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非货币经济学

非货币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3-03 14:56:06

1. 非专业的关于货币的或金融学经济学的一些问题,望长老级点拨

第一个问题:实际是一个货币体系到另一个货币体系的过渡。这个本质就是“新钱换旧钱”。是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过渡,还是纸币到纸币的过渡,规定一个旧货币和新币(纸币)的比价,进行兑换;新币成为法定货币流通,旧币在一个适应期内可以继续流通,但是银行不再准备旧币,发放的都是新币,在适应期过后旧币就全部退出流通。旧币是金属币的,可以珍藏。

第二个问题: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国家是债务人,货币持有者是债权人。或者说,货币当局是债务人。旧钱换新钱,你真的损失了吗?这些通货可以交换等值的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财富的物质构成,这是永恒的范畴。

第三个问题:货币的第一次投放就是新旧货币体系的过渡过程。具体的操作不清楚。问题在于这一定是通胀过程吗?如果基础货币的投放少于经济运行需要的货币量呢?

第四个问题:货币存量的决定,有马克思的理论,但是很难测算准,还有货币数量理论,剑桥方程,费雪方程等等。

第五个问题:具体看看银行学的教程。

第六个问题:不是。

第七个问题:没有起点的说法。

第八个问题:是的。

第九个问题:这是汇率的决定,一般金融学的书,将不透彻,看看国际经济学的书。

本人不是金融学的。可以看出你刚刚接触经济学,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你的问题不仅要看金融学的书,还要看看银行学的书,金融实务类的书。

2. 经济学问题,画图解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是什么状态

经济学问题,画图解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是什么状态?一动不动密度大

3.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中性和货币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尽量用人类语言解释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

货币中性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3)非货币经济学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币在其中调节作用的显现,货币中性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作用也不断下降,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将利率分为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其中货币利率是现行的市场借贷利率,而自然利率是指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当货币数量增加时,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企业家因此会扩大生产,增加产出。而随着收入增加、支出增加和物价上涨,就出现了积累性的经济扩张过程。魏克塞尔认为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使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相一致,从而消除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有关货币中性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

魏克塞尔首先对货币中性的问题提出质疑,他认为货币只有在银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是中性的,否则经济就会发生累积性扩张或者收缩,货币就不是中性的。

哈耶克则认为货币只有在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而不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才是中性的,否则也会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就是非中性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凯恩斯理论中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因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实际收入是在充分就业水平,还是非充分就业水平的决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分析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这就是说,帕廷金用与古典数量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与古典学派相同的货币中性的结论。

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数量说没有展开的货币影响经济的过程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影响了实际经济的运行,因此是非中性的。

真正指出货币对经济的巨大作用的人是凯恩斯。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文中指出,“古典”学派所谓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通常情况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消费需求十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而投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要增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

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衡水平。

因此,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此,凯恩斯主张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以此消除失业和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4. 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是什么

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因为 居民、企业和单位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居民、企业和单位持有的货币是执行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如居民用货币来购买商品或者支付服务费用,购买股票和债券,偿还债务,以及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等;企业以货币支付生产费用,支付股票、债券的息金,以货币形式持有资本等。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交易性货币需求: 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水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预防性货币需求:指为了应付意外的事件而形成的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分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和剔除价格影响下的实际货币需求等两种形式。凯恩斯在凯恩斯总模型中指货币是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货币的“投机需求”(ls)并非是为了投机的资产,而是为了降低损失风险而以货币形式保值的资产。货币的“投机需求”有机会成本。 安全需求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进行不可预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动性。这是必须的,因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状况是不确定,不能准确预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即可预见的交易数额越大。另一方面,必须的更新购买和维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独立的,一般被简化归入了“交易需求”。

希望采纳

5. 经济学家通常怎样定义货币

货币-定义货币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后面4条应属货币的职能定义。货币-本质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最近出版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这些定义都没有科学地抓住货币的本质,但对于货币经济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就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但是支配货币运动的始终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拿出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对于古代货币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中间媒介说:随着剩余物品的增多,人们逐渐互相依赖,收到别的物品,需要输出自己多余的物品,这样,作为中间媒介的货币就产生了。帝王统治说: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自然交换说:货币的产生是自然发生的事情,是经济发展交换的结果。

6. 经济学专业属于财经类吗

属于经济学类。

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为内了适应我国市场容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

经济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

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6)非货币经济学扩展阅读:

经济类专业就业情况:

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此职位各个行业中都有,但一般只有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2、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

3、对外贸易人员: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7. 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求推荐几本宏观经济学,金融,货币方面的书籍

冷笑话经济学,行为经济学

8.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派对货币中性还是非中性分别持什么观点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体经济不产生影响,产出不会变化,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动。非中性意味着货币的增发会对刺激实体经济增长,产出会增加。现在比较多数学者赞成货币短期非中性,长期趋于中性的观点

9.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区别

经济学和复金融学的区别如制下

1、研究的领域不同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金融学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是研究公司、个人、政府、与其他机构如何招募和投资资金的学科。

2、内容不同

金融学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经济学的概念中就没有金融学的那么明显列出所学知识,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3、就业方向不同

经济学业可以从事的行业会计学、财务、证券、期货、投资、营销、市场、银行、金融、老师等。

金融学可以在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等。

阅读全文

与非货币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