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哪年出版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哪年出版

发布时间:2021-03-03 17:27:10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个人觉得要抓住这几点:成本、供给、需求

可以看下这本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作 者:(美)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 著,马昕,陈宇 译 出 版 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㈡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作品目录

道格拉斯·C·诺斯序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张维迎序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梁小民序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前言
第一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1 认识秩序
1.2 社会协作的重要性
1.3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1.4 智力工具——经济学家的技能
1.5 通过互相调节进行合作
1.6 游戏规则
1.7 产权作为游戏规则
1.8 经济学理论的偏见:缺点还是优点?
1.9 偏见还是结论?
1.10 没有理论就是糟糕的理论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二章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2.1好东西和坏东西
2.2物质财富之谜
2.3贸易创造财富
2.4值不值?效率与价值
2.5学会权衡:比较生产的机会成本
2.6从专业化和交换中获益
2.7为什么要专业化
2.8从人际贸易到国际贸易,再到人际贸易
2.9交易成本
2.10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中间人
2.11 中间人创造信息
2.12市场作为发现过程
延伸阅读:经济增长:专业化、交换和法制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三章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关于“需要”
3.2 边际价值
3.3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
3.4 需求曲线
3.5 需求法则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会变
3.8 所有事物都依赖于其他事物
3.9 通货膨胀导致的错误感觉
3.10 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3.11 需求价格弹性
3.12 对弹性的思考
3.13 弹性与总收入
3.14 垂直需求之谜
3.15 所有稀缺品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分配
3.16 只有钱重要吗?货币成本、其他成本和算账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机会成本与商品给
4.1对机会成本的复习
4.2成本和行为相关,而不是和事物相关
4.3我现在该干什么?“沉没成本”的无关性
4.4生产者的成本作为机会成本
4.5边际机会成本
4.6成本和供给
4.7供给曲线
4.8供给自身也会变
4.9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志愿兵的成本
4.11供给价格弹性
4.12用成本论证正当性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给与需求(上)
5.1 市场是竞价的过程
5.2 交易成本,又来了
5.3 产权和制度
5.4 货币价格的协调作用
5.5 基本过程
5.6 竞争、合作与市场出清
5.7 改变市场条件
5.8 信贷市场
5.9 竞争源于稀缺性
5.10 过剩与稀缺性
5.11 市场过程和中央计划
延伸阅读:时间偏好和利率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六章给与需求(下)
6.1限价的冲动
6.2价格固定时的竞争
6.3正确的信号与错误的信号
6.4想在城里找房吗?看讣告吧!
6.5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动机
6.6脱脂牛奶、全脂牛奶和强盗牛奶商
6.7维持物价和过剩
6.8供给、需求和最低工资
6.9谁在纳税?
6.10高价的体育,廉价的诗歌:谁之罪?
6.11成本决定价格吗?
6.12“退出者”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唱片
6.13“山里有金子!”那又怎么样?
6.14甚至连屠户都没这个胆子
6.15为什么换一个便盆这么贵?
6.16多修点吧,反正又不要钱
6.17成本和所有权
延伸阅读:正确地表述经济问题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七章利润与亏损
7.1工资、租金和利息:用合同事先确定的收入
7.2 利润:可正可负的收入
7.3 计算利润:哪些东西应该计入成本?
7.4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比较
7.5 不确定性:利润的必要条件
7.6 企业家
7.7 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企业家
7.8 责任止于何处?
7.9 非营利机构
7.10 企业家与市场
7.11 仅仅是运气吗?
7.12 利润与亏损作为协调的信号:货币计量的作用
7.13 形形色色的投机
7.14 商业投机的结果
7.15 商品投机者和期货市场
7.16 预言家和亏损
7.17 小心专家
7.18 对竞争的限制
7.19 其他战线的竞争
7.20 关键资源的竞争
7.21 竞争与产权
延伸阅读:折现与现值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八章竞争与垄断
8.1什么人能称为垄断者?
8.2其他选择、弹性和市场力量
8.3特权和限制
8.4受价者和觅价者
8.5受价者的市场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8.6竞争过程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九章觅价
9.1定价的流行理论
9.2 艾德·赛克登场
9.3 净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则
9.4 边际收益的概念
9.5 为什么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9.6 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9.7 那些空座位呢?
9.8岐视价格制定者的困境
9.9 学校作为觅价者
9.10 一些价格歧视战略
9.11 艾德·赛克找到了一个办法
9.12 不满情绪及解释
9.13 午餐价和晚餐价
9.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章竞争与政府政策
10.1竞争的压力
10.2控制竞争
10.3政府政策的双重性
10.4低于成本销售
10.5什么是适当的成本?
10.6“掠夺者”和竞争
10.7价格管制
10.8“反托拉斯”政策
10.9解释和应用
10.10纵向限制:竞争或反竞争
10.11选择范围
10.12对于评估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一章收入分配
11.1 供给者和需求者
11.2 资本和人力资源
11.3 人力资本和投资
11.4 产权和收入
11.5 实际权利、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
11.6 预期和投资
11.7 人还是机器?
11.8 派生的生产性服务需求
11.9 谁与谁竞争?
11.10工会和竞争
11.11贫困和不均衡
11.12为什么不均衡增加了?
11.13重新分配收入
11.14改变规则和社会协作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二章外部性与权利冲突
12.1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2.2完美是不可企及的
12.3协商
12.4通过裁定减少外部性
12.5抱怨的房主
12.6先例的重要性
12.7剧变带来的问题
12.8通过立法减少外部性
12.9把成本降到最低
12.10另一种办法:征收排放税
12.11污染许可证?
12.12效率和公平
12.13泡泡法
12.14权利和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
12.15交通拥堵是一种外部性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三章市场与政府
13.1 私人和公共
13.2 竞争和个人主义
13.3 经济学理论和政府行为
13.4 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
13.5 政府是必要的吗?
13.6 排除不付钱的人
13.7 搭便车问题
13.8 正外部性和搭便车
13.9 法律和秩序
13.10国防
13.11道路和学校
13.12收入再分配
13.13自愿交易的管理
13.14政府和公共利益
13.15信息和民主政府
13.16当选官员的利益
13.17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13.18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13.19人们如何识别公共利益
13.20囚徒困境
13.21政治制度的局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四章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14.1国内生产总值
14.2GDP还是GNP?
14.3GDP作为国内经济创造的总收入
14.4GDP不是经济中所有购买的衡量标准
14.5GDP作为总的附加价值
14.6附加价值是否总是正的?
14.7零散问题:未出售的存货和二手货
14.8总量波动
14.9通货膨胀
14.10 货币计量的难题
14.11 1960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14.12什么导致总量波动?
延伸阅读: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五章就业与失业
15.1 失业和非就业
15.2 就业、没有就业和失业
15.3 劳动力市场的决定
15.4 失业率和就业率
15.5 成本和决策
15.6 失业和经济衰退
15.7 为什么失业盘踞不去?
15.8 菲利普曲线
15.9 通过假象降低失业率:通货膨胀和劳动力的误导
15.10劳动力市场政策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六章货币供给
16.1香烟作为货币
16.2货币的演变
16.3法定货币的故事
16.4当今货币的性质
16.5市面上有多少货币?
16.6货币的制造
16.7任何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都可以被销毁
16.8信用和信任
16.9受管制的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16.10 联储作为监督者和规则实施者
16.11联储的工具
16.12贴现率
16.13公开市场操作
16.14但是谁是真正做主的人呢?
延伸阅读:那么黄金呢?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7.1 经济大萧条
17.2 奇迹般的日本经济
17.3 经济衰退期间会发生些什么?
17.4 错误集群
17.5 货币的不良管理和错误计算
17.6 货币均衡
17.7 货币需求
17.8 为什么人们持有货币结余?
17.9 实际货币结余和期望货币结余
17.10货币需求有多稳定?
17.11实践中的货币政策
17.12货币政策何时生效?
17.13财政政策
17.14适当掌握时机的必要性
17.15联邦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
17.16未尽的事业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八章经济绩效与政治经济学
18.1政治环境
18.2任期和系列效果
18.3无限赤字
18.4为什么不是各级政府都如此?
18.5货币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18.6自由裁量和规则
18.7谁掌权?
18.8新一轮论战
18.9未来会怎样?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九章国家政策与国际贸易
19.1 对国际贸易的说明
19.2 为什么贷方必须和借方相等
19.3 均衡和不均衡
19.4 国际不均衡的模糊性
19.5 不均衡是一种变相的政策评判
19.6 但是,这种情况会永远继续吗?
19.7 外汇率和购买力平价
19.8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9 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
19.10没有人知道
19.11我们已经知道的问题
19.12共同货币
19.13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
19.14捍卫比较优势
19.15全球化及其不满
19.16公众意见的力量
19.17特殊利益的力量
19.18外包的争论:原声重现和分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二十章促进经济增长
20.1谁富,谁穷?
20.2历史记录
20.3经济增长的源泉
20.4外国投资
20.5人力资本
20.6石油来自于我们的头脑
20.7经济自由度指数
20.8私有产权的发展力
20.9亚洲记录
20.10亚洲之外
延伸阅读:国家间GDP比较的难点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二十一章经济学的局限
21.1经济学家知道些什么
21.2不仅仅是经济学
重要词汇
译后记不套公式的经济学
出版后记另一种经典

㈢ 经济学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新常态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新常态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学派是产生于15世纪,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和坚持国际贸易、保护国内市场的经济学派。
重商主义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大约从15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上半期为早期重商主义,从17世纪上半期到18世纪下半期为晚期重商主义。早期主张严禁金银出口,对外贸易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的原则,代表人物为意大利的安东里奥·塞拉,英国的约翰·黑尔斯和法国的安·德·蒙克莱田。晚期则重视扶植工厂手工业的发展和扩大商品出口,并允许货币出口和发展殖民地转运贸易,主张降低物价和外国竞争,但要求对外贸易出超,获得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詹姆斯·斯图亚特和德国的菲利普·威廉·冯·霍尼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边际效用
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科学的经济学派,以倡导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或称奥地利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国的C.门格尔、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等,在当代尤以哈耶克思想闻名于世,是经济学的“异端”。一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L.瓦尔拉斯和V.帕累托。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对各种收入的来源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当代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出现称为“边际革命”,即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 新古典经济学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综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密尔之后经济学的第二次大综合。他用渐进的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用力学的均衡概念和数学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架内引进时间因素等。他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主张自由放任,指出经济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 制度学派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历史学派变种。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伦、J.R.康蒙斯、W.C.米切尔等。他们把历史学派的方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对“科学”的经济理论的意义予以否定,是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者,提倡社会变革的改良主义政策。
· 瑞典学派
此外,在北欧出现了以K·维克塞尔(1851~1926)为代表的瑞典学派,提出与马歇尔不同的理论体系,强调投资与储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论,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学中,占有特殊地位。
· 演化经济学
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不同,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竞争中变化发展的市场过程,对应于静态均衡的新古典经济学。它以历史的不可逆视角观察经济现象。它研究开放的系统,关注变革、学习、创造。竞争过程是非均衡的,具有路径的依赖性的,被视为一种甄别的机制。实际上,早在1898年,凡伯伦就向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马歇尔也在《经济学原理》的序言中明确指出,“经济学家的麦加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非经济力学”。当前演化经济学的热门研究领域有演化金融学和演化证券学等。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F.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以W.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70年代德国出现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纳(1835~1917)、L.布伦塔诺(1844~1931)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他们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

㈣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作者简介

保罗·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博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史和经济系统伦理学批评。作为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终生致力于改变僵化刻板的经济学教学方式,被誉为美国“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计算和调试:社会主义和转型政治经济学》《新思维为何失败: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和经济》等。
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编著有《市场过程理论》(与彼得·勃特克合作)、《为何经济学家不同意:经济学思想流派概论》等。

㈤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内容简介

作为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一学期学会经济学”的教材,本书被认为是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 教材定位
大学非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学概论和经济学原理课程
商学院基础课程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入门参考书
◆教师服务
教辅资源内容: ppt文件,各章习题及答案
申请方法:如果您正在使用,或者即将使用本书作为教材,请填写后面的“教学支持”表格,并把盖有公章的表格传真至我公司,我们将有专人为您提供免费的教学支持服务。
海外院校使用情况:斯坦福大学、西雅图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北加利福尼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数百所大专院校。

㈥ 经济理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在提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经济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赞成西方经济学的人通常认为,所谓经济理论,就是从某些前提假设出发,经过一定的逻辑推理,预测到某些经济现象发生的语言假说体系,是对现实客观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种理论假设。简要地说,这种理论是由两种元素(理论、假说)构成的复杂的混合体。一方面,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系统的、有组织的推理方法”的语言。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旨在抽象出复杂现实的本质特征的实质性假说体系。这是把理论当成地地道道的“假说”,从而经济理论满足于探求“市场经济学”,即作为微观组成的市场价格理论和作为宏观组成的国民收入理论。
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是解释学的。马克思没有这么认为,作为对比,我们转到马克思写在《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当中那些明快的工作段落(思想材料由《保卫<资本论>》提供):
即使不谈雇佣劳动制度中所包含的一般奴隶状态,工人阶级也不应夸大这一日常斗争的最终效果。他们不应当忘记:在日常斗争中他们反对的只是结果,而不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他们延缓下降的趋势,而不改变它的方向;他们服用止痛剂,而不祛除病根。所以他们不应当只局限于这些不可避免的、因资本永不停止的进攻或市场的各种变动而不断引起的游击式的搏斗。他们应当懂得:现代制度给他们带来一切贫困,同时又造成对社会进行经济改造所必需的种种物质条件和社会形式。他们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也就是说,工人阶级为了救赎自己,必须明了三个基本问题,作为行动议案:
第一,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会引起一般利润率的降低。但整个说来并不影响商品的价格。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趋势不是提高工资的平均水平,而是降低这个水平。
第三,工联作为抵制资本进攻的中心……总的说来,它们遭到失败是因为它们只限于进行游击式的斗争以反对现存制度所产生的结果,而不同时努力改变这个制度,不运用自己有组织的力量作为杠杆来最终解放工人阶级,也就是最终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终其一生,对资产阶级理论进行批判,循其固有传统,尽量地凸显资产阶级工作的自我批判性,马克思可谓匠心独运!马克思担任《莱茵报》编辑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即公开表明自己这种对待共产主义的自觉的解放实践态度。 他说:
构成真正危险的并不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实际试验,而是它的理论阐述;要知道,如果实际试验大量地进行,那么,它一旦成为危险的东西,就会得到大炮的回答;而征服我们心智的、支配我们信念的、我们的良心通过理智与之紧紧相连的思想,是不撕裂自己的心就无法挣脱的枷锁;同时也是魔鬼,人们只有服从它才能战胜它。
可见,马克思打破了资产阶级解释学的坛坛罐罐,目的在于阐明“我的辩证方法”,即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发生的认识论和批判理论。这和中华思维方式是高度契合的。
马克思对于唯物主义“发生学” 的创造性阐释和运用, 在于确立《资本论》的典范性研究文献,以供后人的研究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犹如列宁所言:“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 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这种唯物主义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㈦ 什么是经济学思维方式

易学思维的方式很多,不知道你说的这个经济学指的到底是哪方面的。

㈧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哪个版本比较好

个人觉得要抓住这几点:成本、供给、需求
可以看下这本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作
者:(美)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
著,马昕,陈宇



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㈨ 关于经济学思维方式

我修读金融学,你想要了解经济学的思维。我就给你推荐几本非常经典的经济学读物内吧。
1、《牛奶可乐经济学》:次容本书非常有趣,同时包含了很多经济学思维,简单但是深刻。
2、《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同样不需要经济学基础就可以读懂大部分,同时又能让你了解很多现实问题。
3、《时寒冰说 欧债真相警示中国》:同上,但是时寒冰的风格和角度会给你不同的视野。
如果你就是简单了解经济学思维,这三本书就大致够了。

㈩ 经济学思维方式是什么

这是什么东西?都要考虑一下经济效果看看有什么其他的劣势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哪年出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