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经济学角度谈谈学习
书中自有黄金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㈡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读书
从经来济学角度来说,
人是生产自力当中具有决定因素的力量。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标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而只有读书才能够培养人才才能够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所以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定应该读书。
㈢ 从经济学角度谈市场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制1、设市场价格P1>Pe,如图:此时,QS>QD,QDQS的距离为供大于求的产品数量即过剩的产品的数量,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过剩产品的存在必然导致价格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最后达到E点,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求保持平衡。
2、设市场价格P2>Pe,如图2-3此时QDQS的的距离即为短缺的量(供不应求)。此时,价格的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产量,同时抑制消费。所以价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使有供求保持一致。
㈣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三国演义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魏、蜀、吴三国演义,另外早期还有董卓、公孙瓒、袁绍、刘表、刘璋这些利益集团。现在世界经济棋盘上形象地说也正在上演“ 三国演义”:美国、欧洲和新兴经济体。当然还有日本、韩国、东南亚、海湾、拉美等等,这些相当于三国时期的董卓、袁绍、刘表、刘璋。
主要想谈这样十个问题:第一,“ 三国演义”中,美、欧、新兴经济体为主角,其余为配角;第二,美国引燃金融危机祸及全球, 屡败屡战, 目前呈现复苏趋势, 但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第三,美国金融危机引爆“ 欧债危机”火药桶,欧洲是屡战屡败,如果没有“ 特殊疗效”无解;第四,欧债的火药桶爆炸再祸全球,影响全球复苏; 第五,“ 欧洲之解” 在体制上或进也就是成立“ 欧罗巴国”,或退就是解体;在技术上唯有发生“新技术革命”或有一解,因为欧洲曾经是产业革命发祥地,但几率不大,至少远水不解近渴;第六,新兴经济体腹背受敌,面临着增长、通胀、结构三面夹击;第七,日本从来就是政治附庸,经济也已趋于“ 边缘化”,其他集团是各演各角;第八,需要全面考虑政治、社会、自然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不能就经济论经济,就金融论金融。哈耶克讲过一句话,“ 一个只懂经济的经济学家不是一流的经济学家”,所以要全面考虑政治、社会、自然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美国最近提出重返亚太战略,这是美国近二十多年来的第三次战略调整。苏东解体后的第一个十年,它的战略是消化苏东解体的成果,推进北约东扩;第二个十年, 9·11 事件后,它的战略是引领全世界反恐;现在拉登也打死了,它要进行第三个十年的战略调整,就是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包含政治、经济双重目的;第九,跳出眼花缭乱的现实世界,从形而上的角度,从哲学角度回头再看看世界;最后,中国怎么办?如果有时间,也谈谈目前社会比较关心的一些金融问题。
关于中国怎么办的问题,每次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前面要说的话很多,但时间有限, 最后都来不及细说, 所以,我想先强调几点: 中国怎么办?第一,“ 三国演义” 中,美、欧、新兴经济体此消彼长,给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二,我为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忧心如焚,日忧夜叹;第三,我担心目前的社会状况,不敢保证能抓住这个机遇;第四,当前,全社会缺少一种精气神,缺少一批“ 真人”,缺少产生“ 真人” 的土壤;第五,如果抓不住这个机遇,凭美国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它的体制、创新精神,美国可能将再振雄风;第六,不进则退,如果抓不住机遇,我担心中国可能会被打回原形,引发更多矛盾;第七,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要清醒,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㈤ 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城市的存在条件及其发展
首先,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经济规律能在城市发挥作用。
㈥ 谈谈从经济学的角度计算读大学的成本
虽然也有人认为我们不能完全以金钱多寡来衡量上大学的意义,这样算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误解,误以为孩子越早出去工作就越划算。但在笔者看来,给上大学算笔经济账,让大学生们从具体和直观的数据中,看到父母供自己读大学的不易,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用经济账算算荒废一日功课要亏多少钱,结果让大家都觉得肉疼。如果用湖南高校学子平均消费来算,逃课一天,每天损失超过300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成本,这个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等。以往我们谈到读大学的成本,首先想到的是大学的学费、大学生的生活费,而实际上,这些成本都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成本,其他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成本往往更大。用这个“大学成本计算公式”一算,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各种花费和“损失”都一目了然了。正如有大学生所言,以前对这笔成本支出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而看了这笔账单之后,自己再也没有理由和借口浪费父母的钱了。
而且,这个成本计算还可以让大学生们明白,要想让自己的求学生涯不做“亏本生意”,就应该认真对待学业,因为不管是旷课,迟到还是早退,都意味着一笔经济损失,只有充分利用好大学中的每一寸光阴,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稀释”相应的成本代价。
以前某地警方曾经发布过“打架成本”,也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奉劝公众不要打架。这个“读大学成本计算公式”和警方的“打架成本计算公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善意提醒。
㈦ 从经济学的角度谈毛概
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后两条统一战线、群专众属路线,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就是一个经济要素必须在很大区域展开才能发挥作用。需要很多人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个经济要素有深厚基础才能存在、延续、发展。
实事求是,要义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一唯物方法论唯物认识论,从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建设规律、资源配置规律看,是承认的。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价值(或者是精神价值),也经历了初创(个人思考)、转化(指导革命实践并在实践中多方面展开进行文献总结)、实现(成为人们的精神信条并被后世继承)的过程。
㈧ 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你理想中的发展模式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㈨ 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城市化概念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并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提出了科学的预见。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也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避免陷入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陷阱之中。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所谓供给侧,总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这一方面。而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另一方面又必须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生产力这个层面上,而是必须深入认识生产关系这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地从完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已经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所产生的巨大能动甚至决定性作用。仅仅从生产力角度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因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注重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只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迷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基础。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同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计划,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所产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持社会生产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按劳分配原则基础上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避免社会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从而不仅能够保证社会公平和正义,极大地焕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也避免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民群众的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必须遵循的路线和道路原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在于它以追求无止境的价值增殖或赚钱为目的,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生产力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与此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与资本的内在要求相矛盾的。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表现在各个方面: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含义在于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从而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及价值量必然下降,可是资本追求的却是剩余价值,而不是物质财富。这样,资本生产的商品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以及剩余价值就越少,从而平均利润率具有一种下降的内在趋势,这就迫使资本必须加快积累并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使同一单位的资本获取的剩余价值会更少,平均利润率进一步趋于下降。这就形成一种循环,正是这一循环推动着资本主义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第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的实现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足够的市场购买能力来消化或购买大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恰好不能保证这一条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与生产供给相比总是不足的,因为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造成财富占有在资本一方和劳动一方的两极分化。除此之外,资本主义生产还表现为一种无政府状态,即使是资本之间的相互需求也具有不确定性和经常的不平衡。因而,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与最终消费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型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这些矛盾总是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方法来进行一种强制性的解决。第三,资本为了获得利润或收益的最大化,在职能资本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个庞大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系统。信用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的集中和一定阶段的经济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创造出一套投机和欺诈机制,使现实资本地转化为虚拟资本,从而产生了国民经济金融化,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最终必然产生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引发经济危机。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矛盾会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最终给广大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因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朝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去改,绝不能如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盲目迷信市场的力量,而应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解决供给侧问题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模式,而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决定的。一定性质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了一定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决定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同时,一定经济制度下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关系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一定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一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对外贸易增长乏力、部分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资源生态危机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问题都具有供给侧的性质。因而,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切合实际的。但必须深究的问题是,产生供给侧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问题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但是,必须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个“牛鼻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特殊经济体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经济增长模式。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于地方政府在实际职能上的企业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造就了中国经济在一定阶段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又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指出的那样,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中,如何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尤为重要。因而,改革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才是治本之策。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如何通过改革,使地方政府一方面在经济增长中继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综合改革和发展目标,这是能否解决供给侧问题以及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四、供给侧改革既应强调供给又要关注需求,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四个环节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转化的过程。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生产在其中始终起着支配的作用,社会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始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因而,必须始终重视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分配、流通和消费对于生产的巨大反作用。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个基本理论出发,才能全面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分配、流通和消费方面的改革的辩证关系,也才能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仅仅从供给或需求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是片面的,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割裂开来更是错误的,必须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而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直接来源于企业的活力不足。企业活力不足的根源在于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市场,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市场是因为它们生产的东西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而供求之间的矛盾既来源于供给侧,也来源于需求侧。因而,在强调和注重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必须进一步重视需求侧的作用和需求侧的改革,其中,投资体制的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供给侧的改革与需求侧的改革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改善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如此,还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长期经济变量和短期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供给侧地具有长期的性质,而需求侧地具有短期的性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供给侧也存在短期的经济变量,需求侧也具有长期的效应。就供给侧方面来说,不仅存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等长期经济变量,也存在产品库存、过剩产能、产品质量等短期经济变量。就需求侧方面来说,出口、消费和投资不仅具有短期经济效应,同时也会产生长期经济效果。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注重影响长期经济变量的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有关政策措施解决短期经济变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既要把这两个方面区别开来,又要对它们进行全面统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还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都没能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因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据这两种经济学理论所制定的,无论是新自由主义政策还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从而也未能消除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决抵制这两种经济学理论和思潮的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方面具体政策。望采纳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