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图,类似于思维导图的那种,要一张图覆盖一本书的那种,不用太复杂,点出
㈡ 求:高一政治经济学框架
高1政治太难了,我努力学才考了49分、
气死了、
但我朋友告诉我其实高1政治很多题很相似、
我们学校定的资料上的题很多都有、
只怪我平时不做、
唉、
别人都考80
㈢ 高一必修一政治每单元知识框架图。
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知识框架图。此链接有详细解答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知识框架图
㈣ 帮忙做高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结构框架图..谢谢!!
中国想要发展就先要从农村做起,我想提示你,从这方面去想
㈤ 政治必修一知识框架图怎么写
高中政治必修一为经济生活,
可用大括号表示简略框架,
再详细总结课本以及资料上的原理,整理到笔记本中。
(;′ _ `)自行概括对你的政治学习会有帮助。
㈥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框架图
不同的思维逻辑,可以有不同的知识体系结构。
㈦ 政治经济学的主题框架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导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四个部分,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具体如下:
导言
一、教学内容
1.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点)
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与人的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了解:
1.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章 商品经济
一、教学内容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的产生
2.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商品及其属性(难点)
1.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4.商品的价值量
(三)货币及其代用品
1.价值形式的发展(难点)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难点)
1.价值规律的内容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五)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1.生产的社会化
2.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难点)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行为的影响;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生产社会化及其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间分配的主要因素;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形式。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2.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4.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
5.商品经济中的需求与供给。
了解:
1.商品经济的发展;
2.纸币和纸币流通;
3.分工和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
第二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教学内容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概述
1.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2.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2.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难点)
3.资本的积累
(三)资本主义流通
1.资本的循环
2.资本的周转
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难点)
(四)资本主义的分配和消费
1.资本主义分配
2.资本主义消费
3.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的属性;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产业资本循环及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垄断利润及其来源;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
3.劳动力商品;
4.固定资本磨损(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
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6.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7.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8.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的确定;
9.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
了解:
1.借贷资本的特征;
2.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3.资本主义的消费。
第三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教学内容
(一)市场经济
1.资源和资源配置(难点)
2.市场、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其中市场机制是难点)
3.市场经济的类型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主体
1.资本主义企业
2.资本家阶级
3.雇佣劳动者阶级
4.中间阶级
5.资产阶级政府
(三)资本主义商品市场
1.自由竞争与价格形成(难点)
2.垄断竞争与价格形成
3.资本主义商业形式
(四)资本主义下的生产要素市场
1.劳动力市场
2.金融市场
3.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衡量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及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机制的内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垄断竞争及其特点;垄断价格的形成;劳动力商品市场价格的确定;货币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市场价格;金融资本的形成及金融寡头的统治;股票价格的确定,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股市的作用;知识产权所包括的内容。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市场经济的类型;
2.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三种模式及其各自的特征;
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价格的形成;
4.资本主义的商业形式;商业银行的业务;信息业和信息市场
了解:
1.非垄断中小企业;
2.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章 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教学内容
(一)国有经济成分
1.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内容和实质
2.国有经济成分的形成
3.国有经济成分的形式
4.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
5.国有经济成分的性质
(二)国家调节经济
1.国家财政政策(难点)
2.国家货币政策(难点)
3.国家调节经济的其它措施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内容和实质;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份的形式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国有经济成分的形成途径及性质;
2.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立法行政手段、社会福利政策、计划调节;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了解:(略)
第五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一、教学内容
(一)资本主义国际贸易
1.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其中国际市场价值的决定是难点)
2.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垄断
3.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二)国际货币信贷关系
1.外汇与汇率
2.资本的国际流动
(三)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1.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和形态
2.经济全球化趋势
3.国际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局部一体化(难点)
4.资本国际化、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促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保护自己国内市场所应采取的措施;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的影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原因,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后果;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国际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局部一体化;
2.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了解:
1.资本国际化的形态;
2.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势
一、教学内容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难点)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危机的表现和实质
2.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发展趋势
1.基本矛盾和生产方式调整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3.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4.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难点)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次调整及其原因;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3.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
了解: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
一、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国家所有制(难点)
3.集体所有制
4.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国有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作用;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作用和形式;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及优点;正确对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2.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及优点;
4.正确对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5.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了解:
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教学内容
(一)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3.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二)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2.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3.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4.企业的经济行为
5.企业家队伍(难点)
(三)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
2.市场体系的结构
3.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内容、主要组织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家队伍;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商品市场的构成;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市场决定价格的必要性,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市场竞争与垄断。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西方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对于市场经济的一致意见;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4.现代流通方式。
了解:
1.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
2.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
3.价格改革的任务。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教学内容
(一)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因素
2.经济增长速度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4.经济效益
5.经济增长方式(难点)
(二)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
2.第一、二、三次产业
3.农业和工业
4.基础产业、支柱产业
5.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6.高技术产业
7.产业的地区布局
(三)经济发展战略
1.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3.工业化、城镇化
4.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战略
5.可持续发展战略(难点)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实现较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工业化和城镇化。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
2.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工业、农业各自内部的关系;
3.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特点;
5.高技术产业;
6.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7.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8.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0.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11.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战略;
1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了解:
1.产业的地区布局。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
一、教学内容
(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收入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1.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2.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3.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
4.国民收入的使用
(三)个人收入的分配
1.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2.按劳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难点)
4.薪酬制度
5.个人收入的调节
(四)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2.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3.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的目的,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国民收入的使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及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个人收入调节的原则;建立激励性薪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特征和内容。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
2.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3.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及手段。
了解:
1.对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评价;
2.现行工资制度的缺陷。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教学内容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难点)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
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
2.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对外贸易和“引进来”的形式
1.对外贸易
2.引进技术
3.利用外资
(四)“走出去”战略
1.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2.对外投资
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4.对外经济合作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利用外资的作用、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 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展出口贸易和改善对进口的管理;
3. 引进技术的方式。
了解:
1. 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改革外贸体制;技术价格和支付方式;“走出去”的形式。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
一、教学内容
(一)宏观经济管理
1.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宏观经济管理的两重性质和职能(难点)
3.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
(二)宏观经济调控
1.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2.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和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
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2.宏观经济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