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西方经济学导论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导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3-02 18:07:57

① 从以下经济类书籍中写一篇800字读后感,勿重。

有人说笑,有人无言,面对的市场还是那么宽广,所谓人生,千姿百态,富了有人讨论,穷了有人说三道四,岁月没有给谁才华,生命没有给谁胜利,眼神的回眸是命脉的拼搏,不求真假,不语高低,是一颗心灵的回馈,俗语言谈,高调描述,来往回首,多少人在做观众,多少人一直陪笑,淋漓的心理,芳香的迷局,有人开始挣扎,就有人直接坐上了懒惰的宝座,不求高贵,不问来生,得酒常饮无梦曲。

② 书一篇关于某本经济类书籍的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 第四版》读书心得
西方经济学很强调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他们总是能找到需求和供给关系的规律。笔者也想用自己的眼光,用容易理解的语言总结一下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首先,对于生活必须品研究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由于生活必须品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在任何情况下都难以改变。举例说明,粮食。不管粮食的产量(供给)有多少,人们对粮食的依赖不会改变,即使某年丰收,粮食产量大增,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不会改变,并不会因为粮多而吃的量大。当然如果人们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增加,会使得生活必须品的供给也随之增加,但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是由生活必须品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决定的。举一个形象的例子,需求好像一堵墙,供给好像是一个人,在用一根绳子与墙拔河。供给这是如论用的力气是大是小,都不会使得墙有丝毫动摇。
其次,对于奢侈品研究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奢侈品也有特点:收入多了,人们对奢侈品的购买就增加了。需求多了,厂商对奢侈品的供给也就多了。于是形成一个循环:需求->供给->利润->工资(收入)->需求。具体解释,需求增加,供给增加,企业利润增加,给工人的工资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反过来刺激需求,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就是恶性循环。还是形象做一个比喻,这回是供给和需求两个人在拔河,供给的力量大了,需求的力量也加大;需求的力量大了,供给的力量也加大。理想状态下,绳子是保持静止的,经济也将稳步上升。但这里有问题值得探讨: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和需求是互相决定的,那么应该让谁先用力呢?显然,首先刺激需求很容易。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刺激需求的政策,原因也在此。而增加供给,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但前提是要假定大部分厂商都愿意冒风险大量生产,增加供给。现实状态下,这点不太容易实现。
经济危机之中,中国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了投资的规模,扩大了市场供给。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看,供给的扩大影响需求的扩大,同时又反作用于供给,使得经济不断向好,工厂的机器开始运转,需要大量劳动力,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增加,从而更加刺激了需求。近半年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就源于此。然而,这样的经济膨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人们手中收入增长率,需求就会下降,整个经济运转就会重新回到平衡。然而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而痛苦的,许多人将会失业,或是收入减少,社会动荡,这也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产生的过程。但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依靠政府有力的经济政策,这个过程会平稳顺利地完成,实现长期的经济平衡。
补充一点,社会上经济体和个人对未来经济的预测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回复,许多企业会预期将来的经济会进一步向好,于是抓紧生产。中小投资者也会预期资本市场的反弹,加大投资的力度,于是经济的增长会成倍增长。这是现今的状况。但反过来,如果社会对经济的预期持悲观态度,则经济萎缩的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如何引导全社会正确地理解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正确预测经济的未来走势,对于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心得
最近研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了解了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做一点总结,也是做些读书笔记。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两个要点,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即一种物品不用于交换,那么它并不是商品,如空气。但是一种物品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只有拥有使用价值,物品才有交换的价值,成为商品。也就是说,在市场上,买者付出货币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卖者放弃使用价值而获得货币,价值在交换的瞬间得以形成。马克思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是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但是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在价值附近上下波动。
在资本市场中,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但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股票的使用价值是法律赋予的,正如空气是由自然界赋予的。股票的使用价值就是持有者可以以股东身份获得分红,或者将股票高价卖出获得收益。但此时的股票并不是商品,而股票的价值又从哪里来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股票的价值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的呢?答案是,当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股票时,所付出的货币就是间接的劳动,这些特殊的劳动间接创造了股票的价值。但是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换时,并不创造价值,投资者只是在买卖中获得了差价收益。
今天刚刚发布的消息,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让叱诧风云上百年的知名企业即是成为了经济危机下的牺牲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角度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需求下降。需求下降是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而资本在W-G’的过程,也就是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被出卖转化为增值的货币资本的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剩余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对于以赚取剩余价值为根本目标的资本主义企业来讲是很大的打击;第二,竞争压力。国际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欧洲、日本,包括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其他企业的不断竞争,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此时依靠进一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已经十分困难,剩余价值的生产无法提高,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第三,劳动力支付压力过大。通用汽车公司拥有上万名职工,他们的工资待遇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可变资本(即支付劳动力的资本)增大,相对来讲增大的速度大于不变资本(即支付生产资料的资本)的增长速度,相对剩余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综合上述原因,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也就容易理解了。
马克思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而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称为剩余价值。这里有问题值得探索。为什么工人的劳动会创造那么多的价值?
原因有几个,第一,工人通过学习,掌握了生产方法,比起原始社会人类还在摸索如何生产产品的时代,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但是,这种学习是要有投入的,劳动者自己负责这部分投入,通过社会上的学校获得劳动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出外);第二,需要生产资料的完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讲生产资料的重要性。生产资料的源头是自然物质,从古至今可以看作不变的资本投入。假设对生产资料的投入资本为30;第三,生产工具的使用。如今的教材已经不提生产工具了,很多人把生产工具算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它区别于生产资料的特点是,它的损耗是逐渐的,而生产资料的损耗是一次性的。假设这些资本要50,因此,不变资本此时是30+50=80a;
于是,在剩余价值率为100%的情况下,资本家投入30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投入50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给工人支付的工资(可变资本)为20,那么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为20,总价值为80a+20v+20m=120。但是剩余价值率为什么这么高呢?其实将三个原因价值化相加,即学习的投入+生产资料投入30+生产工具投入50,而产生剩余价值。其中学习的投入是不需要资本家进行的,但投入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而工人的劳动不会因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投入加大而增加,反而会减少,假设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因此不变。如果此时支付工人的工资不变,就会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的增加是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投入增加有直接关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加,原因也在此。所以,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多,是要补偿一部分生产资料的投入,并不能说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剧。
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很可以理解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预言。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时候,马克思并没有一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比如,自由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这一点,在公有制的情况下很难改善。可以说,马克思自己也从哲学角度分析问题,存在即是合理。资本主义的存在必然有其历史原因,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十分严重。比如,由于自由竞争导致的过度生产,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些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也用了很长时间探索研究,希望能够加以解决。其中有些解决办法,如增加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投入,加强监管职能等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所有西方经济学家只愿意治标,即是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经济稳定发展。马克思则认为,要彻底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
其实笔者认为,首先,西方经济学家努力想出的解决办法,有些往往已经触及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子。比如,有人提出股份制的概念,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股份制公司掌握在少数一群人的手中,如果将这一群人扩大,变成全民,那就是公有制。其次,马克思的观点也有一定问题。社会变革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当然,如果不计后果,以暴力推翻现有的经济体制,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体制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种改变必然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逐渐改革和发展才应该是综合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优势的正确方向。
以上的一点,其实与我国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状不谋而合。中国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就是为了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迈步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而又不会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达到这个目的。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相信在中国的带领下,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逐步进入新时代,开创人类文明的又一先河。

③ 经济学导论的书籍简介

经济学导论系统介绍了西方经济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了系统介绍。
共十四章,第一章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共3节主要介绍了稀缺与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第二章经济学的方法论,共3节主要说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发展内容,第三章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共4节讲述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展,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④ 魔鬼经济学2读后感4000字

读《魔鬼经济学》一书,本人一边读一边做了深入思考,目的只有两个:一、去伪存真,将里面一些虚幻的概念通过思考做主观剥离,吸取其中一些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二、与目前本人所从事的工作相结合,采纳其中一些好的理论内容用于工作实践。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按照其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魔鬼经济学”应该还无法单独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根据书中所研究的问题,大都是个案问题,又和微观经济学所主要研究的“供给、需求、产品市场”等关联度不大,所以很难归入哪一个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门类。据此,本人提出第一个观点:“魔鬼经济学”目前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门类。
继续思考,本书中研究的“学校老师和相扑运动员共同之处”、“3K党和房地产经纪人的共同之处”等问题,我欣喜地发现,10年前所读的《西方经济学》中关于 “经济人假设”的概念,在该书中也是作为研究的前提,我们回顾下他的内容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也找到了“魔鬼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关联的地方。于是本人提出第二个观点:魔鬼经济学是基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假设前提,所创新发展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
其中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非常适用于人力资源工作者开展工作,人力资源工作的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等职能都是需要研究人性和人的心理的。招聘的时候,面试或其他测试时按照我们的招聘工具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其实就是在探究人性,以最快的方式了解一个人;绩效考核方案的制订,结合书中的“老师”、“相扑运动员”、“房地产经纪人”等案例,他们都是基于“经济人”的前提在做自己的工作或处理问题的路径,如果说中间出现什么问题,职能归咎于我们制订的政策存在漏洞,而我们做深入研究也是为了我们修订更为完善的考核政策;薪酬制度的制订所遵循的原则,也都是探究人性的,比如工资的公平,“公平”不等于“满意”,而是等同于“没有采取不满意的对抗行为”,这个就是人性。该书中的很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我们实际工作其实是紧密关联的。本人第三个观点:魔鬼经济学作为一种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技术更为贴切,它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
上大学以来,在一些如微观经济等跟经济有关的课堂上,总听到老师们推荐一本经济类的书,说是必读的——它就是《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实在抢手啊,在图书馆是要预约才能借到的,我把它从图书馆拿回来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于是我利用一个星期中午午睡前的空隙把它读完了。
说实话,当初我想要借这本书来看的目的是比较功利的,想着它既是畅销书,又是与我们专业有关的,里面一定会教我们很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可是一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直接告诉我们的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东西不多,但他在书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发现作者善于推翻人们一贯的想法,然后用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来向读者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我感觉书中的一些大多数关于美国背景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很不一样,导致我会对一些章节不太理解,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同作者的做法,那就是用事实说话。
然而,我对书中作者关于孩子教育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持保留态度,可能是因为国情不同吧,我始终认为孩子教育与父母之间有极大的相关关系。书中史蒂芬·列维特有这样一个观点:毫无疑问,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这时已经为时过晚了。对此我不太认同,因为放到中国来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拿我最近在《读者》看到的一篇文章来说吧。文章题目是什么已经忘了,但里面的内容让我下定了一个决心,以后教育孩子也要像文章所说的那样去教。那篇文章主要说的是一个13岁男孩到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故事,因为他爸爸有事,所以要把他托给外国一个朋友看管,在机场,爸爸友人这样对小男孩说:“听着,你爸爸不没有欠我人情,我也没有欠他人情,这样我们之间不存在什么人情利益关系,所以你在我那儿住的时候要自己照顾自己,不要指望我照顾你的起居饮食。早上要自己做早餐,自己想到哪儿玩可以按照旅游手册上写的路线去游玩,若是我有空我可以陪你去……”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国外生活回来,小男孩的变化让全家人吃惊,他成了具有极高自理能力的13岁小男孩。就我自己而言,父母给我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要承担责任、努力前进,因为在家里,我们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举止,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当然,青春期的我们就很难说了。
由此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对他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父母不放手去让孩子自理,他就迟迟不能独立生活。当然,小伙伴跟环境也是重要因素,但我觉得父母的教育才是关键。而前一段日子有位老师在网上发布的帖子也跟这个话题有点关联,他认为如今“寒门难出贵子”,就是说富人家的子弟由于他们的父母肯花钱给他们最好的教学资源,这样他们的孩子在日后的各种竞争中可以脱颖而出。当然,这涉及的有教学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仍是父母。
读完这本书后,尽管我脑海中仍有许多问题,但也学会了分析问题要结合背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得出你想要的答案。
最后,针对研究思考问题的书籍,还有很多,大前研一先生的《思考的技术》也是其中之一,区别在于:《魔鬼经济学》是基于“经纪人假设”和数字为前提来研究思考技术的;《思考的技术》是基于大前研一几十年的管理学实践经验为前提来研究的。

⑤ 关于读《西方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思想的力量》,一本将近400页的书,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自由市场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带来更大的幸福。 作者马克史库森列举了美国的医疗保障计划、社会保障计划、欧洲的福利制度、印度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等等的例子,论证政府干预市场的结果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相对的,他对智利的社会保障私有化和香港的经济自由度表现出极度的欣赏。 作者偏爱供给学派的理论,极力反对凯恩斯的经济模式,反对政府大规模地干预经济运行,提倡经济自由、市场化、私有化、低税率等经济模式。 “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管得越好的”,这句话可能是这位经济学家笃信的。美国的社会保障计划的章节,我发现,我们平常认为正确无误的政策,其实带给我们的是损失。中国也有中国的社保体系,参加社保的公民需要每月向社保体系投入规定比例的资金,虽然在未来的会计的账面上,我们可能会得到比投入量更大的收益,但是,我们失去的是把这笔资金投入到能获得收益大得多的投资的机会,在经济上,我们是损失的。而印度和香港的对比也告诉我们,自由市场和私有化,常常是解决经济难题的好方法。 低税率是小政府的体现,也是作者希望看见的。我在另外一位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了解了“剩余”的概念,知道税收会使总剩余减小,即使连同政府收入加入总剩余,也会造成无谓损失。就个人而言,低税率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收入,意味着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同样商品。我觉得,中国在政府支出方面严重缺少管理,大量的税收被浪费,没有人愿意因税收把多付的钱用在不合适的地方,低税率至少可以让每个个人少付一些被浪费的钱。 尽管《经济思想的力量》的确给了我很多很宝贵的思想,但是它的某些部分我不能完全认同。 首先是我开头认同的私有化的社会保障。从总体来看,市场化的确可以给社会总体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我并不怀疑,可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现实生活中,不能理性理财的人占据的比例,我想,没有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假如社会保障私有化了,而我们当中的某些个人保障计划破产的人,应当怎样度过难关呢?我认为以来慈善行为是不可靠的,书中并没有解答社会保障私有化可能带来的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作者似乎混淆了概念。他认为在自由经济下,富人更富了,穷人也更富了,证据是穷人用上了以前富人才能用的奢侈品。我认为,富人们和穷人们是否比以前更富了,不在于他们财富的绝对值是否增加了,而在于他们的差距。人们所说的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也并不是指穷人的财富比原来少了,而是指穷人和富人的财富差距增大了。我很认同作者关于“向富人征更多的税不能带来繁荣”这个观点,不过,我认为在不向富人征更多税的同时,有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几时回阻碍经济发展的事,是给穷人脱离穷人阶级的机会。只是机会,不是实质的援助。很可惜,作者没有提及怎样使穷人获得这样的机会。我认为,在自由市场的模式下,“马太效应”会越发明显,企业竞争可能会演变成垄断,而垄断对经济的破坏可能比税收还要大。作者崇尚的自由市场,似乎不能解决某些问题。 自由市场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方向,只是可能有时候会失效。事实上,我们的政府的干预明显多于我们实际需要的。看完《经济思想的力量》,我不时思考,到底怎样的自由和政府才是好的组合呢?我的脑海里,出现了NBA这个词。我认为NBA的模式是十分值得参考的,前提是,官员要像NBA的管理人员一样,个人收益和经营收益密切相关。NBA联盟,作为管理机构,权力无比强大,从修改规则到强行阻止球队的行为,它想对任何一支球队做任何决定都可以,但是,联盟极少动用它的权力,更多的情况是,它让球队自行决定他们的决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制度,是选秀制度。选秀制度使战绩糟糕的球队得到一次增强实力的机会,选秀制度与工资帽制度一起发挥作用,使NBA在几十年间没有一支球队保持优势,也没有一支球队一直是弱旅,充分的竞争下,NBA的篮球水平和收益迅速增长。与NBA球队的普遍盈利不同,由自由竞争发展到现在少数球队瓜分奖杯的欧洲足坛,很多球队不能为老板赚取利润。 自由市场并不是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完美,不过,我们的政府也的确大了点,当今的阶段,我希望我们还是尽量听市场的。

⑥ 经济学导论的介绍

经济学导论系统介绍了西方经济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了系统介绍。

⑦ 谁有《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感 近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 这本经济学经典之作令我感悟颇深, 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课知识, 而且让我对经济学这门学 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 学教授,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其所著《经济学原理》在西方 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阐述的经 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 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由于初次阅读经济著作和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我对书中的观点理解的并不透彻。 但 还是能大概的了解《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它以均衡价格为核心,分为消费论、 生产论、 交换论和分配论四大部分,包括绪论在内又可分为七篇,读完每一篇我都会有所感悟。 序言。在我阅读的这一版序言中,他阐述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论述了边际 分析的重要性和局部均衡理论的正确性。 导言篇。在该篇中,马歇尔进一步论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 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作用。 基本概念篇。这篇主要对财富、生产、消费、劳动等后面各篇所涉及的一些经济学基本 概念进行了探讨。 论需求及其满足篇。 本篇马歇尔主要阐述了其的消费理论, 在本篇第一章他就论述了本 书的主脉络,即消费—生产—交换—分配。他的消费理论以研究欲望作为出发点,指出需求 是欲望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时可以用效用来衡量的。他还阐述了效用递减率、边际效用、市 场需求率、 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等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定律, 构建了微观经济学消费 论的基础。 生产要素篇。马歇尔在这篇里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他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 本和组织四类,并详细论述了它们的供给变动规律。在对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论述中,他提 出了报酬递减倾向规律。 通过对当时教育体制的分析, 他认为 “国家将教育当做是一种投资, 使大多数人拥有比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会很有利。……能提高英国的生产力。” 他主要通过心理因素来分析财富,认为“储蓄的动机是家庭情感”利息是延缓满足的报酬。 同时也分析了利率与财富增长的关系。 在对工业组织的分析中, 马歇尔提出了外部经济和内 部经济的概念,认为有效的组织能提高效率。在本篇的结尾,他还讨论了报酬递增倾向与报 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 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篇。在本篇中马歇尔阐述了其的交换理论,也即价值论— 均衡价格论。本篇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也是马歇尔理论的精髓。他把传统经济学的供给决 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进行了有机结合,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 决定需求一方的力量是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 决定供给一方的力量是生产某一商品的边际生 产费用。供求均衡形成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并且这种均衡是稳定的。他进而引进了时间因 素,区分了暂时、短期、长期三种情况,认为时间长短不同,需求和供给方面对决定均衡价 格的影响是不同的。最后还研究了垄断理论。 国民收入篇。这篇主要论述的是分配理论。马歇尔以其在第四篇中论述的土地、劳动、 资本、组织(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为基础,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来依次研究各个生产 要素,把分配问题转为生产要素的各自的均衡价格问题。他将工资看作是劳动的均衡价格, 利息是利用资本的均衡价格, 利润是企业家组织能力的均衡价格, 地租是利用土地的均衡价 格。在本篇的最后,他还探讨了进步对价值总的影响及和生活标准的关系。 由此可见,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的学术名著, 《经济学原理》虽然博大精深, 但却有非常完整的理论架构,分析层次分明。在序言中,马歇尔就认为“本书仍然是一本经 济学的入门书; 虽然不是在所有方面, 但也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研究类似于研究经济学的基础 著作。 ” 读完这本书,我除了被它的清晰结构感染之外,还被它的内容所吸,从中受益匪浅。 《经济学原理》无愧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虽然出版于 100 多年前,但书中的 均衡价格理论以及关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分析, 至今仍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分 析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该书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影响也很大, 之后流行在英美等国的现代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的基本观点,都是师承马歇尔的经济理论的,即便是 发动了一场经济学革命的凯恩斯理论,也仍然接受了它的不少东西。 《经济学原理》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折衷主义。在这本书里,马歇尔用折衷主义的方法 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研究对象上, 他主张经济学同社会学合流, 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这显然是一次折衷。在方法论中,他既采用推导模型的抽象法,又采纳历史主张的描叙 法,他认为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互相排斥,因此也是折衷的方法。该书的核心“均 衡价格理论” 其实也是传统经济学如生产费用论强调供给因素和边际学派的效用价值论侧重 需求的一种折衷。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对各经济学派的综合。 第一, 以心里分析为基础。 马歇尔和主观学派一样, 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动 机。他认为人的心理动机会有力的影响人的选择行为,从而支配人的经济活动。 第二, 强调“边际增量”分析。这是受到数理经济学派的启发而产生的。马歇尔认 为,“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 大”。因此,在《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广泛运用了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 第三, 强调“局部均衡”分析。 马歇尔把物理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均衡观念来说明经济 力量的均衡。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不是一般的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马歇尔研 究的是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而不考虑各厂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第四,强调“静态”分析。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总是将自己研究的现象置于经 济关系和相关因素不变的环境中。认为静态下,生产和消费、分配、交换的条件一般多是不 变的。 通过阅读,我们也不难发现:受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其理论具有局限性。 马歇尔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始终没能摆脱其的历史局限性。首先在经济学研究对象 上,他没能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引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为他认为,揭露资本家 对工人的剥削不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其次,其的核心“均衡价格理论”虽然使用价值 这个概念,但他所说的价值实际上是价格,从而掩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第三,在分 配论中的工资里,他认为工资是劳动这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掩盖了工资的本质。在利润 中,他极力宣扬资本家在生产中的作用,掩盖了利润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本质。他把 地租看成是受土地的需求影响而由其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和利息是资本的需求和供给相均 衡的价格也都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中国。最近 20 年来,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和经济变革,而且可以预 期这种变革将继续沿着更加开放、更加有序的市场经济道路前进。然而,这种变革需要适当 的经济理论来提供某种指导, 中国发展需要经济理论的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无疑要借鉴西方 经济学,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就是不错的选择。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Mankiw's Ten principle of economics --------关于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原理一:People face tradeoffs 2.原理二: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原理三: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4.原理四: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原理五: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原理六: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原理七: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关于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原理八: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9.原理九: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原理十:society face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结论-------- 关于个人作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 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原理一), 任何一种行动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 的机会 来衡量(原理二),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作出决策(原理三),以及 人们根 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原理四)。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原理五),市场通常是 协调人 们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法(原理六),如果存在某种市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 不平 等,那么政府有可能改善市场结果(原理七)。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的源泉(原理八),货币增 长是通 货膨胀的最终的根源(原理九),而且,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 替关系 (原理十)。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1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本源问题的回答刘倩 国民经济学 2006020234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 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 1 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 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 6 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 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 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 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 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希望能在 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 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 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 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 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 1905 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 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 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 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 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 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 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 ,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 1890 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 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 。他 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 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 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 、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 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 8 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 一个研 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 6 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 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 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 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 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 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 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 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 与市场之间的影响。 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 成本的变化对价格 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 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 的论证和引申。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2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马歇尔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 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 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 但更多 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 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 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着那个本源问题。书中是这么讲的: “经济学是研 究人的行为学问,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影响人类行为的动机, 即人为什么会进行这样那 样的选择和活动” ,马歇尔得到的结论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最坚定的动机还是获得工 资和货币。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不能拿工资及货币来衡量的,比如说情感因素,经 济学并不能直接衡量,但是经济学却可以用来衡量情感所带爱的苦乐得失。因此,我们可以 说经济学主要研究各种人类活动的动力或阻力。 这是经济学的起点。 也是关于经济学本源问 题的回答。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者:N. Gregory Mankiw。依我看 来,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若你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则尤其如此。我看的这 个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译,分上下两册。现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经是第五版 了。我现在只读完了它的上册,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暂停一段时间,看看其他的书,然后 再继续学习它的下册。 我这个人是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从小,周围 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熏陶。因而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看看 投资一类的书就可以学会赚钱的了, 需要从头开始, 首先培养自己最基础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果然收获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现象,现在都有了一些新 的理解:大到国家的经济,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对谁有利,对谁有弊;英国当年为啥要搞 圈地运动;小到个人经济,比如我的工资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后我会慢慢把这些想法都 整理记录下来。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十大 原理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论述。 在这里, 我就以重新复习一遍这十个原理的方式 来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吧。 这十大原理中的头两条不单适用于经济学领域, 而是对我们所做的 任何决定都适用,所以我在这里对这两条做了评论。其它条目领会得还不够深,要过些时候 单独写评论。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 会。 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权衡取舍引出来的; 而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也正 是在于帮助人们在权衡取舍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3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过和我同样的体会:欲望很多,能得到满足的却很少。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一个最熟为人知的权衡取舍。而我自己也 是每天面对各种权衡取舍: 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 多花点时间工作还是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 平时多学计算机还多学习经济;是买房还是投资;是愁眉苦脸地计划将来的每一步路,还是 干脆啥也不想又傻又开心的过日子。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 他所放弃的东西。 假设我现在开始考虑是应该出去做搬运工还是去上大学,去当搬运工可以每月有 1000 元的收入,而上大学没有收入还要交学费。这样看来,还是当搬运工比较合算,但这 是在没有计算成本之前。 做搬运工是有成本的, 它的成本就是因为没有去上大学而失去的一 切,其中之一就是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假设你这辈子工作 30 年然后退休,则做搬运工的成 本是大学毕业后一辈子的收入,至少 3 百万元;而做搬运工的收益顶多只有它的 1/3,收益 减掉成本其实是亏损了 2 百万元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机会上大学就千万别 去做小工。 上大学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单是学费,还包括因为上学而失去的工作机会。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 出去工作能赚到的钱数大不不同, 因而人与人之间上大学的成本也有着 天壤之别。比如说我,假如不上大学,也许就只能当搬运工,这个成本是非常低的,那当然 是上大学比较合算。但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并且占领 PC 机操作 系统市场,收益相当于大约 1000 亿美元。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他来说显然读完大 学是不合算的了。 基于同样的原因, 没有选择上大学的还有 Apple 的总裁, Oracle 的总裁, 众多的体育明星等等。 在金钱方面,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不平等的,贫富之间差距巨大。但有些东西人与人 之间基本平等,比如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时间,大多数现代人都拥有 60~80 年。 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做权衡取舍又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时间这东西在不同的情形 下,所对应的金钱是大不相同的。对于穷人来说,时间并不值钱,对于富人则正好相反;对 于同一个人,时间剩得越少,越剧的它值钱。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实习生,一个月有 500 块钱就可以乐得屁颠屁颠的; 而当他即将去见上帝的时候, 哪怕花 5 万块钱延长一天的 生命,也觉得值得。 我要去城里的另一边,可以打的,也可与坐公交。也就是说,除了舒适之外,更要 在 50 块钱和多花费在路上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之间权衡取舍。 对于我来说, 块钱还不是一 50 个可以想都不去想的数字,不过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算了,就花 50 块钱吧。到我快死的 时候,这 50 块钱也许连 1 分钟都买不来;而现在能买来 1 个小时,已经很合算了。 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4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有些权衡取舍非常容易做决定,因为成本比较低。比如是取鱼还是取熊掌。我决不 会在饭桌上为这个问题多费脑筋,无论选什么,成本都不高。有些决定就难做了,比如当生 和义不可得兼,取生还是取义?无论取什么,其成本都大的不可估量。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市场通常是组织 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 场结果。 8.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 币时,物价上升。 10.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社会 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5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⑧ 请求一篇涉及西方经济学的书或者论文的读后感,有点原文内容还有点联系现实就好,字数尽量多,呜呜拜托了。

《经济学》读后感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是西方最流行的的经济学科学教书和读物。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当我开始看到供求曲线这章时,脑中不再充斥各种斜率不同的线条以及一成不变的坐标图,我所想到的是各种经济关系受供求关系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鲜艳画面。雪灾时湖南江西个别停水停电的政府部门管制不严厉的小城市里,纯净水、蔬菜、蜡烛、大米短时间内涨价数十倍,春运时的火车及高速公路的汽车上一包方便面售价五十元,虽说有些夸张,但这些现象都不难理解,物价短时间内上涨了一些这也都是正常的,只要此后物价恢复正常就行了,实际上必定也会回到原来的价位。适度的进行管制允许物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才是明智之举.我们都知道消费物价指数CPI在不断上涨,长期的物价上涨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短期的由供求关系造成的物价上涨也如此。
萨缪尔森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他指出,如何积累资本以求得持续高速发展是经济落后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这些国家的产出少,可能刚刚能解决生存的问题,无法进行积累以求得未来的发展;而有的国家也许产出较高,但也存在将产出中的多少用于当期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的消费,又有多少用于投资的问题。这些国家应当尽量减少当期消费,把尽量多的产出继续投入,使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练,萨缪尔森-《经济学》已经不只是美国的经济学教科书。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经济学著作的经典—博大精深,与时俱进!
《经济学》
(美)保罗·萨缪尔
森等
机械工业出版

2005
年版

阅读全文

与西方经济学导论读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