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1-02-26 02:10:33

❶ 数学模型的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学时
二、适用专业:本科理工类、经济类各专业
三、选用教材:姜启源 编《数学模型》(第二版)高教出版社出版
四、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 数学建模的步骤、原理和方法:
1、 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
2、 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相关的基本概念;
3、 掌握数学建模过程的几个明显的处理阶段和流程;
4、 通过实例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5、 了解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二) 掌握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1、数学建模概述
2、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提练、描述
3、几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4、合理假设与信息处理
5、建立数学模型
6、数学软件与模型求解
7、结果分析与灵敏度分析
8、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9、论文摘要
(三) 数学方法分类建模
1、 初等数学方法建模;
2、 线性规划法建模;
3、 非线性规划法建模
4、 微分方程建模;
5、 层次分析法适用的建模问题和处理方法;
6、 图论方法建模;
7、 概率分布方法建模。
(四) 掌握一些特殊模型:
1、 运输问题模型;
2、 经济决策模型;
3、 综合评判模型;
4、 捕鱼业的持续收入;
5、 几种图论模型;
6、 效益的合理分配;
(五) 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
1、 知道数学建模竞赛的规则及论文的评阅办法;
2、 掌握数学建模论文的几个基本模块的数学方法。
五、学时分配建议表 序号 内 容 学时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
数学建模思想方法(一)
数学建模思想方法(二)
合理假设与数据处理
线性规划方法建模
线性规划求解方法
非线性规划建模
非线性规划求解方法
微分方程建模
差分方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建模
图论方法建模
概率分布方法建模
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
专题建模剖析(二)
数学软件应用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总计 32 六、说明
(一) 本大纲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
(二) 课程类型:全校选修课。
(三) 总则: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和建模过程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及数学建模实例,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特性及建模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具备对实际问题如何建模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归纳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只需要大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基本数学知识。
(四) 教学目的及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翻译”为数学语言,并予以求解,然后再解释实际现象,甚至应用于实际。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重点: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合理假设;数学工具的恰当应用;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模型结果的合理解释;模型的应用;
(六) 教学难点: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合理假设;数学工具的恰当应用;模型结果的合理解释与模型的应用;
(七)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循序渐进的介入数学建模的思想,由简入难的介绍各类数学模型;强化数学与计算机等其他工具的结合;对于一些重点教学环节,在突出对数学方法的同时,要重点讲述数学方法与实际问题的一些必然的关联性,使学生更具体的认识数学。对某些章节用到的不常用数学方法,予以简单而有目的的介绍。
(八) 大纲中教学基本要求从高到底分为理论部分:深入理解、一般理解、了解;运算部分:熟练掌握、一般掌握、知道。

❷ 政府经济学的复习提纲

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政府经济学》是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的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前面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我国现行政府各项财政及宏观经济管理制度,把握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政府经济学属应运经济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与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简明系统地向学生讲述政府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发展规律。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要求。
3、安排阶段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人事部公务员培训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模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是学生必备的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课堂讨论、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政府经济学在中国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各项政府经济管理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还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的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材说明
1、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政府经济学》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温来成博士任主编。它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各章要点、复习思考题、参考资料等均附在每章之后,供学员学习参考,不再单独编写辅助教材。《政府经济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发行。
2、音像教材
本课程根据政府经济学课程的具体内容,配有电视录象课。每学时50分钟。音像教材主要讲授课程中的重点与难度,并适当拓宽教材内容。
3、IP课件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组织编写制作IP课件。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录像学时
IP课件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6
0.5
1
0.5
1
第三章 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6
1
1
第四章 外部效应与政府公共经济政策
6
1
1
第五章 政府经济与公共决策
5
1
1
第六章 政府支出概述
5
1
1
第七章 政府购买性支出
4
1
1
第八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
4
1
1
第九章 政府收入概述
5
1
1
第十章 政府税收收入
5
1
1
第十一章 政府非税收入
5
1
1
第十二章 政府债务
5
1
1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
5
2
2
第十四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5
1
1
第十五章 国际间政府经济关系
6
1
1
学时总数
72
15.5
15.5

第三部分 教学大纲

第一章 导论
一、政府经济现象
二、政府经济学概念
三、政府经济学学习方法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
一、 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二、 政府失灵及其管理
三、 政府经济职能
第二节 政府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 政府经济与社会公平
二、 政府经济与效率
三、 政府经济管理对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经济职能探索
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第三章 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第一节 公共物品含义
一、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二、公共物品类别及特征
第二节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
一、公共物品的供求均衡
二、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三、公共物品供给与免费搭车问题

第四章 外部效应与政府公共经济政策
第一节 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涵义
二、外部效应类别
三、外部效应与市场均衡
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政府经济管理
一、外部效应治理与科斯定理
二、外部负效应与政府矫正政策选择
三、外部效正应与政府鼓励政策选择

第五章 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决策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
二、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选择
三、代仪民主制中的公共选择
第二节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一、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
二、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
三、经济立法与制衡
第三节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一、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
二、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审查与批准
三、经济立法与监督
四、法律授权范围内的政府决策
五、重大政府经济中的政治民主协商

第六章 政府支出概述
第一节 政府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增长
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成因分析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支出规模变化实证分析
第二节 政府支出分类
一、按与市场运行机制分类
二、按政府职能分类
三、按支出功能分类
四、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
第三节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
一、政府支出绩效
二、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

第七章 政府购买性支出
第一节 公共投资
一、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
二、公共投资范围
三、公共投资与融资
第二节 公共事业支出
一、公共事业支出性质
二、教育支出
三、科技支出
四、公共卫生支出
五、公共文化支出
六、环境保护支出
第三节 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性质
二、行政管理支出内容
三、行政管理支出与行政效率
第四节 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性质
二、国防支出内容
三、中国国防政策与国防支出

第八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 社会保障制度
二、 社会保障支出内容
三、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节 财政补贴支出
一、 财政补贴
二、 财政补贴内容
三、 财政补贴管理

第九章 政府收入概述
第一节 政府收入规模
一、政府收入与政府资源配置
二、政府收入规模度量
三、政府收入规模制约因素分析
第二节 政府收入分类
一、按收入形式分类
二、按收入的产业和部门分类
三、按收入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政府收入效应
一、收入效应涵义
二、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
三、政府收入的收入效应

第十章 政府税收收入
第一节 税收制度要素
一、 税收及其形式特征
二、 课税对象
三、 纳税人
四、 税率
五、 计税依据
六、 纳税环节
七、 起征点
八、 免征额
九、 减免税
十、 税收征管
第二节 税收收入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二、按能否转嫁分类
三、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
四、按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五、按征税的计量单位分类
六、按税收管理体制分类
第三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
一、税收转嫁
二、税收转嫁条件与方式
三、税收归宿
第四节 税收负担

第十一章 政府非税收入
第一节 国有资产经营与处置收益
一、国有资产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国有资产收益
第二节 公共设施使用费收入
一、使用费收入
二、使用费收入与公共定价
三、使用费收入管理
第三节 行政规费收入
一、 行政规费含义
二、 行政规费管理
第四节 其他政府非税收入
一、 罚没收入
二、 彩票收入
三、专营收入

第十二章 政府债务
第一节 债务收入分类
一、 债务收入含义
二、 按地债务发行域分类
三、 按期债务限分类
四、 按债务形式分类
五、 按是否流通分类
六、 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 债务发行
一、发行条件
二、发行方法
第三节 债务流通
一、债务流通与公债市场
二、公债市场功能
三、中国公债市场发展
第四节 债务偿还及风险管理
一、债务偿还方式
二、债务管理常用监测指标
三、债务风险判断及管理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政府预算涵义
二、政府预算发展
三、政府预算特征
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涵义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内容
三、中国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
一、政府预算编制依据
二、政府预算编制准则
三、中国政府预算编制改革
第三节 政府预算执行
一、政府预算执行任务
二、政府预算执行机构
三、政府预算执行调整
第四节 政府决算
一、政府决算涵义
二、政府决算管理

第十四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第一节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
一、经济增长
二、保持市场价格平稳
三、收入分配公平
四、充分就业
五、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
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概述(经济、法律、行政)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三节 政府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涵义
二、产业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三、中国政府现行产业政策要点
第四节 政府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政策涵义
二、区域经济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三、中国政府现行区域经济政策要点

第十五章 国际间政府经济关系
第一节 国际税收
一、 国际税收涵义
二、 国际税收协定
三、 国际税收管理
第二节 政府外债
一、政府外债种类
二、政府外债功能及其特殊性
三、政府外债风险管理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投资管理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贸易与政府管理
二、跨国投资与政府管理
三、国际金融与政府外汇管理
四、对外经济援助管理

❸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区别

❹ 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大纲有什么规定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号1998年12月2日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号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
1998年12月2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
第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五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步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第六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以及国家推行的盲文、手语。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使用本民族或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和盲文、手语进行教学,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开设汉语文课程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
第八条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施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应接受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要如实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学年末,学校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应随时报告。
第二章入学及学籍管理
第九条特殊教育学校招收适合在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招生范围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学校实行秋季始业。
学校应对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原因、程度和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测评。
第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则确定教学班学额。
第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因病无法继续学习的学生(须具备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在报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准其休学。休学时间超过三个月,复学时学校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并征求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
第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接纳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适应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申请转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
学校对因户籍变更申请转入,并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符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应及时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拒收。
学校对招生范围以外的申请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第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对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对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对已修满义务教育年限但未修完规定课程者,发给肄业证书;对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者,可视情况出具学业证明。
学校一般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学业能力提前达到更高年级程度的学生,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或者提前学习相应年级的有关课程。经考查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经得本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后,应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转学。
第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予表彰,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帮助或批评教育,对极少数错误严重的学生,可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学校一般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学生。
第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防止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的学龄学生辍学,发现学生辍学,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
第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章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使用的教材,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依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校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学校不得随意停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一天以内的由校长决定,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天以上的,应经县经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不应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实施德育工作,注重实效。
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内容落实、基地落实、时间落实;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
第二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第二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每个教学斑设置班主任教师,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全面工作。班主任教师要履行国家规定的班主任职责,加强同各科任课教师、学校其他人员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身心康复等方面的情况,协调教育和康复工作。
班主任教师每学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写出评语。
第二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绐学生布置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作业。
第二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重视体育美育工作。
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要上好艺术类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他学科也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发挥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审美要求。
第二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培养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
学校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应做到内容落实、师资落实、场地落实。
学校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好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生产、服务活动要努力与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应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原则。
第二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康复设备和器具。
第二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教育。
第三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做到内容落实、指导教师落实、活动场地落实;要与普通学校、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和学生家庭联系,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要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学校不得仅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
学校每学年要对学生德、智、体和身心缺陷康复等方面进行1-2次评价,毕业时要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报告要收入学生档案。
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1-6年级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两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确定成绩;7-9年级学生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劳动技术或职业技能三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评定成绩。学期末考试由学校命题,考试方法要多样,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要适度。
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的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办法及命题权限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智力残疾学生主要通过平时考查确定成绩,考查科目、力法由学校确定。
第三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第三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学活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接受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用于劳动实习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毕业年级集中生产实习每天不超过6小时,并要严格控制劳动强度。
第四章校长、教师和其他人员
第三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可按编制设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和其他人员。
第三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校长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校长由学校举办者或举办者的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副校长及教导(总务)主任等人员由校长提名,按有关规定权限和程度任命或聘任。社会力量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应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由校董会或学校举办者聘任。校长要加强教育及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熟悉特殊教育业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
第三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享受和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其他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其具体任职条件、职责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教师聘任、职务制度,对教师和其他人员实行科学管理。
第三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教师和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进修计划,积极为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创造条件。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应根据学校工作需要,以在职、自学、所教学科和所从事工作为主。
第四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考核档案,从德、能、勤、缋等方面全面、科学考核教师和其他人员工作,注意工作表现和实绩,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第五章机构与日常管理
第四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可根据规模,内设分管教务、总务等工作的机构(或岗位)和人员,协助校长做好有关工作。招收两类以上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可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其具体职责由学校确定。
第四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国家有规定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四十三条校长要依靠党的学校(地方)基层组织,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其他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教育教学和其它档案。
第四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应与社区、家庭密切配合。
第四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安全的原则设置教学区和生活区。
第四十七条 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实行24小时监护制度。要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管理工作。并经常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
第六章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
第四十八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制度。
第四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设备、教具、学具和图书资料等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要做好预防传染病、常见病的工作。
第五十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学校校舍、设施、设备、教具、学具等都应符合安全要求。学校组织的各项校内、外活动,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师生的安全。
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在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能力。
第五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和教学、生活卫生监督工作。
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年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注重保护学生的残存功能。
第五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饮食管理。食堂的场地、设备、用具、膳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注意学生饮食的营养合理搭配。要制定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措施,建立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制度。
第七章校园、校舍、设备及经费
第五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经费由学校举办者负责提供,校园、校舍建设应执行国家颁布《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学校应具备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专用检测设备、康复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等;要创造条件配置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
第五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搞好校园的绿化和美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五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遵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校舍、场地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其用途;要及时对校舍设施进行维修和维护,保持坚固、实用、清洁、美观,发现危房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主管部门。
第五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的管理,分别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完好率,提高使用率。
第五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减免杂费。特殊教育学校收费应严格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及办法执行。
各级政府应设立助学金,用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第五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收入上缴学校部分应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可按有关规定接受社会捐助。
第五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应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学校经费,提高使用效益。要建立经费管理制度,并接受上级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八章学校、社会与家庭
第六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同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及附近的普通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联系,争取 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第六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指导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JL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培训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师资,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出本地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第六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制度,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第六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应特别加强与当地残疾人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需求,征求毕业生接收单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
第六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应为当地校外残疾人工作者、残疾儿童、少年及家长等提供教育、康复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本规程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章程。承担教育改革试点任务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报经省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调整本规程中的某些要求。
第六十六条本规程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特殊教育学校的非义务教育机构和实施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可参照执行有关内容。
第六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程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八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❺ 教学层次规定的教学大纲的内容具体指什么

教学层次规定的教学大纲的内容具体指: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编辑本段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第二,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第三,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适应;第四,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第五,尊重儿童、尊重自我教育。
编辑本段分层次教学法的好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 增强了学习信心。 分层教学模式研讨会
[1]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编辑本段分层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1.学生编组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4.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学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编辑本段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搞好分层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耱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二)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初稿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老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应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式作,各学校应加以重视,各级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四)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五)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六)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证明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个个都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七)激励机制的建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望采纳,谢谢。

❻ 经济学专业学什么课程所有的

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内学、货币银行学容、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6)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扩展阅读

核心能力:

l、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❼ 袁泉 胡海春主编的 《经济学教程》复习提纲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5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ΔS表示储蓄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
从消费函数C=C0+b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S=S0+sY
式中,S0表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储蓄,S0=-C0,它为负值,表明消费者在没有收入时,必须靠借债度日,存在负储蓄;s为边际储蓄倾向,sY为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储蓄。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1
(三)投资函数 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资本的增量,即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能力的增量。投资是一个“流量”概念,而资本则是一个“存量”概念。
投资者作出投资决定时,首先将资本边际效率(r)和市场贷款利率(i)进行比较。
如果r>i投资增加,如果r<i,投资减少,如果r=i,投资不增不减。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是企业投资支出增加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报酬增量。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这是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扩大,就会使资本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加,产品数量增多,供过于求,就会使产品价格下降或形成库存积压,从而使预期收益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结果,投资者不愿较多投资或减少投资,从而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和失业。
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或下降,可以得出的投资函数为:I=I(i),投资随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利率的提高而减少。
三、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一)简单凯恩斯模型
此模型假定社会上仅有居民户和企业两部门。用Y表示总收入(因是两个部门,没有政府存在,Y为可支配收入),用AE表示总支出,如果Y=AE,此时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这也意味着总供求相等。 因为Y=AE,AE=C+I;Y=C+S,I=S,所以,可以使用收入—支出法及储蓄—投资法两种分析方法研
究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1、收入—支出法
根据Y=AE,可得出均衡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Y=C+I。图中横轴Y为国民收入,纵轴C,I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45°线上任意一点均表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AE=C+I,即消费曲线与投资曲线所表示的总支出曲线,该曲线与45°线相交于E点,经济处于均衡状态。E点是家庭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之和正好等于总收入,此时的收入为均衡的国民收入。
E点的左边总收入低于总支出,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企业必将提高产量和就业水平,从而增加收入。
E点的右边总收入高于总支出,市场出现供过于求,企业必将减少产量和就业水平,从而减少收入。
因此,不论在E点的左侧,还是在E点的右侧,经济都会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调整,使收入增加或减少,直至达到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C,I
Y=A

E

45。 0 Y0
Y

2、储蓄——投资法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AE=Y,Y=C+S,AE=C+I则S=I,因此,国民收入的决定也可以通过研究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来进行。
图中,横坐标代表国民收入,纵坐标S,I分别表示储蓄和投资;S曲线为储蓄曲线;I曲线为投资曲线,这里的投资假定是自主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变化没有关系,每年的投资是一个常数,投资曲线必然是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水平线。I曲线和S曲线相交于E点,该点为均衡点,表明均衡国民收入为Ye,即家庭部门想要的储蓄正好等于企业部门想要投资的数量。
E点的左侧,I>S,表明当年生产的剩余产品(总产品中未消费掉的部分)不能满足投资支出的需要。不足的部分只能由以前生产的产品加以弥补,这就引起存货意外的减少。这一信号必定刺激厂商增加生产,从而使收入水平提高。
E点的右侧,S>I,表明投资支出不能吸收当年生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6 产的全部剩余产品。这就形成存货意外的增加(产品积压)。这一信号使得厂商减少生产,从而使收入水平下降。
总之如果离开了E点,S与I之间处于失衡状态,只有到达E点S=I,表明当年剩余产品的供给(S)恰好等于对剩余产品的需求(I)。国民收入回到均衡水平。 I,S S I E I
0
Y0
Y

以上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收入与支出、储蓄和投资决定了同一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二)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萧条缺口和膨胀缺口
宏观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称作均衡的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潜在收入。潜在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最大的国民收入。而非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均衡收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般为均衡收入。
当一个国家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时,便出现了萧条缺口,当均衡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时,便有了膨胀缺口。
C, I
充分就业线 C2+I2 D
C + I E

C1+I1 A
0 Y0 Ye Y1 Y

图中,纵轴代表总需求或总支出,横轴代表总供给或总收入,45°C线上每一点表示总需求=总供给,
Ye为最大产量线(充分就业线)。
C+I是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所要求的总需求曲线,它与Ye线相交于E点,所以在E点上,既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这就是充分就业均衡点。
C1+I1为实际总需求线,它与Y1线相交于A,这时的实际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要求的总需求,这时有效需求不足,表示厂商出现了未计划的存货,产品卖不出去,需解雇工人,减少生产,以求均衡,因此GNP下降到Y0。从客观经济的角度看,政府应该阻止这种现象发生,AE称为萧条缺口。
C2+I2是另一条实际的总需求曲线,与Ye线相于D,这时实际的总需求高于与充分就业相适应的总需求,这时有过并需求,但该经济在Ye已达最大产量,无法满足需要,唯一的可能是价格上升(通货膨胀)。ED称为膨胀缺口,政府需采取措施消除通胀缺口。
(三)乘数效应 1、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2、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 ,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3、消费支出乘数:指收入增加量与消费增加量之间的比率。用KC表示消费支出乘数,则KC=△C/△I
四、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五、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第五讲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一、货币定义和度量
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或者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物品。
货币层次的划分:M0=现金(钞票+硬币,不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
M1=M0+活期存款(支票帐户存款)

M2=M0+全部存款
M1被称为狭义货币,M2被称为广义货币。西方经济
学当中使用的货币概念一般指M1。 二、货币需求(流动偏好)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通货和活期存款的形式保有财富的要求,又称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是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7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消费者个人和企业为应付日常交易需求而保持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利率因素。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
预防动机是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预防性货币需要量同样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
如果用L1代表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用Y代表收入,i代表利率,则该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L1=L1(y,i)
2、投机动机
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获得投机利益的机会而保留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一般认为,货币的投机需求与收入无关,只与利率有关。利率提高,货币的投机需求则减少;反之,利率降低,货币的投机需求则增加。这是因为当利率水平低时,一般证券价格一定高(证券价格=证券收益/利率),利率水平已低,则未来更低的可能性较小,提高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说未来的证券价格更高的可能性较小,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时宁愿保持货币而不持有证券,即货币的投机需求量较大。如果利率水平低到临界点,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穷大时,即人们将全部的证券全部换成货币时,就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i表示利率,则:
L2=L2(i)
流动性偏好就是由上面三种动机所决定的全部货币需求量之和。如果用L表示货币的总需求量,则 L=L1(Y,i)+l2(i),简化为L=L(Y,i)
(二)货币数量论
MV=PY是费需交易方程式 1、传统货币主义:MV=PY
2、现代货币主义:MV=PY 3、后凯恩斯主义:MV=PY
符号上加“一横”表示该变量倾向不变。 三、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一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二)影响货币供给的三大行为主体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3、公众
(三)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
存款创造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通货流入银行后,经很行体系连续存贷所引致的成倍的存款总额。 以(△Dd)R表示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引起的活期存款创造,以(△Dd)C表示现金发行增加引起活期存款创造。以△Dd表示总的活期存款创造,可得出下式: 1 (△Dd)R=△R rd+e+K+rtt
1
(△Dd)C=△C rd+e+K+rtt
1
∴(△Dd)= (△R+△C)rd+e+K+rtt 1
=(△H)rd+e+K+rtt 式中,rd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e表示超额
准备金率;K表示通货占活期存款比率(提现率);rt
表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t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H表示基础货币增量。

1
其中, rd+e+K+rtt 称为存款乘数或存款扩张倍数。
(四)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
1、基础货币(高能货币)
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准备金构成了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的负债在存款创造从而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把中央银行的负债即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准备金之和称为基础货币,则H=C+R。基础货币的增加就是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和现金发行的增加,则△H=△C+△R 2、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按M1的统计口径,货币供给为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即MS=C+Dd,则增加的货币供给△MS=△C+△Dd
=K·△Dd+△Dd

1+K
1+K
∴△MS= rd+e+K+rtt 式中 ,rd+e+K+rtt 为货币乘数。

四、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均衡通常指在一定利率下的货币供给量(MS)等于货币需求量(L)。如果MS>L,均衡利率水平下降,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8 如果MS<L,均衡利率水平提高。
货币均衡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第六讲 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相关理论 (一)物价稳定(避免通胀和通缩)
1、通货膨胀 (1)含义和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冲减指数。
(2)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助动型等几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两种。
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3)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
2、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二)充分就业
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2、失业种类
(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
前三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种失业率被称
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 3、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也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为2.5%),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以g代表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给实际GNP带来损失的百分比,以U代表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以u代表实际失业率,以a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负向关系的系数,按奥肯的计算,该系数为3。因此,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时每增加1%的失业率而使实际GNP下降的百分比的公式是:g=a(u-u)
4、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论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三)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及追求长期经济增长
1、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1)“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
(2)“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故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3)中长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9 
(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
此外,还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3)经济增长模型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
(4)经济增长极限理论
又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2)快速的人口增长;(3)广泛的营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日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溃,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去平衡(略)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运用
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是政府的公共工程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对居民户的各种支付
等)。
(一)古典学派的“健全财政”思想
(二)凯恩斯主义的“补偿财政”思想 (三)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手段 1、自动稳定器
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变量或者说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它包括:累进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农产品价格维持的实行;公司和个人储蓄。
2、“相机抉择”的财政手段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措施。
一是变动公共工程等政府支出方案 二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支出 三是变动税率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1/1-MP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GT= MPC /1-MPC 政府税收乘数KT = MPC /1-MPC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着税收的降低而减少,随着税收的增加而减少)
政府税收乘数小于政府支出乘数,它的幅度为一个MPC因子,其原因是当政府在支出增加1元时,这1元钱会直接花在国民收入上。而当政府减少1元税收时,这1元中只有一部分花费在消费上,另一部分会储蓄起来。这种对1元钱做出的不同反应,就足以将税收乘数降至支出乘数以下。用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三、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
(一)货币政策
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是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
二是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三是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阅读全文

与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