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怎么样
原帖地址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977296.shtml 一周前,有位天涯的网友向我推荐了一篇帖子《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以下简称《冰冷真相》),就去看了看,发现这篇“flp713”写的帖子确实很火,自2011年12月10日开始到今天,主帖点击量已达五百多万,回复一万五千多条,而扫视一下内容,发现有些熟悉,想了想,才记起前些日子好象在哪里看到过其中部分内容,显然是有人在网络上摘录推荐过。 仔细看看,帖子的内容确实不错,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清晰流畅,虽然内容可能许多其他经济学家早有论述,但很少有他这么简单、清晰、通透、直接、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作者张口“文盲”,闭口“文盲”的骂着读者,但无数网友仍然蜂涌相从,甘愿以“文盲”自居,企求作者更多的指点。 我对这个帖子很欣赏,除了其许多观点与我非常一致外,也有另外一点,即听那推荐的网友说,作者曾在微博中推荐过我的一篇文章《是什么遮蔽了时寒冰的眼睛》,他就是因作者的推荐才找到我的。其实,《是什么遮蔽了时寒冰的眼睛》就是我在09年写的《以觉醒抗拒掠夺》,当时我发在天涯的“关天茶舍”等论坛,收入当期《关天网刊》;后来,还因这篇文章获得了绍兴E网的年度人物称号和独立思考奖章。但此文当年虽然引起一定反响和转载,但读者面并不广。2011年初的时候,却突然在好几个网络论坛被人改名为《是什么遮蔽了时寒冰的眼睛》重新发了出来,引起较大反响,特别是凯迪的猫眼看人和天涯的经济论坛,关注和回复都比较多。《冰冷真相》作者“flp713” 无意中也看到了此帖,并“足足看了三遍”。 于是,惺惺相惜之下,也就在“flp713”的微博中回复了一句。第二天,他就发来信息,加为好友。此时,我已经得知“flp713”的真名叫袁浩,他的《冰冷真相》已被出版社看中,正在出书。QQ上聊了一阵后,他就让出版社给我寄了一本新书,23日收到,却是比袁浩自己更早拿到了新书。 袁浩说,他新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我《以觉醒抗拒掠夺》中的一些观点。这让我有些洋洋得意:已经有二本书受到我这篇文章的影响了。另一本,是时寒冰的第二本书《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这二天捧着新书阅读,老实说,最初的感觉是不如读网上的帖子舒服。原帖中一些率性而为的口头禅(如不绝于口的“文盲”)被删,少了许多生动趣味;其实,虽然一些读者对被骂“文盲”而不高兴,但更多网友读者,却是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爱意”,理解的人都明白,这是一种爱之深而恨之切的意味,并不真是污辱性的辱骂。书中这些一概没了,却是反而令人若有所失。另外,可能是因出版的关系,书中的语调温和了一些,与网帖相比,就”冰冷”的程度而言,下降了不少,也使书的魅力也少了许多。 袁浩先生在重庆从事房地产投资、咨询、项目策划等工作,喜读书,好思考,学识和论述虽然没有专业经济学者的严谨与周密,但观察力和思考力,却在许多学院派的经济学者之上,特别是在联系中国现实对宏观经济的解读方面,在向普通人群讲解现实经济真相,传播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的基本知识方面,确是特别擅长,虽然也有一些朋友认为其观点无多少原创性和出奇之处,但我认为,他表达的方式与技巧,能够让那么多网友恍然大悟,怵然惊醒,就是上善之举,功莫大焉。袁浩先生是把许多艰深枯燥的宏观经济知识,经自己深入思考,以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专业知识与普通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大部分读者从中可以一窥其中奥秘,实是有莫大启蒙之功。 我在《中国的“死路”》一文中曾说过:“对知识的传播者和信息的公开者,民众无论致以多崇高的敬意也是不过分的。”无疑,网友读者们对《冰冷真相》的喜爱和热捧,也是源于作者竭尽所能的向读者传播他的所思所得。 《冰冷真相》的亮点,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揭示了中国管理层的内在隐秘思路,这是许多人光看政府经济报告领悟不出的东西,对普通民众理解中国宏观调控的实质有很大帮助。 二、 以三个阶段货币蓄水池来形容三十年来经济改革的总体趋势,非常生动形象。 三、 对未来中国土改的论述,相当深入和到位。 四、 对中国产业链的困境揭示,比较形象和深刻。 但是,由于从2011年12月开始写帖到本月出书,不过短短三、四月,时间上很是仓促,许多内容可能是临屏而写,在论述细节上也就有许多问题和不妥之处,某些建议、呼吁也不怎么切合实际,一些论述、判断有可商榷之处。如昨晚我向袁先生指出,该书196页中有一句:“对于税收这个蛋糕的划分,应该把增值税等流转税全部划给地方”,我说这个建议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话,中央政府真的要喝西北风了,把增值税从目前的75%归中央,25%归地方,改成中央和地方各得50%,或四六开,才是比较合适和切实的。 《冰冷真相》作为一本启蒙性的宏观经济读物,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影响其基本的立论与判断。 不过,最后部分对中国未来10年六大危机、对策和出路的论述,我不怎么满意,感觉袁浩没有把握住关键的东西。我觉得,他列举的人口、社保、国进民退、产业升级,资源透支、水、粮食等诸大危机(好象有七个了)中,人口、社报、国进民退等都属于制度问题,可以归属到一个制度危机内。后面的资源透支、水、粮食都是资源问题,也可以归属到一个资源危机内。 所以,我想就危机和对策的问题,也陈述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危机,是制度危机。当前的经济制度,已经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进度,成为制约宏观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阻力。但这些经济体制方面的危机,不是单纯靠经济政策能够改变或扭转的,目前经济改革到深水区遇到的问题,需要政治改革才能解决。袁浩建议用理论创新来获得制度红利,是其中一个方面,但他指的好象只涉及经济领域,这是我认为不够的。 第二大危机,也不是资源危机,而是人才危机。中国产业想要升级,除了体制方面的问题外,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虽然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但能够担当开创性重任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却是极端缺乏。人才问题的根源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源头,又是政治问题,。 第三大危机,才是资源危机。这个是国内的官方、民间经济专家、学者们最喜欢讲的,我就不多说了。但袁浩在书中提到了“荷兰病”,又针对国内经济状况,指出“越是资源丰富的省份,到后来经济发展越是缓慢”。我却觉得甚有品味之处,对国内许多过度重视资源作用的观点,我觉得是一帖很好的清凉剂。因为从这里可以推论出,自然资源不是一个地区或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良好的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日本、香港等地都以资源贫乏之地,取得发达繁荣之经济,即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凡是在宏观经济中大谈特谈什么资源争夺,却忽视制度及人本身作用的所谓专家学者,我都是蔑视之。 袁浩提供的第二个对策是中央向地方让渡财权、事权,鼓励地方改革创新。这是我非常赞成的观点。但这里有一个隐藏着的问题,即地方政府如果利用中央的放权胡作非为怎么办?不解决这一点,中央就有借口集权集财,相信皇帝不相信贪官的普通民众也可能不会领情。有中央集权思维倾向的传统文化,确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意识形态。前段时间,有个名人在微博大谈地方架空中央的危害性,我就回了一句:“地方架空中央没什么可怕的,只要让民众再架空地方政府就行。” 所以,我的观点是,还财权、事权于地方政府,远远不够,要还权于民,还财于民。要让国民真正有政治权利,有选举、罢黜地方、中央领导人的权利,享有自己创造的大部分社会财富的权利;要让民营企业、民间自治组织架空各级政府的许多非法管制机构,替代垄断国企(国企的实质是官有,而不是全民所有,官有垄断企业于市场经济而言,是社会的毒瘤,有百害而无一利),直至废除地方和中央名目繁多的和谐机构,才能真正实现让人民当家作主的诺言,才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相匹配。 前几天,袁浩把我拉入了他创建的“宏观经济”群,因网友经常讨论一些社会、政治问题,就有另外的网友建议只讨论经济问题。但正如袁浩所说,政治与经济是一体二面。我在《以觉醒抗拒掠夺》一文中也多次强调,利益只会跟随权利而走,有政治权利的人,才会有经济利益上的确切保障。所以,最长期的投资,是对政治权利的投资。最长远的赚钱途径,是对自身政治权利的争取和捍卫。不愿或不敢谈政治者,不配享有社会财富! 如果你默认某组织才能谈政治,那也就等于承认只有某组织才能享受、支配整个社会的财富,你只需做好奴隶的本份就行。 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被掠夺者的权力和财富,只会在抗拒掠夺的过程中有所增长;被奴役者的自由和尊严,只会在反抗专制的过程中有所提高。洞悉世间残酷冰冷的真相,你的灵魂才能震动和觉醒,而每一个觉醒了灵魂,勇于表达独立意见、捍卫自己权利、财富和尊严的灵魂,即是人间的火炬和灯塔,既给自己以信心与力量,又给他人以温暖和支援,从而使我们生活的世间,多出一份走向光明的希望。 2012.3.26-27
㈡ 求《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这本书,请发[email protected] 谢谢
已发送,查收。
㈢ 经济的真相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经济的真相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经济的真相
作者:皆不在其白
第01章 兴趣小组
更新时间2011-10-30 1:22:44 字数:3241
“凯子!还不起来。”寝室长火急火燎的窜进寝室,一边找着毛巾一边随口喊道。“8点了啊。”
“哦。才8点,慌什么啊。”寝室最里面靠东的床铺上,凯威儿翻了个身,含含糊糊的回答道。被子蒙着头也不管寝室长听清楚没有。
“你真猛!”伸头看了一下课程表,寝室长一手从书架上拉出一本书,另一只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支笔,随手拽起水杯,就慌慌张张向外冲去。“快点名了啊,哥哥先闪了。”走到门口,寝室长还不忘喊一嗓子,然后就不管不顾的跑了。
“都大学了,还点名。”半天,床上才传出些响动。显然,凯威儿对点名很有些不满。又翻了个身。“恩,今天上午的课。不去没事。”凯威儿默默的想着。
其实,凯威儿早就醒了。寝室里还不到7点就有人起来,外面走廊里也乱糟糟的。只是他就想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再说上午还有事,这就更让凯威儿找到了赖床的理由。
“恩,预备了。”预备铃声在寝室里也能隐隐听到。“起来吃饭,一会该没饭了。……靠,还点名。”显然凯威儿还是对点名有点耿耿于怀。
大学里的点名不像中学里,基本上起不到什么效果。寝室里的人会替答一下到。即便被记住了,给班干部说一下,也能划掉或是记个请假。只要任课老师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一般都没事。不过大多学生还是挺自觉的,随意缺课的并不多。
按理说点名并没有什么不对,而且大……
㈣ 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的出版信息
ISBN:9787802347595
定价:39.80元
作者:袁浩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开本:16
页数:260页
开卷分类:经济与管理
㈤ 求这几本书的pdf或txt格式1《被掩盖的经济真相》2诚信的背后3苹果橙子经济学4伟大的博弈5财富的帝国6资本的
我也特别喜欢你要的那几本书,但是找不到,希望你能发给我[email protected]谢谢
㈥ 这才是经济学-经济学的误解与真相txt全集下载
这才是经济学-经济学的误解与真相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㈦ 经济学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
[经济学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
经济学真相
——郎咸平教授所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
年前有机会听了郎咸平教授的一次讲座,本来是要写博文的,经济学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但郎教授在讲座伊始就提了3点要求:1、不允许录音。2、不允许摄像。3、不允许写相关博文。出于对他的尊重,讲座内容我决定不置一词。
郎教授演讲那天,会议厅的门口设了书摊,专卖他的书。主持人告诉我们,讲座间隙可以拿着他的书找他签名。这也是讲座的主办方一贯的做法,演讲者能多推销书籍,听讲者也能乘机索要签名,皆大欢喜。我后来就买了郎教授最新出的一本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没想到郎教授却耍起了大牌,一到休息时间就躲进贵宾厅,再不露脸。这让我十分恼火。我觉得我是否稀罕他的签名是一回事;但他赚走了我的钱,拒绝签名显然有点过分。后来我找到会务组,让他们帮助解决了。我下面要写的读书心得就是关于这本书的。
在阅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之前,我不曾看过郎教授写的书,但却看过别人发给我的不少邮件,内容都是郎教授阐述的经济观点。看了以后,我就有两点体会:第一,这人挺牛的。第二,这人狂得可以。看完这本书,这两点体会就更深了。
先说郎教授的牛。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富士康。富士康事件是2010年最轰动的事件之一。事件发生后,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民众基本上都把矛头对准了郭台铭,认为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但郎教授却透过现象看本质,告诉我们悲剧的真正制造者是美国苹果公司。他在书中尖锐地指出:“按照我们的发现,苹果在尽一切可能挤压富士康的利润,富士康只能靠加大员工的劳动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必须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才能满足苹果的要求,所以说苹果就是美国人虚伪的化身,苹果才是造成80后、90后年轻人自杀的真正背后黑手,富士康只是它的工具而已。”
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绝非信口开河,有强有力的数据做支撑,他写到:“每一个ipod富士康只能拿到4美金,占利润的1%还不到,因为这里面还没有剔除电费、设备费用、材料费用等等这些生产成本,其他99%的钱都是被苹果赚走的,读后感《经济学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
还有一个例子是年轻人拜金。该书第六章的小标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没有出头的机会》,章节中提到了被扭曲的相亲产业链,并引用了马诺的话:“我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说实在的,我对恶俗的相亲节目十分不齿,对马诺们也十分鄙视。只把这一现象简单地归结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未曾探究过深层次的原因。郎教授却剖析道:“当我们在骂这些人拜金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个社会其实并没有给她们一个公平成长的机会。我们整个社会上升的渠道已经被少数人掌控了。当这些年轻人感觉到前途无望的时候,她们发现只有一艘船可以搭,就是嫁人,嫁给什么样的人才能有出头的机会呢?对于她们来说,嫁个有钱人是个不错的选择……美国这个社会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呢?那就是给每一个人一个畅通的上升渠道,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我们之所以拜金,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没有给每个人一个平等的机会。”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发发牢骚、骂骂娘谁不会,郎教授和我们比,只是骂法新鲜一些而已。错!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郎教授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牛人。他在回答“为什么”的同时,不时提出良好的建议。比如还是富士康,他认为中国的代工企业可以尝试放弃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而学习“佳能”的“细胞式”生产方式,即一定数量的人围成一圈,共同完成几道工序,圈里的每个人都会生产这几道工序。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某个人的缺勤不会成为生产瓶颈。第二,人是社会动物,边生产边交流,不仅不会降低生产效率,反而能提升效率,实践证明也是如此。
再来说说郎教授的狂。《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印证这一点。郎教授在前言中无情地挞伐我们的政府只知道动用“打压”这一种手段来处理问题;正文中又多次嘲讽一些所谓的专家愚不可及。但,谁让他有狂的资本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郎教授这本书里谈论的都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总共有十六个),包括“为什么我们的工资这么低”,“为什么我们的房价这么高”等等,如果你不想糊里糊涂过日子,并想有一些应对之策,看一看,很值!
〔经济学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