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供给的经济学概念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总量。包括已经处在市场上的商品的流量和生产者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存量。
供给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也都影响供给量;但是,市场供给量不等于生产量,因为生产量中有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作为贮备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提供给市场的商品,不仅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凝结着一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因此,供给不单纯是一种提供一定数量的特定的使用价值的行为,而且还是实现一定价值量的行为。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资本论》中举了一个实例——如果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可可的价格不变,一些可可生产者会转向生产咖啡,可可的供给量必然减少。
3.生产技术的变动:生产技术的变动也影响生产成本。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一次生产技术的变化一般是单方向的,当生产技术提高时,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使供给量增加。
4.生产要素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导致生产成本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表明生产成本增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应量减少:反之,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生产成本减少,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增加。
5.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这实际上也影响到生产成本的变化。政府如果增加税收,生产者的负担则加重,供给便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行情看涨,厂商就会减少供给;反之亦然。
7.自然条件:如水果、蔬菜等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在生产旺季,供给自然会大于其他时间。
⑵ 经济学为什么价格越低愿意供给的东西越少
首先,你要知道供给曲线和价格曲线都是宏观曲线。你以微观的视角来尝试理解宏观曲线专,所以才会有疑惑属。
有利可图,供给的人肯定会尽量供给,但是别忘记,你说的利润是平均利润。实际上,此时是部分生产者亏损,部分生产者保本,部分生产者盈利的。随着平均利润的降低,成本曲线逐渐提升,亏损生产者将选择停产,从而导致供给下降;而价格上涨利润不断增加,会有非生产者不断加入。
价格提高,需求不变,那么只可能是供给会减少。按你说的,供大于求,价格在宏观状态下,是不会提高的。
⑶ 经济学问题,关于价格与供给的进一步思考
这涉及商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指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后导致其需求量变化的幅度专。如果价格下降属1%,导致其需求量上升幅度超过1%,就意味着其弹性大于1,很明显,此时其最终收入会比原来增加,因为价格下降后销量增加了,而且增加比减小多。 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价格下降就得不偿失。
弹性小于1的主要商品如农产品,生活必需品等。
弹性大于1的你可以理解为一些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如高级随身听,首饰等。
除了理论上的解释外,诸如迎合品牌塑造形象等也是重要原因,在寡头市场中,卡特尔的形成也阻碍价格下降。
⑷ 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为什么要用价格做纵轴
是约定俗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产量变化来影响价格变化,所以产量就是自变量,价格就是因变量。因变量一般在纵轴
⑸ 根据供应需求曲线分析价格的变化微观经济学,1500字,怎么写啊谁教教我啊急用!!
自己看书啊,这个要画图的!
首先分析需求变化会导致价格的怎样变专化,然后找几种属需求变化的情况,举一个实例
然后分析供给变化导致价格曲线怎样移动,然后找几种供给的变化情况,举一个实例
最好来一个简单的数学推导,其实就是算面积什么的
最后分析,同时变化的影响!
高级一点的话,可以考虑弹性,然后分析正常商品,吉芬商品等
⑹ 经济学。一般来说那句话,为什么啊,为什么价格上升,供给量就增加
一般在供不应求,复或者说供制小于求的时候,消费者愿意接受更高的价格,商品价格会上升,价格上升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利润和更大市场,这时候原有企业会增加产量,整个行业也会吸引供应者进来,于是供给会增加。相反,价格下降,一般是供大于求,市场饱和,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就会缩减产量或者退出行业,供给就会下降。
⑺ 关于经济学中供应价格弹性受资源的可替代性影响的理论
如果是老师,他抄们就会告诉你:经济袭学研究的是一般经济原理,你说的例子不属于一般经济,而且经济学的最基础假设就是“理性人”假设,人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那么画家的做法就不是理性人的原则,如果他是“理性人”,那么对一幅画付出的成本(时间和金钱)只要有一点利润,他就必然继续画然后卖。
嘿嘿,我记得老师当初也是这么教育我的。
⑻ 微观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既定的经济资源如何被有效率地分配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上。在市场经济中,众多的生产者生产着种类繁多的商品,是市场价格引导着资源配置方向,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由于市场供求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基本力量,因此,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一、需求: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而需要指的是消费者想得到某种商品的愿望。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2个条件: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
消费者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愿望是因为该商品有满足人的某种欲望的能力,即效用。一种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须具备2个条件:必须有用和稀缺。因此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应是给他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下降,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上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需求量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随着收入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关产品的价格(需求量在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消费者的偏好(需求量随着偏好的上升而上升,随着偏好的下降而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需求量随着价格预期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预期的下降而下降)等。
需求曲线是需求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用数学形式绘制的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因为1、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每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随着消费总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消费者愿意为满足效用而对某种商品付出的货币,即需求价格,是由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而定的,因此,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2、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影响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后,这种商品向对于其他商品变得相对便宜,因此,消费者会用这种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这种影响就是“替代效应”。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为了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所需花费的支出减少了,消费者会用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购买这种商品,又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种影响就是“收入效应”。对正常商品,这两种效应都是正的,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就导致了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点,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商品的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变动。而需求的变动指的是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的收入,或者是相关商品的价格,或者是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
需求的变动将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变化的后果为:1、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需求曲线会向右平行移动;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曲线则向左平行移动。2、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曲线会向左平移,反之则向右平移。3、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
由于商品的需求受到价格和收入的影响,就有了需求弹性的概念。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或者说是价格变动应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称之为价格需求弹性。具体而言,它是在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用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而得到的数值。由于两者的增减总是处于相反的方向,所以其结果是一个负数。但为了表述方便,把价格需求弹性定义为一个正值。
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此类商品为富有弹性商品,随着价格的下降,销售收入上升,随着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下降。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此类商品为单一弹性商品,价格的增减对销售收入无影响。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此类商品为缺乏弹性商平,随着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销售收入下降。当需求弹性等于0时,此类商品为完全无弹性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以同比例上升。当需求弹性为正无穷时,此类商品为完全弹性商品。
二、供给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
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供给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生产成本(供给量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而上升)、生产的技术水平(供给量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关产品的价格(供给量在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供给量随着未来预期的上升而上升,随着未来预期的下降而下降)等。
供给曲线是供给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用数学形式绘制的曲线,总是右上方倾斜。这是因为:1.厂商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动机的,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应该在既定的价格下能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产品数量。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短期均衡条件是:(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产品市场价格,因而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的每个点对应的价格下都有一个最优均衡产量,这也是生产者愿意并且能提供的产品数量,所以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是重合的。2、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产量扩大,边际成本是先递减后递增的。当产品价格较高时,厂商有盈利并会扩大产量,直至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时候达到短期均衡,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此时对应的产量是厂商愿意提供的最优产量;当产品价格很低,低到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产量是亏损最小的最优产量,此时厂商继续生产仍能弥补可变成本,但是如果再低,则厂商会停止生产,不再愿意供给。所以,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曲线高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曲线部分,此部分中,边际成本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此,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供给量的变动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数学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同一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运动。而供给的变动指的是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的变动也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供给变化的后果为:当替代品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上升、预期商品价格上涨、技术水平进步时,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若上述因素发生引起供给数量减少的变动,则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三、市场均衡
在供给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场同样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市场的均衡过程就是商品均衡价格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如果市场上只有一种或几种商品达到供求平衡,这是局部均衡。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达到了供求平衡,这就是一般均衡。必须强调,一般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局部均衡只是暂时的均衡。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一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首先,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商品过剩,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供给量,这样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到均衡价格水平。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⑼ 经济学中相关商品的价格会对供给造成影响么
当然会。一般来说,普通相关商品价格的提高,会让供给增加。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菲利普专斯曲线表明属,当劳动力的单位工资(也可看做劳动力的价格)高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随着工资的提高,人们反而不愿意工作。(因为工资提高,少做一些工,也可以赚相同的钱,更多时间来娱乐)
⑽ 经济学 市场需求 供给 和价格的关系
市场价格是供需抄两袭者间用货币表现的平衡。
那么,假设A,你这个月产能是100万斤,下个月预测需求是200斤(本月是100斤),那么你的价格必然是上涨一倍对吧。(产能小于需求时)
那么,假设B,你这个月产能是200万斤,下个月预测需求是200斤(本月是100斤),那么你的价格必然是维持不动对吧。(产能等于需求时)
那么,再假设C,你这个月产能是200万斤,下个月预测需求是100斤(本月是50斤),那么你的价格必然下降。(产能大于需求时)
而你指的,当知道下月需求增大,为了满足需要而增大产能,那么还是看你增大后的产能和需求的关系,是大是小还是平衡,来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