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结合宏观经济学谈一下对节俭悖论的理解
“节约悖论”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的核心理论:
凯恩斯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然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减少支出,迫使厂商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和产量、就业增加。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约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德宾(E.F.M.Durbin)甚至将“储蓄”说成“一个特别危险的自我毁灭过程”。凯恩斯则鞭挞了节俭的储蓄者,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告诉大家,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
B. 节俭悖论
节约のパラドックス(せつやくのぱらどっくす)
Paradox of thrift (パラドックス・オブ・スリフト)
金融用语词典上有。
C. 经济学悖论案例
经济学悖论 节俭悖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其实这个就是节俭悖论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涵义在于: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以下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些观点:
其一,必须认识到节俭悖论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悖论所呈现的矛盾现象。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但资源紧缺,甚至存在膨胀缺口,这时节俭可能就会抑制过高的总需求,也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其二,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给公务员加薪,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但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高储蓄是不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消费心理的某些畸形发展,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D. 经济学中有所谓“节俭的悖论”,请问是何道理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专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属,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凯恩斯的3大心理规律的其中一条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人们不愿消费,导致了产品积压,生产停滞,失业率攀升,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E. 作图说明节俭悖论的经济学原理
F. 什么叫经济学中的“节约悖论”
经济学上,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推广的而流行的一种理论。
节约本来是应该的、光荣的。但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PS:这种理论目前被广而推之,普遍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除了投资、出口,就是消费。因为消费能冲击需求,从而拉动生产,拉动经济增长。包括目前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也是如此目的。
G. 有关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节约悖论”的解释
节约悖论:根据来凯恩斯主义自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增加储蓄是好的,减少储蓄是恶意的.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应该指出,这种悖论只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存在,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就不存在了
H. 什么是节俭悖论
“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是凯恩斯推广的而流行的一种理论,虽然一直说早在1714年在蜜蜂的回寓言,和类似的答情绪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I. 经济学中有所谓“节俭的悖论”,请问是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版变动会引权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凯恩斯的3大心理规律的其中一条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人们不愿消费,导致了产品积压,生产停滞,失业率攀升,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