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勇: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有为政府”
林毅夫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主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而学界似乎有不少人对于“有为政府”等观点持批评态度,争论颇多。有学术争论是值得鼓励的一件好事,可以促进论辩双方思维的互相砥砺,共同提高。笔者是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国发院硕士就读期间的学生、世界银行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的前同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合作者之一,希望对一些基本概念做出澄清,使将来的交流更加有效率。
市场力量、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引擎,中国应该继续朝着市场经济的大方向改革,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转型国家,政府需要在两个大方向上同时做得比较好,即政府必须“有为”,才可能会带来,至少容许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与社会发展。一是,政府要结合本国特征推动在社会政治秩序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较优速度的试验摸索性市场化改革,包括如何简政放权。二是经济学教科书意义上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对于中国的讨论中,大家似乎不太重视第一条中的政府有为,或者将第一条完全等价于政府“无为”的市场化,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
Dani Rodrik 曾在 《经济展望评论》上撰文试图总结中国发展的有用经验,其中他对于中国政府的“猫论”、“摸论”这些实用主义的试验性的不教条的改革方式大为赞赏。要知道,比如经济特区,它并不是能够在所有发展落后国家都可以取得像中国这么大的成功的,非洲、印度等很多国家政府就比较弱势,没有政府领导人能够愿意承担特区实验失败的政治风险,所以市场化改革本身就卡着动不了,其实这就是“政府无为”的失败。值得强调的是,新结构经济学虽然主要来源于,但并不局限于中国的发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而是试图提出更加一般化的经济发展理论。
再次强调,我认为克服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利益集团的阻挠、策略地有序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一点本身也是我所理解的“有为政府”的内容,就在前面提到的第一层含义里。“有效市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学者们喊喊口号就能让政府吓破了胆而自动实现的,而是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政府内部官员,具有政治智慧、领导力与坚韧不拔的改革意志,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推动的结果。最优改革过程本身就需要有魄力有担当的改革派领导人,需要政府有为,虽然这种“政府有为”对于市场而言的表现是更加“无为”:把原来干预之手缩回去了。这个最优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过程本身就非常值得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林毅夫一直所说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其中“政府有为”应同时包括上面提到的两个“有为”。遗憾的是,他经常被很多媒体与经济学者误解,似乎把他刻画成主张“政府主导、市场失灵”的反市场改革派了。
“有为政府”在概念上并不复杂,要说复杂恐怕也主要是因为政府在现实经济中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这个问题本身很复杂。在中国的现实政策实践中,可能的确存在政府官员将“有为政府”当作“乱为政府”的理论借口,进一步乱加干预市场,强化扭曲与管制,使得改革发生倒退。因此,不少学者对于“有为政府”这一提法的反对与顾虑其实并不在于学理上的反对,而主要是担心政府官员将这个理论概念自由无限延伸,加以“政治口号化”,那将不利于改革实践。这种担心固然是值得重视的,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具体问题上“有为政府”与“乱为政府”的明确界限,而不是因噎废食,只提倡政府无为,不去研究辨析政府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有为。如果那样,可能导致政府该为而不为,或者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即使善意却也胡为乱为,结果可能会更糟。
值得强调的是,新结构经济学虽然主要来源于,但并不局限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而是试图提出更加一般化的经济发展理论。不能因为当下中国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管制市场的问题,就否认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府过于弱势、过于“不为”的现实,就不允许新结构经济学提出“有为政府”的理论概念。
此外,林毅夫经常讲制度不仅重要,而且是内生的。这句话也可能经常被误解。讲制度内生并不是说现有的制度就一定都是最优的。制度变迁本身也有自身的路径依赖,而且制度有小制度,大制度。我想,林毅夫的意思是“最优的/最合适的”制度是内生于该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当时很多具体约束的,比如当时的乡镇企业形式,但他并不是说所有现存的制度本身就一定是最优的制度,否则就不需要任何制度改革了。请别忘了,林毅夫是中国大陆最早那批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强调制度变迁重要性的学者之一。
⑵ 比林毅夫经济学家还高一筹的经济学家是谁
他们都已经作古了,亚当斯密,蒙代尔。我认为现在活在世上的,谢国忠算厉害的了。可以和林毅夫比比了!
⑶ 跪求林毅夫老师新书《新结构经济学》中文版 下载地址。。
可以上新浪爱问共享资料查找
⑷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经说:“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
(1)新经济政策。(2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4分)
(2)变化: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分)影响:促进了苏联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导致农重轻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 (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4分)不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侧重于利用“计划”调节;中国侧重于利用“市场”调节。(4分) (4)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或经济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善于总结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等。(4分)? ⑸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哪一年出版的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的“第一届国家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变革时代的中国”。中国2015年GDP增速为6.9%,是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连续6年下滑,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他认为,要从全球变革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此轮下行,国际环境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问题不可忽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内部动力主要在扩大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林毅夫认为,世界经济整体下行是导致这轮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他列举了金砖国家、东南亚国家、发达国家三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中国2010年时GDP增长速度是10.6%,2015年时下降至6.9%。但巴西在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7.5%,2015年增长速度是-3.8%。俄罗斯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4.5%,2015年增长速度-3.7%。东南亚地区中,新加坡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5.2%,2015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2%。中国台湾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0.8%,2015年的增长速度只有0.7%。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6.5%,2015年的增长速度是2.6%。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经济表现似乎比较好,但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只有2.4%。他强调,“这些是所谓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我们一般讲的内部存在的这些体制机制问题他们都没有,但表现完全一样,并且比我们还增。分析下来肯定是共同的外部性的因素,共同的周期性因素。” ⑹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新在哪儿
王见定教授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 ⑺ 新结构经济学怎么样 才云鹏 当年韩伟养鸡成了千万富翁,很多大连人也开始养鸡,但在那个疯狂的阶段,新的韩伟并没有出现。个中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韩伟的养鸡技术、资本积累和敏锐的市场开拓眼光。比较优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个比喻非常粗糙。在《新结构经济学》中,林毅夫将比较优势的极端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指向阐述得淋漓尽致,并力图成为指导贫困国家振兴的先验性的措施文本。 从亚当61斯密开始,二百多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破解经济增长这个世纪难题,但旧有的结构经济学对如下问题已经无力解释:为何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绞尽脑汁、筋疲力尽之后依然家徒四壁,尽管他们学发达国家学得像模像样。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照猫画虎处处碰壁?在林毅夫的笔下,这样的东施效颦,恰恰是南辕北辙,它将进一步摧毁该国的资源禀赋,使其原本具备的比较优势丧失殆尽。正是其影响深远的可怕性,敦促林毅夫将祛贫解困当成自己经济学研究的首要任务,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元区债务问题,并没有在根源上动摇他的执着。 中国在几十年间连续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说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其间是有明确路径可循的。但为什么至今仍有许多国家处于贫困状态?如果这条路真的存在,它的源头在哪里?《新结构经济学》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解开这个最让经济学家惹火的谜题。这是林毅夫在世行出任首席经济学家四年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巨大裨益,对中等收入国家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样具有教科书般的指导性。 旧结构经济学的捉襟见肘,新古典经济学的广受质疑,说明经济学理论从来就不是一锤定音的东西。鉴于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审视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中学习、提供新的思想和框架的时候了。而对新结构经济学的实施前景,林毅夫给了一个乐观而鲜明的蓝图,“只要政府根据本国的比较优势采取正确的政策体系促进该国私人部门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那么,“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包括那些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都能以8%或更高的增长率持续增长数十年,显著地减少贫困,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成为中等甚至高收入国家。”这本书,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发展潜力的计划指导书。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国禀赋结构升级的最佳方法,是在任一特定时刻,根据它当时给定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它的产业。”毋庸置疑,林毅夫提出的“雁阵模式”和“领头龙模式”,将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充满诱惑的机会。但,如果没有结构转变,持续的经济增长将不可能实现。现在,所有仍处于贫困中的国家,都是因未能实现结构转变而导致。 新结构经济学是实证的。无论是六、七十年代成功上位的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还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中国、毛里求斯和智利,都从正面对此学说给予了充分的验证。而韩国曾经走过的弯路及印度当年学苏联招致的沉沦,从另一方向描述了新结构经济学独具慧眼的科学性。 与书名略有巧合的是,林毅夫在本书中将自己和他人的辩论文章一起呈上来,在表现形式上推进了“新结构”学说。而敢于将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批评声音放在本书中,既是亮点,更是通过这种辩论,展示作者不怕推敲、欢迎拍砖的现代学者风范。仅此一点,已足堪一赞。 新结构经济学到底新在何处?虽然全书充满了学术名词和曲线图表,但若想读懂这本书其实也不难,只要您符合以下两条的任一即可: 一,您的IQ超过120; 二,您多读几遍。 ⑻ 林毅夫报告惹什么争议了 8月25日,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团队发布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吉林报告》)引起的学界争论再度发酵。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撰文反对林毅夫所提出的吉林应率先弥补轻工业短板的政策建议,而强调“轻工业行业基本上是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应该是让市场发挥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也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新结构经济学适用于分析老工业基地问题吗?兼就<吉林报告>与林毅夫教授商榷》聚焦争议的学理层面。他认为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并不适用于分析老工业基地。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田国强与林毅夫二人间就不断发生关于产业政策问题的争论,这次田国强在《对林毅夫教授用新结构经济学给吉林省开出产业政策药方的看法》一文中仍然将重点放在了产业政策问题上。
他认为,破解老工业基地振兴难题,关键不在于寻找区域内的比较优势和识别区域内的要素禀赋优势,而在于从大范围区域乃至于全国或全球的环境变迁中发现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机会并重新规划自身的发展定位。 他还认为,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只是老化病的表现之一,而不是东北衰退的症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是负增长、失业问题严重、人口大量外流等都是老的表现。 他提出,就吉林所在的东北地区而言,其关键症结在于技术人员的大量外流。“防止人口特别是技术人员流失比经济结构‘扬长补短’更为关键。保留住技术人才,是扬长避短的前提。” 林毅夫在《吉林报告》中为吉林开出了一副“五大万亿量级产业集群”的药方,其中的现代轻纺产业集群是此前遭到质疑最多的。对于这剂药方,张可云认为,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是否有利于优化吉林省的经济结构是令人怀疑的。人口密度低的吉林省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并没有优势。 报告应该是秘书写的吧。 ⑼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里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里 与林毅夫结构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