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通俗读物经济独立与亲情

经济学通俗读物经济独立与亲情

发布时间:2021-03-03 01:40:09

Ⅰ 有什么写的比较通俗实在的经济学书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比较通俗实在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宏观部分: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必读)
《宏观经济分析》张一驰
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注意经济增长与理性预期,其他的部分有兴趣可以读。

《现代三大经济体系的比较与综合》樊刚 (必读,读完这本书你会用更批判的眼光去
看待西方经济学)
————————————————————————
微观部分:

《微观经济学》推荐 平狄克 的 (管理学院的聂名老师就用的这本书,书很不错,老
师也讲的不错)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范里安(当初魏老师推荐的,个人感觉不是很难,翻译的也
比较通顺,如果基础较好,可以直接阅读,或者配合 平狄克 的阅读)

方法方面:《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龚六堂的《经济学中的优化方法〉(如果通
读了这两本,就不再头痛外文资料中的数学推理了)

Ⅱ 亲情与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演化成了利益关系,亲情也成了资本,亲情关系归根到底也是一种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是双赢,但利益总使一些人失去诚信.故骗\偷\抢等等手段就都上了阵,亲情在利益面前也已经微不足道. 于是统治者们就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论调.然这种和谐是建在流沙之上的,是不分是非的,是和稀泥式的.也许这能起到止痛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货卖熟家是商家圣训.这是商人将亲情纳入经营中的基本理论.然卖家可遵循此说;买家可要小心了.记住,亲情抵不住利益的. 当劳动力变成了一种商品.人格尊严也就成了可交易的东西.难道亲情还能逃脱被交易的魔掌吗? 有用性不仅包括正面的或者说是有益的,也包括反面的或者说是有害的.有害的东西也可以交易,好多人需要有害性的东西.如烟\如毒品\如色等等.
从理论上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条永恒的定律,但它在情感面前或许会黯淡失效。
但就现实反映:情感在经济面前总显得很脆弱,愚人斗胆姑且认为情感≤经济,并以此为前提来解决日常情感纠纷。
已知:情感≤经济
求解:比较亲情与爱情的大小
解答:此题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爱情双方缺乏爱情资本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爱情建筑,亲情协助提供大部分爱情资本,情感(爱情)≤经济
所以爱情妥协于亲情,即爱情<亲情
2。爱情双方具有独立充裕爱情资本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爱情建筑,爱情双方携手提供全部爱情资本,情感(亲情)≤经济
所以爱情无须或很少顾及亲情,爱情>亲情
至于第三种情况希望读者自己探索解答

Ⅲ 推荐几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方面的书籍

朋友 我是学微观经济学的,下面是我的老师介绍的 很不错 加油
《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
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
曼昆《经济学原理》 北大出版社

Ⅳ 推荐几本了解经济学必看的书

1经济学必看书籍
个人推荐的阅读书目 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
1890年 《经济学原理》(上下册) 马歇尔
1848年 《经济学》(上下册) 萨缪尔森
《西方世界的兴起》
这几本书是学习经济学金融学应阅读的书目,但只有在大的图书馆才借阅得到。
对你了解经济学会有一定的帮助。

2金融学必看书籍
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流通与信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
《货币信用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
《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北京市首届 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财政学会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
《货币银行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国家教委审定全国高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教材”获: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货币银行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教育部国家级重点教材”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9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同时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五本教材之一。
专著: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和货币流通》中国财经出版社1964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4(1986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5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工农产品比价剪刀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金融—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其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9月
主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黄金》中国财经出版社1965

主要论文:
《黄达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收1985年以前主要论文)、《黄达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收1952~1998论文及短文)
其中:《中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和通货物价问题》,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财政收支与信贷收支相互配合中的接合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
《黄达文集》(1952~199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主持科研课题:
⑴ 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货币供求量问题研究》,成果为《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993
作者:邓乐平;周慕冰;王松奇;尚 明、吴晓灵、罗兰波;王庆彬、周升业
⑵ “八五”延期项目《资金宏观配置问题的研究》。最终成果为《中国资金宏观配置问题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5月,作者:李鹰。
⑶《关于我国部门经济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社科基金布置的项目
1995年6月完成研究报告,社科基金印刷,写作主力:杨瑞龙
⑷《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申报

博士点项目:
1.《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1985):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货币供求量问题研究》项目执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储蓄向投资转换机制的重构》 1993-1995
成果:陈雨露博士论文《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外部储蓄机制研究》

Ⅳ 推荐几本有关经济学的 通俗易懂的书 不要找百度

给你介绍2本我喜欢读的吧
《牛奶可乐经济学》、《魔鬼经济学》,最好是看完前者再看后者,因为前者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很常见的小事阐释经济学原理的;后者就是根据一些社会现实,更详细的剖析经济学现象。这两本都不是难懂的书,放心去读吧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Ⅵ 独立和亲情的利弊,中西文化差异

一、 家庭教育的差异
庭教育的重要性被虽然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但国内很多家庭把“家庭教育”误理解为“家庭知识教育”。有些家长安排孩子星期六学电脑,星期天学英语,还要练习钢琴,背诵唐诗等等,一味地为孩子寻找知识发展方向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发现自己的个性需要与家长所安排的不一致,心愿不能实现,随之产生逆反心理,事与愿违,甚至造成家庭悲剧。而在西方,家长则让孩子自己选择,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逼迫与苛求,他们比较重视的是引导孩子学会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怎样在依赖与自立之间保持平衡,学会生存。所以西方很少见到花季少年因一次考试失利便割腕自杀,也很少见十几岁的中学生遇到一点挫折便离家出走的情况。国内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成绩、分数,至于心理、能力、很少过问。维系家长与孩子关系的则是成绩、分数。而西方家长最关心是孩子是生理和心理健康,否有时代特征(包括对环境、人格独立的认识)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这一代青少年的自立意识、心理素质与西方同代人有明显差距。大家知道一位13岁的欧洲小女孩利用假期一个人游历了全欧洲,这让我们想起每年高考填志愿,和专业时,不少高三毕业生让老师、家长为他们作主。面对知识时代,人才时代,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个性特长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学生连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也不明白,怎么与世界接轨。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高考试期间,更是全家总动员。就拿今年的绿色护考来看,家长考前包宾馆、定出租车、考时陪考,自发阻拦正常交通秩序,不准有半点干扰,考后心理咨询。如此脆弱的一代人如何去迎接世界激烈的竞争。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罗素一贯主张“实施自由教育,提倡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使他们学会生存,能根据自己的天性充分地发展。”此外,在形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虽有较大的改变,但隔代教育的文化普遍存在。形成了以隔代家庭教育为主的趋势。第一代教育第三代一般重养轻教,加之老人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老化,所以溺爱多于喜爱,产生了第三代任性、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弊病。而在西方,根据我们对于所在国家的观察,整个区域几乎无一例祖辈老人照管孙辈的情况。我们都共同感到西方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老人不参教,孩子由自己的父母亲自扶养和教育。在他们看来,儿童小时候得到的呵护越多将来的承受能力越差。相比之下,西方的家庭教育比我国传统教育更科学,更先进。
二.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教材内容是“一位土耳其人到德国借房子后,擅自改变房子,违背德国法律。教育目的:让学生了解到改动房子要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教学重点:新单词,介词的用法。教学手段:下列一一介绍。

按照我们最新教学法:单词解释(利用多媒体)--句型操练,介词(利用实物)课文重点(让学生把课文变成对话形式表演)。虽然,我们现在的教学法有了很大地改进,注意了语言的实用性和学生的表达能力,然而我们仍然脱离不了以书本为中心,过分强调注意词汇练习和语法训练的模仿式教育,把活生生的语言变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乏味、枯燥,老师感到疲劳、难教。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而德国老师既没有单词解释也没有句型操练更没有课文重点和配套练习等等之类。老师说受人之托要把一套房子借出去,要求学生根据他的描述画张平面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房子面积,地段,结构开出合理价格,并说出理由。他们利用了语言实用性和交际性使学生成为快乐的主动学习者。通过让学生叙述理由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通过:听(老师的描述),视(老师叙述时写的几个新单词),思(画平面图)产生意境联想到具体的事情,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后进行实际语言交流,各抒已见。然后,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审美观和实际性改变房子。例如厨房放到右边,起居室放在卧室中间等等。并讲出理由,这不仅使学生在实际中学会了介词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激趣设疑,启发思维,诱导思维等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国内教学法望尘莫及的。然后要求学生用文笔描述 “设计将来自己的房子。”把新学的语言知识与头脑里积累起来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丰富的想象。从而使创造力得以发展。心理学表明:“创新思维的萌发与培育必然伴随着想象,联想,在想象过程中始终活跃着鲜明生动的形象,从而会极大地开发与创造相关的右脑潜能。”由于德国这种教学法具有实用性、生动性、思维性,创造性且知识结构新的特点,因此,它能启发,诱导学生给学生创造性学习一个支点,让学生感兴趣,思考、概括、相象,创新。而不是纯模仿。为此,笔者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见下表)

国内最近教学
学习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学习新单词 用多媒体 能扩大思路,灵活运用,注意了听、说、读、写

学习介词
通过实物多媒体 熟练掌握了介词的用法,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课文 通过学生表演对话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思路

德国的教学

学习单词
根据老师描述的情景,猜出词意
基本掌握大意(能听懂会说)

学习介词

改变房子
基本掌握了语言介词的用法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课文

脱离课本

设计喜爱自己的房子
通过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他们这种教学法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很显然比国内教学法有较大的优势。虽说它在基础知识传授方面不比如国内,但素责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创新能力。因为是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能成为强大的民族吗?一个抄袭、模仿的民族只能成为落后民族。尤其纵观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大量记忆各种信息、模仿已不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尤其面对日新月异信息知识时代、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努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变得尤为重要。托尔斯泰曾精辟地指出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抄袭和模仿。” 而抄袭和模仿的民族永远不会成为强大的民族。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创新能力。因为是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
所以,当看到国内学生缺乏“创意、新意时”。我们能不能反思一下自己,光责备学生是不公正的。是我们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于偏重知识数量的积累和基础知识,忽视思想方法创新,自觉不自觉地会制造同一种思维模型下的思维统一,习惯于让学生去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习惯让学生按教师思路思考,习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强调基础知识而忽略了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三. 评定学生成绩的差异

在澳大利亚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老师也并不是只从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其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他的独立性,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作为赴澳接受培训的英语教师,我们就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在那我们被要求每人写一篇关于当地风俗的调查报告,除了通常的写作要求外,老师还要求我们必须实地采访至少两名当地的居民,并在文章中写上他们的姓名、职业、住址等。培训结束时,澳籍教师对于 我们的平时作业、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学活动、调查报告、论文和测验进行逐一评分,然后给出一个综合分。这对于我们这批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事后回想起来却发现自己受益非浅,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的应用能力,而且还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国内的学习是一口井,讲究的是深度,那么国外的学习更象是一片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他们学习如何独立地思考。正是由于老师并不是用单一的标准机械地衡量每个学生,正是因为他们对于问题的结论不要求统一的答案,允许学生怀疑和反驳,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时,其潜能也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西方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给予他们广阔的思想驰骋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四. 学校教育管理上的差异
在国内,几乎每个学校都对班主任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孩子们在场班主任应该到场。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有在别人的监督下,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的行为规范才能做好。然而,在国外,教师经常有意不在场也不去偷看学生。可以问学生“你是如何。。。?” 久而久之 孩子们养成了自控和诚实的好习惯。同时。当教师遇到一名行为有严重偏差的学生时,怎么管理,是惩是罚,若罚,是轻是重,这就是一个个理不清的问题了。最后的结论可能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教师也未必担当得起教育可能有的后果。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有。当英国取消了对于学生的体罚制度后,很多家长坦言现在的孩子行为偏差问题已日趋严重,他们除了摇头似乎也别无良方。所幸的是,英国他们的有些学校依然勇于承担责任。我们在英国所参观过的一所中学看到了这样的教育方法:鉴于行为严重偏差的学生的客观存在,校方专设一间教室,其中配备了专门的教师。当课堂中有学生严重违纪时,可把该生带到这间教室,由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行为的疏导和一定的文化教育。如果该生拒绝进入这间特设教室,那么全班的其他学生转入另一间教室,继续上课,而该生则留在原教室,当然校方会再为他转门配备一名心理、行为的疏导者。应该说这是一种既勇敢又有理性的严谨负责的协作教育方式。我们说它勇敢,是因为它直接承担起了教育的责任;我们说它理性是因为它兼顾了普通学生和行为有严重偏差者的同时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说它严谨负责是因为它配备了专职的心理疏导者,避免了可能有的更偏激行为的产生;我们说它是协作的教育方式,是因为整个过程中多方的教育行为的介入使得它能被有效的实施。虽然这仅是侧重于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但这个看似简单的教育过程牵涉到了多大的教育投资啊(这里不仅指经济投入)。我们的学生有着接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就让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吧。

五.社会对“人才”定义的差异

1300年的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考定终身。注文凭,重学历。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收入、财富、社会地位和他将来的发展空间。而整个社会的用人体制也是重学历轻能力。有大学以上文凭人的档案可以进人才数据库,反之没有文凭的人一辈子在社会底层拼打,断了他们的创造和发展的机会。这也就使得整个社会过度强调高考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每年高考如临大敌。进了大学你学得怎样,是否有能力,是否有才华并不重要。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考前象拚命三郎,考进象无业游民”。这种现象本身就说明落后。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加速更新的现在与未来,文凭变得一文不值。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学会学新知识的人才能学会生存。”所以我们一定完善我们的高考制度。而西方国家推行的是“宽进严出,终身学习”尤其德国极为重视职业培训。(谈到职业培训,我们值得提一下的是国内不少企业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给厂长、领导去读MBA…。而给第一线工人基础职业培训所投入的资金却少得可怜。)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补充和更新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要;这绝非单纯的学校教育或者一纸学历证明可以满足的。我们要转变观念,把过去一个人接受教育由主要是青少年时期转变为终其一生,把片面强调学历教育转变为着重于能力培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然,我国在亲情、友爱、忍让。。。方面都做得比西方国家出色。然而,爱因斯坦曾说过一段很有启发的话:“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被放在教育首位。”大家都清楚地知道社会的发展取决于教育。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把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介绍给大家,二者进行交流和互补。把二期课改落实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是努力地培养“学业智商高”的人才,注重积累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各种标准化考试的选择,培养的是学习型的人才,而忽视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多层次创造性人才。国内的教学使得学生虽然基本功扎实,但是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许多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受到抑制,即使是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活跃,想象力也很有限。其实,知识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创造重在应用的道理。

西方渗透式教育对成绩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有益,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他们自由,他们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创造性和灵活性比较强。而中国的透彻式教育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有好处,他们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们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但仅仅是机械的模仿和表面的理解,思维禁锢在狭窄的空间上,有序,但缺乏创新。

Ⅶ 经济学的书籍为什么很难看懂请推荐一本最通俗的经济学读本!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

Ⅷ 经济学有什么比较好的通俗读物

推荐《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美)弗兰克著出 版 社:人民大学出版版社 书中千奇百怪权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另辟蹊径: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他在课堂上说,“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 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 …… 作为我的经济学启蒙读物,我非常推荐你去读一下它!

Ⅸ 推荐一些,经济类的通俗读物。

经济学本来就不是玄乎其玄的学问~
因为经济是我们的世界运作规律,所以借由一些通俗的书专很好,属稍专业一点的书也可以。
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虽然厚,但是里面的知识绝对来源于经济常识,一定的专业性又通俗易懂。
重要的是曼昆是小布什政府的智囊,在全球经济方面很有见地~
希望可以帮到你
过去我看网上的大长段子,讲述一些经济学的道理,其实没必要打比方的,道理就摆在眼前
相信自己!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通俗读物经济独立与亲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