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法中的奖励与惩罚

经济法中的奖励与惩罚

发布时间:2021-03-05 06:06:17

㈠ 如何综合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达到激励目的

奖励和惩罚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显著地提高生产率因此更应注意对员工工作动机的激发即对员工的激励
先谈“奖励”:
(1)奖励的种类
A)物质奖励:发放奖金、奖品晋级奖励旅游培训出国考查等
B)精神奖励:颁发奖状、获奖证书、奖杯、奖章、锦旗通报表扬给予荣誉称号照片上光荣榜等
(2)奖励的技巧
A)注重物质与精神奖励的综合运用进行物质奖励(或发放奖金)的同时应尽量增加精神奖励成分使获奖人在物质上获得实惠的同时在精神上受到鼓励激起员工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
B)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奖励方法对于低收入的一般员工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进行奖励;对收入高的管理人员则主要采用精神手段如通过晋升职务、授予职称以及尊重其人格、鼓励其创新、放手让其工作等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C)适当拉开物质奖励的档次奖励档次太少或不同奖励的奖金差额太小会失去激励的作用;若奖金差额太大超过了员工贡献的差距大多数未获奖的员工会感到不公平因此应尽量将奖金数量的差别与员工实际贡献相匹配体现公平、公正奖励原则才会充分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D)适当地树立奖励目标奖励目标定得太高员工会失去信心奖励难以兑现;目标定得太低则失去奖励的意义
E)注意掌握奖励时机和奖励频率奖励时机直接影响奖励交果奖励时间和奖励频率的选择要从公司管理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对员工例行奖励可结合员工的考核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
惩罚
惩罚是一种负激励是对员工违背企业规章制度和违背企业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处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犯错误的员工可通过惩罚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向企业期望目标转移
(1)惩罚的种类企业可根据自身制定的惩罚标准对员工作出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降级、扣发工资奖金、罚款、辞退、除名等不同种类的惩罚
(2)惩罚的技巧
A)不要全盘否定对员工惩罚时应把员工的成绩和错误分开不要全盘否定员工的长处和员工的一切工作应看到员工对公司所做的努力促使员工积极向好的方向转变
B)尽量不要伤害被罚者的自尊心要尊重受罚员工的隐私权不要使用污辱性语言应注意惩罚宣布或执行的方式尽量使受罚员工自尊心的损伤达到最小
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惩罚只是人事管理的一个环节而且带有一定的负作用因此应慎用惩罚在不违背原则不影响工作的一些特殊情况下掌握一定的灵活性是很有必要的
D)应注意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对员工进行处罚前都应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遵纪守法只有对那些有教而不改或造成较为严重后果者才实施惩罚
E)不要打击报复对违规员工的处罚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式不能在惩罚中掺杂个人恩怨和个人好恶更不能打击迫害、报复受罚员工
F)打击面不宜过大对涉及较多员工的违纪行为时应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尽量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
G)不可以言代法对员工的惩罚应有明确的处罚标准不能由领导的主观意志决定要建立有法可依依法处罚的原则
关于奖励和惩罚我们要注意它的综合运用:
奖励和惩罚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效方法是激励员工的基本手段综合运用好奖励和惩罚是企业对员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1)应坚持以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原则奖励是一种正激励可直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较少有负面影响是一种调动中工积极性的较好手段而惩罚是一种负激励惩罚使员工的物质或精神需要降低或剥夺其一部分物质或精神利益这种手段也是有效的、不可缺的但其局限性较大在实施奖惩中应以奖励手段为主惩罚手段为辅将奖惩作为奖励的补充手段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收到更好的效果
(2)奖励和惩罚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对任何企业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尽量发挥员工工作能动性才是目的而对员工的奖惩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要设法让奖惩工作能起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
(3)应建立科学、公正的奖惩依据公平和公正的奖惩必须建立在公平和公正的考核基础上只有制定完善、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案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公平和公正的考核才能准确地判断员工的功过是非也才能公正地进行奖励和惩罚
(4)注意奖惩适度如果奖惩无度小功大奖则失去奖励意义大功小奖则缺乏应有的激励强度挫伤员工积极性小过重罚会加重员工的挫折行为大过小罚不足以纠正违规行为所有这些都会在员工队伍中产生不平衡感达不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5)认真疏导挫折心理受罚员工必然产生挫折感获奖员工有时也会产生挫折感从而有可能导致挫折行为因而对员工奖罚应注意作好疏导工作尤其是做好思想工作

㈡ 如何看待奖励与惩罚,在现实工作中哪个更有效

法律应复该属于一种最底限的规则吧制,只要你不超过那条线,自然没什么事,如果你非要过去,那对不起,惩罚的就是你了,法律本身没有任何奖励和惩罚的属性。至于奖励,很多事情本身就是应该做的,为什么要给奖励?而违法了也就是做了不该做的,当然要给惩罚,这个不矛盾啊,至于做的很好的给奖励,在社会上也不少见(奖励制度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没有用法律形式而已)

㈢ 管理学中奖励与惩罚是以什么作为支撑基础的

管理学中奖励与惩罚是以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作为支撑基础的。

斯金纳区回分了两种强化答类型: 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 和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如奖励), 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如惩罚)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 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 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强化的具体方式有四种:1、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的加强、重复出现。2、惩罚。当员工出现一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时,采取惩罚的办法,可以约束这些行为少发生或不再发生。惩罚是力图使所不希望的行为逐渐削弱,甚至完全消失。3、负强化,负强化强调的是一种事前的规避。俗语“杀鸡儆猴”形象说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出现了违规行为的“鸡”加以惩罚,意欲违规的“猴”会从中深刻地意识到组织规定的存在,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㈣ 在运用奖励和惩罚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在运用奖励和惩罚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在运用奖励时,应坚持的原则有:①将物质内性奖励容与精神性奖励因素统一起来;②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③将目的性奖励与过程性奖励统一起来;④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2)在实施惩罚时,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尊重性原则;②伦理性原则;③最少性原则;④确定性原则;⑤灵活性原则;⑥捣源性原则;⑦延时性原则

㈤ 运用奖励和惩罚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在运用奖励和惩罚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在运用奖励时,应坚持的原则版有:①将权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因素统一起来;②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③将目的性奖励与过程性奖励统一起来;④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2)在实施惩罚时,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尊重性原则;②伦理性原则;③最少性原则;④确定性原则;⑤灵活性原则;⑥捣源性原则;⑦延时性原则

经济法补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论述

这是抄依据追究责任的目的所作袭的分类。补偿性责任是指以法律上的功利性为基础的通过当事人要求或者国家强制力保证要求主体承担弥补或赔偿的责任方式,而惩罚性责任是指以法律上的道义性为基础通过国家强制力对责任主体实施惩罚的责任方式。这个在各个部门法伤可以广泛使用,如民法上的损害赔偿、税法上的滞纳金一般被看作补偿性责任;而金钱罚等无论其侧重物质还是精神,往往看作是惩罚性责任方式,补偿性和惩罚性的分类,在经济法上同样也适用,而且由于经济法自身的特质,其更倾向于惩罚性责任的运用。

㈦ 经济法为什么要选择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制度

经济法的特有功能,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协调、利益资源分配、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宏观管回理规范的集成功能。与答经济学追求效率优先、社会学追求行为公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法的适用特点不同,具有比较优势。改善民生与社会和谐发展。
(一)、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功能
经济法的经济社会属性与公私融合属性决定了经济法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平衡协调功能。经济法调整经济生活既以平衡协调为目标,也以平衡协调为手段,促使社会与私人、私人与私人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和妥协,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经济法的稳定风险功能
当经济社会转型期同时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外部经济冲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内部市场结构调整问题时,稳定经济风险尤为重要。只有在经济法框架下,充分发挥其稳定经济风险的特有功能,才能营造法治规范的市场环境,解决内部供需关系平衡问题、消费群体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发达国家转嫁经济风险问题和有效抵制贸易保护等问题,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较快增长,为改善民生和积累社会财富保驾护航。
(三)、经济法的提升效率功能
经济效率的提升取决于市场主体经营自主的私权利和国家介入干预的公权力之间在制度上的高效合理与运行上的规范系统。

㈧ 奖励与处罚

发送提示给你看的文字,你可以参考,这里是完整的文本,你必须写短文中摘录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方法的形式。在学校教育活动,奖励和惩罚两种控制方法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工作者普遍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教育家来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产生对学生的影响力深层次的心理层面对个体行为的信念的形成和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是负责任的模式。

奖励方法是基于教育方法不同领域的教育者主导的普及,它属于应用激励。当受教育者学习,努力工作和自我管理的约束,没有内在动机自发的,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是使用赞扬,奖励,或批评,谴责。

奖励方法包括一般的赞美,赞美,和其他物质奖励,惩罚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评,更严重的惩处和罚款等。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并在教育活动中使用。卡内基美国著名教育家说,“赞美他人的人际润滑经济,情感与沟通需求,”这可以提高师生关系。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的深层本质是渴望人类的注意,”可见诱因的重要性。 “奖励”是指学生正确理解和肯定或更高评级的行为。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育活动的气氛。在学校教育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效果一般,甚至有些学生的缺点,因为拿到,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渴求认可,如正强化的教育方法知识,因为“皮格巴厘岛翁效应”,真正成为荣誉的成功典范。

但是,奖励,如果你想成为教育教学的惯用手段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不是,它应该是在艺术教育。在这个方法的实现教育应注意奖励艺术性,包括下列要求:1奖励点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结果,也是实现过程,即绩效的动机,态度,学习风格,能力,意志过程。 2,适当的激励频率和程度。频率是指当奖品奖励。无原则的乱用激励机制,使之成为降低效果的一种手段。指的奖励和成绩水平的程度应该是相当低的,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激励奖励有效性。 3,注意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应该指出的奖励的时效性,针对性的鼓励措施的最佳时机应以加深记忆中正确的行为,并提高疗效很快得到执行。在奖励对象,一些胆小的不鼓励信心的学生有特殊需要,有些自尊的稳定性,骄,不躁学生的表现,太多的报酬,但对他们有害的。所以激励的性质都已统一和公平,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形式进一步激励应从点头批准,口头表扬变化,与特定的形式(奖项,奖品,奖金等)予以奖励要适度,灵活运用。 4,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优惠,在本质上,应该是精神上的鼓励。作为鼓励的符号可以是外在的奖品和奖金,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谨慎之外物质激励,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象征性的奖励,而不是象征性的形式作为第一个。 5,奖励应该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形成集体意见,由学生团体的支持,也是所有学生的有效性受到教育。 6,标准奖励到中度。高回报的条件是不容易做到的,他们会失去信心的斗争中,是没有意义的奖励,奖励条件太容易,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的利益也并不高,效果不能持久的回报。对于不同的对象,如果有必要,分层,分级实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取胜。

负面影响会产生一个奖励,过度和不恰当的激励措施将被转移到目前的激励机制发生的目的或目标,并在次要位置的学习目标,造成“奖被做“未来的冲击”的价值观,“一个集体,有激励有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只有少数人赢,获胜自然会感到一时的兴奋,特别是勤奋的努力可能会失败,难免沮丧。此外,从实际产生的喜悦的内在动力。当然,该奖项不能作为乱用的唯一手段。

惩罚为负或负强化的办法是更严厉的措施,造成了十分矛盾的态度操纵的人在教育活动。在一方面,如体罚和消极的惩罚被广泛禁止,因为它不符合现代教育学生尊重基本的民主精神;另一方面,许多工人在教育理论的处罚和实践也认识到教育。例如,在中国古代教育,教育的作用觉醒“敲响了警钟”的人谁得到了强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表现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意识人的尊严,并培养学生克服诱惑,抵制诱惑的能力。“

所以,作为奖励并不一定构成的教育方法,惩罚不一定错过和教育。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使用惩罚。正确使用惩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刑罚的目的是教育,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必须让学生了解问题,了解实际处罚点燃教师的爱,善良和尊重。并确定其中的错误已被公认为不应该从学生的惩罚屡犯。 2,惩罚必须了解的事实,它应该是公平,合理,准确,掌握一定的分寸,避免了那种情绪主观随意性处罚,但不极端。禁止体罚,因为这不仅伤害身体,也伤害了自尊心。

㈨ 如何进行奖励和惩罚(doc 3)

惩罚是奖励的对立面。奖惩分明是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准则。凡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回成绩显著者,应当给予必答要的奖励;对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经济损失者,则应按规定予以批评教育,以至惩罚制裁。但是惩罚时,领导者的态度要冷静,要讲究艺术。

阅读全文

与经济法中的奖励与惩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