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傅利曼的生活经济学

傅利曼的生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3-01 02:01:32

① 谁能给介绍一本经济学方面书籍,业余的有趣味性的.在线等,急!

<货币战争>很不错的,算是业余朋友可看的很好的书籍.
----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
破译世界财富密码,揭秘国际金融骗局;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网络超百万人气点击。
星云棋盘,波云诡谲的政治风波与经济危机中,谁在翻云覆雨?
以史为鉴,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金融市场,应该怎样迎敌?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
当年最受推崇的,看了可以出去去吹吹牛B的`
希望你能喜欢,很吸引人的~!

② 迈伦·斯科尔斯的早年生活

迈伦·斯科尔斯于1941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提民斯(Timmins),斯科尔斯全家在大萧条时期举家搬迁至此。而他们全家后来在1951年再次搬迁到哈密尔顿。斯科尔斯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虽然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苦于视力减退,直到26岁时才手术解决。因为家庭的缘故,他小时候就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他也帮忙他叔叔的业务,而他的父母亲在他就读高中时帮他开立帐户来投资股票市场。
在他的母亲死于癌症之后,斯科尔斯继续留在哈密尔顿就学,并在1962年从麦克马斯特大学获得经济学的学士学位。在他就读麦克马斯特大学时,他的一位教授介绍他认识乔治·斯蒂格勒与米尔顿·傅利曼,他们都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后来也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迈伦·斯科尔斯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决定前往芝加哥大学进行经济学研究。他在这里与是与同事迈克·简森(Michael Jensen)与理查德·罗(Richard Roll)成为同事,也获得跟尤金·法马和莫顿·米勒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研究领域是历史较短的金融经济学。他在1964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然后在1969年通过莫顿·米勒的书面论文审核,获得博士学位。
1941年出生于加拿大
1961年获工程学士学位
1962年在Mc-Master大学获学士学位
1964年获芝加哥MBA学位
1968年获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
1968年-1973年执教麻省理工学院
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2-198执教于芝加哥大学
1983至今执教斯坦福大学。在此期间曾与1990年诺贝尔奖得主默顿·米勒进行了合作研究,在工商管理学院担任Franke·Buck讲座财务学教授,同时也是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③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起源自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的第二代人物-米塞斯、哈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哈里·约翰逊(H.Johnson)、H·明特(H.Myint)、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迪帕克·拉尔(Deepak.Lal)、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等人。

④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都有谁仔细点,谢谢!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起源自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内利学派的第二代人容物-米塞斯、海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哈里·约翰逊(H.Johnson)、H·明特(H.Myint)、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迪帕克·拉尔(Deepak.Lal)、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等人。

⑤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学派是什么由谁提出及各个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起源自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专的第二属代人物-米塞斯、哈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

⑥ 高分求助~~满意加分。关于宏观经济学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目录
1 历史简介
2 研究对象
2.1 经济周期问题
2.2 经济增长问题
2.3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
3 宏观经济学诸学派
4 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

历史简介
亚当·史密斯于其著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二十世界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历史中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恐慌,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延续著《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能就如同一只全能的黑手(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平稳的运作。但古典学派有一个极端的看法,就是完全否定了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赛依(Jean-Baptiste Say ,1767年—1832年)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依法则(Say's law)。

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经济大萧条持续了将近十年,但严重的失业现象却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因斯(J. Keynes,1883年—1946年)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凯因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

但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的凯因斯理论受到了另一些不同理论的挑战。

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2006年)为代表的货币学派(Monetarism)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Jr.,1937年— )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年— )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 School)或称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的理论。而米尔顿·傅利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具体来讲,有一下三大研究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有时候也被称为经济周期理论或者经济危机理论。其研究的主题是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国民收入在其长期增长趋势中会出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现象。

经济增长问题
主条目: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问题也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或经济发展理论。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制约和促进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和规律。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拉动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增长的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俗称“三架马车”。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有时也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或失业理论。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一个时期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就业量(或失业量)是怎样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诸学派
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派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宏观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
挤出效应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物价指数
失业率
货币
庇古效应
凯恩斯效应

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学派是什么由谁提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起源自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的第回二代人物答-米塞斯、哈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哈里·约翰逊(H.Johnson)、H·明特(H.Myint)、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迪帕克·拉尔(Deepak.Lal)、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等人。

⑧ 宏观经济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英文概述
Macroeconomics is a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the performanc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of a national or regional economy as a whole.Along with mi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is one of the two most general fields in economics. Macroeconomists study aggregated indicators such as GDP, unemployment rates, and price indice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hole economy functions. Macroeconomists develop models that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factors as national income, output, consumption, unemployment, inflation, savings,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 contrast, microeconomics i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actions of indivial agents, such as firms and consumers, and how their behavior determines prices and quantities in specific markets.
While macroeconomics is a broad field of study, there are two areas of research that are emblematic of the discipline: the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hort-run fluctuations in national income (the business cycle), and the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determinants of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s in national income).
Macroeconomic models and their forecasts are used by both governments and large corporations to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conomic policy and business strategy.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历史简介
亚当·史密斯于其著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二十世界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历史中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恐慌,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延续著《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能就如同一只全能的黑手(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平稳的运作。但古典学派有一个极端的看法,就是完全否定了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赛依(Jean-Baptiste Say ,1767年—1832年)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依法则(Say's law)。

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经济大萧条持续了将近十年,但严重的失业现象却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因斯(J. Keynes,1883年—1946年)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凯因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

但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的凯因斯理论受到了另一些不同理论的挑战。

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2006年)为代表的货币学派(Monetarism)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Jr.,1937年— )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年— )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 School)或称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的理论。而米尔顿·傅利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具体来讲,有一下三大研究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有时候也被称为经济周期理论或者经济危机理论。其研究的主题是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国民收入在其长期增长趋势中会出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现象。

经济增长问题
主条目: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问题也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或经济发展理论。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制约和促进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和规律。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拉动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增长的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俗称“三架马车”。

[编辑]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有时也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或失业理论。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一个时期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就业量(或失业量)是怎样决定的。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宏观经济学主要观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学说。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
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
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按照前面讲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巨大影响。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
许多宏观经济学著作者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说”过于粗糙,他们把货币数量说的基本观点跟“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这种分析,就是所谓货币分析与收入分析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分析表明,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性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扩大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息率。这些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把更多的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后,就可扩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贴现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依然运用上面所介绍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着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着紧缩性方式而不是按扩张性方式来加以运用。
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
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⑨ 什么是(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复义经济学派起源自制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的第二代人物-米塞斯、哈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哈里·约翰逊(H.Johnson)、H·明特(H.Myint)、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迪帕克·拉尔(Deepak.Lal)、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等人。

⑩ 什么叫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历史简介
亚当·史密斯于其著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二十世界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历史中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恐慌,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延续著《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能就如同一只全能的黑手(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平稳的运作。但古典学派有一个极端的看法,就是完全否定了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赛依(Jean-Baptiste Say ,1767年—1832年)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依法则(Say's law)。

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经济大萧条持续了将近十年,但严重的失业现象却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因斯(J. Keynes,1883年—1946年)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凯因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

但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的凯因斯理论受到了另一些不同理论的挑战。

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2006年)为代表的货币学派(Monetarism)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Jr.,1937年— )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年— )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 School)或称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的理论。而米尔顿·傅利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具体来讲,有一下三大研究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有时候也被称为经济周期理论或者经济危机理论。其研究的主题是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国民收入在其长期增长趋势中会出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现象。

经济增长问题
主条目: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问题也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或经济发展理论。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制约和促进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和规律。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拉动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增长的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俗称“三架马车”。

[编辑]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有时也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或失业理论。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一个时期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就业量(或失业量)是怎样决定的。

阅读全文

与傅利曼的生活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