人类的发展必须经过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这种观点过于机械,不利于后发展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注意环境保护。后发展国家的任务,就是在考虑发展总效益的前提下,降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弧度,在倒U形曲线上找到一条水平的通道,就是说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持环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