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学中,租和寻租的概念中,针对的都是付费的一方,那么请问收费的一方是否也可以使用租和寻租的概念
设租与寻租的联系,设租与寻租的关系。
设租与寻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内互制约的过程。
设租与寻租容从供求关系来看,寻租和设租关系的形成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先有租的供给,即设租,如国家对某些行业的垄断经背、特许权制度等,然后产生寻租行为。
第二种情况是缺猛,先有对租的需求,即寻租。如经济主体对优感政策的要求,然后有租的供给,即设租。第三种情况是,寻租和设租相互制约,因为一些设租和寻租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个不断反复寻租和设租的过程。
在存在设租活动的情况下,政府官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增加一些低效的制度或者使一些本来合理的制度变形变质。造成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
设租与寻租以我国的政府审批制度为例,在市场经济中,设租与寻租的政府审批本来是一种合理而又必要的制度安排。设租与寻租它等于设置了一道围栏,杜绝在审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上市。例如,设租与寻租对审批认为不具备经商条件者拒绝发岁唯给工商执照,设租与寻租对卫生状况较差者拒绝发给卫生许可证。设租与寻租对可能影响环境的产品禁止梢售,对不符合安全指标的产品禁止生产和销售等。
但是,政府审批事项过多、设租与寻租过谧现在已经成乎扮培为中国政府承认并正在极力克服的公害…
供参考。
㈡ 寻租在环境经济学的哪一章
寻租在经济学中的哪一章?这个在经济学学的第15章。你可以去看一看
㈢ 经济学的垄断“寻租”含义
网络里面有,网址是:http://ke..com/view/241909.htm
权力寻租:http://ke..com/view/60143.htm
寻租是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的。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
◇微观
就单个寻租者而言,其寻租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即垄断利润或垄断租金bcP*Pm),否则就不值得了。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争夺垄断地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寻租代价常常要接近甚至等于全部的垄断利润。
◇宏观
进一步考虑整个寻租市场,问题更为严重。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等于所有单个寻租者寻租活动代价的总和,而且,这个总和还将随着寻租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增大。
㈣ 请问经济学上的“寻租”是什么意思
寻租有多种定义,布坎南等人认为“寻求租金一词是要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化的行为:在那里,个人竭尽使价值最大化造成了社会浪费,而没有形租逗成社会剩余。” 他们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即一个人在寻租,说明了这个人在某事上进行了投资,被投资的这种事情实际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产率,但配型缓却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地位或垄断权利而提高了投资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因此,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培模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形成这些争议的根源在于公共选择学派和国际贸易学派在“寻租”一词上的不同运用,在克鲁格的奠基文章里她把寻租限制在由配额而产生的租金。如果租金只是指配额收益,那么其他经济政治行为所产生的收益就要用别的名称,由此推论,国际贸易学派把寻求垄断,寻求关税和寻求收入等所有这类活动都涵盖在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DUP)这一名称之下,于是,公共选择学派继续使用“寻租”,而国际贸易学派则更广泛使用DUP这一概念,稍具讽刺意味的是“寻租”这一概念是由国际贸易学派首先提出来的。
㈤ 什么是经济学是的“寻租”现象
寻租有多种定义,布坎南等人认为“寻求租金一词是要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化的行为:在那里,个人竭尽使价值最大化造成了社会浪费,而没有形成社会剩余。”他们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即一个人在寻租,说明了这个人在某事上进行了投资,被投资的这种事情实际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产率,但却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地位或垄断权利而提高了投资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因此,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
㈥ 西方经济学中有权力寻租这个词吗
有这个词儿,实际上最基本的是寻租,权力寻租是两个词儿组合起来的。
㈦ 在经济学中如何解释寻租理论即寻租理论是什么
寻租理论思想的最早渊源,是1967年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被称为寻租理论之父)所写的论文专,《关属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他的观点是,完全竞争理论对偏离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福利估计不足,实际上税收、关税和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估算。其原因是人们会竞相通过各种疏通活动,争取收入,即寻租;而在竞相寻租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认为花费与其所期望的收益相近的费用是值得的。布坎南的寻租理论主要探讨寻租产生的条件、寻租的三个层次、政治分配与寻租等内容。
㈧ 什么叫做“寻租”在经济学中“寻租”指的是什么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中把倒买倒卖的利润称为“租金”,而倒买倒卖者通过内特殊途径得到某种容特权并以此来寻求租金的行为就是寻租。寻租是追求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这里的“直接”即“直接产生於权力而不是藉助于生产过程”,“非生产性”即指“相关活动只产生金钱收益,并不产生正常的产品与劳务,也不产生投入这些产品与劳务生产的投入品。
㈨ 什么是经济学中的寻租,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按照寻租理抄论的鼻祖美国经济学袭家克鲁格的定义和阐述,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寻租的根源是政府,它的主要特征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公众财富转移到一部人手中。寻租从根本上是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
㈩ 《公共经济学》寻租与腐败的联系与区别
寻租与腐败的联系与区别:
寻租和腐败却始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它们的行为主体是不同的。腐败总是与一定的权力联系在一起,并非人人皆可沦为“腐败者”,只有手中握有职权的人才有腐败的可能。在权钱交易的过程中,权力市场的供给方是官员,其需求方是作为寻租者的利益集团,均衡时的价格则为租金的价格。寻租者利用货币或实物来交换腐败者手中既已存在或为谋利而设定的权力。交换活动结束后,“钱”与“权”发生易位,寻租者获得了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利益的权力保障,而腐败者通过交易使得自身欲望得以满足,腐败和寻租二者的行为主体构成了权利产品市场的供需双方。此外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寻租活动未必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是寻租与腐败最大的差别所在。寻租活动可以采取合法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非法的形式。合法形式的活动如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自身的独家垄断地位。非法的行为则如行贿受贿。大量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寻租活动的目的是要改变无效率的产权结构,去促使产权的现有分配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的结果就可能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或理想的结果。其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专利保护制度的形成。发明者通过游说政府等方式,建立专利制度保护,以期获得某一时期内对专利成果的垄断权。这一过程并不能看作是资源的浪费,而是为科技进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假如投入巨额资本进行了创造与发明之后,人人皆可抄袭其成果,发明者不能在一定时期内享用其创造发明所带来的垄断利润,发明者失去了开发、创造的利益激励,创造发明活动将无人问津,这最终影响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可见,寻租活动未必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但是腐败却不同,它不仅亵渎了公众的信任,损害了社会公平,而且侵蚀了社会资本,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其危害不容忽视。据有关人士测算,在90年代后半期,各种腐败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年平均达到9875~12570亿元,占到了全国GDP总量的13.2%~16.8%.“改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效率和腐败在比赛”。