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逆向选择,什么是道德风险请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给予说明。
“逆向选择”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惯用词语。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通常经济学家们把这个定义含混的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解释为信息不够对称,结果导致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成为互相定义的循环解释。
如果把行为人的选择当作逆向选择,又把这种选择的动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的话,我们可以说,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的或者说没有不是逆向的选择。这样一来逆向选择这个术语就和众多经济学术语一样变得没有意义了。
一、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❷ 道德风险是什么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其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❸ 经济学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含义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举例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❹ 微观经济学中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抄等同于道德袭败坏。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❺ 经济学原理主要有哪些内容
《经济学原理》内容精要:《经济学原理》全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为“导言”,主要阐述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思想。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是研究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经济学在研究社会财富和经济现象的同时,也对人本身进行研究。马歇尔还强调从人的心理因素和动机两个方面来研究经济,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动力和阻力这两个方面。马歇尔认为经济规律就是对经济倾向的叙述,它较自然科学来说是不精确的。他还指出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取经济知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主要是对一系列的经济学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在这一篇中,马歇尔介绍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主要有财富、市场、消费、生产、劳动、收入、资本、利息和利润等。他将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称为财货,但并不是所有的财货都是财富,所谓财富是指一切直接有助于人们获得产业效率的精力、才能和习惯。他还认为并非所有的劳动都具有生产的性质。
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主要研究消费及需求理论,具体理论有用货币间接衡量货物的边际效应、需求规律、需求弹性、消费者的选择原则和消费者剩余等。马歇尔的需求理论是以人的欲望为出发点的,他的需求规律是:需求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大,或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马歇尔认为.消费者购买某物所得的满足通常会超过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及所放弃的满足,从而在购买中得到多余的满足。如果对它进行经济衡量,则是消费者为购买此物而愿付出的价格减去购买此物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剩余额,这个剩余部分就称为消费剩余。
第四篇“生产要素”,着重阐述了生产与供给学说。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四大类,其中组织指企业经营和工业组织。
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主要论述了均衡价格理论。马歇尔用需求、供给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论证他的均衡价格论,这种理论是经济学中价值决定问题上供求论的另一种表述。马歇尔将均衡价格按时间长短分为三类:极短时间内暂时的市场价格,短时期内正常市场价格,长时期的正常价格。除此之外,马歇尔还讨论了垄断与均衡价格之间的关系,并对垄断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充满信心。
第六篇“国民所得分配”,共分为13章,主要研究分配问题。这部分介绍了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四种分配形式。在工资理论中,马歇尔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供求均衡,其大小由劳动要素的需求与供给来决定。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分为纯利息和毛利息两种,资本的价格指的是纯利息。利润是资本家经营管理企业的组织生产以及承担风险的报酬,它包括三个方面:资本供给、经营能力供给、组织管理能力供给。
❻ 什么是道德风险
什么是逆向选择: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这是我对这个词字面上的理解。
“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所以说胡海鸥讲它只能是一种不合理经济制度下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我个人觉得“逆向选择”是一种现象,包含着不同的参与者。如二手车交易里有低质量旧车的车主,也有高质量旧车的车主,还有买家。不能因为低质量旧车主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把“逆向选择”这种现象也定义成是种机会主义行为。
讲逆向选择,经常举的例子就是保险市场。
例子略。
假设涨价所增加的供给量都能卖出去。
因为高风险投保者驱逐低风险投保者。
因为提高保费,低风险的人退出,高风险的人不退。市场会充满高风险投保者。这样提高价格带来的损失更大。一定时间后,供给量不升反降。
模糊、无效和虚假等低质量信息会导致 “逆向选择”效应,就是讲:
假设降价所刺激/增加的需求量都能得到供给。
因为有很多低质量信息,一段时间之后,按平均信息质量开的价就会降低,这样好的信息就会退出市场,这样市场上就会充满低质量信息,消费者获得这样的信息显然是很吃亏的,一定时间过后,需求量不升反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眼球”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时间的价值越来越昂贵。越来越昂贵的时间和越来越“垃圾化”的信息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和答案。
“Blog”似乎给出了一种出路和答案。相对于盲目堆砌信息的网站而言,“blog”就是互联网中的信息加工者和知识发现者,就是信息和知识价值的提升者。Blog 大多在信息收集和知识加工方面具有长处,而且具有开放的、乐于与人共享知识的品德。通过blog,信息和知识得以甄别、加工、提纯和挖掘,知识得以发现,信息的单位价值得以提升,信息和时间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 http://www.blogcn.com/user23/alex0811/index.html
参考资料:http://gaokao.h-e.com
道德风险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
基于理性人假设,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于任何预防性措施的采取都有代价,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这样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损失。更为极端的是个人会促使损失的发生,从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预计到投保人投保后的这种行为,就会要求投保人交纳更多的保险金,这样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投保人相对于采取预防措施下的收益也会降低。此外,保险公司为了激励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采用设置免赔额,并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主要例证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赢利性企业。在经营货币资金过程中,商业银行与储户(社会公众和企业)、与贷款户(个人和企业,主要是企业)、与它的上级管理部门形成了一连串的资金使用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博弈双方不作为的道德风险。下表列出了商业银行在上述三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❼ 微观经济学中什么是道德风险
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说白了就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通常由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
❽ 信用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是什么
道德抄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❾ 经济学道德风险什么意思
道德风险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
基于理性人假设,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于任何预防性措施的采取都有代价,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这样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损失。更为极端的是个人会促使损失的发生,从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预计到投保人投保后的这种行为,就会要求投保人交纳更多的保险金,这样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投保人相对于采取预防措施下的收益也会降低。此外,保险公司为了激励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采用设置免赔额,并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主要例证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赢利性企业。在经营货币资金过程中,商业银行与储户(社会公众和企业)、与贷款户(个人和企业,主要是企业)、与它的上级管理部门形成了一连串的资金使用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博弈双方不作为的道德风险。下表列出了商业银行在上述三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的地位
商业银行可能的道德风险行为
商业银行与储户的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方
损害储户利益的行为
1、存款过程中拒绝接收零币、残破币,不为小额存款户办理存款
2、低于或变相低于国家规定利率向储户支付利息
商业银行与贷款户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方
损害贷款户利益的行为
1、高于或变相高于国家规定利率向贷款户发放贷款
2、为了减少贷款风险减少(变相减少)甚至不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方
与上级管理部门目标不一致行为
1、贷款发放过程中的以贷谋私行为;
2、经营管理活动中谋求政绩(如高息揽存行为、机构资产盲目扩张等);
3、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不作为或无效作为
商业银行向博弈对手转嫁风险后果的程度,决定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在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有不同的现实表现。在与储户的博弈中,商业银行无法向储户转嫁风险后果,因而在这一类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道德风险的机率极低;在与贷款户的博弈中,尽管两者都存在着严重的软约束,但一旦其中一方可以将其风险外部化时,道德风险就无孔不入,这正是部分企业高息都不能贷到款(商业银行角度的道德风险)和部分企业有钱都不还贷款(贷款户角度的道德风险)的共同原因;在具体经办人员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下级机构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博弈中,由于委托方的制度软约束(特别严重的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不明导致的委托方缺位),致使代理方随时随地都有转嫁自身行为风险后果的冲动和可能,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地大量发生,并不断强化前两类委托代理关系的道德风险。比如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有的贷款经办人员并不以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而是以追求资产规模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盲目进行贷款扩张,或是以逃避贷款责任追究为目的而“慎贷”“惜贷”。
三、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
透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核心在于监管商业银行(包括商业银行经办人员)转嫁自身风险的行为。而要监管风险转嫁行为,必须强化对商业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经办人员)的制度约束。 2、在商业银行三类委托代理关系中,重点做好具体经办人员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下级机构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道德风险的监管。在这一类道德风险监管中,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形成上下级机构、单位与部门、单位与个人共同一致的目标驱动体系,是重中之重。 3、监管当局要严防商业银行第四类道德风险的产生,即在监管和被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了逃避监管当局的监管而采取的不合作或隐瞒重要事实、虚报相关数据等行为的发生。
❿ 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1.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2、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思想一、关于消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传统的观点,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和储蓄,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要想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人认为,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一节中,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二、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消费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质资本,而是依靠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三、关于社会公平和扩大消费需求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