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皮古的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是什么,与帕累
paine,我参考了一下《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厉以宁、吴易风、朱懿著,商务印书馆1984)。这本书认为帕累托对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最优状态”这一分析工具,而在分析最优状态时又采用了埃奇沃思使用的“无差异曲线”和“契约曲线”概念。帕累托提出“偏好顺序”来代替效用计量,即认为只要根据在市场观察到的消费者行为就可以确定各个人在既定的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所达到的最大偏好状态。后来经济学家把“偏好顺序”表示满足的理论叫做“序数效用论”,把“最大偏好状态”叫做“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两个概念都为后来的福利经济学家所用。在我的理解看来,我们不能称作“帕累托福利经济学”,如果要考察帕累托与庇古之间的关系,也只能说帕累托对庇古创建福利经济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指教。
帕累托福利经济学不能一种理论,而是一种范式.即从序数效用论推导出一个所谓有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此时福利最大.
而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主要讨论的是国民收入的规模\分配等问题.他讨论了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社会净产品,即关注了社会成本问题,外部性等,提出了市场失灵时的作用.这是对自由主义的修正,或者说是反动.当然,他的理论后来面临了科斯的挑战,政策上又回到了自由市场.从庇古到科斯,会感觉世界被完全颠倒了过来了.
B. 皮古的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是什么,与帕累托福利经济学有何异同
paine你好,我参考了一下《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厉以宁、吴易风、朱懿著,商务印书馆1984)。这本书认为帕累托对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最优状态”这一分析工具,而在分析最优状态时又采用了埃奇沃思使用的“无差异曲线”和“契约曲线”概念。帕累托提出“偏好顺序”来代替效用计量,即认为只要根据在市场观察到的消费者行为就可以确定各个人在既定的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所达到的最大偏好状态。后来经济学家把“偏好顺序”表示满足的理论叫做“序数效用论”,把“最大偏好状态”叫做“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两个概念都为后来的福利经济学家所用。在我的理解看来,我们不能称作“帕累托福利经济学”,如果要考察帕累托与庇古之间的关系,也只能说帕累托对庇古创建福利经济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指教。
帕累托福利经济学不能一种理论,而是一种范式.即从序数效用论推导出一个所谓有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此时福利最大.
而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主要讨论的是国民收入的规模\分配等问题.他讨论了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社会净产品,即关注了社会成本问题,外部性等,提出了市场失灵时政府的作用.这是对自由主义的修正,或者说是反动.当然,他的理论后来面临了科斯的挑战,政策上又回到了自由市场.从庇古到科斯,会感觉世界被完全颠倒了过来了.
C.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上仍属于什么状态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上仍属于一个“理想”状态,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不能内给出令人容信服的答案,也没有改变人们对经济福利问题的思考方式。但是,他第一次建立起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史上标志着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个新的分支的产生,因此,庇古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D. 庇古认为经济福利在很大的程度上受什么影响
庇古认为:“来经济福利在很大的自程度上受影响于:(1)国民收入的大小;(2)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状况。”
这是庇古福利经济学主要涉及的两个命题。庇古把“福利”区分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种。前者指人们对一般的欲望、感情和知识等方面的满足,这已是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后者专指同人们经济生活有关的效用的满足,这是可以用货币直接或间接衡量的福利,也就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中所论述的“福利”。
E. 如何理解庇古《福利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的观点。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 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庇古从第一个基本福利命题出发,提出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增加社会产量。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庇古认为,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纯产品,从社会角度衡量和从个人角度衡量并不经常相等。当边际社会纯产品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品时,国家应当通过补贴扩大生产。当小于时,国家应当通过征税缩小生产。只有每一生产要素,在各种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品都相等时,才达到社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以自由竞争为前提,他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社会经济福利极大化。 庇古从第二个基本福利命题出发,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大社会经济福利,必须实现收入均等化。他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广到货币上来,断言高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小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他所说的收入均等化,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来举办社会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享用。庇古认为,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均等化”,就可以使社会经济福利极大化。
F.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英语:welfare economics)是对经济体系的规范性分析,即经济运行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问题的研究。
福利经济学在简单的自利人性的假设下,设定评价人类行为效率或效益的唯一标准是效用,它以如此简单的联系来评价和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确认人必定以自利的行为来谋求效用或福利的最大化。
(6)庇古福利经济学的特征扩展阅读
福利经济学的原理
福利经济学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的配置,既符合帕累托最优效应。
在福利经济学的角度,通过政企合作改善小餐饮经营现状,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根据帕累托最优的福利标准,如果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能够使得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得到改善又同时保证没有其他人的福利因此受到损失。
G.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论点:①资源最优配置论,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一个行业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时,国家可以通过补助金政策扩大这个行业的生产;反之,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缩小这个行业的生产。②收入最优分配,其标准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当这一目标得到实现时,社会经济福利即达到最大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则,认为收入分配愈平均,则货币的边际效用愈大,所以主张通过累进税政策实现收入分配的平均化。③外部性理论。庇古发挥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性理论,提出了内部经济性的内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等概念。
H.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分支,致力于把道德评价标准运用于经济制度。它认为,实回际的社会经答济目标是假设的,而不是由经济分析所决定的。例如,从福利的观点评价一种经济制度的作用时,首要的社会目标可能是:个人选择的最大自由、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每个人都能达到最适宜的生活水平,而这种生活水平决定于人们的爱好和抉择并只受可利用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限制。福利经济学通常认为,最好的答案是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不是让某个人或某个厂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润。福利经济学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这一领域。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只有竞争性的边际成本定价才会使资源的分配使用达到最优状况。只有在所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换率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变换率相等时,才有可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对生产进行最优调整。
I.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哪种理论的发展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他完全是在马歇尔等人回的一般经济的基答础上,讨论福利概念以及与福利有关的各种理论。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庇古一味沿用马歇尔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福利经济学,决定了这一学说存在着致命的缺点。他所谓经济福利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基础上,认定效用可以衡量,这是他的理论的根本错误。他以为采用马歇尔的办法,即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就可避开效用衡量的难题。
J.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命题是什么
庇古福利经济学主要涉及的两个命题是:(1)国民收入的大小;(2)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状况。。首先,庇古把“福利”区分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种。前者指人们对一般的欲望、感情和知识等方面的满足,这已是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后者专指同人们经济生活有关的效用的满足,这是可以用货币直接或间接衡量的福利,也就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中所论述的“福利”。庇古认为这种福利“对全社会总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他用马歇尔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原则来衡量个人的经济福利,然后加起来形成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为衡量经济福利,庇古提出了边际效用基数论,他认为,福利在于满足,满足由效用表示,而且,满足或效用可以用人们为获得它们而愿意支付的货币量来计量。他又认为,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欲望不变,他所持有的某种商品越多,那么,他对于增加的单位商品量所得的效用会越少,因而他对所增加的单位商品量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单位价格)也就会越少。一个人为了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货币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使多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商品的价格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