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考的学校是用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为参考书,只看高鸿业的行不行
肯定不行的。既然学校指定,那就必须看。
因为高鸿业的属于初级经济学教材,入门的。曼回昆属于中答级经济学教材。很多曼昆上面提到的名词在高鸿业教材里并没有出现。而名词解析又常常考到。如果只看高鸿业那就等着悲剧了。
像人大802,央财802指定教材是高鸿业,但是还需要去看范里安和曼昆,就是因为考试题目已经超出了高鸿业的范围。
希望你能去把曼昆的书买回来看。个人认为曼昆的宏观读起来比高鸿业要好理解。而且还要把课后的题全部过两遍。最后看一下学校往年考研卷子(其他学校的也要看,因为很多都是重复问题),总结出重点和考点。
㈡ 经济学课用的都是高鸿业和曼昆的教材,有别的书推荐可以自学吗真心觉得经济学经济分析很有用
关键是自学的目标是什么?是了解经济学还是就是考试,要考试的话把习题做好就行了。了解经济学的话曼昆的教材很不错,比高鸿业的强多了,基本是本科经济学“最棒”的教材,个人认为除了李俊慧的<经济学讲义>。一定ok。
要是不求大成,读读亚当斯密,马歇尔,弗里德曼,高斯,阿尔钦等都很好。货币理论要读向松祚和蒙代尔。
㈢ 请问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这本书自学很难吗我是工科本科生, 之前没有经济学基础,想考金融学研究生
反正不是很容易,建议找专业学生结伴复习,你帮人补数学,人帮你提点经济回。
其实你数答学好的话学经济有优势的,但5个月想自学全书的话时间有点短了。
PS:我是教这两门课的,用的也是这套书,所以我的建议还是可以想一下。嘿嘿
㈣ 学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还有没有必要学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那要看你学习的目的何在了。
曼昆的那本比较简单,如果你只是作为了解性的知道一些经济学,读完曼昆已经绰绰有余。
高鸿业那本是国内最主流的经济学教材,难度正常,凡是学经济的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这是毫无疑问。
㈤ 跨专业考金融有没有必要看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然后再看高鸿业的微观、宏观
有时间要看的,曼昆《经济学原理》号称在美国中学水平的人都看得懂,讲得比较专浅显易懂,作为入门书籍挺不属错的。我们大一用的课本就是高鸿业的,高鸿业的宏微观是必看的,他的书算是中国写西方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基本上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不过关键你得看你想考的学校指定的参考书目是什么。比如,对外经贸用的是平迪克《微观经济学》和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你要考对外经贸,就得看这两本。央财指定的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和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南开指定的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和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㈥ 学和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差别大吗
和题主经历类似,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指定书目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后来换了学校,也换成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所以就谈谈我读这两本书的感受吧。
首先简短的回答一下题目:不,高鸿业的书不比范里安的难懂,甚至我个人认为前者要简单得多。
评论一本书难还是不难,真的不太容易找得到统一的衡量标准,因为难易是很主观的评判,书本身的情况只是一方面,更要受到读者的阅读量、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等的影响。题主先别急,不是说你的知识储备啥的不够所以看不懂,基于你认为范里安的书更简单,我倒觉得问题可能出在思维方式上了。
我只说说在我的理解中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至于究竟孰难孰易,恐怕还得题主自己判断。
高鸿业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国读经济学了,《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过这套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开本变大,排版、字体、页码、附录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没有大的区别(他甚至觉得还不如第一版好)。罗里吧嗦说了这些,我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虽然你拿到手的是当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因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经济思想变化;因为老,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推翻,不断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因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深(官方评价这两本书的两大特点:1.参考广泛,尊重原著;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因素,你看过这书,肯定记得开篇和结尾的章节讲的啥,咱们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语了吧。
这套书的编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材,长句太长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过于注重概念性的涵义而非实际应用,下定义太多描述性讲解太少,通篇就像标准答案似的有一说一,不像给人讲知识,倒像说明书。另外举例死板,读起来乏味不堪,宛如酷刑。
你说的“拼凑之作”完全是可能的,这套书虽然署名高鸿业,但实际上是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编写小组共同完成的(看扉页,主编高鸿业,编写还有四个人呢)。我不是要诋毁各位前辈,但想想我自己group work的经验——如果小组里全是中国人,那肯定是把任务平均分割一人干一份最后加起来就算小组成果了——如果老前辈们也是这样编写这本书的,那拼凑之感当然无从避免。
另外作为一个数学不咋地的经济学学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数学内容。高鸿业这本书里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推导,看起来很吓人,因为没有太多讲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积分搞得很热闹,但如果你拿起笔实际划一划就会发现根本不难,只要高数低空飞过(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觉得经济书里的数学要求低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本身这个理论就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浅出的用简单的数学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了;第三,数学模型没有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本书里的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说都不好,很多还是很不错的,但仍然存在不少连我这个数学白痴都能看出的鸡肋,这些内容虽然貌似颇有道理,逻辑也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推了跟没推一样,一点也没帮助理解经济理论。(宏观部分讲消费和储蓄那里有好几个公式就是废话,因在此仅谈微观,就不赘述了)
再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先从题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来,现代观点,从现代的视角出发来谈微观经济学,与时俱进,多好。另外不知题主有没有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书是第八版,书的前面不仅仅有当版的序,还收录了之前若干版译者的前言,里面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版本做了怎样的修订,如何考虑了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为参考。虽然译者前言与范里安同志无关,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书编写的严谨,修订的认真,译者才能从中不断体会到新的东西,像高老先生那本书,别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让我来写修订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话——“无他,唯脸越来越大耳。”。仔细的修订对于书为什么重要?不仅仅是纠错或者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修订应该是作者回头重新思考这本书的过程,我记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师说,他每个学年都要重新备一次课,其实讲的内容不变,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学生,根本没有重新备课的必要性,但从头重新做一遍,能够迫使自己对所有问题再做一次分析,也许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错误,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感觉到看范里安的书很顺畅——因为范里安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梳理了八次了。
再看看范里安这本书的数学内容。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对于数学模型的巧妙处理,首先他摒弃高数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在每章的附录里补充了高等数学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练习册也是这样安排的,大多数题目用初等数学就可以做出来,但每一章大概还有一两道题需要用高数,旁边也都做了标注。打个比方,同样是算矩形面积,小学生可以用长乘以宽做,大学生可以画个坐标轴用定积分做,但殊途同归,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数学只是工具,大家选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对于作者来说,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给读者提供样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错的武器。不知题主是否知道有一本书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我觉得范里安这本书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级微观经济学》。
开头我说了难易是主观判断,不好说哪本书难哪本书易,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但如果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鸿业的书讲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书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当然还有些书讲高级微观经济学)。我曾经问过老师区别在哪里,他说一般认为数学模型要求较高,分析较为复杂的就等级更高。比如说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书里用了整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是重点,但在高鸿业的书里只在页脚附注里提到了而已,并不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认为范里安的书比高鸿业的更难。
首先是要勤动笔勤画图,这一点对两者都一样。数学推理且不谈,反正这事儿我也不擅长,但好好画图真的给我帮助很大,很多图看一遍过去你觉得理解了,其实你没有,耐下心来自己画一遍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华。比如高鸿业书里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那两套图,如果你画线的顺序错了最后很难恰好均衡;而要画对顺序,就必须理解长短期内的均衡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究竟是谁决定谁的。还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光看书上的几条线似乎不难,但合上书很容易又搅乱了,不如动手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己推一遍,马上就门儿清。有时候我觉得理解好一幅图,就能很轻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内容。
第二,看高鸿业的书要背,一定要背。当然背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但我想选择这本书作参考的学校恐怕就是愿意考名词解释这种“死”题的学校,所以相信我,对待这本书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条条框框的东西该记就辛苦一点记吧。而看范里安的书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练习册你就明白了,光知道书上在讲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来也不行,练习册有些题目貌似简单(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玛丽杰克之类的,特可爱),但如果没有真正搞懂做出来就一塌糊涂。
既然高老先生的书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众多学校将它定为考研参考书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容易备考,容易出题。范里安的书噼里啪啦就读过去了,学的是很开心,但要找出考点很难,也就是说虽然你感觉自己学会了,可拿不准会怎么出题;老师也一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考。但高鸿业的书就很好,随便一翻就全是考点:先从附录中英文对照表里搞几个名词解释,再把黑体字一二三四五拖出来搞一道“请问XX有几点意义”的简答题……对于中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教材比较配套。
以上分析仅针对高鸿业的微观部分和范里安微观的对比,宏观不谈,宏观理论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书有可能讲的完全不一样,要比较起来太困难了。另外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很有名,不是说那本书比这两本就更好,风格不一样,曼昆的书基本不像教材,可以放到床头随手抓来看一看。
对经济学认识浅薄,仅仅是因为和题主的经历相似,才有感而发罗嗦了这么多,希望你看的还满意。另盼高人批评指教。
㈦ 你好!我想问下你当初考研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西方经济学除了看高鸿业的微观和宏观外,刘辉煌的你还看吗
我是湖大的,读书阶段用的就是刘老师的书。其实他的书算是入门级的,比较基版础,你权拿过来翻一翻,把那本书上你没见过的知识记一记,很多你肯定都懂,所以翻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毕竟要考人家学校的,尊重下该校教材也无可厚非。
㈧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考研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不需要看
我也是跨专业,高鸿业的书一点都不难,全看就好了。最多半个月,就能看完一遍。
㈨ 看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可不可以不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呢
没问题,考研毕竟是国内的考试,高鸿业的书各高校用的也比较普遍,内容上也很详细。
但既然专业书目规定了曼昆的书,那建议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看看曼昆和高鸿业的书在哪些章节上内容有差异或者缺少的内容,重点看一下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读好一本教材就可以了,高鸿业的书没问题,很普遍。
㈩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为什么不好
高鸿业的算是国内的主流了,只要是经济学考试,基本全是看他的,但是高鸿业的很枯燥乏味,属于看多了很容易烦的~
范里安他们国外的书,喜欢举例子,很多时候看起来很有兴趣。
所以有人说看多了高鸿业的再看范里安的更容易接受~
不过这都是一种气话,如果是专业的 学习或者考试,没有人不选择高鸿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